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妹尾河童55歲,出版了這本書。2007年,水瓶子37歲,要去看看這本書中的世界。
從印度回來一個月了,我忘不了那段旅程,雖然只是短短的八日,也沒有到過多少個城市,每個城市的景點也都沒有走透透,光在街頭上走,那裡的人事物映入眼簾就讓我吸收不了。
在印度移動的時間佔了很長的時間,由於各城市之間的距離遙遠,自助旅行多是做火車,記得搭夜車前我們隔壁坐了一個喜歡跟我們哈拉的印度阿伯,實在是聽不太懂他的英文,我只好拿出這本書上的圖畫跟他講,又拿出紙筆,本來想說這樣溝通應該沒問題了,沒想到那阿伯不會寫英文,只會用講的,這就是英國人殖民的印度。也真的還好有這本書巨細靡遺的畫圖法,可以跟別人講我們到過了哪些地方。
妹尾河童這本書的封面就寫著:『印度的面貌是什麼?你問一百個人會得到一百種說法。但就算把它們都加起來,也不能說那就是印度的全貌。這就是印度有意思的地方。』回想在印度遇上了幾個人,司機、旅店老闆、服務人員等等,如今回想真的沒有一個良好的歸類方式,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妹尾河童第一次造訪印度是1978年,原先以為這本三十年前的資訊會有很大的變化,沒想到令我震驚的是完全沒有變化,在瓦拉那西的牆壁上聞道一股糞便的味道,我就知道是要作燃料的加工方式;在深夜的街上躺滿了流浪漢在睡覺,因為之前看過了這本書,也讓我不意外。
造訪巴黎的時候,對於巴黎人的作風不可思議,就用一句話說:這就是巴黎,但是印度會讓我更無法解釋,那就說一句:這就是印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