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幫我安排很多非傳統的導覽,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沒甚麼壓力,但是有一半是我不熟悉的,例如有藝術展覽+散步導覽,也有攝影+導覽,還有如何辦導覽規劃路線,更有老房子再生在異地的演講,鮮有三十分鐘快講,本來不在意,可是看了我的行事曆,還是要自己先去走一次,還要再補充當代藝術理論,攝影這門學問老早還給老師,還要重整簡報檔案,一切都在抱佛腳,希望來參加的朋友不要問太艱難的問題喔!拜託!
以下是生物公寓的活動網址
http://www.radicalsigntw.com/
報名活動要點這裡
http://www.geo76.tw/2015/06/2015-x.html
*第一場,20150624,名人故居
中研院台北百年歷史地圖
今天下午的雷雨,大概三點半鐘停了,很高興散步會在很清涼輕鬆下進行。沒想到,四點鐘要開始的時候,又持續下了,可是大家非常捧場,來了很多人,也是第一次這樣異業結合的導覽活動。不知道這樣的實驗,來參加的人感覺如何?
1. 梁實秋故居,遇到好久不見的小丸子,我在故居內講的內容有點跳來跳去,一下講梁實秋的文章,一下子跳到日式建築文化。若要看到以前麵包樹與榕樹合體的照片,還有梁實秋故居破舊的樣貌,可以點這裡看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2/blog-post_26.html
http://trip.writers.idv.tw/2013/09/blog-post_8.html
2. 去泰順街40巷的丸大食堂,這次的策展人,說明了所有展場的藝術品。更進一步的了解,可以點這邊
http://www.radicalsigntw.com/
3. 殷海光故居,也是講的很急,大體上說明了自由主義、海耶克、周德偉(紫藤廬)、胡適、夏君璐等等。
4. 馬廷英故居,青田七六,特別把馬場教授、足立教授兩人的研究說明一下,也說明了兩位教授的兒子回來探訪自己的家的故事。
下圖紅圈是今天走過的三個故居,其中殷海光故居在1945年並沒有建成,而梁、馬故居都已經建成,看的非常清楚。
中研院有公開這樣的航照圖可參考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
PS. 感謝隨團小幫手,幸如與 teena,還有生物公寓的策展人焦正德先生。
*第二場,20150626,書店之路
中研院台北百年歷史地圖
今天很像是帶大家看藝術展,還有帶大家逛書店。
1. 晶晶書店:最近主打愛與和平,已經比較不強調多元性別。
2. Our Cafe 裡面也有藝術展
3. Sense 30 ,地下室有展品
4. Radicalsign 總部,對於恐龍化石那個燈箱,感受特別深。
http://www.radicalsigntw.com/
5. 經過古今書廊
6. 曾秉芳地下展場(對面地下室是一家漫畫書店)
7. 經過茉莉影音店
8. 經過胡思二手書店
9. 唐山書店,我特別是示範了一下取書的過程,很衰的書店店員,被我訪問了一下。取的書是 凌宗魁 老師等編著的專業通才理想的實踐,也拿到印刷精美的書店風景護照,可以蓋章。
10. 講了一下簡體書店在台灣的開展過程
11. 時間太短無法去南天、台灣e店、女書店、明目書社
12. 茉莉二手書店,感謝店長小安 Ken Lin 幫我們解答一些問題。
*第三場,20150627,帝大歷史
中研院台北百年歷史地圖
今天講了四六事件與許壽裳教授,也提了張光直,結果,我居然忘了把張光直的《番薯人的故事》裏頭所寫的那一段『許教授萬居苦』講出來,這兩段事情就沒有連結起來,很怕大家聽得花沙沙。
這是精簡版帝大導覽,我覺得很輕鬆,因為有生物公寓策展人 焦正德 協助。這次多了植物系的標本館,值班的志工都是退休的老師,詢問了一下,原來學生不是要準備期末考,就是已經放假了。
這次校史館的導覽員學弟對於日本時期的校史講的非常完整,讓我受益良多,結束後想要詢問學弟的臉書帳號,結果回答大家的是:台大校史館!
台大真的有講不完的故事啊!
PS. 照片右上角,好像一個笑臉— 在台大校史館
*第四場,20150703,帝大歷史
台大的博物館群,雖然都小小的,可是一進去都有點震撼,這次是很多動物的化石標本。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館。
生物公寓的展品,就放在中央的這個箱子內,一種生物大滅絕,諾亞方舟的概念,所有的生物都被塞到四四方方的行李箱裡面,帶著走,萬物的價值被重新定義,我想這就是藝術家想要給人們省思的觀點吧?
當你到不同的博物館,是否都會站在各種角度去思考呢?我想這是博物館給我們的意義。
*第五場,20150704,台北書街歷史
這是走溫羅汀周邊的書店x生物公寓的特展,我覺得應該是策展人最喜歡去的一個展場吧!曾秉芳的工作室間展覽空間,因為這邊的前身是酒吧!隔音設施超讚,所以藝術家喜歡把音樂開得很大聲,讓大家透過音樂融入展品,每次出來也都恍如隔世。
對面有一家漫畫店,沒有招牌,也沒有任何標示,只要是燈有開著,就可以推門進去看漫畫書。
這一系列的導覽走到了第五場,逐漸發現"導覽"只是一個小小的過程,只是讓大家初步的了解這個街區,要有所體會還是要經常自己身體力行,慢步在這些巷弄內。
最後在茉莉二手書店的總店結束,一結束大雨滴就灑了下來,一解這兩小時的悶熱。
*第六場,20150705,名人故居
今天雖然不算是有史以來導覽最熱的紀錄,但是也是夠嗆的啦!9:30 集合,居然可以準時全員到齊,先去殷海光故居,然後到『前』丸大食堂,很不好意思,中間迷了點路,經過梁實秋故居,然後再到青田七六,趕時間衝進了青田七六的座敷讓大家吹冷氣,這超熱與超冷之間,結束了這六場與生物公寓合作的導覽活動。
剛好我們今年的文化主題是『多樣性』,台灣特有的生物多樣性,也反映在我們的社會裡面,除了台大博物館群裡面的小展區,也有閒置空間的展覽,雖然上星期剛舉辦的時候,我還擔心這樣的慢步的活動會不會很難搭配起來,這六場走完了反而覺得我們的活動好像跟甚麼活動都可以合併舉辦,也是一個實驗,很高興不同的單位都很樂意找我們一起配合演出。
在最熱的時段,最多的人在街上走,在龍泉街的小販先生跟我們說雲和街那邊有一個將軍的家整修好了有開放,現在大家真有概念,只要一群人帶著耳機在街上走,就是看古蹟老房子的居多。
但很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帶大家看台北市的街道發展,帶大家看以前水圳道的位置,帶大家看庶民飲食,帶大家看藝術家曾經住過的地方與周邊的環境,有太多的主題適合慢步的行程,能夠互相尊重,互相體諒,而不是互相嗆聲的社會,才能逐漸進步。
照片為梁實秋故居在整修前。也可以點下面網址,看看以前麵包樹的長相,跟雅舍小品中梁實秋的描述,是否雷同?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2/blog-post_26.html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15/06/24
2015/06/22
碎念
很多人很奇怪,打開24小時不斷重播的電視新聞台,然後就一直罵記者、罵電視台的行為,既然如此,為何還要看那幾台呢?
已經身體力行拒看新聞台好幾年,多出很多時間,多出的時間可以看書,可以看電影,或者自己想看的連續劇,綜藝節目也是看有梗的片段就好了,做個有獨立思考的閱聽者,應該很容易。若要找新聞,就上網搜尋找答案。
大家也或許覺得我花很多時間在臉書上碎念,沒錯,就是因為不看新聞台,多出了太多時間了。
已經身體力行拒看新聞台好幾年,多出很多時間,多出的時間可以看書,可以看電影,或者自己想看的連續劇,綜藝節目也是看有梗的片段就好了,做個有獨立思考的閱聽者,應該很容易。若要找新聞,就上網搜尋找答案。
大家也或許覺得我花很多時間在臉書上碎念,沒錯,就是因為不看新聞台,多出了太多時間了。
2015/06/21
2015/06/19
【台北】RumiSpa cafe
*2015/6/19
木新路三段222號(接近興隆路口)
很邋遢的穿涼鞋短褲進來,被老闆認出來,原來以前在青田七六服務過,很驚訝這裡有這麼優雅的咖啡館,還有 spa, 真心希望能改變週邊的氣息。
*2015/7/7
再度來訪 RumiSpa cafe。
其實一進來就有別於外面大馬路的煩躁,但可能附近的住民比較不習慣這樣有氣質的咖啡館,所以每次來也都是我一組客人。
點了花草茶,然後又加了點心,目前特賣中,實在很划算,由於帶了一個稍好的相機鏡頭過來,老闆希望我能幫忙拍他們的鬆餅,裡面還有麻糬,口感好料實在。
桌面上的袖珍手工藝也很吸引人,在文山區這個號稱文教區的地方,星巴克一家接著一家開張,但有這樣有美感的咖啡館,倒是少見。
木新路三段222號(接近興隆路口)
很邋遢的穿涼鞋短褲進來,被老闆認出來,原來以前在青田七六服務過,很驚訝這裡有這麼優雅的咖啡館,還有 spa, 真心希望能改變週邊的氣息。
*2015/7/7
再度來訪 RumiSpa cafe。
其實一進來就有別於外面大馬路的煩躁,但可能附近的住民比較不習慣這樣有氣質的咖啡館,所以每次來也都是我一組客人。
點了花草茶,然後又加了點心,目前特賣中,實在很划算,由於帶了一個稍好的相機鏡頭過來,老闆希望我能幫忙拍他們的鬆餅,裡面還有麻糬,口感好料實在。
桌面上的袖珍手工藝也很吸引人,在文山區這個號稱文教區的地方,星巴克一家接著一家開張,但有這樣有美感的咖啡館,倒是少見。
2015/06/17
【北京】20150617:天堂時光旅行書店、北鑼鼓巷、南鑼鼓巷、老人塔與正陽書店
*天堂時光旅行書店,最接近天堂的書店,东城区北锣鼓巷45号
我在暴風雨來的前一刻進到了天堂時光,跨進門的那一時間,天上的雨宣洩下來,風雨交加,一陣風吹關了門,打破了門口的盆栽,主人一時不知怎辦,兩手一攤,就說:別管了就這樣吧!
前幾天因為吳敏介紹到樸道草堂去找書店老闆,認識了旅居日本的作家亦夫先生。然後又跟亦夫先生約了另一家書店咖啡館見面,這家書店其實是連鎖書店,大部分在西藏地區,也難怪稱為天堂時光書店,全世界最靠近天堂的地方,以此取名。
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cat=all&key=亦夫&f=author
書店主人田瑛小姐從事金融業工作十餘年,後來辭掉工作,經常一個人旅行,最想念的就是不丹這個國家,於是我跟她分享了一些在不丹的見聞,聊著聊著她居然從冰箱拿了一瓶啤酒,很隨興的喝了起來,亦夫先生說這不是妳上班時間嗎?居然喝起了酒!
我感染到了一個自由自在旅人的心情,她出去旅行,店就關起來,假日朋友會來幫忙開店,一出去有時也就忘了回來。
外頭下著大雨,有些窗戶關不緊,於是有些水灑了進來,我們小聊了一下,雨就停了,看著書架上的書,有的是客人交換而來,甚至書上還打上了微信號碼,可以跟下一位來買書的客人做朋友,想到會讀同一本書,應該會有所交流。我信手拿了一本書居然在這個很多人卻很安靜的地方,一下子就讀完了,效率極佳,跟田瑛道別的時候,雨已經停了,天空已經乾淨的一片藍。
買了一本三毛的書,走在胡同巷弄裡,跟台北的人行道一樣,只要下雨就會有地方積水,爺爺騎著三輪車載送孫子女放學,遊客又成群的出現,我假裝去了一趟西藏,拍著光影在水中的倒影,現在的西藏是否還是一樣的寂靜?
*北鑼鼓巷、南鑼鼓巷
炒酸奶
*回頭書店
之後再去看看,是不是永遠都是最後幾天呢?
*正陽書店,古蹟再生的萬松老人塔與磚塔胡同,北京市西城區西四南大街43號
我在地圖上標示著星號,要去魯迅、胡適曾經居住磚塔胡同,然後在標上正陽書店,發現都在附近而已,到了現場,沒想到是同一個地方,正陽書店就位於老人塔旁,一個很小的庭院,但是擺上了一些北京在地文史書籍,方便附近社區的人來借閱讀書。
在幾百年的古蹟旁讀書,特別有味道,若是手上拿的書,又剛好是附近的歷史,那真是再貼切也不過。
1923年8月2日,一個雨後初晴的天氣,魯迅帶著太太朱安搬到了磚塔胡同61號居住,很小的房子還保留了一個房間給母親居住。魯迅的書太多了,這邊放不下,很多就放置在木箱裡面,或著隨處放置在床上,還有十幾箱暫放在教育部。
魯迅當時雖然有教育部的薪水,可是政府薪水經常積欠不發,這段時間是最窮苦潦倒的日子,還經常要跟朋友預支。在磚塔胡同的一小個桌子寫作,同時忙著找新的居所、到處演講,即使在這裡只居住了九個月,還是完成了不少作品《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祝福》、《肥皂》等。
下雨後的傍晚,雖然有些涼爽,可是我坐在書店內看著書,讀到了這段,心頭還是有點煩悶。
我在暴風雨來的前一刻進到了天堂時光,跨進門的那一時間,天上的雨宣洩下來,風雨交加,一陣風吹關了門,打破了門口的盆栽,主人一時不知怎辦,兩手一攤,就說:別管了就這樣吧!
前幾天因為吳敏介紹到樸道草堂去找書店老闆,認識了旅居日本的作家亦夫先生。然後又跟亦夫先生約了另一家書店咖啡館見面,這家書店其實是連鎖書店,大部分在西藏地區,也難怪稱為天堂時光書店,全世界最靠近天堂的地方,以此取名。
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cat=all&key=亦夫&f=author
書店主人田瑛小姐從事金融業工作十餘年,後來辭掉工作,經常一個人旅行,最想念的就是不丹這個國家,於是我跟她分享了一些在不丹的見聞,聊著聊著她居然從冰箱拿了一瓶啤酒,很隨興的喝了起來,亦夫先生說這不是妳上班時間嗎?居然喝起了酒!
我感染到了一個自由自在旅人的心情,她出去旅行,店就關起來,假日朋友會來幫忙開店,一出去有時也就忘了回來。
外頭下著大雨,有些窗戶關不緊,於是有些水灑了進來,我們小聊了一下,雨就停了,看著書架上的書,有的是客人交換而來,甚至書上還打上了微信號碼,可以跟下一位來買書的客人做朋友,想到會讀同一本書,應該會有所交流。我信手拿了一本書居然在這個很多人卻很安靜的地方,一下子就讀完了,效率極佳,跟田瑛道別的時候,雨已經停了,天空已經乾淨的一片藍。
買了一本三毛的書,走在胡同巷弄裡,跟台北的人行道一樣,只要下雨就會有地方積水,爺爺騎著三輪車載送孫子女放學,遊客又成群的出現,我假裝去了一趟西藏,拍著光影在水中的倒影,現在的西藏是否還是一樣的寂靜?
*北鑼鼓巷、南鑼鼓巷
炒酸奶
*回頭書店
之後再去看看,是不是永遠都是最後幾天呢?
*正陽書店,古蹟再生的萬松老人塔與磚塔胡同,北京市西城區西四南大街43號
我在地圖上標示著星號,要去魯迅、胡適曾經居住磚塔胡同,然後在標上正陽書店,發現都在附近而已,到了現場,沒想到是同一個地方,正陽書店就位於老人塔旁,一個很小的庭院,但是擺上了一些北京在地文史書籍,方便附近社區的人來借閱讀書。
在幾百年的古蹟旁讀書,特別有味道,若是手上拿的書,又剛好是附近的歷史,那真是再貼切也不過。
1923年8月2日,一個雨後初晴的天氣,魯迅帶著太太朱安搬到了磚塔胡同61號居住,很小的房子還保留了一個房間給母親居住。魯迅的書太多了,這邊放不下,很多就放置在木箱裡面,或著隨處放置在床上,還有十幾箱暫放在教育部。
魯迅當時雖然有教育部的薪水,可是政府薪水經常積欠不發,這段時間是最窮苦潦倒的日子,還經常要跟朋友預支。在磚塔胡同的一小個桌子寫作,同時忙著找新的居所、到處演講,即使在這裡只居住了九個月,還是完成了不少作品《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祝福》、《肥皂》等。
下雨後的傍晚,雖然有些涼爽,可是我坐在書店內看著書,讀到了這段,心頭還是有點煩悶。
2015/06/16
【北京】20150616:模範書局、內觀堂、壹勺子糖、三味書屋、PageOne
*模範書局,前門楊梅竹斜街31號
模範書局店址的前身是「生」報社、「彝寶齋南文具店」;西側毗鄰的是鉛字局。因此,把一家專賣老古籍的書局放在這裡再適合也不過了。
翻到了白先勇親自簽名的書,是他父親與他家的老照片,一下子時代清晰了起來。架上許多不敢翻閱的古籍,整理與陳列都具水準,但好像不是我能夠買的起的書。
*書的設計店,書本與世界的連線 ,北京市楊梅竹斜街23號
晃過北京楊梅斜街,嗅到一股清新氣息,老胡同周邊依舊有垃圾、塵土,還是有衣服晾在小巷中,但許多小店簡單的分布其中,低調的訴說一種態度,跟隔壁巷子有人穿著皇帝服裝咬根菸,店內除了宣傳廣播,還要加上皇帝喲喝著來拍照的聲音大異其趣。
越是這樣的店,我越想要打開門進去看看,後來米茶(照片中)帶我來認識來自台北的Tony (照片右),我輕翻著桌上與牆上的獨立出版品,他如數家珍的跟我講,我提到了《秋刀魚》,他說了《藍鯨》,原來這個圈子很小,同時,Encounters《邂逅》雜誌的總編輯林子心小姐也在場,我們聊到了下北澤書店,我很訝異台北一家在公寓大樓裡面,而且只有周末才開店的地方,我們都知道。心小姐的咖啡館即將在這條街上開幕,很期待這條街會有更多有心人進駐。
楊梅竹斜街在原本有一些老書店,這些書店原本在上海,後來跟隨著政府到此蓋了豪華的洋樓,如今有些華麗的立面仍然存在,後來國民政府遷台,這些書店出版社也就跟隨著遷移到台北的重慶南路,如今重慶南路這些老書店也沒落了,我面對著這條老街,到底哪裡是哪裡的分店,這一頁書街歷史就隨著民國時代消失而飛灰湮滅。
如今,附近這幾條胡同的大柵欄區已經全面被保存下來,許多特色咖啡館、民宿在胡同間,在此落角的 Tony 原本住在台北麗水街,這幾年在北京的打拼,我想也多少把他的設計理念傳達出去,街上許多店的老闆平時會來聊天,這樣的交流或許不是這間店的原意,可是觀念的傳達,架上的獨立出版品,原本在台灣時尚雜誌工作過,雖然現在是開一家店,我想從以前到現在的工作,都引領大家前進。
我買了一本獨立出版品回去,我也曾嚮往要做出一人出版的雜誌,而他們正在努力實踐這個夢。雖然我不知道 Tony 這樣的營收是否可以支撐未來多樣的營運模式,或許小小一家的概念店,不需要擔心太多未來。
這期 Encounters 因為主題是日常,所以做成日曆的樣子,也可以上他的粉絲頁,總編輯即將在北京開店了
https://www.facebook.com/encounters.magazine
*楊梅竹斜街
*內觀堂,客廳即書店,北京市西城区铁树斜街
在北京,除了古董書店之外,要去找分類很好,又已經清理乾淨的二手書,是很難的一件事情,這家書店讓我回到高中時代的光華商場,但這戶是人家家裡。
自己 DIY 的書架,書架上面還有特殊的老黑磚,桌上到處是老物件,有放電影的放映機,還有個時代的電話、時鐘,很多甚至都還可以使用,這樣任意的放置,感覺是這家人的收藏。其實並不是,是老闆從淘寶網上,或者是舊貨市場買來的,這樣的放置,具體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要賣?
老闆娘發揮家庭及工廠的精神,不但同時在顧店,手上還在打毛線,還能多工的跟客人聊天,鄰居大媽過來還能夠分配工作,實在太厲害。我有點想要考考老闆娘是否有『阿曼』這個國家的書,也順便翻到類似文庫本這種開本的『柬埔寨』給她看。她很誠實的說她連阿曼在哪裡都不知道,然後很熱心的幫我挑出這一系列的書籍讓我挑,結果我挑了『越南』、『伊朗』、『柬埔寨』、『拜占庭帝國』這四本回家,一本人民幣十圓,不算貴也不算便宜。
其實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去找書,若要仔細找,應該會找到好玩的書吧?我在想到底是整理分類好的二手書店,還是這種隨興亂放的書店會讓人有興致進去消費呢?
這種書輕薄短小,應該算是當年的維基百科吧?
PS. 感謝書的設計店老闆 tony 要我來挖寶。
*壹勺子糖,原北京繼電器廠,北京市西城区铁树斜街59号
現在改為咖啡館,很可惜二樓前面並不開放,不然從上面看形形色色的行人,應該很棒。這種立面體現那個年代的繁華,通常一樓內會有個天井種植果樹,這戶裏頭是葡萄藤,還長出葡萄來。
原來透過陸生桃子轉介認識了米茶,但米茶剛好是透過吳敏的微信朋友圈知道我在北京,所以我們約在模範書局碰面。然後在附近的這家咖啡館聊聊在做甚麼事情。
米茶在做個人品牌的行銷培訓教師,目標是一般成人,看了他的課表,對於台灣品牌的發展都非常的了解,尤其是誠品書店,他有買了我一些書,很感恩的揹過來給我簽名,實在太感動了。聊天的過程,發現米茶對台灣書店的一些小八卦還蠻知道的,我也藉機詢問了一下北京書店的發展現況。
離開時,詢問了該咖啡館這棟房子的歷史,一問三不知,應該請米茶來給該公司培訓一下才是。
*三味書屋,政經區內的老書人,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與佟麟閣路口
從地鐵站出來,走在大馬路邊的綠廊公園,樹還不是長的頂高,但周邊已經是金融業總部的大樓林立,因為靠近中南海權力中心,從三味書屋看過去,盡是博物館、公部門總部,可謂是中國的中心。
到了三味書屋,一棟老房子唐突的矗立在大馬路旁邊,開業已經二十七年了,裏頭很多照片,很多名人在此舉辦分享會,可以看到風華一時,目前老闆也都七十幾歲了,很多大老闆想要來租這塊地方做生意,但是都被老闆拒絕了。
四四方方的書店外圍是茶店,有桌椅可供閱讀談天,往內層是高聳的書架,最裡面是大桌子陳列較新的書籍。
店裡通是歷史、政治、哲學等較生硬的理論書,甚至連金庸的歷史武俠小說都沒有,更談不上現在流行的生活風格與小清新等適合年輕世代的書了。
證實了我的論點,書店老闆都是怪人,而三味書屋是哪三味,歷史上也是眾說紛紜,老闆人生走過這樣的堅持歲月,不知與歷史的三味是否相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b511801009fct.html
*PageOne,三里屯
一般人提到三里屯,第一印象就是外國人聚集的地方,因為多國的領事館都在這附近,除了高級的餐廳之外,外國年輕人也可以到這個周邊,有許多小區也開設了酒吧!
不過,這間是 Pageone 書店,一半英文書,一半才是中文書籍,最近台北一O一裡面的 Pageone 收起來了,這家三里屯的書店可是活得好好的,可能在此工作的外國人還是很多,只是,這些外國人回去的時候,這些書跑到哪裡去了呢?不太可能全部打包帶回去吧?
中國人那麼會做生意,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書店呢?
模範書局店址的前身是「生」報社、「彝寶齋南文具店」;西側毗鄰的是鉛字局。因此,把一家專賣老古籍的書局放在這裡再適合也不過了。
翻到了白先勇親自簽名的書,是他父親與他家的老照片,一下子時代清晰了起來。架上許多不敢翻閱的古籍,整理與陳列都具水準,但好像不是我能夠買的起的書。
*書的設計店,書本與世界的連線 ,北京市楊梅竹斜街23號
晃過北京楊梅斜街,嗅到一股清新氣息,老胡同周邊依舊有垃圾、塵土,還是有衣服晾在小巷中,但許多小店簡單的分布其中,低調的訴說一種態度,跟隔壁巷子有人穿著皇帝服裝咬根菸,店內除了宣傳廣播,還要加上皇帝喲喝著來拍照的聲音大異其趣。
越是這樣的店,我越想要打開門進去看看,後來米茶(照片中)帶我來認識來自台北的Tony (照片右),我輕翻著桌上與牆上的獨立出版品,他如數家珍的跟我講,我提到了《秋刀魚》,他說了《藍鯨》,原來這個圈子很小,同時,Encounters《邂逅》雜誌的總編輯林子心小姐也在場,我們聊到了下北澤書店,我很訝異台北一家在公寓大樓裡面,而且只有周末才開店的地方,我們都知道。心小姐的咖啡館即將在這條街上開幕,很期待這條街會有更多有心人進駐。
楊梅竹斜街在原本有一些老書店,這些書店原本在上海,後來跟隨著政府到此蓋了豪華的洋樓,如今有些華麗的立面仍然存在,後來國民政府遷台,這些書店出版社也就跟隨著遷移到台北的重慶南路,如今重慶南路這些老書店也沒落了,我面對著這條老街,到底哪裡是哪裡的分店,這一頁書街歷史就隨著民國時代消失而飛灰湮滅。
如今,附近這幾條胡同的大柵欄區已經全面被保存下來,許多特色咖啡館、民宿在胡同間,在此落角的 Tony 原本住在台北麗水街,這幾年在北京的打拼,我想也多少把他的設計理念傳達出去,街上許多店的老闆平時會來聊天,這樣的交流或許不是這間店的原意,可是觀念的傳達,架上的獨立出版品,原本在台灣時尚雜誌工作過,雖然現在是開一家店,我想從以前到現在的工作,都引領大家前進。
我買了一本獨立出版品回去,我也曾嚮往要做出一人出版的雜誌,而他們正在努力實踐這個夢。雖然我不知道 Tony 這樣的營收是否可以支撐未來多樣的營運模式,或許小小一家的概念店,不需要擔心太多未來。
這期 Encounters 因為主題是日常,所以做成日曆的樣子,也可以上他的粉絲頁,總編輯即將在北京開店了
https://www.facebook.com/encounters.magazine
*楊梅竹斜街
*內觀堂,客廳即書店,北京市西城区铁树斜街
在北京,除了古董書店之外,要去找分類很好,又已經清理乾淨的二手書,是很難的一件事情,這家書店讓我回到高中時代的光華商場,但這戶是人家家裡。
自己 DIY 的書架,書架上面還有特殊的老黑磚,桌上到處是老物件,有放電影的放映機,還有個時代的電話、時鐘,很多甚至都還可以使用,這樣任意的放置,感覺是這家人的收藏。其實並不是,是老闆從淘寶網上,或者是舊貨市場買來的,這樣的放置,具體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要賣?
老闆娘發揮家庭及工廠的精神,不但同時在顧店,手上還在打毛線,還能多工的跟客人聊天,鄰居大媽過來還能夠分配工作,實在太厲害。我有點想要考考老闆娘是否有『阿曼』這個國家的書,也順便翻到類似文庫本這種開本的『柬埔寨』給她看。她很誠實的說她連阿曼在哪裡都不知道,然後很熱心的幫我挑出這一系列的書籍讓我挑,結果我挑了『越南』、『伊朗』、『柬埔寨』、『拜占庭帝國』這四本回家,一本人民幣十圓,不算貴也不算便宜。
其實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去找書,若要仔細找,應該會找到好玩的書吧?我在想到底是整理分類好的二手書店,還是這種隨興亂放的書店會讓人有興致進去消費呢?
這種書輕薄短小,應該算是當年的維基百科吧?
PS. 感謝書的設計店老闆 tony 要我來挖寶。
*壹勺子糖,原北京繼電器廠,北京市西城区铁树斜街59号
現在改為咖啡館,很可惜二樓前面並不開放,不然從上面看形形色色的行人,應該很棒。這種立面體現那個年代的繁華,通常一樓內會有個天井種植果樹,這戶裏頭是葡萄藤,還長出葡萄來。
原來透過陸生桃子轉介認識了米茶,但米茶剛好是透過吳敏的微信朋友圈知道我在北京,所以我們約在模範書局碰面。然後在附近的這家咖啡館聊聊在做甚麼事情。
米茶在做個人品牌的行銷培訓教師,目標是一般成人,看了他的課表,對於台灣品牌的發展都非常的了解,尤其是誠品書店,他有買了我一些書,很感恩的揹過來給我簽名,實在太感動了。聊天的過程,發現米茶對台灣書店的一些小八卦還蠻知道的,我也藉機詢問了一下北京書店的發展現況。
離開時,詢問了該咖啡館這棟房子的歷史,一問三不知,應該請米茶來給該公司培訓一下才是。
*三味書屋,政經區內的老書人,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與佟麟閣路口
從地鐵站出來,走在大馬路邊的綠廊公園,樹還不是長的頂高,但周邊已經是金融業總部的大樓林立,因為靠近中南海權力中心,從三味書屋看過去,盡是博物館、公部門總部,可謂是中國的中心。
到了三味書屋,一棟老房子唐突的矗立在大馬路旁邊,開業已經二十七年了,裏頭很多照片,很多名人在此舉辦分享會,可以看到風華一時,目前老闆也都七十幾歲了,很多大老闆想要來租這塊地方做生意,但是都被老闆拒絕了。
四四方方的書店外圍是茶店,有桌椅可供閱讀談天,往內層是高聳的書架,最裡面是大桌子陳列較新的書籍。
店裡通是歷史、政治、哲學等較生硬的理論書,甚至連金庸的歷史武俠小說都沒有,更談不上現在流行的生活風格與小清新等適合年輕世代的書了。
證實了我的論點,書店老闆都是怪人,而三味書屋是哪三味,歷史上也是眾說紛紜,老闆人生走過這樣的堅持歲月,不知與歷史的三味是否相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b511801009fct.html
*PageOne,三里屯
一般人提到三里屯,第一印象就是外國人聚集的地方,因為多國的領事館都在這附近,除了高級的餐廳之外,外國年輕人也可以到這個周邊,有許多小區也開設了酒吧!
不過,這間是 Pageone 書店,一半英文書,一半才是中文書籍,最近台北一O一裡面的 Pageone 收起來了,這家三里屯的書店可是活得好好的,可能在此工作的外國人還是很多,只是,這些外國人回去的時候,這些書跑到哪裡去了呢?不太可能全部打包帶回去吧?
中國人那麼會做生意,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書店呢?
2015/06/15
【北京】20150615:宋庄,三哥在這裡,為了十六個身障孩童;蜜蜂書店;1Q84書店,消失的密室
*三哥在這裡,為了十六個身障孩童,宋庄
三哥本來是電影導演,居然在這裡開了家庭餐廳,我進去的時候,是自己拿餐盤,自己拿菜,自己添飯,阿姨在廚房忙進忙出,留著白色絡腮鬍,滿臉微笑的三哥招呼大家入座。
本來有個疑問到底要如何算餐費,原來一個人頭只要二十圓,拿了一瓶啤酒,想說酒錢要另外付,沒想到三哥與阿姨堅持不收。三哥到底是拍片賺了多少錢,要這樣的回饋鄉民啊!
蜜蜂書店的老張說三哥收養了十六的身障孩童,所以下海開了這家餐廳,表面上客人來用餐,有些經費捐獻給這些孩童。但我吃到了包子,裏頭帶有一些茴香植物,吃到的蔬菜,有著土地的滋味,夾了很多豆苗,都非常新鮮,雖然都是很簡單的料理,但是這樣一頓飯菜,就不只這個價格,更難得的是背後的故事。
我居然還問三哥,這個好吃的包子哪裡還有得買?他微笑不語,一胎化造成許多社會問題,身障孩童被棄養,誰能如同三哥這樣,放棄電影導演不幹,親自投入這樣的事情?
*蜜蜂書店,張業宏一方天地,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尚堡艺术区B-106
兩年前來北京,旁觀書社吳敏帶我來宋庄找出版社經營書店的老闆老張,那時的他精神顯得吃力,忙著出版的事情,藉由金城出版社所出版的獨立書店等書,是我在上海、北京逛書店最好的參考書。
這回又來蜜蜂書店,老張說他現在暫時不搞出版了,專心的把書店經營好,原來挑高兩層樓的書店,只開放一層樓,搞了一個小夾層,頗有圖書館的氣勢,我喜歡從夾層往下看中間的暢銷櫃,看人們自在翻閱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拿著書躲到一個小角落安靜的閱讀,這一樓的書店已經有夠瞧的。
但這回拓展到了二樓,上樓的樓梯下方也是小書架,同樣也是挑高的樓,屋頂是個玻璃天井,電動窗簾拉開,天光轟然宣洩,有點像摩洛哥的國家清真寺的屋頂,可以打開讓信徒感染阿拉的氣息,二樓有個咖啡吧檯,夾層的上層展出一些字畫、家譜、匾額,也算是老張的秘密基地,他說他在此閱讀古籍,透過書法安靜下來,是他最好的出口,二樓可以舉辦各種大小活動、展覽,又不會影響一樓書店的經營,也提供一些桌椅飲品,讓大家在此閱讀。
我看了門口的活動,一個月舉難了快二十場的各類活動,各式深入主題,在宋庄這個藝術家駐紮的地方,從北京市中心開車過來要一個小時,每場大約都有20人的活動,實在難得。
翻閱蜜蜂出版品,裝禎細緻,從人文關懷到歷史理論都有,但畢竟這個世道紙本書還是不容易,目前老張在二樓的夾層上打算做為一個貴賓室,讓 VIP 可以翻找古籍與大部頭的圖書,我看到了台灣中央研究院的一些出版品,董作賓的甲骨文等書,即使是圖書館,這樣的書也不容易,台灣得天獨厚有這些出版品的資源,要找尋也不容易,也鮮少數位化公開給大眾使用,這是我們的競爭優勢,也少人去解讀。
看著老張自學的各式書法作品,可以想像假日時這裡人多喧鬧的畫面,但平日來此,享受他公開分享的一方天地,除了一樓與夾層之外,我稱為『地』的書店,一定要走上二樓,好像『天』一般的世界,老張的一方天地,整個氣場打通了,思想在這裡流竄。
除了書店、出版社,老張也是策展人。一樓中央有個小小的空間,只放的一顆死掉的樹,與一個人,光線打下來有兩個影子,到底是人救贖了這棵樹,還是樹救贖了這個人,觀看與被觀看,雖然簡單的裝置藝術,形成有趣的對比,讓人省思。只能說開書店的人,都是奇人吧?
*1Q84書店,消失的密室,北京平谷
跟吳敏到了宋庄的蜜蜂書店後,我任性的想去平谷的 1Q84書店,就因為是村上春樹的書名。
網路上查詢這家書店的資訊,到了現場變成了一家婚紗公司,問了銀行的行員,還有附近的商家,都不知道這邊有書店的存在,那麼我們在網路上的資訊一切都是虛幻的嗎?
吳敏在微博上留了言,不一會魚太郎就回應了,可以抽空跟我們見面聊聊,原來去年底書店收了起來,魚太郎很喜歡 1Q84 書中描述,1Q84年與1984年主要差異在於天空有一大一小的兩個月亮,並出現一些於1984年並未發生的歷史事件。
聊了不少台灣的事情,在一個不存在的時間蛹見面,竟是一家消失的書店為引子。
寄件者 中國‧北京 |
三哥本來是電影導演,居然在這裡開了家庭餐廳,我進去的時候,是自己拿餐盤,自己拿菜,自己添飯,阿姨在廚房忙進忙出,留著白色絡腮鬍,滿臉微笑的三哥招呼大家入座。
本來有個疑問到底要如何算餐費,原來一個人頭只要二十圓,拿了一瓶啤酒,想說酒錢要另外付,沒想到三哥與阿姨堅持不收。三哥到底是拍片賺了多少錢,要這樣的回饋鄉民啊!
蜜蜂書店的老張說三哥收養了十六的身障孩童,所以下海開了這家餐廳,表面上客人來用餐,有些經費捐獻給這些孩童。但我吃到了包子,裏頭帶有一些茴香植物,吃到的蔬菜,有著土地的滋味,夾了很多豆苗,都非常新鮮,雖然都是很簡單的料理,但是這樣一頓飯菜,就不只這個價格,更難得的是背後的故事。
我居然還問三哥,這個好吃的包子哪裡還有得買?他微笑不語,一胎化造成許多社會問題,身障孩童被棄養,誰能如同三哥這樣,放棄電影導演不幹,親自投入這樣的事情?
*蜜蜂書店,張業宏一方天地,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尚堡艺术区B-106
兩年前來北京,旁觀書社吳敏帶我來宋庄找出版社經營書店的老闆老張,那時的他精神顯得吃力,忙著出版的事情,藉由金城出版社所出版的獨立書店等書,是我在上海、北京逛書店最好的參考書。
這回又來蜜蜂書店,老張說他現在暫時不搞出版了,專心的把書店經營好,原來挑高兩層樓的書店,只開放一層樓,搞了一個小夾層,頗有圖書館的氣勢,我喜歡從夾層往下看中間的暢銷櫃,看人們自在翻閱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拿著書躲到一個小角落安靜的閱讀,這一樓的書店已經有夠瞧的。
但這回拓展到了二樓,上樓的樓梯下方也是小書架,同樣也是挑高的樓,屋頂是個玻璃天井,電動窗簾拉開,天光轟然宣洩,有點像摩洛哥的國家清真寺的屋頂,可以打開讓信徒感染阿拉的氣息,二樓有個咖啡吧檯,夾層的上層展出一些字畫、家譜、匾額,也算是老張的秘密基地,他說他在此閱讀古籍,透過書法安靜下來,是他最好的出口,二樓可以舉辦各種大小活動、展覽,又不會影響一樓書店的經營,也提供一些桌椅飲品,讓大家在此閱讀。
我看了門口的活動,一個月舉難了快二十場的各類活動,各式深入主題,在宋庄這個藝術家駐紮的地方,從北京市中心開車過來要一個小時,每場大約都有20人的活動,實在難得。
翻閱蜜蜂出版品,裝禎細緻,從人文關懷到歷史理論都有,但畢竟這個世道紙本書還是不容易,目前老張在二樓的夾層上打算做為一個貴賓室,讓 VIP 可以翻找古籍與大部頭的圖書,我看到了台灣中央研究院的一些出版品,董作賓的甲骨文等書,即使是圖書館,這樣的書也不容易,台灣得天獨厚有這些出版品的資源,要找尋也不容易,也鮮少數位化公開給大眾使用,這是我們的競爭優勢,也少人去解讀。
看著老張自學的各式書法作品,可以想像假日時這裡人多喧鬧的畫面,但平日來此,享受他公開分享的一方天地,除了一樓與夾層之外,我稱為『地』的書店,一定要走上二樓,好像『天』一般的世界,老張的一方天地,整個氣場打通了,思想在這裡流竄。
除了書店、出版社,老張也是策展人。一樓中央有個小小的空間,只放的一顆死掉的樹,與一個人,光線打下來有兩個影子,到底是人救贖了這棵樹,還是樹救贖了這個人,觀看與被觀看,雖然簡單的裝置藝術,形成有趣的對比,讓人省思。只能說開書店的人,都是奇人吧?
*1Q84書店,消失的密室,北京平谷
跟吳敏到了宋庄的蜜蜂書店後,我任性的想去平谷的 1Q84書店,就因為是村上春樹的書名。
網路上查詢這家書店的資訊,到了現場變成了一家婚紗公司,問了銀行的行員,還有附近的商家,都不知道這邊有書店的存在,那麼我們在網路上的資訊一切都是虛幻的嗎?
吳敏在微博上留了言,不一會魚太郎就回應了,可以抽空跟我們見面聊聊,原來去年底書店收了起來,魚太郎很喜歡 1Q84 書中描述,1Q84年與1984年主要差異在於天空有一大一小的兩個月亮,並出現一些於1984年並未發生的歷史事件。
聊了不少台灣的事情,在一個不存在的時間蛹見面,竟是一家消失的書店為引子。
2015/06/14
【北京】20150614:潘家園舊貨市場、南鑼鼓巷、矛盾故居、樸道草堂書店
*潘家園
午後的潘家園,有一長長舊書攤位,沒有遮棚,只有很簡單的黑色透光的遮蔽,我大約下午兩點半來,每個攤主都被曬得昏昏沉沉,雖然很多人要淘寶最好凌晨四點半就來,但我覺得趁這時候攤主被曬得七暈八素的時候殺價最好,我當場看到一個台灣人帶著一個老外在這邊很堅定的殺價,果然攤主很不情願的樣子,後來攤主又被凹了一些複刻品,但我想這交易中間也沒有誰賠錢才是。
我特別注意找 1949年以前的書,果然有不少,但不少是複刻品,能夠做到這樣的老舊,也真不簡單。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的某書店
這家不算是書店的書店,吸引眾人的目光,雖然裡面有一些書,以日本、台灣的作家為主,但是最賣的還是明信片與小清新。
我一個大叔跑進去,簡直唐突的不得了,一眼望不完的精美明信片,兩隻手掌數不完的少女,老闆教育店員說可以代訂書,但不能當場給,而且可用多個渠道去代訂,看哪個最便宜就定哪個,那客人不會自己訂嗎?
門口一台復古老腳踏車,很吸睛的門面,但是,為何老覺得服務員不夠專業?只是要應付客人,這也是我對服務業很一致的感覺,當然也遇到很多很專業的工作者,可是,不是店長就是老闆,只要一般服務員能夠有一些專業感,直接就給這家店打五顆星。
*樸道草堂,靜謐與光明,南鑼鼓巷帽兒胡同4號
隨意逛了一下南鑼鼓巷,直覺就是沒有甚麼特色,永無止境的飲料店鋪,沒甚麼老北京的印象,每家店用聲音、顏色、障礙來獲取大家的目光,一直讓我走到了這家書店門口,有那麼一些態度讓我覺得大不相同。
走進去書店,其實目前是開業六年來的第一次重修,雖然外頭遊客鑼鼓喧天,可是一進到裏頭從天井透光下來,主人周一方蓄著短絡腮鬍,寬鬆的長褲有點僧人的外貌。我在外頭的艷陽光踏入這個空間,一時之間口乾舌燥的說不出來,還沒有自我介紹,主人彷彿看著我急躁的心情,要我坐下來喝一口茶。
光憑著幾個字的書店名,短暫的幽暗門廊,一轉彎倏忽的光明,我還沒有看到書架上的書,就有精神指引著我,雖然外頭喧鬧,這裡也不若結界那樣的神奇,但是這口茶一下讓我精神氣爽,同桌還有其他客人,知名的作家,還有一個律師,這奇妙的組合,我們聊到了國家與民族,一種不帶情感冷眼旁觀的討論著,我難得可以完整說完自己的想法,寡言的主人讓我自覺我的話多。
我想這樸道有些禪意,也有些宗教的意義,去吳哥窟最喜歡的寺廟就是殘破的巴芳寺,佛教與印度教並存的特色,近千年的建築竟然是毀於近代的內戰。歷史總是諷刺的,而『樸道』的念音是否來自於印度的梵語?我心裡一直存著這問號。
不久後獨自跟主人周一方詢問,他說他不談出世入世,無論任何宗教,人生在世就是有枷鎖,以他手上的杯子為例,只要這杯子在他手上使用,就要物盡其用,並且愛物惜物,也樂於分享,但是這杯子不在了,也就不再戀此物。對於人,情人、親人、朋友,也是這樣的看待。這道理說的簡單,一般人也能理解,但是世間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我似懂非懂這些道理,非中庸之道,也非宗教的神,做自己的神,也是無神,這已經是哲學的範疇吧?本想拿錄音筆起來錄音,但是錄下來了又如何?我執著在知識的追求,無法體會得驗證,那又如何?
主人帶我在這整修中的堂內介紹,未來的書架將要放著種種的人物傳記,三百多年的棗樹持續在天井中生存,一邊的天井灑下道道的光明,幽暗的門廊讓人有些空間的轉念,再在都要體現靜謐與光明的意象。
我再一瞥主人的身影,我的形容只能用《金剛經》來比喻,一種堅毅又柔弱的力道,一種無法不在乎的精神,第一次在一家書店沒有翻開一本書,卻好像讀完了一卷經文那樣的深刻。
至於書店的經營,是否要有甚麼樣的活動,如何帶動閱讀風氣,還有怎樣鑑古知金,這一切都不那麼重要!
*
燈光沒有變化的舞台劇
午後的潘家園,有一長長舊書攤位,沒有遮棚,只有很簡單的黑色透光的遮蔽,我大約下午兩點半來,每個攤主都被曬得昏昏沉沉,雖然很多人要淘寶最好凌晨四點半就來,但我覺得趁這時候攤主被曬得七暈八素的時候殺價最好,我當場看到一個台灣人帶著一個老外在這邊很堅定的殺價,果然攤主很不情願的樣子,後來攤主又被凹了一些複刻品,但我想這交易中間也沒有誰賠錢才是。
我特別注意找 1949年以前的書,果然有不少,但不少是複刻品,能夠做到這樣的老舊,也真不簡單。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的某書店
這家不算是書店的書店,吸引眾人的目光,雖然裡面有一些書,以日本、台灣的作家為主,但是最賣的還是明信片與小清新。
我一個大叔跑進去,簡直唐突的不得了,一眼望不完的精美明信片,兩隻手掌數不完的少女,老闆教育店員說可以代訂書,但不能當場給,而且可用多個渠道去代訂,看哪個最便宜就定哪個,那客人不會自己訂嗎?
門口一台復古老腳踏車,很吸睛的門面,但是,為何老覺得服務員不夠專業?只是要應付客人,這也是我對服務業很一致的感覺,當然也遇到很多很專業的工作者,可是,不是店長就是老闆,只要一般服務員能夠有一些專業感,直接就給這家店打五顆星。
*樸道草堂,靜謐與光明,南鑼鼓巷帽兒胡同4號
隨意逛了一下南鑼鼓巷,直覺就是沒有甚麼特色,永無止境的飲料店鋪,沒甚麼老北京的印象,每家店用聲音、顏色、障礙來獲取大家的目光,一直讓我走到了這家書店門口,有那麼一些態度讓我覺得大不相同。
走進去書店,其實目前是開業六年來的第一次重修,雖然外頭遊客鑼鼓喧天,可是一進到裏頭從天井透光下來,主人周一方蓄著短絡腮鬍,寬鬆的長褲有點僧人的外貌。我在外頭的艷陽光踏入這個空間,一時之間口乾舌燥的說不出來,還沒有自我介紹,主人彷彿看著我急躁的心情,要我坐下來喝一口茶。
光憑著幾個字的書店名,短暫的幽暗門廊,一轉彎倏忽的光明,我還沒有看到書架上的書,就有精神指引著我,雖然外頭喧鬧,這裡也不若結界那樣的神奇,但是這口茶一下讓我精神氣爽,同桌還有其他客人,知名的作家,還有一個律師,這奇妙的組合,我們聊到了國家與民族,一種不帶情感冷眼旁觀的討論著,我難得可以完整說完自己的想法,寡言的主人讓我自覺我的話多。
我想這樸道有些禪意,也有些宗教的意義,去吳哥窟最喜歡的寺廟就是殘破的巴芳寺,佛教與印度教並存的特色,近千年的建築竟然是毀於近代的內戰。歷史總是諷刺的,而『樸道』的念音是否來自於印度的梵語?我心裡一直存著這問號。
不久後獨自跟主人周一方詢問,他說他不談出世入世,無論任何宗教,人生在世就是有枷鎖,以他手上的杯子為例,只要這杯子在他手上使用,就要物盡其用,並且愛物惜物,也樂於分享,但是這杯子不在了,也就不再戀此物。對於人,情人、親人、朋友,也是這樣的看待。這道理說的簡單,一般人也能理解,但是世間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我似懂非懂這些道理,非中庸之道,也非宗教的神,做自己的神,也是無神,這已經是哲學的範疇吧?本想拿錄音筆起來錄音,但是錄下來了又如何?我執著在知識的追求,無法體會得驗證,那又如何?
主人帶我在這整修中的堂內介紹,未來的書架將要放著種種的人物傳記,三百多年的棗樹持續在天井中生存,一邊的天井灑下道道的光明,幽暗的門廊讓人有些空間的轉念,再在都要體現靜謐與光明的意象。
我再一瞥主人的身影,我的形容只能用《金剛經》來比喻,一種堅毅又柔弱的力道,一種無法不在乎的精神,第一次在一家書店沒有翻開一本書,卻好像讀完了一卷經文那樣的深刻。
至於書店的經營,是否要有甚麼樣的活動,如何帶動閱讀風氣,還有怎樣鑑古知金,這一切都不那麼重要!
*
燈光沒有變化的舞台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