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

【神戶】異人館們,觀光與各地文化的連結



公司經營的野草居食屋以前的屋主是陳玉麟教授,他有一個收藏如照片右邊,是他在日本旅行到神戶的北野異人館區域的風見雞館所買回的紀念品,陳玉麟教授特別喜歡收集"雞"的裝飾品,左邊照片則是我在風見雞館買到的,看來是要延續這個館的紀念品,是唯一一樣"台灣製造"的。

走過世界各地的租界區,上海、智利聖地牙哥、淡水也算是,1868年神戶開放外國人租界區,於是洋人把自己故鄉的設計型態蓋在這裡,目前在北野的異人館,有些異人館原來在舊的租界區,是後來拆遷搬到山上的。

原來有三百多棟的異人館,如今剩下三十棟,還有一些是荒廢的,目前文化資產活用的方式,有博物館、展覽館的型態,也有咖啡館、餐廳的經營模式。可以感受到觀光客走馬看花,即使路上都是觀光客,因為入館要收費,大部分人只會進入一、兩棟參觀、喝咖啡體驗一下,就覺得夠了。

這些博物館的人力也無法太多,所以很多就採取自助式,只在大門放一個人,至於要達成博物館的任務,也只能靠解說看板了。

我想,這也是台灣目前面臨到文化資產活化的最大的問題吧!一是需要錢修繕,要考究到修回當時的狀況,其實非常不容易。二是需要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三是活化後的人員培訓。

以博物館來說,需要有典藏、研究、展示、教育的四大能力,才能夠稱為博物館,有幾棟異人館稱為"博物館",覺得有點勉強,我看來只能說是展覽館,但的確有些有博物館的能力。

而北野這一區的異人館活化朝各國博物館的方向進行,是英國人蓋的就稱為英國館,以前有當過中華民國領事館的就當中國文物的展覽館,利用這樣的文物的展示,來當連結點,還有丹麥館(北海小英雄),還有荷蘭香水之家、維也納奧地利之家,要讓一個小小的地方有異國特色,不是想像中的容易。

即使是這邊的異人館,我都有一大堆的問題想要問,以前住了誰,從哪邊搬過來的,建築樣式哪些是甚麼國家的風格,主人為何要這樣設計呢?這部分我相信上網查資料,或找出版品,在日本都會找到答案,但台灣呢?我們可能都不重視這些吧?

1930年代,日本在台的學者興建自宅,我想深受到這種洋式住宅的影響,陽台、玻璃、雨淋板、鐵製品、涼廊、水池、宴會廳、吧檯、佣人的使用空間等等,這個除了在青田七六可以看到一絲端倪,在林百貨、舊台灣軍司令官邸(陸聯廳)可以看到更多,人類的文化交流是延續、互相影響的,從這些洋人區的建築影響到日本來台的建築樣式,台灣文化資產的豐富,現在面臨到被大量的改作而沒有註記,被搬遷了座向、位置,無法跟前人生活方式有所連結,這都是我小小的擔心。

但,我想我會就我所知,儘量留下了紀錄,多多導覽讓有興趣的人知道以前社會景況與生活的樣貌,或許隨著科技進步可以讓更多事情變成可能吧!

北野的異人館s


1. 北野物語館星巴克(沒有感受到有甚麼物語的概念)


2. 萌黃館,外面為什麼一堆老外在吹樂器?有甚麼典故?


3. 風見雞館有前任屋主女兒在此生活的照片展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73.html


4. 魚鱗之家、魚鱗美術館(給子女住蓋一模一樣?)從舊租界區搬上來的,這博物館的確有厲害的展品,不知道怎麼合作的?還是花錢買的?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68.html


5. 山手八番館,坐椅子許願,男左女右


6. 外國人俱樂部,吧台好漂亮,女佣房也有黑膠可聽


7. 坂道上的異人館,中國館,汪兆銘政權時期的領事館,我發現只要了解"中華民國"的領事館位置,就可以知道大東亞這一百年的歷史了。


8. 神戶北野美術館,用蒙馬特做連結,其實只是咖啡館


9. 不可思議的領事館,視覺錯覺展

點入神戶的相簿,有更多異人館內部的照片,希望有機會全部整理出來
https://photos.app.goo.gl/uT1zOzbJncrEJY6F2

以下是在魚鱗之家展出的作品,若了解了每一棟樓原屋主蓋屋的概念,還有為何來神戶,應該就了解了全世界的建築史了吧?

2017/07/12

【神戶】20170712@08:奈良→大阪→神戶:在超市看觀光與在地文化

1. 【大阪】枚方蔦屋書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12.html

2. 【大阪】從一個蔦屋,到另一個蔦屋,大阪梅田車站上的蔦屋,俯瞰車站人潮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63.html


3. 神戶車站,感覺有到高雄的錯覺


4. 超市,ライフ神戸駅前店

營業到凌晨一點的超市,還搞不太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好像不少世界各地的人在逛超市,通常關店前一個小時會半價的便當,這裡是下午四點後就會開始放出這些特賣品,果然有一些歐吉桑在旁邊等,好東西一拿出來就拿光,這裡營業到凌晨一點,那麼應該等到最後來觀察看看。

用 Airbnb,全家好友一起住整棟公寓,一起到超市買菜,一起烤神戶牛排,Airbnb 美其名是共享經濟,但其實是讓人在異鄉過著當地人的生活模式,我覺得這部分才是重點。

在神戶,看到了日本提升觀光客人數,所做的努力,雖然日本官僚體系效率一直被人詬病,但台灣實在是要在各部會協調下更多功夫才是,我們不只是落後而已,是根本看不清楚重點在哪裡?



回到旅社看電視,前幾天才去的犬山城下大雨被雷擊中的新聞,希望旁邊的"有樂苑"安好。我真的帶"水"來日本啊!

20170712《國語日報》城市美學13:《智利》復活節島,摩艾石像《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復活節島的發現

17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軍發現位於南太平洋中的這個小島,在航海圖上記下了這個該島的位置,發現時正好復活節,所以記錄為「復活節島」。1774年,英國著名探險家詹姆斯‧庫克再次找到該島,並記錄畫下佇立在海邊的摩艾石像。

整座島嶼都是火山岩的復活節島,摩艾石像的身體與頭上的髮髻是採用不同材質的岩石,島上不同的採石場完整的提供了這些石像所需的材料,眼睛的白色是用海邊的珊瑚來上色。有些人巨型石像是外星人的傑作,實際看過整個島的環境,雖然搬運、立起來極為困難,但可想像運用木材滾輪與小石頭來移動,並使用槓桿原理可以立起石像。

這些代表祖先的石像背對著海洋,面對著祭壇,也面對著族人居住的聚落,守護著子孫,石像的底下還是族人的墳墓。

*復活節島原住民的原鄉

南島語族的原住民,從台灣出發,攜帶著小型家禽、家畜,透過航行在太平洋的小島,原住民花了幾千年的時間由西向東移民,抵達了復活節島。更多的DNA鑑定,說明了島上的雞與台灣的雞有密不可分的關連性。

*為何不再建摩艾石像?

摩艾石像後來在整個島上幾乎被推倒,對於這樣的現象眾說紛紜,有的說是族人內鬨,互相猜忌,所以將別族摩艾像推倒,為了要徹底摧毀石像,推倒的方向是臉朝下,因為重力作用鼻子部分的突起,整座石像會斷裂而無法復原。

也有人推斷因為地震引發海嘯,被較大的海浪所推倒,因為島上的摩艾像大部分是朝向陸地,所以推倒的方向是臉部朝下。

島上人口增加但資源不足,老鼠吃盡了果實,大型樹木不再生長,沒有樹木當滾輪,人們無力再搬動摩艾石像,採石場佇立著一堆半成品石像,或坐或躺凌亂的棄置山邊,好像摩艾像彼此在交談,成為今日觀光必去的地方。

*鳥人競技

鳥人競技是摩艾被推倒後,族人不在互相戰爭,利用體育競賽模式取得領導權的方法。

春分時刻,每個族派一名壯丁稱為鳥人,爬下懸崖,划著蘆葦船「波拉」到附近的一座小島,等待燕鷗孵出蛋,偷出蛋後綁在頭頂上,游泳回到本島並爬上懸崖把蛋交給酋長,該族就得到一年的領導權。

鳥人競技有很大的風險,可能不慎掉落懸崖,海中淹死,或被別族鳥人擊斃,但這個公開的競技,總比部族間血腥的戰爭好得多。

*殖民時期,奴隸販賣,地上轉穴居的悲歌

航海殖民時代,歐洲人到各殖民地去開墾拓荒需要奴隸,復活節島有眾多的人口,是否強押人作為奴隸?是否利用傳教方式湮滅傳統信仰?是否挑撥離間原住民族群?

考古學家發現了復活節島上有不少的洞穴,洞穴口堆滿了石頭,作為一個防禦工事,敵人要進入洞穴,還真的不容易,甚至一個洞穴會有好幾個出入口,若被攻擊,還可以從別的出口逃生。

航海時代,復活節島被發現後就好像一座動物園,不時有人類探險的足跡,之後的奴隸販賣,傳染病蔓生,到處是曝屍、人骨,讓這座島嶼變成了死人島。1870年代,島上大多數居民都到大溪地做勞工,1877年,島上只剩下約一百五十個原住民。

高更第二次回到大溪地群島,1897年,畫下了《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往何處去?》長達374公分的長畫作,每看到這幅畫,想起這段島民被受欺負的歷史,看著復活節島修復重新立起的摩艾像,人類是否真正記取教訓呢?

*摩艾石像的文化交流

復活節島1960年發生大地震,海邊那十五尊摩艾像受海嘯、地震影響而傾倒。1982 年,日本大阪博覽會借了一尊摩艾展示。1992年,日本資助大吊車,把摩艾像重新立好,並修復了祭壇。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的自然史博物館,有從復活節島搬去的石像。日本宮崎縣的海邊,複製了摩艾像,這七尊複製的石像與大部分復活節島上的摩艾一樣是面背對這大海庇佑著他們的子孫,但在復活節島上這七尊原版的石像卻是面對著大海的,這海岸就是祖先登陸島上的地方,摩艾像遠眺著原鄉。

反思我們在任何博覽會中,是否有抓緊文化交流的機會,學習別人的文化專長呢?既然台灣原住民是南島語族的原鄉,是否有機會與智利政府取得合作,也在台灣海邊立起摩艾像,讓大家了解復活節島上的悲慘經歷呢?

【大阪】從一個蔦屋,到另一個蔦屋,大阪梅田車站上的蔦屋,俯瞰車站人潮



這裡是大阪車站 LUCUA 百貨公司的9F,看起來整間百貨公司只有九樓最有生命力,其他很多店面都在SALE,不知道是季節性(中元節)促銷,還是要收起來?

這間蔦屋書店幾乎等同於餐廳,沒有到達美食街的地步,不過真的大家都來這邊聊天,只有一區是不能講話的區域,我就窩在這邊看著下面人來人往,電車來來去去,大型的行李箱被人們推來推去。

雖然這區不能講話,還是有一些女學生在此大聲聊天。只能說,這裡算是圖書館餐廳,隔壁的大叔(阿伯),還拿了自己的書來看,工程類型的書,還在做比對,我想不是編輯在校對,就是作者自己在校對。

還有一區居然是 apple 維修中心,可以坐在那邊等維修。

此地的日本的圖書,以輕薄短小,圖鑑式、生活風格類型的書籍較多,很多人拉著行李箱,看起來都是觀光客,也有些是上班族,下班後回家前,來看一些書。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89-在臺灣尋找Y字路



「Y字路」,你的印象中是「三角窗」嗎?本集介紹〈在臺灣尋找Y字路〉這本書,由玉山社出版,作者栖來光,譯者邱函妮。

首先要嚴謹定義「Y字路」,街道交會處必須是低於九十度的銳角。書中的Y字路風景大部分在台北市,因為日治時期都市改正計畫,農村發展到都市小鎮時,道路做棋盤式規劃,便將彎曲小路拉直。然而水圳道並非筆直,於是畫過棋盤,而形成ㄚ字路口。1990年,地方上多要求將水圳道加蓋,現在看到的都是水溝蓋。另一種ㄚ字路,在上坡道、下坡道交會處形成的,東京就很多,或是台灣的九份、金瓜石。還有台北、台南獨有的Y字路,則是1945年為了防美軍轟炸而開設的防火巷。

水瓶子特別介紹潮州街59巷,攤開1930年代都市改正計畫圖,台北城中同安街、牯嶺街、南昌街等開發早,必須要有條馬路穿過,像法國巴黎在棋盤式道路中,有45度角馬路穿插其中,但可惜台北沒有實施45度角道路的開發。其他Y字路口,例如:牯嶺街95巷的赤川上游;同安街8巷及8巷2弄旁水溝蓋很多,以前也是水圳道;西園路一段306巷口,一棟閩南式融合西方的三層樓建築,現在是星巴克。作者栖來光從日本嫁來台灣做媳婦,本書以日本人的眼光來看我們習以為常的街景,讀來真是有著不同的樂趣呢!(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大阪】枚方蔦屋書店



先進來觀察了半小時,原以為會有很多高中生、大學生來念書,也可能是暑假了所以沒有,原來多是老人家。

老人家有好幾種,一個歐吉桑坐在我對面看世界遺產的書,還有一個歐吉桑坐在我後方的吧檯,就是來跟女店員聊天的,坐在靠落地窗對外看著天橋,也有一排舒服的大沙發,也坐著一排老人家,都在划手機,歐巴桑點了輕食咖啡,老人家把這裡當成家裡一樣,服務人員就好像他們的女兒一般,充滿了愉悅的空間。

另外我坐在大桌子旁還有許多家庭主婦,年輕人男女,跟台北一樣,獨獨缺少了四十歲到六十歲的男性,他們都到哪裡去了呢?

樓上有小朋友童書區,地板超軟,小朋友跑來跑去跌倒都不會受傷,一旁則是年輕的少婦陪伴,偶有一兩位年輕的爸爸念繪本給小朋友聽。

這樣複合的空間,如何不互相干擾打架,動線的設計、燈光的營造,看似容易,但我觀察了很久,是比百貨公司還困難的經營,建築本身佔了很重要的腳色,老實說台灣要跟上,不只是只靠誠品,很多人的腦袋都要轉換才能跟上。

大阪市區附近的枚方,很值得到訪,給所有非一線城市開發的想法,符合當地人的需求。若以台北市區來比喻,大概就是松山車站,我想蔦屋書店不只是以觀光來考量的,還服務到了當地的老人家、上班族、家庭主婦、學生等,我們何時才能這樣子思考,地方興盛了,觀光客自然就會停留了。




樓下超市,也不少老人家

2017/07/11

【奈良】20170711@07:近代建築、藥師寺、啟林堂書店、敷島溫泉、街道散步


奈良車站、奈良博物館舊館、奈良縣政府、藥師寺,其實全部都是近代建築,除了藥師寺儘量用木構,但是這二十年重建的時候,還是有用水泥。

日本的美學基礎到底是從哪裡開始的呢?我想探究一下宗教、美學、種族等等的起源,台灣似乎都不討論這個的。


1. 奈良車站


2. 奈良博物館,佛像常設展,教了一些寺廟有的佛、菩薩、金剛等基本元素。


3. 經過奈良縣政府



4. 【奈良】藥師寺,玄奘的鐵粉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99.html

5. 啟林堂書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11.html


6. 商店街還不少二手書店,各有自己的特色


7. 敷島溫泉

8. 超市

9. 奈良街道散步

【奈良】啟林堂書店




本來想說前幾天逛的二手書店、骨董書店大概就是奈良書店的樣貌,沒想到奈良市大概36萬人口,可以容納小型的地方連鎖書店五個分店,台灣的基隆市、新竹市人口都比較多,可能總共五家這樣規模的中型書店都養不活。

啟林堂書店是綜合型的書店,文具、文創品、各類書籍、雜誌、教科書、DVD 等都有販賣,我到了這家分店最特別的是店員的手寫宣傳、插畫佈滿整家店,老實說有點干擾,但是可能這樣可以顯示出非常誠心誠意吧!



買了心經的手巾送給父親,忘了是不是日本製造的了!

【奈良】藥師寺,玄奘的鐵粉



藥師寺是左右對稱的型態,一進入寺廟就整個好像是中國唐朝的樣式,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藥師如來座下有如此的形象。


目前東塔在整修,預計是2020年完工,旁邊有一些考古的說明牌。西塔是1981年重修,重修的時候塔高為36.8公尺,比法隆寺的五重塔高 3.3公尺(很會比較),也比東塔要高33公分,但據說因為重量不同,所以200年後高度就會相同。

可是呢?現在東塔又在整修了,這個200年的數字又不準確了吧?

藥師寺的塔,是三重塔,可是看起來好像六層,原因是一層大一層小,而且最上面那層的屋簷斜度最大,預防風吹,而下雨時也比較容易宣洩,整個三重塔,真的像是凝結的音樂!


和尚講道,笑聲不斷,學生笑得最大聲



仁王




食堂展出不同時期的城市規劃,還有想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