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5

【台北】溫羅汀書街慢步



照片:茉莉二手書店台大店

今天是師大的美感教育活動,分七組導覽,我負責書街,金車有龐大的志工群與導覽老師的資源,很感謝可以找我導覽。

今天另外有書店老闆帶導覽,所以跟到我這組的老師們比較倒楣一點,我只是因為在大學成績太破爛了,所以才在書店混了很久的時間。

我的主題如下:
1. 台北書市聚集區:牯嶺街、重慶南路、中華商場、光華商場、國際學舍、溫羅汀

2. 各類型書店的形成脈絡:主題、複合、簡體、連鎖(忘了講)、二手書、骨董書、回頭書

3. 路線:舊香居、欒樹下、明目、女書店、雅博客、台灣ㄟ店、竹風、南天(經過)、唐山(經過)、古今書廊、茉莉影音、總店

4. 遇到的人:李志銘、舊香居吳卡密、永樂座石芳瑜、欒樹下的兩位老闆。

今天,在導覽結束後,剛好有老師說想要帶中學生認識書店,要我介紹適合的書店,後來我想想,還真的不好推薦,後來想想茉莉二手書店的總店,裡面的書還有空間真的還蠻適合的。

《東京圖鑑》



這半年買書量太大,堆滿了書桌,現在買書的時候會考量簡單易懂,又可以讓別人看,再來是可以放書架放久一點的書籍。

於是,就大量的買入圖鑑類型(不過有時也會踢到鐵板),即使是去東京好幾次,每次翻開這本書,怎麼發現這些地方還沒有造訪,又發現那個地方去過了,可是怎麼沒有從這個角度觀看,幸好有這類型的書,配合 google maps 可以重新神遊,讓我"好像"更了解了東京。

或許年紀大了,現在很在意"深度"或"廣度"這件事情,不是那麼容易詮釋的深度,那麼就多研究廣度,然後觀察事物可以更有"層次"就好了。

【台北】【舊金山】雙城故事



這一類的城市愛情故事,最容易引發共鳴,我要感謝編劇們的努力,把這齣劇的劇本,寫出了台灣的歷史層次。

我們的電視劇,往往只有單線進行,而且沒有與時事結合,這齣劇打破了我對台劇的看法。1949之後的這五十年,我們沒有對的台灣的詮釋,我們不僅僅失去了回憶的能力,也失去了詮釋當下的能力。

從魏德聖《海角七號》日本時代的雙城故事,到了戰後白先勇《台北人》在國共內戰後的雙城故事,到了今天台北、舊金山的雙城故事,儘管每個人有自己的雙城故事,但我期待有更多這樣的故事被大家認識與了解。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38857789595166&id=918405574973723

2018/10/04

201810《東京人》雜誌,建築中的石材

石頭有不同的顏色,在不同的環境氣候下,變質岩、火成岩、沉積岩的解理各有不同,這種天然的建材,以前只在城堡、石頭路或是地基才會使用,到了近代建築用鋼筋作為支撐,使用面磚貼皮,庭園中的奇石,也成為建築裝飾凸顯身分地位的要件。


照片
1 2
3 4

1. 東京聖德紀念繪畫館
2. 東京人雜誌特別在東京尋找珍貴石材
3. 台大校史館的陰刻出圓拱石柱,也是一種石材使用的實驗,沉積岩在侵蝕作用下,保存不易。
4. 聖德紀念館地下室樓梯的化石。

同樣的主題,在台北也很值得做,真希望有台北人雜誌。 #每日一書— 和 Noriko Tanaka 。

【台北】MKCR 咖啡館



這是咖啡館閣樓的景,照片左至右是鐵道部、北門、三井倉庫、北車,沿著三線路的建築,沒有LV、GUCCI、CHANEL,也沒有電車火車穿越,當然也沒有大量的觀光人潮,只有經過不停留的車潮。

或許人潮都已經在地下街了,但美麗的建築都在地面上,我反而懷念起兒時周邊的人行天橋,行人可以通行無阻的在天橋看盡人生百態,當然,當時的空氣汙染也相當嚴重。

我期待這些車潮可以改道,把地面還給行人,北門內可以有更多展覽空間,重塑三線路林蔭大道的景象。— 在 MKCR 。

2018/10/03

【台北】行天宮社會大學2018年#05:台北城



今天講存在與不存在的台北城,採用建築的對照模式與故事型態,來講台北城的轉變,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後來才發現我講太多人名與名詞,本來以為大家都知道,所以以後在前面,應該先放一張名詞解釋。

2018/09/30

《東京》

江戶幕府(日語:江戸幕府/えどばくふ Edo Bakufu */?),又稱德川幕府(日語:徳川幕府/とくがわばくふ Tokugawa Bakufu */?),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東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維基百科)




【東京】20180930@14:羽田機場的星際大戰

這次旅行的最後一天



  1. 【東京】20180930@14:羽田機場的星際大戰
  2. 【東京】20180929@13:印花樂滷肉飯,台灣文化中心分享《台北的水、道、屋的故事》
  3. 【東京】20180928@12:聖德繪畫館、台灣閣、言葉之庭、名曲・珈琲 麦
  4. 【東京】20180927@11:六義園、東洋文庫、庭園美術館、中目黑散步
  5. 【東京】20180926@10:品川站、原美術館、八芳園、神保町
  6. 【東京】20180925@09:明治神宫、三軒茶屋藍瓶子、鹿角巷、蜷尾家、二子玉川蔦屋家電、秋葉原
  7. 【東京】20180924@08:谷中靈園、江湖跑堂、Domo Cafe
  8. 【東京】20180923@07:六本木、檜町公園、DesignHub、市集、乃木神社
  9. 【東京】20180922@06:上野公園 TaiwanPlus、書展、東照宮
  10. 【東京】20180921@05:百貨公司日,L'ambre、BEAMS、伊勢丹、SaloCafe、三越、車站、三菱一號館、KATE帝大展
  11. 【鎌倉→東京】20180920@04:蔦屋、Lion Beer、銀座的中心
  12. 【鎌倉】20180919@03:鶴岡八幡宮、明月院、ISHIKAWA、老房子內的貓展
  13. 【鎌倉】20180918@02:大船觀音、倒吊單軌、再遊江之島(照片很多)
  14. 【鎌倉】20180917@01:高德院大佛、御成町、車站


2018/09/29

【東京】20180929@13:印花樂滷肉飯,台灣文化中心分享《台北的水、道、屋的故事》

【東京】印花楽 in Blooom 蔵前店,還有滷肉飯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9/in-blooom.html



演講快開始,好緊張,下雨天,好多雨傘啊!



這是文化部在日本東京的台灣文化中心,經常舉辦演講活動,聽說每場來參加的人都那麼多。

我很訝異來此的人非常多元化,有台日人,也有台日人下一代,另我印象深刻的是喜愛台灣的日本人,還有會講台語的人,來文化中心雖然電車很方便,但是居住在大東京地區,還是要抽空在颱風前夕來此,我還是非常感動的。

我要說明的主題是:台北的水圳、道路、房屋,我大部分著重在說明從清領時期、日本時代到國民黨政府時期的改變,有著種種的荒謬情事,這一點我們生活在台北每天經過這些建築都不一定了解,沒想到在日本會有人有興趣。

長期看日本的雜誌,還有在日本旅行的時候,打開電視機,大量使用圖表的呈現模式,或是講話的時候配合照片、圖片、漢字、英文輔助,即使聽不懂日語,都可以了解,這讓我有很大的啟發,我的簡報或是未來的出版品,可以做成這樣嗎?或許要花不少時間,但或許是一個目標。

此外,對於提問者,我覺得他們會先用很適當的形容詞來讚美,這一點我們真的需要多多學習,在台灣演講那麼多場次,很多提問者的態度多是站在質疑或輔導的角度提問,而不是很有同理心的提問,這部分個人就學習到了不少,提問真的是一門學問啊!

感謝台灣文化中心,這次試著由淺入深的方式,而且內容要有層次,希望來的人有所收穫。


2018/11 更新
天野健太郎(日語:天野健太郎/あまの・けんたろう Amano Kentaro,1971年5月6日-2018年11月12日)

十分感謝天野先生承辦這些演講,以及擔任口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