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2

昆布的《移動書房》


作者/昆布

 第一次見到昆布,以為他應該是個學者,不然就應該是教授,看他很有耐心的聽著我們這群嘰嘰喳喳的網友聊天,讓我感受到他待人敦厚溫暖。散會後,我還是不知道他的職業,網路上的朋友,往往會保持一點神秘感。

閱讀與書寫:
http://blog.sina.com.tw/6130

 昆布喜歡閱讀,閱讀之後的心得,在他的明日報站台都有發表,最近兩年移到部落格貼文,仍不改書寫的風格,他說:
一本未讀的書就像一位美麗的女人,只能見識照片,卻無從親炙。雖然照片也算不錯,但總比不上親眼目睹本人,和她親自談談。但要直接受益,還是得先讓書籍歸位,不然真想和她見面,卻覓不著芳蹤,那就太煞風景了。有機會購買的時候必須當機立斷,否則機會一失,日後就更難尋覓了。

我也因為就這句話,一到書店看到想看的書,就會毫不考慮的買下來,因此書架上擺滿了未讀完的書,有時比較誇張的會買到重複的書。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一篇是有關旅行的,觀看他人的旅行,楊牧說:旅行是一種滌洗,是一種探索。就是這句話吸引了我。
小時候我最喜愛火車上的排骨便當,那種在風景行進中吃便當的滋味,至今難忘。台鐵的排骨便當讓人難忘,主要還不是味道,而是特殊的新鮮感,那種遠離家園,期待遠方的旅程,時時變換的風景,今天還加上了懷舊的氣氛,讓排骨滋味更難以忘懷。

 我喜歡遠流出版的綠蠹魚書系,目前出了三本一下子就可以把這些文字咕嚕咕嚕的吞下去,好像一下子又讀了十幾本書的感覺。

2006/09/11

【台北】台大書香走路半日遊



 總覺得要把所有的景點寫完,才能開始寫這種把所有景點串起來的介紹,可是等我寫完台大附近好玩的地方,可能要等到天荒地老吧!

 台北市的一些觀光景點其實很適合用雙腳走路的遊半日,利用週休假期的其中一日,睡到自然醒之後,穿著輕便的服裝,來個書香文化之旅,請記得要多帶些環保袋裝書,若是覺得會買太多書太重的話,我想可以拉個小的登機行李箱。

◎第一站:女書店,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http://www.fembooks.com.tw

◎第二站:台灣ㄟ店,新生南路三段76巷6號
http://www.legend.net.tw/abcbbs/store
【台北】談談書店的回憶,去逛台灣ㄟ店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6/09/blog-post_115716747862778483.html

◎第三站:南天書店,羅斯福路三段283巷14弄14號1樓
http://www.smcbook.com.tw

◎第四站:秋水堂,羅斯福路三段 333巷14號1F
http://203.64.5.174/MindMap2005/store/s02.html

◎第五站:唐山書店,羅斯福路三段333巷9號B1
http://blog.yam.com/tsbooks

◎第六站:誠品書店,新生南路三段98號
http://java.eslitebooks.com/action/branch/DB10.jsp

◎第七站:無名舊書店,羅斯福路四段12巷1號
http://www.ylib.com/bid/EssenceDetl.asp?Object=bid&LinkSID=2,69

◎第八站:校園書房,羅斯福路四段22號
https://shop.campus.org.tw

◎第九站:茉莉二手書店(台大店),羅斯福路四段24巷13號B1
http://www.mollie.com.tw
【台北】茉莉二手書店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5/11/blog-post_02.html

◎第十站:華欣書店,汀州路三段80號2樓

◎第十一站:公館舊書城,汀州路三段130號

◎第十二站:古今書廊,汀州路三段146號


2006/9/9

 逛完了這些書店,大概不會有人在到旁邊的金石堂去看書了吧!建議到台大去散步,從舟山路走進去,經過地質系館,可以看看岩石標本,然後在鹿鳴堂旁邊看松鼠出沒,往下走有池塘可以看烏龜跟小魚,有點田園之美的感覺。然後走到總圖前面坐著看夕陽,若天還沒有黑,再到醉月湖散步。這時應該走累了,就到大世紀二輪電影院去看兩場電影,順便讓腳休息一下,完成半日之旅,這其實就是我以前大學時代每週會挑半天沒課的時候所過的生活。

大世紀電影院,羅斯福路3段325號4樓

2006/09/08

【金門】雜貨店


2006/8 金城的雜貨店

 在雜貨店,要買什麼東西直接跟老闆講,他就會拿給你,很有人情味的感覺!

 我很喜歡吃蜜餞,尤其是那種色素加很多,鮮紅色的桃子、辣橄欖、醃棗子、酸梅,寫的我口水都留了出來,小時候到雜貨店買一小包,然後就跟同學比誰的舌頭比較紅,或者買樣仔標、圓標等。印象最深刻是有一格一格的玩具,花一元就可以去戳一個洞,最多的獎品是十元現金。

 稍微長大點,雜貨店會賣一包包小卡片,然後把卡片貼在畫冊上,若有重複的就找同學交換,我甚至都換到別班同學那邊,有一班的學生都是老師的小孩,問他們是否有收集,結果答案是說他們都要念書,月考成績分數跟我一樣,我在班上是前幾名,在他們班卻是最後幾名。


現在7-11發行的環遊世界磁鐵收集,跟小時候的卡片收集是一樣的原理

 現在看到那些很多色素的蜜餞倒是不敢買來吃了,少了點紅舌頭的樂趣。在金門看到很多這種傳統的雜貨店,讓我走回了童年。

2006/09/07

【金門】模範街


2006/8 金城模範街

 如果到金城,總不忘會到這條街走走,當兵那時這條街還沒有重修,到處殘破只有幾戶有人家,不知道何時規劃成為商店街的。

 我那時會經常走到這裡,是因為模範街口有家玫瑰唱片行,若要買比較新的流行音樂,或是西洋歌曲音樂,都要跑到這裡來逛,逛完唱片行,望著模範街,有時會走到牌坊前看一下,然後回營區,只是個儀式,不知道這些古蹟帶給我什麼樣的懷舊心情?

 三百年前鄭成功在此訓練陸軍,又名"內校場",模範街原名自強街。1924年,金門商會會長傅錫琪集資興建,建築風貌取自日本大正風格,融合西洋磚作。第一進為日式洋樓,第二進為閩式建築,樸實端莊。1960年代是模範街最熱鬧的時期,在街口建立"巴剎",就是市場市集的意思,這個唸音應該是南洋傳過來的外來語,而南洋又是英屬殖民地,所以才有這樣的讀音。

 如今模範街有幾家商店,好吃的烤餅、布丁燒,還有賣挫冰、豆花店,服務的小姐真是正妹。

2006/09/06

【台北】偶戲館



 既然上個星期去大稻埕走過了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假日乾脆就到京華城旁邊的偶戲館比較一下。

【台北】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6/08/blog-post_28.html

 開車到了偶戲博物館的停車場,到處都是幫京華城打廣告的告示,說明這裡不是京華城的停車場。在一樓廣場,看到賣玩具的攤子,小水瓶馬上就湊過去看他的甲蟲玩具,沒想到原價160的玩具減價為60元,滿50元還送入場券,選了一隻長得很像蟑螂的甲蟲,然後加上旁邊的媽媽又送了一張入場券,我們兩個免費進入博物館參觀。

 跟上周一樣,只有我們兩個人在博物館內自己玩了好久,諾大的展覽館都沒人,或許是沒有人員簡介帶動,小水瓶一下就沒興趣了。下次我應該學學如何跟小朋友解說才好,顧著自己回憶童年,照了一堆看板的文字,我倒覺得整個館收集的內容不錯,尤其是有段怪老子掉到地府吃了神丹轉為英俊年輕人的那段,印象中國中的時候也有看過,花了一堆時間解釋給小水瓶聽,他卻覺得很無聊。



 我覺得台灣的博物館或展覽館內容算是很豐富了,有時真的太大,但參觀人數又不多,很浪費資源,可以學習小而美的經營模式,透過與解說人員的互動,帶動整個氣氛,即使多收點門票費用,也是值得的。

台北偶戲館
http://www.pact.org.tw

 走出展覽館後,又看到玩具攤的美麗姐姐跟我們微笑,小水瓶又捧場買了一隻長的像蟑螂的甲蟲,我看到一群外傭推著輪椅在一樓廣場讓老先生老太太透風,好像是台北的社區公園獨有的景象。

2006/09/05

【威尼斯】聖方濟會榮耀聖母教堂


2006/2/21 15:00 聖方濟會榮耀聖母教堂

 這座教堂簡稱小兄弟會堂,實際是簡樸的哥德式建築,若排除掉周圍的建築,看起來是十分宏偉的,巨大到拍照很難整個拍下來。

 看旅遊書說裡面有提香、貝里尼、唐那太羅的作品,還有不少的紀念碑,因為從1250年起就開始建設,更在15世紀中期改建為現在這樣大型的建築,這座鐘樓高80公尺,僅次於聖馬可鐘樓,我覺得鐘樓上面的圓頂倒有點像巴洛克式。

 我很遺憾沒有進去,因為剛好人家休息時間,本來要衝進去,被門口的小姐很生氣的擋了下來,想想等下再繞回來看,確又迷失在聖馬可廣場的面具嘉年華中。

2006/09/04

【威尼斯】《艷陽天》Summer Time


2006/2/21 威尼斯

 不知道怎樣繞到這個地方,旁邊有個精品店,走進小小的精品店,雖然賣的東西大同小異,可是吸引我的是這部電影的劇照。

 原來《艷陽天》Summer Time 曾經以這家店為背景拍攝過,凱薩琳赫本也曾經跳到威尼斯的臭河裡面游泳,這部電影描述女秘書假日獨自由美國到威尼斯渡假,到處都美麗的風景,沒有伴侶陪伴下,原本歡樂的心情頓時變成無聊,無意間邂逅了已婚的古董店老板,但老闆已有小孩,他和妻子分居後就一直獨自生活,男主角被凱薩琳赫本所吸引,兩人意亂情迷在美景中,隨著假期結束而分離,是部淒美感傷的電影。



 看這美景,雖然飄著雨,我還是坐在此地很久,旁邊有運送蔬菜水果的船停在這裡,聖巴納巴廣場旁有座拳頭橋,所謂的拳頭橋就是沒有護欄(就是我拍照站立的位置),因為敵對的黨派在此打架,打到一方落水為止,於1705年禁止決鬥。

 而這個廣場的周圍是沒落貴族的居住地,有些人居然淪落到行乞為生,所以廣場成為共產黨的大本營。

2006/09/03

【台北】談談書店的回憶,去逛台灣ㄟ店



 聽說誠品台大店要閉館整修,舉辦大特賣,最吸引我的是原仁愛路圓環創始總店保存下來的書櫃一座要賣2000元,於是就衝過去看,沒想到書櫃上面大部分已經貼上"售出"的紙條。

 店內擠滿了人要買打折書,排隊排的很長,比較吸引人的只有外文書打的折數較大,實在想不透為什麼大家要擠在這家店買書呢?我不想跟別人擠,於是轉往附近的書店逛逛。印象中,新生南路羅斯福路口沿著新生南路走,一路上都是書店才是,巷子裡也有不少,可是最近很多書店都關門了。

 桂冠書店曾經是我買很多社會學書的地方;唐山書店曾經是我買很多社會運動與國家機器對抗論述的書。聯經是買很多純文學小說的地方,經過看看幾乎沒有什麼書,擺了很久以前出版的書一點吸引力都沒有。羅斯福路上大學口旁的校園書房,是我買卡片、書籤還有精品的地方,額外的福利就是可以看看高中小女生,她們因為在公館轉車,都會順便在此地逛逛。另外還有東方書局及金石堂書店在羅斯福路上都有據點,很早就消失了。

 天已黑,最後經過台一冰店,吃了碗芒果冰後去逛台灣ㄟ店。1993年正式成立,那時我已經畢業了,開店初期差點倒掉,多虧參與民主運動的朋友、學者、老師大力幫忙介紹,書店才得以生存。進入台灣ㄟ店可以感受到店長對台灣本土化的推動不移餘力,不但做了很多地圖、明信片、月曆等,還以原住民圖像運用在帽子、T恤還有一些以台灣地圖像的杯子、盤子等等精品販售。

 我在書店裡看了不少論文期刊,雖然有點歷史,但是頗具參考性,瞬間我的書包裡又放滿了書回家。由於這裡的書都有點年紀,或許在冷氣吹拂之下封面有點泛黃,我覺得非常可惜,在書籍的分類方面,因為都已台灣本土化為主題,不容易分類,若找不到書,可能直接問老闆比較快。

 聽著老闆娘在討論編務事項,結帳時雖然不好意思殺價,可是我還是開口了,果然幫我去掉零頭,真是爽!

台灣ㄟ店老闆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taiuan

2006/09/01

【台北】圓環文化工作室成立



 其實我對什麼古蹟文化的事情,以前跟大多數人一樣是莫不關心的,但是為什麼會有成立一個小小工作室的想法,這要從我看到工頭發的連署文開始。

舉手之勞,一項連署:要求北市府停止拆除古蹟
http://worker.bluecircus.net/archives/2006/06/post_166.html

 我對社會運動一項莫不關心,也從來沒想過要在自己的部落格參加連署,但是工頭貼上了貼紙,寫了篇短文支持,我仔細的追朔去查相關好多部落格及一些文史工作室的網站,為什麼他們要毫無私心的大聲疾呼保留或保存什麼東西,代表了什麼意義?我的心裡畫上了很大的問號,第一時間我並沒有利用我的部落格來加入連署,但是我想我一定要全盤了解後才會參與。

 糟糕的事情一路發生了,去孔廟拍拍照,了解一下北大同文化園區的設計,然後也參與了市政府辦的孔廟周邊施工的說明會,與當地文史工作室不少次的會議,不但是孔廟,台北市還有山仔后美軍俱樂部,建成圓環重建後吹了熄燈號,西門市場也關門等等。台北市的公共市場以及古蹟維護的公共建設,這幾年的規劃下,不動還好,工程一但發包出去,建設完成後就是關門,問題在哪裡?

 越了解越多,萌生了我想自己要成立工作室的想法,這個想法也不是要做多麼偉大的事業,只是想要記錄過去的生活,了解我們現在的文化,這件工作不做,當所有的老建築被改造之後,過了兩代,我們甚至不知道阿公、阿嬤是如何過生活的。

 我曾經給我自己一些目標了,要在50歲前走過百大城市,寫出三千個景點以上,並且找出有興趣的百個主題,做出對十個城市不同面向的觀察,而這個工作室的成立,也是我自己目標的一個實踐,這些數字化的目標以最後一個最為艱鉅。

 圓環文化工作室將會是在網路發聲的工作室,因為我從小曾經在那邊一段時間,附近有個二二八的發生地,也接近大稻埕迪化街的商業活動區,我們(也只有兩三個人)會用小小的力量,第一階段去訪談圓環附近的美食小吃店老闆,建立一些資料讓大家了解圓環人的生活,或許這個就要不少的時間去做了。

 有人把建成圓環的失敗原因歸咎於因為圓環移位破壞了風水,或者是因為移位的時候在底下發現了日治時代的蓄水池,為了保存古蹟,所以變更設計,導致攤位減少,所以做不成市集;還有公務人員推卸說攤商不會轉型經營,導致失敗,但是這些老闆只要另起爐灶,生意依然很好。我想這些事實很容易看清楚,我們成立工作室的目的,只是想透過文字照片與多媒體的型態保存紀錄些過往,未來的種種,也只有這些建立後,才可能繼續往前進了。

 未來這個工作室會演變的如何?或許能在迪化街附近的老房子內有個據點,開間文史書店,裡面放滿了古蹟文化史料,發行明信片、海報、地圖、攝影集,也放滿了旅遊書,大家有空可以來此泡茶聊天,談談 Web 2.0 的成功案例等等,這或許不是夢想,我們應該為自己留下些什麼吧!

圓環文化工作室:
http://ok.writers.idv.tw

2006/08/31

【金門】將軍第



 將軍第其實不是很顯眼,以前還未整修前,跟兩邊的人家沒什麼兩樣。但今年去看的時候已經喚然一新。

 盧成金將軍生於道光2年(1822),死於光緒20年(1894)。因為小時候家裡很窮,所以跑去從軍,隨船搜捕海盜屢建奇功。曾經參與平定竄佔廈門的小刀會匪,激戰於金龜尾,隨即進勦廈門,搜補會匪餘黨,建立不少功積。後朝廷授與「武顯將軍」的名號,光緒9年(1883年)建宅於金城後浦北門,門額題「將軍第」。

 門前用磚雕作了四個雙喜,表示雙喜臨門,門口有將軍第三字,用大片石材雕刻。大門的上下有槽,門板很厚裝有滑輪,聽說是防盜賊用。御賜的「烏金」是光緒元年所製,上刻「光緒元年承造質料二尺見方金磚督造官蘇州知府李銘皖監造官蘇州府余臨照查春山造」。

 我對大廳裡的畫像特別有興趣,右側應為將軍畫像,看起來並不是很威嚴,留有鬍鬚,看起來是個書生模樣,左側是他的夫人,中間上方有「皇恩誥命」的匾額,聽說這裡仍保留五幀聖旨誥命,仿展於總兵署(前金門縣府)內。也有寶劍、大刀,為盧成金所用,他也曾於中法戰爭時期督軍作戰,所以活躍於咸豐、同治到光緒年間。

 在人家家裡繞來繞去,還看到將軍後代住在這裡,有電冰箱、瓦斯爐等,還有放米的甕,加上有歷史的鎮邪之物,或祖傳家訓等,其實看完了還真不知道重點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