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2

【台北】宜和食品行→宜和餅店→宜德和志



老店重新裝潢後踏入,總算讓我了解老店舖的遷移歷史,只是 1945 年會選擇在信義路與永康街口,應該有甚麼特殊情感吧?

看著巷弄美食,原來茉莉書店也是,精神食糧吧?

我買了一塊素食綠豆椪,老老闆說就要漲價了

2019/11/01

【台北】屋子WUTZ,還有翻閱的書



今天終於了解了這家咖啡館的多重品牌,咖啡是美好生活,而甜點是慢爐,而屋子就是屋子。

坐在落地窗前,對面是廢置的房子,有太子樓,遠方的還有圓窗,google 地圖標示著女童軍會,種種神秘的房舍,有些 MV 喜歡在這裡取景,也慢慢的推平為空地,在台北除了寶藏巖、陽明山美軍宿舍之外,就難得有一片聚落的保存區了。

不知道怎麼悼念,就喝一杯咖啡來盤甜食吧!



無論在日本或在台灣的咖啡館,隨手隨處一翻,總會翻到台灣熟悉的角落,今天在咖啡館取得這本免費雜誌,看到蔡璧名老師的專訪,在我最喜歡的廣緣拍攝,無論近景或遠景,散景或清晰的玻璃窗,原來空間的營造需要層次,這些美學,還真的需要文化的累積才有辦法達成。— 在青田七六。

【台北】昭和町(青田街)帝大組合、高商組合到總督府山林課員工宿舍群



今天是宜蘭某中學的老師來訪,很簡短的帶了看了昭和町(青田街)帝大組合、高商組合這些教授自行貸款設計興建的日式住宅,洋和混合,外表日式內裝卻是洋式的住宅,最後在總督府山林課員工宿舍群結束,在樸質的雙併雙玄關的基層公務人員住宅結束,雖然簡單,但一棟房子有兩個玄關,兩家子住在八個房間裡面,其實室內空間一家有四個房間算是很大的住家了。

雖然時間很簡短,透過這樣的導覽,希望老師們有收穫,進而也讓學生對於我們這塊土地多一點感情。

PS. 突然想到羅東叫做老懂ㄟ,我真的是班門弄斧啊!

2019/10/30

【台北】行天宮社會大學:古文明慢步:日本的建築2



今天雖然是講日本的近代建築,但其實把台灣受到日本的影響的建築放照片給大家看,包含北車前的到台博館的那條"參道",最後結束放了"台灣總司令官官邸"結束,最後很多人來問,這棟建築在哪裡?

我很驚訝大家並不清楚在哪裡?是在南昌路與福州街口。

我們真的對於我們的城市的身世來由原因非常的不了解,或許了解房價,了解那一個新的建案是哪家公司,也知道哪個名人住在哪個豪宅,但一棟老宅的長相與身世,好像全部是問號!

照片中東京車站後大樓林立,但對面的皇居則維持一片森林的模樣,三菱銀行被蓋了回來,台北的鐵道部修繕時,剛好東京車站也在修繕,來自於東北的屋瓦,在311地震海嘯泡水,但並沒有損壞。

當時的日本帝國建築,充滿了陽台與雨淋板的交會,1949之後,雨淋板與陽台在台灣,又創下了許多獨特發展的歷史......。

101種咖啡製作 No.031-040



2019年9月8日 No.031

富士山水滴咖啡,家裡咖啡豆沒了,只好把灌腸用的有機超級淺烘焙的咖啡拿來滴看看,滴完了冰久一點看看會不會有獨特發酵的味道。

水滴、冰滴的咖啡粉都是圓筒狀,可是水從上面滴下去,應該是倒圓錐狀,這樣水才能均勻的被浸濕,於是用玻璃漏斗來塑型。

咖啡粉 80g
水 800cc
時間 8 小時

下星期就可以揭曉淺烘焙水滴咖啡的氣味。


2019年9月19日 No.032

今日的化學實驗,蓋氏漏斗加90度熱水250cc,咖啡豆20g,小富士刻度3
大概流五分鐘結束


2019年9月23日 No.033

只是水滴咖啡,這組是朋友割愛給我,因為有零組件破掉了,在網路上訂購了一顆化學實驗器材圓底燒瓶,完全無縫接軌的裝上去了,不過脖子有點長就是了。

很佩服設計這個水滴咖啡的器材設計巧思,不只是單純的滴出水而已,隨著水滴出來,氣泡進去,還有一些趣味性。除了造型考量,顏色的搭配,還有下壺倒出咖啡的時候,還能有效阻隔細粉,兼具實用性。

目前眾多產品設計者,往往只重視外觀、成本,少了很多趣味,最重要的是專業。



2019年9月24日 No.034

其實這只是加強版,因為用蓋氏漏斗直接把熱水倒下來水溫太高,中間需要有一點降溫,所以加了冷凝管,接錐形漏斗放咖啡粉,下面的燒杯就是咖啡成品了。

算是懶人煮法,倒上熱水滴完就結束了,那麼,使用怎樣的裝置,可以有自動燜蒸30秒呢?大家幫我想想。需要一個天平嗎?


2019年9月29日 No.035

虹吸壺,嘗到了老西餐廳的味道

這個是偽化學實驗,本來要有現成化學實驗室的玻璃器材兜起來,但是上壺這種形狀、大小的漏斗,實在不太好找,所以這次還是用 HARIO TCA-2 虹吸壺,中間插入了玻璃過濾棒(造型很愛不釋手)。

虹吸回到下壺有點慢,下次使用冰塊,熱冷交替把上壺的咖啡吸下來試試看


2019年10月10日 No.36

來模擬比利時壺的咖啡沖煮法,少了一個天平讓酒精燈可以自動關閉的裝置。

利用虹吸原理,煮沸的水會透過矽膠館到達右邊的燒杯,然後關掉左邊的瓦斯爐,溫度驟降後茄形燒瓶會把煮好的咖啡在吸回來。

1. 茄形燒瓶 500ml,裝 320ml 水
2. 矽膠管與塞子
3. 燒杯 500ml + 泡茶的金屬濾網 + 20g 咖啡粉,小富士刻度6
4. 小瓦斯爐

用虹吸壺,下壺的水佔大部分,也就是說空氣少降溫不容易,還要拿濕布急速降溫,才能把水吸回來,但是用這個茄形燒瓶上方接觸面積大,只要把小瓦斯關掉,很快水就吸回來,其實很好控制。

操作了幾次後,比外賣的虹吸壺還好控制,風味非常多樣,有別於手沖較單純的口感。


2019年10月18日 No.037

原本以為虹吸壺的變化不多,也很容易標準化,上次去了一趟古一,杜先生又說了他給某大師的提點之後,又有了新的看法。

水溫與分段!

我在想我們手沖的時候經常分段來沖,就可以強調甜感、酸感,甚至是苦味,那我可不可以加入冷水,來萃取後段的咖啡呢?

虹吸壺最後有個力道,利用冷熱溫度差,把上壺的水吸下來,這個很好用,未來若有人發明,按壓中間那根玻璃濾棒可以控制的話,再好也不過了。

結果,我居然用壺吸壺搞出手沖感的咖啡,而且還是苦味很多的那段,失敗!



2019年10月23日 No.038

圓潤神器,從咖啡館的朋友那邊取得一顆神豆,陶材質

據說剛沖好的咖啡,只要把這顆東西浸置約三十秒,口感就有些改變,為了測試這個東西,我特地使用比較少喝的掛耳包咖啡,明顯的磨得比較細,苦感較強烈。

放進去三十秒,喝了一口,果然苦味比較少,口感也比較圓潤,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還是因為溫度降低的結果,還是真的這顆豆豆有效果?

不過,放在杯底久了,這杯咖啡稍冷時,感覺苦澀味又回來,是不是要把這個豆豆撈出來呢?下次再來多實驗看看。


2019年10月28日 No.039

今天用愛樂壓外掛據說會有油脂出來,已經是深烘焙的,可是試了兩次都沒出現。用100度的水測試,水粉比應該是 1:2.5= 20g:50cc 的水


2019年10月30日 No.040

模仿柏林壺的實驗,不是比利時壺喔!不過我上面多了一個蓋氏漏斗,比較像是手沖,而不是用空氣來翻攪咖啡粉,下次用布氏漏斗模擬比較傳神。

以前總覺得沸騰的水就是 100度,可是虹吸下壺若從冷水就塞了塞子煮,裡面空氣的多寡,直接就影響冒出來的水溫,空氣一膨脹,熱水就被壓出來了,有時候是八十度,這次只有七十五度。

而我們習慣從熱水器取水,然後再倒入下壺,其實每次溫度都不一樣,難怪咖啡館老闆都是等水沸騰在蓋上壺,但是這樣溫度又太高,所以有經驗的老闆還會準備冷水在旁邊。

光是虹吸壺的變化就很多種了,在咖啡館工作的人,我想只要抱持著科學實驗的精神,應該就很容易上手吧?所以咖啡館老闆要訓練員工,只要買一組化學實驗用品,就可以很快讓員工上手了吧?

2019/10/27

【台北】青田七六導覽,小學生的作業



感謝古亭國小老師的作業,讓我們最近假日的導覽都爆滿,我發現小朋友的作業都是父母在做,交代完興建年代、屋主等基本資料,我索性就只講父母有興趣的話題。

我很貼心的會提示小朋友哪一些要用筆記起來,不過,現在小朋友已經不使用這項工具了,拿出手機就直接錄影或錄音,比較老派的我覺得好像還是用筆寫下來必較容易記憶,其實也不會浪費時間,重聽錄音,還是要找到那一段才可以複習啊?

難得的是父母與小朋友有一起上課的機會啊!

【台北】 515cafe的貓



除了開得早之外,這邊很適合一個人來工作、讀書,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單獨來的,打開電腦就可以進入自己的小世界,累了還可以看貓、玩貓。

清一色是年輕女生!

許久沒來,書櫃上的書多了一些,菜單也多了許多果汁,適量的生菜沙拉輕食與好吃的甜點,不知道是不是少女夢幻中理想的咖啡館呢?

【台北】城南水岸文化協會主辦的導覽活動【從兒玉町到昭和町──尋訪城南日式家屋】



因應南昌家具街的活動,我們集合地點選擇在南昌公園,看到家具街封街舉辦拍賣活動,還有一些攤位,可能難得舉辦一次,搞得非常熱鬧,我倒希望可以每個月或每季舉辦一次,從陸聯廳到南昌公園這一段,其實可以辦一些骨董家具或跳蚤市場都非常適合,也可以跟牯嶺街市集有所區隔,回想在倫敦「Portebello Market」波多貝羅市集,綿延不斷的市集,台北市除了夜市與小農市集之外,應該可以做出更多特色,不過大家都想做,餅就越做越小,還是要有區隔才是。

這張截圖是城南水岸協會製作的地圖,第一版看到覺得十分的精彩,把這百年南門口的變遷都含鈉了,小小的插圖被我要求把南菜園(兒玉別墅)的房子修改成圓窗,所以大家拿到的版本,應該是已經修改過的。

可以到台北騷人的粉絲專頁去看看,到底要到哪裡索取呢?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southerner/

每年眾多的導覽地圖,用不同角度去欣賞、認識台北,我覺得真的要多用心,許多創意都可以呈現在小小的地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