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的湖口老街保持了很完整的紅磚建築,一樓亭仔腳很有文藝復興的大圓拱式樣,兩排老房子的建築特色一致。

2008.11.30
在走廊上看圓拱的層次加上人來人往,很熱鬧,可惜有些房子前停了車子。前方的人潮是穿著國民黨選舉衣服的老闆要大家進去看他家的後院花園。
湖口這個地方原來是平埔族的屯墾區,1794年清乾隆59年,由廣東惠州移民來的人在附近農墾形成聚落,這裡在山與農墾地之間,因此形成了市集,除了交易農產品之外,也成為移民暫時休息的地方。
1893年,清光緒19年,劉銘傳的鐵路蓋到新竹,這裡設立的湖口站,因此成為更多人來人往的區域,可是1929年,日本昭和4年,這段鐵路坡度過大,火車很難爬的上來,有時候還要人下來推火車,而且經常發生事故,所以改了新路線,因此湖口開始沒落。

湖口老街上二次戰時所蓋的戲院
湖口老街的地標還有義大利神父建的天主堂,據說是鐵路湖口車站的舊址。在此看到當地文史工作室的人在發大窩口鄉親報,介紹社區農夫、農民市集,還有當地羅家的故事等等,不過發刊的日期是兩年多前的2006.9.21。
廟宇(三元宮)、教堂、戲院、老街,這些元素合成湖口老街,還有很多客家小吃,假日人潮不少,除了吃東西外,希望能有更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