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25/05/22
《和洋風吹拂下台灣美術的養成之路》#05真人廟
2025/05/05
《和洋風吹拂下台灣美術的養成之路》#01 公會堂
慢步路線:中山堂→ 北門→ 台灣洋畫研究所→ 維特咖啡舊址→ 永樂町市場→ 霞海城隍廟→ 陳天來故居→ 歸綏街底李春生洋樓舊址→大稻埕碼頭
一起走進台灣畫家的黃金年代,台灣美術在1895-1945年深受日本美術教育與西洋藝術潮流的影響,奠定了台灣現代美術的基礎。如陳澄波、郭雪湖、廖繼春等台灣畫家,將日本畫風與台灣本土題材融合,創作出獨具特色的作品。他們的畫作不僅展現了台灣風土人情,也成為台灣藝術史的重要遺產。
這是幾天前青田七六辦得活動,記得三年前也辦過幾次,效果一直很不好,沒想到這次有那麼多人參加,感覺上台灣美術這個議題在這幾年眾多耕耘很久的單位辦展覽很有成效,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
我想要用地點的模式花幾天的時間把當天走讀的內容重現出來。
1927年起,舉辦十屆的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為「臺展」在台北公會堂舉辦嗎?公會堂是1936年才完成,而主辦單位為台灣教育會,或許大家會想說那應該在今日的南海路的二二八紀念館,前身是台灣教育會館,是在哪邊舉辦嗎?結果答案也不是,教育會館是1931年才落成啟用。
結果,第一至第三屆的台展在台北市樺山小學大禮堂舉行;第四屆移至台灣總督府舊廳舍(位置在今日的中山堂);自第五屆起,展覽地點改為台灣教育會館,並持續至第十屆。
1938 年開始,台展改由官方台灣總督府文教局主辦,稱為「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簡稱「府展」,共舉辦了六屆,大抵是進入了戰爭的體制,強化日本官方色彩與戰時文化政策目標。
戰爭結束後,1946年,臺灣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省展」,舉辦了第六十屆。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諮議的畫家楊三郎、郭雪湖而發起舉辦,比較諷刺的是二二八發生後,這些畫家的朋友們有的失蹤,陳澄波槍殺在嘉義火車站前。
顏水龍在1947年創作一幅〈觀音山〉,山上籠罩著紅雲,淡水河的映出紅紅的雲霞,到底要說明甚麼?而看到這些畫家在中山堂展覽的照片中也是一片愁雲陰霾的心情,當時的公會堂的確看得到觀音山,這座在台灣前輩畫家中的聖山,在那個時間這樣的場合下,記錄了這樣的過往。
來看看山田東洋的作品,1939年的《旗日》公會堂上掛著日本國旗,軍人與黑頭車,雖然也畫出了如同巴黎蒙馬特的紅磨坊風車,還有南警察署如同一艘船,對照他在1936年的作品《公會堂前》,新穎的現代建築,特別是高樓如菊元百貨、總督府、鐵道旅館、博物館、消防塔樓等,都是他筆下的重點,還有熱帶植物、電線桿等,一種從現代化後帝國精神畫作背後的歷史躍然於前。山田東洋更在 1938 年於公會堂前開設「東洋畫廊」,這裡顯然是藝術家非常喜歡的賣畫熱門地點啊!
如今的中山堂前的戰勝紀念廣場,還有一旁的孫逸仙銅像,是雕塑家蒲添生的作品,以前是放置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紀念碑。中山堂內還有黃土水的水牛群像,在中山堂前對著二二八公園內,也還曾有後藤新平的壽像位於一個十字路口,他正面對著火車站,右手指著總督府醫學校,我期待有一天中山堂能改回公會堂這個名字,真正把名字還給公眾,持續地多辦一些藝術展。
有關大正浪漫,台灣知識分子的啟蒙,我想下次來提提竹久夢二這個人,他來台灣賣畫。
2025/05/02
【台北】用 AI 更偏離史實的改繪,陳清汾的繪畫
2024/12/26
【新竹】北埔老宅內的現代畫
2024/07/30
No.16 【台北】陳植棋的啟蒙展與熱血的社會運動
B. 台灣民眾黨本部旁邊的真人廟
C. 辜家的淡水戲台,傳統與現代內心的平衡!
D. 總督府舊官舍,當時公會堂還沒有蓋好,舉辦展覽的地方
E. 三女中舊址,親愛的妻子在此受教育
F. 國語學校,抗議學校不公平被退學的地方
2024/05/23
No.12 【台北】走讀山田東洋的台灣美術展
#一年五十次 第12次
今年李梅樹美術館的梅樹月展覽,展出了幾幅山田東洋的作品,雖然以下的寫生點的畫作沒有全部都展出,但我們從日本人的角度來欣賞大稻埕、圓山別莊與台北城中,這些歐風洋樓與現代化建築在明治維新脫胎換骨後日本人是如何看待這個地方呢?
A 箭頭:台灣神社往下看
B. 歸綏街環河北路口,李春生宅
C. 菸廠附近的淡水線與縱貫線交會
D. 北門旁,在鐵道部門口
E. 公會堂
F. 台灣銀行
山田東洋不但把名字改為"東洋",還加入了台灣人社團台陽會,是很值得認識的畫家。
2024/05/14
No.11 【台北】廖繼春寫生地點與教學所在
內容:廖繼春1902-1976,進入國語學校後,在新公園看到油畫後開始往美術領域發展,1924年經由太太林家的協助到東京念美術學校,回台灣後入選台展與帝展,1932年開始擔任台展的審查委員。
A. 新公園:無論是日本時代還是民國時代,都有在這邊寫生的作品,有些作品有老師梅原龍三郎的影子。
B. 小南門:廖繼春有不少在同一個點寫生的作品。
C. 國語學校:1918-1922年,剛好石川欽一郎不在校
D. 教育會館:1934年台陽美術協會成立
E. .師大美術系:1947-1973年在此任教,師大內的蓮花池也有寫生過
F. 雲和畫室:他的宿舍,1955年成立雲和畫室 顯示較少
2024/02/19
No.06【台北】立石鐵臣慢步
B. 貴德街港町撿茶處
C. 永樂市場的小吃攤
D. 總督府官員的宿舍,應該在此出生
E. 東門,有繪畫作品
F. 旭小學校,念書的地方
G. 民俗台灣的出版社位置
H. 台北帝國大學的昆蟲標本館
I. 在日僑學校教書的位置與住家
J. 艋舺龍山寺,是採集民俗常去的地方
我想台北苗圃、新公園與咖啡館應該也是常去的地方吧!還有那些地方呢?知道的人可以跟我說嗎?
我覺得有可能的話跟戰後的廖繼春一起講,可能可以比較全面性一點。
2024/02/13
No.05 【台北】郭雪湖與林阿琴慢步
原本想從芝山巖出發,然後到碧潭,但實在太遠了,我想我還是從郭雪湖的出生地番仔溝開始,在中山堂結束。
1935年《臺灣日日新報》婚訊:「東洋畫家郭雪湖透過臺北第三高女(今中山女高)教諭鄉原古統夫婦的媒酌,訂於本月26日在臺灣神社的社前,捨棄本島的舊習,舉行新形式的結婚式......」,看了當時在台灣神社前的照片,這一對新人的婚禮,眾人的穿著傳統台灣衫、日本和服,而新人穿著西裝、白紗,這正是我們今日推廣的多元文化融合。
而這對夫婦畫了那些圖畫,渡過那些難關,戰後又怎樣賣畫維生,人生難得百歲,這兩位加起來兩百歲的人生起點就在大稻埕,走這一趟
路線:圓山→台灣神社→大橋頭→(騎uBike)大稻埕碼頭→霞海城隍廟→(日新國小)→台博館→博愛大樓→西門→中山堂
畫:
1. 1928 圓山附近:明治橋聯結台灣神社、第四號保育林、護國禪寺、圓山別莊、墓園
2. 1930 瀞潭:瑠公圳與其他水圳道的開發
3. 1931 新霽:芝山合約碑記、惠濟宮、六氏先生碑、芝山神社的參道
4. 1933 寂靜、南國
內容重點:
1. 郭雪湖生命中的幾個女人:阿嬤、母親、妻子
2. 郭雪湖的幾位啟蒙老師:陳英聲、蔡雪溪、鄉原古統、圖書館
3. 郭雪湖的朋友:呂鐵州、任瑞堯、王白淵
4. 雪湖派
2024/02/01
【台北】日本時代的台灣美術展的地方色
2023/11/29
【台北】攝影文化中心的展:比喻.隱喻:逐光追影及它義
2023/11/12
1934.11.12 台陽美術協會成立 第二回臺陽展海報設計稿
2023/06/13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2023/05/21
【台北】藏畫,陳澄波背後的幾個女人
2021/05/24
《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與《林泉廟丘》
12
34
1. 維基百科:靈泉禪寺,1911年天王寺落成,仔細看大殿有日本軍人與地方仕紳
2. 維基百科:靈泉禪寺,今貌
3. 《林泉廟丘》村上無羅 1932
4. 《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是這次台中國美館的出版品 顯示較少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