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1

【台北】圓環文化工作室成立



 其實我對什麼古蹟文化的事情,以前跟大多數人一樣是莫不關心的,但是為什麼會有成立一個小小工作室的想法,這要從我看到工頭發的連署文開始。

舉手之勞,一項連署:要求北市府停止拆除古蹟
http://worker.bluecircus.net/archives/2006/06/post_166.html

 我對社會運動一項莫不關心,也從來沒想過要在自己的部落格參加連署,但是工頭貼上了貼紙,寫了篇短文支持,我仔細的追朔去查相關好多部落格及一些文史工作室的網站,為什麼他們要毫無私心的大聲疾呼保留或保存什麼東西,代表了什麼意義?我的心裡畫上了很大的問號,第一時間我並沒有利用我的部落格來加入連署,但是我想我一定要全盤了解後才會參與。

 糟糕的事情一路發生了,去孔廟拍拍照,了解一下北大同文化園區的設計,然後也參與了市政府辦的孔廟周邊施工的說明會,與當地文史工作室不少次的會議,不但是孔廟,台北市還有山仔后美軍俱樂部,建成圓環重建後吹了熄燈號,西門市場也關門等等。台北市的公共市場以及古蹟維護的公共建設,這幾年的規劃下,不動還好,工程一但發包出去,建設完成後就是關門,問題在哪裡?

 越了解越多,萌生了我想自己要成立工作室的想法,這個想法也不是要做多麼偉大的事業,只是想要記錄過去的生活,了解我們現在的文化,這件工作不做,當所有的老建築被改造之後,過了兩代,我們甚至不知道阿公、阿嬤是如何過生活的。

 我曾經給我自己一些目標了,要在50歲前走過百大城市,寫出三千個景點以上,並且找出有興趣的百個主題,做出對十個城市不同面向的觀察,而這個工作室的成立,也是我自己目標的一個實踐,這些數字化的目標以最後一個最為艱鉅。

 圓環文化工作室將會是在網路發聲的工作室,因為我從小曾經在那邊一段時間,附近有個二二八的發生地,也接近大稻埕迪化街的商業活動區,我們(也只有兩三個人)會用小小的力量,第一階段去訪談圓環附近的美食小吃店老闆,建立一些資料讓大家了解圓環人的生活,或許這個就要不少的時間去做了。

 有人把建成圓環的失敗原因歸咎於因為圓環移位破壞了風水,或者是因為移位的時候在底下發現了日治時代的蓄水池,為了保存古蹟,所以變更設計,導致攤位減少,所以做不成市集;還有公務人員推卸說攤商不會轉型經營,導致失敗,但是這些老闆只要另起爐灶,生意依然很好。我想這些事實很容易看清楚,我們成立工作室的目的,只是想透過文字照片與多媒體的型態保存紀錄些過往,未來的種種,也只有這些建立後,才可能繼續往前進了。

 未來這個工作室會演變的如何?或許能在迪化街附近的老房子內有個據點,開間文史書店,裡面放滿了古蹟文化史料,發行明信片、海報、地圖、攝影集,也放滿了旅遊書,大家有空可以來此泡茶聊天,談談 Web 2.0 的成功案例等等,這或許不是夢想,我們應該為自己留下些什麼吧!

圓環文化工作室:
http://ok.writers.idv.tw

9 則留言:

  1. 支持~~~
    海豚以行動支持~~~

    回覆刪除
  2. 我對這裡再熟悉不過了,看了水瓶子有關這一系列的報導,心中感觸很深,台灣的古蹟保存在哪裡?30年的房子就被說老了,重新翻新比較快,畢竟古蹟維修費不是一般民宅能夠負擔的,政府又不重視,就這樣一棟棟有特色的老房子被拆翻新了。

    學學義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對古蹟文化的尊重吧!

    回覆刪除
  3. 海豚飛,謝謝啦!我在分配一些老店給妳囉!既然妳小時候住天水街,那整條街就給妳負責,全部寫完應該可以競選里長吧!

    小米麻糬,既然那裡很熟悉,可否請小米麻糬畫印象中的老圓環呢?真是不好意思,每次小米麻糬來都被我凹,上次是手繪明信片,這次是老圓環。不過,我願望都能實現喔!

    回覆刪除
  4. 加油!每次經過那玻璃帷幕與市民生活割離的圓環,心裡都不免有一股遺憾,記的第一次上台北時,少年的心思被熙攘的生命力迷惑著,在花蓮山城,可沒有這麼有歷史凝結感的夜市啊!

    回覆刪除
  5. ←親愛的鳳凰兄:

    花蓮有花蓮的美景,寧夏夜市那邊有那邊的人氣,是不同的感受。花蓮台東已經是台灣最後的美景,很羨慕你能住在那邊。

    台北的歷史街道,每回走過就有不同的感受,恨自己所讀的太少,對人太冷漠。人的感動真需要時間與深度,希望我能為自己留下些什麼才好!

    回覆刪除
  6. 水瓶子:
    未來你的圓環工作室實體店面如果計畫開成,需要販製明信片,地圖,海報等,可以考慮找我呦!

    印象中的老圓環嘛?實在太多但也有點模糊了,如果要畫成畫,就要有實體的景物或照片參考嘍!

    回覆刪除
  7. 加油~ 希望我能有幫得上忙的地方~
    百年歷史的大龍國小 已發包要拆除了,希望9/11下午兩點 妳能到大龍國小參雨衣下這次的活動~

    回覆刪除
  8. 【大龍國小】共同的記憶
    http://blog.sina.com.tw/htfjsw/article.php?pbgid=2348&entryid=137436

    回覆刪除
  9. 歐失利姆,謝謝你的提醒,請很會趴趴走的海豚飛老師前去,也已經寫好文,等下會貼到圓環文化工作室部落格,謝謝大家的努力,至今我還不知道大龍國小到底哪個部份要拆掉改建?

    我星期六想去再拍一下疑似輦輪堡遺跡的那個公地,結果,已經整地整好了,什麼都看不到了,工程效率之高,真是佩服。如果我們的人行磚道工程可以鋪的那麼快就好了。

    回覆刪除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