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

【台北】2020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從大橋頭車站出口,就可以感受到熱鬧的景象

2020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從大橋頭車站出口,就可以感受到熱鬧的景象。

一團團觀光團的導覽,除了在街上的變裝遊行之外,有些街屋從傳統的零售店,翻轉成為表演的舞台,街道上的觀眾往屋內看表演,也有在街上跳舞,人們在騎樓下觀賞,一團團看熱鬧的人們,頓時也成為被觀看的主角。

從傳統民俗廟會的活動,街道是參拜繞進的路,轉變為藝術節,我覺得是振興地方的好方法,從店家自力參與,我覺得比官方定期放煙火辦活動要更有凝聚力。

希望明年有更多節目。

【台北】沙丘

沙丘

走上了五樓有點喘,但我每天走四樓公寓都不會喘,為何多了一層樓就差那麼多,我想原因是樓梯高低不同不習慣而已。

看著來此的年輕人,每一個人都有點喘,想著越難到達的咖啡館,應該是越有世外桃源的感覺,預約制也有對這一段時光有點期待的心情。

每一杯飲料,每一份點心,都可以體會店主用心的滋味,這一杯特調的飲品,叫做酸甜戀人,讓我想到了另一家咖啡館--夢仙。

2020/10/17

吳怡農的父親吳乃德作品 《臺灣最好的時刻 1977-1987》

吳怡農的父親吳乃德作品《臺灣最好的時刻 1977-1987》

原來我大學四年,是活在台灣最好的時刻,總總的民主改革運動,都在美麗島事件後成形。

雷震的自由中國雜誌在 1960年被停刊,島內的改革聲音嘎然而止,台灣政治呈現一片的祥和,因為只要反對政府的蛛絲馬跡,就會被剷除。

每次回顧這樣的歷史,那個時間或許在國際社會也是剛好的時機,柏林圍牆倒榻、天安門事件、蘇聯解體,這一連串的國際事件,台灣也剛好在這個浪頭上。

【台北】捷運的地下街

忠孝復興與忠孝敦化的地下街,很多攤位租不出去閒置,原本覺得臨時性短租的攤子都會很醜很雜,沒想到這家賣書的擺設還算不錯。

捷運公司是否可以把閒置的攤位用比較便宜的價格租給藝術家作展覽,或是做為小型表演空間,或是相關的活動,我覺得地下街賣場應該也有復興的一天啊!

而不是出租給誠品或星巴克就解決問題了。

2020/10/16

《日本近代洋画大展》 《日治時期臺人畫家與作家的文藝合盟:以《臺灣文藝》(1934-36)為中心的考察》

《日本近代洋画大展》 《日治時期臺人畫家與作家的文藝合盟:以《臺灣文藝》(1934-36)為中心的考察》

這本書是 2017年在北師美術館的展覽所出版的,去日本參觀小地方的美術館,日本畫家的故鄉,家族經營的美術館,或者是縣市、鄉鎮級的美術館,竟然可以邀請到安藤忠雄來設計展館,展出的也是在地藝術家作品。

當時我對日本畫家還不那麼熟悉,但是對於日本小地方的美術館印象深刻,沒想到在北師大可以有這樣的展覽,補足了日本在明治末期後急欲追上歐洲美術,大量的購買西洋畫家作品,日本洋畫家從原本的臨摹模仿,溶入了日本的傳統,形成了多樣的風格,後來這樣的風格,其實也影響著台灣的畫家。

若用這樣的脈絡來看,就非常清楚台灣畫家的作品為何會畫出這樣的作品,而1929年成立的赤島社、1934年成立了臺陽美術協會,台籍畫家有了空前的『抗日氣象』。

這些作品,其實,在台灣都有展出過,我們試著從展出作品、作畫處的公會堂(中山堂)出發,這些轉變真的非常容易觀察。

歡迎參加這個街區慢步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773087646814146/

【台北】青田七六的導覽,某中學志工媽媽們

20201016

青田七六的導覽,某中學志工媽媽們

原以為這位導覽老師是孩子王,小朋友都會被他逗得笑嘻嘻!

沒想到媽媽們也是一樣!我相信大家收穫滿滿!— 與教皇張。

2020/10/15

【台北】重現李梅樹畫的香魚 台灣旅遊廚房

圖:李梅樹/1938年/香魚,攝影:陳彥文

重現李梅樹畫的香魚 台灣旅遊廚房

這是超級混搭的活動,第二次舉辦,半小時體驗炸鹹酥雞(我們有改良喔),一小時在室內說明西洋美術史,一個半小時夜間的街區慢步,走訪畫家的作畫點。

那麼畫作中的食物是怎樣料理出來的呢?我們實作的香魚,已經消失在台灣河川的物種。

2020/10/14

【台北】『畫時代』特展 @北投文物館

『畫時代』特展 @北投文物館

好久前就想要去參觀,但一直過於忙碌排不出時間,今天才正式去參觀,回來發現居然是去拍個人寫真,真不可取。

一進門郭雪湖的南街殷賑,把一旁的平板拿過來照在畫上,就會發現這幅畫有了當年叫賣聲的配音,而且還會變成夜晚,人物好像都從畫中跳了出來。

不只是展覽旁的平版有實體展加上AR的特效,拿自己的手機去掃QR Code 網址,也有同樣的效果。

這個展我最喜歡的是潘麗水(潘雪山)的那幅《畫具》,畫中不只有畫、寫生的素描、字,還有台展圖錄的書,這幅畫讓他入選第五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北投文物館還把畫中的實體物品同時陳列出來。

整個展覽從畫中跳出來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除了畫之外,還跨了時代,有些新的東西,有些是舊的東西,但是已經修復好畫作宛如新生,只有實體的物品猶如一個老人,有著歲月的痕跡,我想這也是"跨"的樂趣吧? — 在北投文物館。

《華府跫音:排灣族與國務院、林獻堂與櫻花考、大使館與黨外圈,你所不知道的60個台美故事》

《華府跫音:排灣族與國務院、林獻堂與櫻花考、大使館與黨外圈,你所不知道的60個台美故事》

每次看這本書的書封,就想要買回去看,書封底還有華府三大地標都跟台灣相關的猜猜看,非常有趣,隨手翻閱一則內文,大概也只花三分鐘,所以我每次去有河書店(其實才第二次去),看了快三分之一,上次看了價格,還是放棄帶回家。

這回又翻閱了一下,本來還要繼續讀,但時間不夠,於是只好帶回家。

作者洪德青,是部落格時代的部落格格友,曾經有出版《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後來還花了很大的力氣改版。市面上有眾多的旅遊個人心得的書籍,但是能夠深入淺出的非常困難,每一則簡短的文章,都會有原來有這樣的事情,我們對於台灣的前輩到華府的足跡,真的知道的太少了。

PS. "跫"的念音是"窮"

《臺北老屋三生事》孵了很久的書終於生出來

孵了很久的書終於生出來,很感謝典藏文創完全支持,我對實體書有些莫名的堅持,許多設計也很讓人驚奇。

①由於經常有跨頁的照片,這本書的裝訂,可以完全攤平。
②書封與書本是一體的,近年大部分書封是分開的,閱讀時成為干擾,書封經常不見。
③書封不是全部上亮光,只有字與部分六角磚上亮光
④軟的書封,容易翻閱。

這本書除了 橘枳 的插畫之外,還有一個亮點是資深責任編輯寫的詩,每一棟老房子開場白都是感情豐富的詩,是感同身受的人才可以用這麼精練的文字描述一棟屋子的三生事。

出了幾本書以來,都覺得遇到很厲害的編輯,喜歡咖啡館的編輯,喜歡書店的編輯,喜歡散步的編輯,這回遇到了喜歡老房子的編輯,感恩!

新書在 欒樹下書房 已經上架,過幾天在博客來與各大書局應該就可以買到了,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水瓶子。— 在欒樹下書房。

活動隨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