2015/11/01

《四季訪書》鍾芳玲第四本與書相關的書



這兩天在路上遇到前青康藏書房的老闆何大哥,看他把總書記書店收起來後,整個人神清氣爽,然後參加鐘芳玲小姐的新書分享會,同樣是讀哲學的人,也同樣投入"書"的行業,然後在對應到殷海光,同樣堅持的個性,一覽無遺。

因為在路上的時間不多,何大哥提了幾個有關有關"實體書"可實行的概念,的確很吸引人,但,還是需要擴大這一部分的人,只是同好在哪裡呢?

今日,到了飛頁書餐廳,一堆"同好"出現了,雖然我不算是這堆"同好"中人,但這些臉孔十分熟悉,鍾芳玲對書店與書人的探索,可以一路寫作下去,但是,她卻選擇了慢工出細活,即使只是某一頁的底色都十分的講究,那書封的圖案、顏色、字體大小,還有那個不是"藏書票"的限量編號小卡片,每次來聽分享,這些細節,對我這個出過幾本書的作者來說,我雖然會在意,可是我不會那麼注重。

對於這個無時無刻到全世界去訪"書"的人,即使,現在的實體書店,好像是一個黃昏的行業,但,夕陽無限好,談談消失的書店,猶如櫻花之美,讓人無限遐想。

實體書店或許式微,但實體書的多樣性,還是有無限的可能。

2015/10/31

《書香兩岸》2015第79-80期,老廠房內再生的書店

這是我寫台北、北京、上海一些文化園區內的書店光景,交了稿發現,台北華山的書店已經收起來了,一個文化園區沒有實體書店,也算一絕,尤其,這裡離以前的光華橋下的光華商場舊書攤很近,那麼多空間居然沒有一家書店,或是擺放書架也好,而諷刺的是華山的董事長還是出版界大老。

北京、上海的老廠房再生,也都有這樣資本主義向錢看齊的現象,但,人家至少還有獨立經營的書店在裡面啊!





【台北】十月的最後一天,很深入的文學故居之旅



這個活動的某中學的資優班學生,本來以為只是一個學校,沒想到是有三所學校的學生,這場導覽活動籌備了很久,主要是學校的老師非常用心,不但把作家的小說散文收集起來,先發放資料給學生,而且還畫了路線圖,還跟了我一次的導覽確認所有大小事項。

第一次跟老師一起去踏查的時候,大太陽大中午,我想大家都昏頭了,我也講的揮汗如雨,回去後老師收集了梁實秋、余光中、王文興、楊照、劉墉、楊佳嫻等人的作品,節錄至今還可以感受一二的地景,我則是有充分的時間把日本時代此地的可能樣貌,有水圳道與鐵道的過往跟大家分享,戰後時節,把余光中與王文興老師可能書寫的時間,與日本時期的差異分析給中學生聽,這些資優生果然有先讀過書,提到的人名,都有印象。

我們的行程:長慶廟、野草居食屋、紀州庵、梁實秋故居、殷海光故居、青田七六

這是印象深刻的一條路,不但可以完整的接觸到中國從五四運動之後的思潮,白話文運動的成果,還可以進階到了這些作家把台灣風情融入的一種文體,爾後,更多的作家用白話文來描述溫州街、雲和街、同安街這個地方,最後,在青田七六朗讀亮軒老師的書『青田街七巷六號』其中一段,這些小朋友第一次閱讀就可以標點分明,而且不吃螺絲,字正腔圓,並且融入個人情感,十分不容易。

PS. 導覽的時候找不到這本書"槐園夢憶",沒想到,逛了二手書店又被我找到,裡面還有剪報,珍貴。
PS2. 中學老師都要那麼拚嗎?每位老師都好有特色。

2015/10/30

【台北】蔡瑞月國際舞蹈節,台北刑務所周邊的導覽



錦町六條通的台北舊城事導覽

昨晚深夜貪吃,吃了臭豆腐,結果睡不著,又喝了點白酒,想要快點入眠,沒想到食道逆流更嚴重,一開始講話還講不太出來,幸好後來好了一點,真是辛苦今天來聽導覽的朋友,而且大家都很好,還有一位朋友給我喝了椰子油,喝下去好了很多,下次要隨時帶橄欖油、苦茶油、椰子油,真是聖品啊!

1. 東門站開場解說台北城市為何馬路那麼奇怪
2. 台北刑務所的北門,說明羅福星、西來庵、蔣渭水治警事件、張光直四六事件、藍博洲的研究等,用威尼斯的嘆息橋來比對,並說明了水池在哪裡
3. 永康公園,講這個街區形成這樣麵食館餐廳的原因
4. 青田七六,足立仁、馬場惟二、磯永吉,馬廷英教授等
5. 微笑家居,下條久馬一教授的非洲大蝸牛
6. 瑠公圳
7. 台灣油杉社區
8. 台北刑務所的公共澡堂,用台北城牆石所建的地下水道
9. 樂埔町,小笠原金亮,研究鳳梨


照片為樂埔町後方的庭院造景


都市計畫的參考資料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3667225103618&set=a.10150573232658618.405976.747873617

2015/10/28

《華麗上班族》太真實的不真實



對音樂劇改拍成電影,歐美有《歌劇魅影》、《悲慘世界》,台灣改拍的不多,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暗戀桃花源》,以歌劇來說,很講求兩兩一組的對照,來個三合唱、四合唱,或者是大合唱等等,這部分的音樂個人覺得比較不出色。

音樂劇很講求架構,或許是這樣的期待,《華麗上班族》讓我有點失望,不過這失望之後,也感受到這故事特別適合香港這個以時間、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社會。在香港這個空間場域的不同時間下,這齣劇都可以對應到相關的人事物。

看完這部片才發現原來有 3D 版,很後悔沒有去體驗看看,或許利用 3D 更可以突顯舞台劇的效果,除了劇中的主要演員,所有旁人都是同樣的上班族服裝,有時會有不同的姿態,呈現主角的心理狀態,這點還頗具創意。

辦公室的大時鐘被無限上綱到了主神的地位,每個人都受到了時間的主宰,但周潤發的空間裡面,沒有時鐘,不受到時間的約束。而陳奕迅所飾演的王副總,雖然開著跑車衝破空間的限制,但卻逃脫不了時間與金錢的壓力,想要用愛情來扭轉這一切情勢,但還是無法成功,搞得身敗名裂。

太真實的故事,不只是在電影中出現,相信不少片段也在職場中上演。

《間諜橋》美國如何面對恐怖攻擊後的國際世界?



美國引以自豪的人權,在九一一之後,國家安全被無限上綱到不顧世界人權,討論這個問題的電影不少,但都沒有直擊核心,間諜橋雖然是演出冷戰時期人質交換,美國人利用東德與俄國之間的矛盾,一個間諜可以交換兩個人,但更值得思考的是美國長期以資本利益為考量的政策,是否還能保有「人權」這個最基本的價值。

飛越蘇聯 White Night 這部片子的夜,具有多層的意義,緯度高的夏季,夜裡都是白的,跳著芭蕾舞的舞者得不到自由,投奔美國後意外被劫機到蘇聯,於是又被監禁並且在白光燈下不斷的跳舞,蘇聯的冬季夜裡特別長,何時才能回到自由世界呢?

最後,這位芭蕾舞在強光照射下,黑夜宛如白夜,從交換人質中又重獲了自由。

如今,《間諜橋》用相同的劇碼,重回那段冷戰的日子,柏林圍牆搭建的那一刻,美國如何運用矛盾來換取人質,這個在兩伊戰爭使用的招數,以及後來的阿富汗,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也都是在這樣的矛盾中衍生出來更多的問題,我想是我們更值得思考的。

人權為何?只有美國人才有人權嗎?

2015/10/25

【台北】揪豆咖啡,一家咖啡館的氣息,會隨著出現的客人而有所改變



揪豆咖啡,一家咖啡館的氣息,會隨著出現的客人而有所改變吧!

當然,主控者還是老闆,可能是我太專心在這邊看書,星期日下午滿座的狀態下,大家很小聲的交談。這跟上周有很大的差異,其實,我到咖啡館最怕的就是聽到大聲講話的人士,要是言之有物還好,算是吸收一點別人的經驗,但若是無意義的喧洩,那可毀了好心情,但,你永遠不知道出現在你旁邊的客人,會是怎樣的人啊!

我喜歡老闆娘自己做的甜點,無添加香精,吃下去沒有負擔,今日午後的咖啡館,同時也是很舒服的時光。

2015/10/24

【台北】咖啡館的偷聽雜記



昨日下午,在某家咖啡館聽到一年輕妹妹講她第一個工作的經驗,突然很好奇是哪家出版社,後來交談的內容,我大概猜出是哪家,剛好我跟這家出版社也很算熟,而這個妹妹把這個工作當成連續劇在描述,每個人都是老怪物、老處女,有人有憂鬱症,或者嫁不出去的女人,而出版的書在誠品書店都無法上架之類的。

聽完那段後,我稍微想了一下她的工作態度,也難怪做不下去,其實,她自己也都知道自己的弱點,但我覺得比較慘的是她不覺得有任何修改的必要性,甚至還覺得這是她的個人特色呢?

真為了這家出版社高興,沒有勉強接受不適任的人啊!

PS. 世界很小,在咖啡館千萬不要講別人的壞話啊
PS. 越來越崇拜藍祖蔚


【台北】青田七六,導覽與拍婚紗



今日上午一組新人來青田七六拍婚紗,也因為老早就安排了導覽,我想或許有這樣的交會,所有人都會覺得印象深刻吧!

上圖的右邊是我們布置的岩石牆,做為地球科學教育用途,上方是台灣常見的花草植物,做成生日花圖騰,下方則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建材。

左下圖是在台大總區校園內,本來是美軍借用的地,還蓋了一座教堂,我念大學的時候,是國防部在使用,如今變成一個表演廳,也算是重新再生的一個方式。

不知道有沒有新人會選擇這座教堂取景呢?

2015/10/22

【台北】咖啡宴大安店



中午十二點,下雨,這城市好像還在沉睡。當然,上班族已經在辦公室裏面工作了一個上午,但是這街道是屬於夜晚的感覺。

早開的咖啡館,也只能有我一個客人,享受整個空間,彷彿巴黎的夏天,太陽四點就起床,天空一片的白,但街道上無人,咖啡館前還留下前夜的喧囂,但人已經消失,靜的有點恐怖。

咖啡館、餐廳的定義逐漸模糊,這邊店家的實驗性很強,或許順便買雙鞋子或包包,讓我想起二十年前的東區,滷蛋、豆干、台灣小吃,還是當紅的餐廳型態,如今有這類型的咖啡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