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9

【台北】同人誌@台大小巨蛋


2006/7/29 下午台大小巨蛋四周

 聽喜歡拍照的學弟講,台大小巨蛋裡面又有動漫展覽,周邊一定有拍攝活動,這次是我第二次外拍這些年輕的同學。

活動網址
http://www.f-2.com.tw/index.php?page_id=3

 可能是童年離我越來越遠了,除了這張照片的人物以外,所有的漫畫我都沒有看過,為什麼沒有同學扮演小甜甜、怪醫秦博士、雙星奇緣、蜘蛛女之吻、尼羅河女兒、城市獵人或是灌籃高手的櫻木花道。

 這是我第二次去拍攝,短短一個小時就拍了400張照片,比去年10月在劍潭的200張多出了一倍,看著大家的攝影器材,也真是一場電子數位產品的大集合。很多同學拉著搭機用的行李箱,裡面裝著一堆的道具及服裝,真的要佩服現在的年輕人敢秀的精神,這些衣服道具的製作很花時間,被拍攝過程也十分的敬業對著鏡頭表演,要吸引眾人的目光,除了長得漂亮之外,造型也是不可獲缺的。

去年→【台北】同人誌外拍@劍潭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5/10/blog-post_16.html

 我在威尼斯的面具節嘉年華一直覺得這些同學若能在聖馬可廣場演出,那一定是最具吸引力的隊伍了。若是外交部補助機票的話,那我可能要考慮去表演雙星奇緣了。

2006/07/28

【威尼斯】簡提列貝里尼@學院美術館7


《聖馬可大教堂前的遊行》1496 簡提列‧貝里尼

看到這幅畫,雖然人物表情呆版,但可以發現威尼斯的建築,這幾百年來,幾乎沒有變過。

之前有提過貝里尼家族,父子三人都是畫家,這讓我聯想到了中國的唐宋八大家中的蘇洵父子都是文人。大哥簡提列當時是共和國的御用敘事畫家,必須把共和國舉辦的慶典正確的記錄下來,這個遊行是一年一度的慶典,畫裡面有重要的神職人員跟參議員,景物真實,但人物好像在畫中是不動的。

【威尼斯】貝利尼家族@學院美術館2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7/blog-post_12.html

或許簡提列跟卡巴喬都是御用敘事畫家,我覺得他們兩人畫出來的風格很像。這些畫都要把大官的臉畫的很清楚,據說在畫這些圖畫前,畫家都要先把所有人的臉素描紀錄,然後在畫在這些巨幅的畫板上,代表他們有參加過這些慶典,官位大的畫家還要親自登門去畫。

中國古代皇帝是利用文史官來記錄歷史,而西方藝術好像就是用繪畫的方式來表現。

2006/07/26

【威尼斯】丁托列多的《搶走聖馬可屍體》@學院美術館6


《搶走聖馬可屍體》約1563 丁托列多

威尼斯的精神領袖,就是聖馬可,這幅畫充分描述了威尼斯人對這個聖者的崇敬。

西元828年,兩名威尼斯商人趁埃及亞歷山大混亂時從一座教堂盜走耶蘇門徒,也是聖經《馬可福音》作者聖馬可的屍體,秘密運往威尼斯。為了防止路上官兵的盤查,他們將屍體切割分段,把遺體藏在豬肉裡面,回到威尼斯後將遺骨整合埋葬。威尼斯人於829年建立了一座保存遺體的小教堂,就在聖馬可廣場旁。

丁托列多 1518-1594年,是威尼斯畫派最後的人文畫家,他曾拜師提香,但因缺乏繪畫才能,被提香趕出,回想提香也曾經被老師趕出師門,真不知道這樣冤冤相報何時了?丁托列多在自己的努力下,繪畫用色已有提香色彩水準,也具有米開朗基羅人物壯闊的構圖。在總督府寶座後牆上有丁托列多1590年所繪的最高傑作巨幅畫《天堂》,這幅作品的人物眾多,頗有米開朗基羅在梵蒂岡的西斯汀教堂《最後審判》的曠作氣勢,故事背景也是詩人但丁在《神曲》內的描述,畫內有七百多人,完成於他七十二歲時。

丁托列多的老師→【威尼斯】提香@學院美術館4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6/07/blog-post_23.html
丁托列多的墓園→【威尼斯】沉睡的菜園聖母院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6/06/blog-post_20.html

丁托列多繪畫《最後的晚餐》版本有7-8幅。有人說他的特殊光線畫法影響了未來的印象派,他與提香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畫內有很多平民百姓,與提香所繪的貴族奓華有所不同。

2006/07/25

【北京】慕田峪長城


2006/3/17 寄出

 這是我最好的表弟去北京出差,順便遊覽慕­田峪長城寄來的明信片,雖然只有寫兩句話,­卻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夏日時光。

 幼時的暑假,都會回鄉下住上兩個月,若不在阿公家住,大概就會住在姑姑家,我跟表弟年齡相仿,比較玩的起來,在南投中興新村的光明新村跑來跑去,那個社區規劃的很美式,一個社區配有一個小學,有市場、游泳池、公園、高爾夫球場。還記得一起用燒香用的細竹子綁成十字狀,在貼上報紙做成了風箏,一起在陽光下奔跑。或許那些日子也是幾天的時光,回想起來總是無憂無慮的。

 年紀逐漸長大後,我們兩個的身材都像氣球式的變胖,只有在家族婚喪喜慶才會見面。這幾年雖然表弟換了幾家公司,可是都是台灣的電信公司,最熱門的服務行業,看來前途似錦。最近聽我爸說他已經去提親,才認識交往不到一年的女友可望在年底成親,在這裡祝福他幸福美滿。

 慕田峪長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重建。1987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構築有著獨特的風格,敵樓密集,關隘險要,城兩側有垛口。東南面有三座敵樓並矗一台的正關台,實為罕見,西北面海拔高1000公尺,叫做“牛犄角邊”,勢險峻崢嶸,依山就勢,起伏連綿,如巨龍飛騰。

 這張明信片乍看像火紅的龍身,四方雲霧繚繞,又想去遊歷了。

2006/07/24

【威尼斯】維洛內些《利未家的宴會》@學院美術館5

看到這幅12公尺寬的畫高掛著,很多人駐足­在下,我看了很久,真是驚嘆不已。


《利未家的宴會》維洛內些 1573
1. 耶穌所在的空間區塊與兩側大不相同,呈現一種寧靜的氣氛
2. 猶大
3. 主廚
4. 事不關己的紅衣教主,後來畫作改名,搖身一變成主人利未
5. 維洛內些

維洛內些(1528-1588)是提香的學­生,威尼斯畫派晚期的畫家,也是威尼斯繁榮­和富裕的歌頌著。他的父親是雕刻家,所以從­小受到良好的環境。他崇拜拉斐爾,曾在羅馬­待過一段時間,受到文藝復興大師的影響。也­曾修習過建築,所以在他的作品裡,也常帶有­建築風景。

【威尼斯】提香@學院美術館4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6/07/blog-post_23.html

跟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不同的是他比較不重視­宗教的神聖,而是利用宗教的題材加入通俗畫­的元素,也或許對當時的社會景況做了些反諷。例如這幅最後的晚餐,在達文西的畫­下就是很悲壯憂傷的氣氛,但是在維洛內些反­而把主題性分佈在四周的人們,穿著奢華的祭­司、粗鄙的小丑、剔牙的門徒、半裸的女人、­黑人、德國士兵(新教徒)還有許多跳來跳去­的小孩。

這幅畫本來是教堂委託《耶穌在西蒙家的最後晚餐》,該教堂原本畫布上提香所畫的《最後的晚餐》在 1571年失火燒掉了。但是維洛內些畫的卻變成了豪華的宴會,於是被抓到宗教法庭,­法官要求三個月內要對畫作做修改,但維洛內些最後只改了畫的名稱《利未家的宴會》,這故事源自於路加福音。

這事以後,耶穌出去,看見一個稅吏,名叫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

利未在自己家裡,為耶穌大擺筵席。有許多稅吏和別人,與他們一同坐席。法利賽人和文士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喫喝呢?』

耶穌對他們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纔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路加福音5:27-32)

【羅馬】達文西@梵蒂崗博物館6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6/05/blog-post_29.html

看了這幅畫的構圖,其實受到達文西及文藝復­興式的透視法很深,但那麼多世俗性的人物加­入,應是威尼斯政教分離的政策才可能留存下來吧!­

2006/07/23

【威尼斯】提香@學院美術館4


1539 聖母參拜廟/提香

這是在學院美術館最後幾個展覽室的巨幅壁畫,為了這間房間的兩個門,這畫的下方還被切了兩角,不知道是當初設計就這樣,還是後來的人切掉的。

提香,1490-1576,是威尼斯畫派最傑出的藝術大師,從小不愛讀書而喜歡畫圖,所以他父親在他9歲的時候就送到威尼斯,然後轉到喬凡尼‧貝利尼門下,師兄是吉奧喬尼。後來因故這兩個師兄弟被喬凡尼趕出師門,在1507年吉奧喬尼開設畫室,後來兩人功力相當,經常分不清楚是誰的作品,吉奧喬尼也曾因為有人將他的畫作跟提香搞混,一怒之下不再畫畫。或許藝術家有股自傲的脾氣,只要後進的名氣超越前輩,就會翻臉。

師兄→【威尼斯】吉奧喬尼@學院美術館3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6/07/blog-post_17.html
師父→【威尼斯】貝利尼家族@學院美術館2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6/07/blog-post_12.html

提香的畫作穩健有力,色彩是歡樂的,熱情奔放的感覺,這點絕對跟吉奧喬尼的寧靜柔和是大不相同的。由於提香活的很久,加上創作源源不斷,一般被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跟師兄吉奧喬尼學習期間,畫風明顯有模擬之嫌。第二階段式典型提香階段,主要作品是上層社會創作,有享樂主義的成分,例如酒神祭、晨起(烏爾比諾)的維納斯、一些狂歡作樂的畫作。第三階段是晚年的作品,大多是神話宗教的題材,上面這幅聖母參拜神廟描述聖母小時後參拜神廟深得祭司的歡心。

這幅畫中間賣雞蛋的老婦人,反應當時社會的現況,比較老的畫家才有權利畫的那麼寫實吧!

2006/07/22

【台北】潘小俠@華山文化園區



本以為暑假的華山文化園區會很熱鬧,沒想到除了汗流浹背的工人外,也只有喜歡攝影的人來此取景。

潘小俠的蘭嶼攝影展,是這25年來數度造訪蘭嶼的作品,從陌生到熟悉,然後被接受、被擁抱,這段漫長的路程,讓他的攝影作品有強大的張力,很快的逛了一下,就讓我很快的知道這座島嶼的身世,有點無奈的憂傷,但當地人卻又那麼堅強而自在的生活著。我買了一套明信片,希望我有機會去蘭嶼的時候,能夠寄回來給大家。

【破報】醉意下的快門──潘小俠專訪
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currents/2006/07/20/419_03cur/index.html

這個月的展覽不多,除了潘小俠的黑白攝影展之外,本月的主題是高塔,在園區四處遊走,很多人在中央的一顆怪樹拍照,老舊的長廊,古老的氣氛,建於1920年的高塔區,是日治時期用來造造米酒的空間。可能是日本人設計的區域,讓我覺得好像到了北海道的小樽,那邊也是倉庫或工廠改為觀光區成功的範例。


我的 DSLR 照出的處女作品

剛開幕時的華山文化園區: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1/blog-post_16.html

我在華山部落格內看書吹冷氣一個小時,這裡可以拿免費的精美明信片,還可以免費無線上網,喝便宜咖啡,大家應該多多利用才對。園區有一半以上還在做工程,希望台灣的藝術家能多多利用這個公共的開放空間,舉辦展覽打響知名度。

2006/07/20

【蘭斯】聖母院


2006/7/10 小芙

小芙不知道去過巴黎幾趟了?法文系畢業的她今年暑假帶著兩個小孩再度造訪這個藝術之都。

全職做 SOHO 不過三四年的光景,小芙已經出了兩本旅遊書、三本藝術相關書籍,還有數不清的翻譯作品,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很強的 SOHO!有個喜好藝術的小獅王兒子,今年第一次造訪巴黎羅浮宮,相信會有不少想法,希望長大後也跟媽媽一樣喜歡藝術,搞不好成為畫家,這也是我對小水瓶的想望。

小芙部落格
http://chenflora.blogspot.com

蘭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時代,在法國歷史上有25個國王在此加冕。蘭斯大教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軍毀壞,隨後重建,它在法國的作用相當於英國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外觀乍看之下有點像巴黎的聖母院,牆面有微笑的天使雕像,法國文人說:那種美麗、驕傲又愛嘲弄的樣子,就像蘭斯的那些雕像一樣非常有法國味

http://zh.wikipedia.org/wiki/蘭斯

每收到一張明信片,我就會想,到底何時可以把這些景點排入我的旅行計畫之中!

2006/07/19

【台北】一座失憶的城市


(日治時期拆除的官式孔廟重繪圖,舊址在北一女附近/高賢治老師提供)

或許,這種無力感完全來自於這幾年看的越多,感受越深。

夏日艷陽下,我會想著小時候一群鄰居,在暑假時期每天騎上腳踏車,到很不遠的山腳下玩著清澈的水溝水,那時溪底還不是水泥,玩的很開心,優遊自在。下午到荒廢的草地抓蚱蜢、烤蕃薯、圈一小塊菜圃種菜、到附近迷宮似的眷村找同學玩,這是我小時候在信義計畫區內長大的童年。

再長大些,會看到舊市場紛紛改建,然後所有的攤子被趕到新建的兩層樓市場,一陣子後,所有攤子再度回到舊市場的地方,不願進去生意不好的新市場,於是這些舊市場就成為孩童的遊戲間,空蕩蕩的建築在這幾年的台北市成為廢墟,然後逐漸的消失。

台北市有好多好多的眷村改建成為國宅,然後一把火燒了眷村變成公園,例如大安森林公園、十四號公園、信義計畫區內的四四新村,或許在台北人的眼中,這些眷村文化本來就是髒亂、暫時的建設,拆毀了不值回顧,或許只要進入博物館回顧即可。但這些大家心知肚明的慣用手法,如今已經深入更多北市的古蹟建築,或者是市場聚落,正要摧毀台灣開墾四百年以來的遺跡。

反觀世界上的各國,無不用力保存古蹟,或者利用競圖改造,讓古蹟更顯出他的光輝,但我們台北,卻是慣用手法,拆除後重新鋪上現代建材,不但不合時宜,而且舊的東西的實用性質完全消失。

巴黎,整個市區全部是舊建築,屋主每十年還要依據古法重修建築牆面,任何變更設計都要經過居民討論,學者通過才能實施。巴黎曾在1970年代建了幾棟現代的摩天建築,後來被批評的很嚴重,現在成為醜陋的象徵,還好只有一小區這樣,現在週邊的設計還儘量去美化這些唐突的大樓。

羅馬,這座蓋在廢墟上的城市,現在已經很少發出新建築的建造,只要發現疑似古蹟,所有工程就要停止,等待政府的鑑定後,才能決定是否繼續動工,或是要變更設計,保存古蹟。如今羅馬的地下還藏著千年來的遺跡等待發堀,古羅馬市場的廢墟,也因為經費不足,就暫時放置慢慢開採。

威尼斯,東西文化交流的商業中心,所有的建築仍然保留在那個即將沉沒的幾個小島。1966年義大利發生大水災,因為沒有經費回覆舊觀,世界各國伸出援手,認養各式建築及教堂,在很短的時間就恢復了生機,至今仍是世界上重要的觀光城市,雖然目前建立大堤防不讓這個小島被海水淹沒的爭議不斷,可是至少他們都有體認保留自己的建築,威尼斯人本來就是利益導向為考量的商人,但是文化存在的必要性,是最基本的考量。

佛羅倫斯,文藝復興發跡的城市,應該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公開競圖的模式來美化市容建築,美麗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大圓頂,或是不對撐的領主廣場,我認為佛羅倫斯在我心中不是經過十分完美設計的城市,但他卻是很多人旅遊途中最美麗的回憶,她的容貌,這幾百年來幾乎沒有變化過。

波士頓,這座最古英國殖民的城市,至今還保留當時的教堂及各式的遺跡,並有規劃各類的觀光步道,把當時黑人爭取自由,或者美國獨立對抗英國爭取自由遺蹟都串聯起來。因為害怕這個城市受到破壞,城市的交通量過大,他們進行了十幾年的大波士頓計畫,把鐵路、公路都放在地下,以不影響市容為最大考量。波士頓的圖書館、美術館,到處充滿了新舊並存的景象,他們極力保留舊的建築,然後在旁邊設計一樣大的新式建築,加入舊有的元素,讓整體看起來共容的非常合諧。

紐約,這座被稱為最沒有記憶的城市,雖然我們已經看不到荷蘭人在曼哈頓島的遺蹟,可是看的到阿姆斯特丹路,或是華爾街(Wall Street),代表抵禦外敵的牆,由這些路名就可以看見過去的歷史。

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也不長久,可是黃浦江邊的外灘,被保留的石庫門式建築,市區內許許多多被保留的建築,雖然在這二十年間,上海人極力的蓋屋炒房,但至少還保留了一些文人、政治人物的故居,有些人物的後代都還居住在那裡。或許文革給世人的印象不好,可是目前的上海修正了方向,正視歷史文化的價值。

阿富汗,1980年代塔利班政權在世人的面前炸毀了千年大佛,在連年戰爭的影響下,阿富汗冬天就會餓死很多人,但是他們的學者近年來陸續從國外回國,想要找尋另一座埋藏在地下的臥佛,這個被埋千年的遺蹟他們相信存在的事實居然是唐三藏去西域取經的史料。阿富汗地處絲路的末段,也是古代東西文化交流的黃金地,擁有大夏文化的寶藏。歷史文化及古蹟代表了一個國家能夠永續生存的動力。

我去過的城市不多,或許有些真的是千年的古都,大家或許說台北建城至今不過四百年,但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古蹟(遺跡)又有哪些?

台北,我喜歡去各地的夜市,那些規劃真的不錯,臨江(通化)街、寧夏路、饒河街、萬華龍山寺夜市,簡簡單單地一條路,只要經過適當的規劃,就能造就台灣的美食文化,也造就了許多的觀光資源。但除了這些,我們還擁有什麼?

我希望我的台北記憶不要只能在照片上尋回那段的回憶,而是能夠真實的去當地體驗。

有感而發的相關連結:
http://yuyenj.blogspot.com/2006/07/7211900.html
http://www.wretch.cc/blog/dounboun
http://www.wretch.cc/blog/driftyleaf&article_id=4030747
http://blog.roodo.com/chensumi/archives/1905529.html
http://blog.tyker.info/wordpress/?p=178

【京都】鴨川的床


2006/7/15 小花來自京都的祝福

這幾天的台北中午真是熱到了極點,下午收到小花的明信片,沒想到京都的夏天也是如此。

記憶中的京都非常有古意,黑色木頭的寺廟,環山步道慢慢行走,欣賞藝妓的表演,車站內的百貨公司,寬敞的露天台階,在新與舊之間,到處都能欣賞這座擁有千年記憶的城市,幻想著神鬼人同處的年代。

夏日餘昏,小花與熊掌在京都的川床料理,喝著大口的啤酒,讓喜歡日本料理的我好生羨慕。

小花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cathyshu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