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2

【台北】到洲美扶輪社分享日式家屋的故事

到洲美扶輪社分享日式家屋的故事

原來以為是朋友介紹我去分享這個題目,沒想到人到了現場,才知道是社員聽到收音機裏面有氣質的聲音才請秘書聯繫我來做分享。

我真的太不專業了,居然不知道邀請原由。或許就是這樣少根筋,至今活的還蠻愉快的。

這個題目要講的有感,可能都要上了年紀,比我年長者,可能小時候都是住在這樣的日式家屋,但我每次都要顛覆聽眾的想像,從不同的角度來詮釋目前存在的古蹟。

希望沒有得罪人,扶輪社社友實在都太溫暖了,希望還有更多機會到扶輪社演講。

《跨越世紀的情書》 The Words,這一部電影,是不是抄襲了另一部電影《愛情謊言》呢?

《跨越世紀的情書》 The Words

中文電影名翻譯的不太好,不過卻是吸引我去看得主因。

這種類文學電影的層次有點多,很適合做討論會, 偷竊別人的文字,最後也承受了原著作者悲慘的人生。老人並非沒有收穫的,他的作品是夫妻失和的導火線,他一直沒有從中走出來,佚失的遺稿出版而且大賣,表面上老人刻意地想把這樣的"痛苦"送給年輕的作者來承受,但實際上他已經證明了他的寫作之路,也放下了這段悲慘的過往。

最後,這個說故事的人,是不是就是故事中的人,女研究生為了探究真相,想要出賣肉體,讓說故事的人說出真相!

這一部電影,是不是抄襲了另一部電影《愛情謊言》呢?

2021/03/11

《東京古民宅咖啡》川口葉子

2021.3.11

十年前的今天,我在導遊受訓課程,最後一堂課,用筆電在整理《台北咖啡印象》的書稿,打開新聞網站,親眼目睹大海嘯侵襲仙台的畫面。

我非常喜歡川口葉子的作品,直接跟編輯說,我想要出像《推開咖啡館之門的100個理由》這樣的書,於是出版社就幫我達成目標,以我這樣沒有知名度的作者,竟然可以的大賣。

健行文化最近翻譯在台灣出版的《東京古民宅咖啡》,翻開每一頁的咖啡館照片,竟然在東京這個大都市會有這樣多元的民宅咖啡館,而且還真的都是有歷史的住宅,期待疫情解封的那一天,去東京找找這樣的咖啡館好好的體會一下。

台北周邊,有沒有可能收集到這樣主題性的咖啡館呢?我要不要來立志出一本《臺北古民宅咖啡》呢?大家報給我知道一下有哪些咖啡館符合這個主題, 不知道有沒有出版社有意願呢?

在 311 這天許願,真不應該!

2021/03/10

《來基隆築港》 #逐工一本冊

《來基隆築港》 #逐工一本冊

這是最近基隆文化局的出版品,從小到大很少有人說基隆港建設的過程,要先把鱟公島、鱟母島炸除,我總以為港口就是自然建立好的。

當年爬上中正公園,看砲台看大船一切都那麼自然。

後來才知道日本時代那是基隆神社,山下還有顏家的陋園,去了門司港一趟,再回頭來看看基隆,原來以前是這個樣子啊!

不只是小朋友看的繪本,大人也很適合看喔!

2021/03/09

【台北】自由人活動,台北刑務所道青田七六

原本 陳子瑜 學姊的自由人活動,只是在青田七六導覽,但我想既然在三月份,應該值得一談白色恐怖的事情,於是規畫了一個小時的微導覽,從東門站出發,走到台北刑務所的圍牆,然後走金華街到青田七六。

一個小時其實可以講的東西不多,也把這群自由人當白老鼠,既然是免費活動,也沒有導覽耳機,而我非常不喜歡用大聲公,那就來使用LINE群組的語音通話功能,不過麻煩的是除了講師外,每一個人都要設定成麥克風靜音,不然整個通話聊天室會變成鬧哄哄的。

微導覽的重點如下:

1. 古蹟遺址的詮釋角度應該多元並陳
2. 羅福星
3. 蔣渭水關在這裡的前因後果
4. 許壽裳被殺事件與四六事件後被抓的張光直獄中所見
5. 彭孟緝住哪裡?
6. 馬廷英教授在二二八後受到的影響。

LINE 群組通話品質不錯,只是要教大家如何使用,使用手機並戴耳機,我看有厲害的大哥,使用藍芽耳機,還有 360度的攝影機記錄,一整個專業。

攝影:廖家祥

2021/03/07

【台北】海豚的讀書會

很感謝 林若姫 同學的讀書會,她的年紀應該比我媽媽還要大,頭腦清楚活力十足,精氣神比我還要好,從基隆見書店分享回台北,本來想要回家休息,但是已經答應人家就去了,隨手抓了一本書,送給主辦者。

在海豚的主持下,我講了若有一整年的空白,我要做甚麼事情,我想我應該會搬到一個小鎮,好好的過生活吧!至於有沒有錢做這件事情,我想應該不是難題吧?

海豚分享了前年去日本旅行的事情,用心經非常快速的達成目標,而且還去了兩趟,意念非常重要,這也事我的缺點吧!

新竹的或者書店 Peggy,說有一天有遇到 林若姫 同學,然後提了我的名字,人間處處有連結,只是我們沒有去發現而已,你我的連結在哪裡呢?— 與江巧文。

《臺北老屋三生事》 橋下簽書會

因為出了這本書《#臺北老屋三生事》 我才知道很多朋友的本名,在網路上溝通,多半使用匿名或綽號,長期以來都是只認識加菲這個名字,今天簽書才知道加菲的本名。

為甚麼會在建國橋下簽書呢?

因為我把車停在這裡!

【台北X基隆老屋三生事】見書店老闆家 No.14


【台北X基隆老屋三生事】 #臺北老屋三生事

台北與基隆,同樣是歷史悠久的城市,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連帶地影響兩座城市老屋的面貌。
老屋的生命能否延續?老屋的故事是否被傳承?
老屋除了被改造成咖啡店,還有什麼與之並存的方式?
聽說江湖上兩位嗜咖啡 & 城事文化的男子,即將在本周日齊聚見書店。
歡迎各位加入穿梭時空的行列,在咖啡與書香中,神遊老屋去~
📣📣活動辦法
日期:03/07 (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 : 見書店 Sea To See Bookafé 基隆市仁二路236號(東岸停車場入口右側)
電話: 02-24281159
費用:低消一杯飲品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PmwXcGk7wQgHAjB56
📣📣講者介紹
水瓶子 (青田七六文化長、知名走讀講師)
喜歡無目的的城市散步,到世界各大城市留下足跡,走過一座橋想像這條河流的身世,想更了解背後的故事。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有濃厚求知的慾望,有更甚於八卦雜誌的感知能力。沉溺於咖啡的香氣與口感,享受各個咖啡館的獨特印象與美好時光。著有《台北慢步》、《台北咖啡印象》、《台北咖啡時光》、《我的書店時光》等。(引自博客來書介)

陳顥樺 (生根文化創意協會理事長)
資深基隆市民,談到基隆歷史、政商關係如何塑造城市文化總能打開他話匣子,這時最好手中再拿一杯XX,保證滔滔不絕如不斷湧入基隆港的浪潮。講者將在講座當日分享珍貴的基隆舊照片,你會知道許多基隆老屋不為人知的歷史。

📣📣延伸閱讀
#臺北老屋三生事
作者水瓶子親自走訪大臺北36處老屋,從現任屋主、前屋主後人、鄰居、店家等訪談,輔以文獻資料、不同年代的空照圖,發揮福爾摩斯的精神,慢慢串起散佚的老故事,找出城市發展的蛛絲馬跡。 — 在見書店 Sea To See Bookafé 。



#臺北老屋三生事 第十四場分享

在 1947年3月8日,見書店的所在地原本是海港,蔣介石派21師來台鎮壓,由基隆港登陸,對著岸邊的民眾開槍掃射,基隆港血流成河。

每年這個時候到了事件發生地,都有種莫名的恐懼感。他叔叔小時候從門下親眼目睹事件的經過,一輩子都忘不了。

跟基隆文史達人的老闆對談,當年他阿嬤是大戶人家的閨女,每天穿的十分漂亮去喝下午茶。同樣一家人,戰前戰後的生活差異那麼大。

透過老房子的連結,我覺得是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老闆拿出了家裡的老照片講故事,他家以前是精品百貨業,希望這些老照片可以出版,讓更多人知道百年前基隆人的生活樣貌。

2021/03/06

【宜蘭】臺北老屋三生事 X 壯圍老屋新生命 交流分享會 No.13


活動主辦人:城鄉潮間帶 urban intertidal 和水瓶子
城鄉潮間帶 urban intertidal

主題 ▍臺北老屋三生事 X 壯圍老屋新生命 交流分享會
講者 ▍水瓶子(本書作者/青田七六文化長)
對談 ▍吳亭樺(城鄉潮間帶執行長)
時間 ▍2021.3.6(六) PM 2:00
地點 ▍城鄉潮間帶書店(宜蘭市民權新路37號)
參加方式 ▍免費入場,但 #須事先報名
📌欲報名及購買新書者(登記後將為您預定)請在以下網址填寫
👉報名表網址:https://forms.gle/qppHsfEyzLCV6Dzd7

活動簡介 ▍
人們為什麼守護老房子、欣賞舊建築?
老房子裡的前塵故舊、物是人非,
正是老房子最無可取代的迷人之處。
*** *** ***

3/6的潮間帶講堂,我們特地邀請到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來分享他的最新著作《臺北老屋三生事》,為了這本書,水瓶子親自走訪大臺北36處老屋,從現任屋主、前屋主後人、鄰居、店家等訪談,還輔以文獻資料、不同年代的空照圖,發揮福爾摩斯的精神,慢慢串起散佚的老故事,找出城市發展的蛛絲馬跡。

而城鄉潮間帶在宜蘭縣壯圍鄉推動老屋再生的工作也逐漸開花結果——古亭地區的2棟老屋在年初熱鬧開幕,不但替老屋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為壯圍帶來嶄新的氣象。 一樣是老屋,城市與鄉村各有風情,各自講述了不同的故事。這次的交流分享會,講者水瓶子將會帶來大稻埕的街屋,包括六館街尾洋式店屋、乾元篸藥店及林五湖祖厝等擁有深厚歷史底韻的老屋;而對談人吳亭樺也將和大家分享壯圍兩棟老屋——何興雜貨店(翻滾吧!阿信的拍攝地點)及新麗蘭理髮院~如何精彩變身,若您也想知道老房子背後精彩動人的故事,歡迎報名參與!

◐ 壯圍老屋新生命
https://www.facebook.com/zhuangwei.oldhouse
https://www.zhuangwei-oldhouse.com/


第十三場 #臺北老屋三生事 與壯圍老屋整修的分享

很感謝城鄉潮間帶,上個月走入宜蘭書店,很開心遇到以前在台北做社運的朋友 吳若瑩 ,當年看到他非常年輕(現在更年輕),口條嚴謹又思緒清楚,言談間感覺非常溫暖。

遇到了朋友的學姊,也是書店執行長 吳亭樺 ,沒想到她當年在青田街做研究調查,而我與同學後來投入經營的青田七六,先前的研究者,就是城鄉所。很開心拿到了一些日本時代的平面圖,有時間我來比對一下,可以更加了解這些教授當年對於自己住家的設計理念。

這次執行長分享了壯圍街角的兩棟老房子投入修復營運,加上原本屋主親戚間的相簿在網路上發酵,原本在屋內的老物件老家具的重新再生,很快的成為網美來打卡的熱點。

臺灣原本的城鄉差異,我們都只看到缺點,但是現代人尋找夢中的香格里拉,利用假日好好的探訪,老房子可以成為實踐理想的重要工具。

我講了大稻埕的幾棟街屋,我相信在宜蘭,會有更有趣的故事發生。 — 在城鄉潮間帶 urban intertidal 。

2021/03/05

【台北】廁所有烤箱的雪可屋

我喜歡西米露珍奶與米糕,是每次來必點,搬家後的雪可屋看到溫州街的老路牌,上面有說明來由,目前臺北市的街道,已經不見舊的路牌,意外的被保留下來。

溫州街的咖啡館不斷的更替:開業、開分店、歇業、搬家、換老闆,是否可以來寫本溫州街商店考呢?

以下是2012 年寫的舊文:

【台北】沒有減法的雪可屋咖啡茶館

雪可屋在台大側門對面的溫州街上已經佇立了二十年,有人問我是否去過老店雪可屋,應該在大學的時候就有去過了吧!但我搖搖頭,原來我已經畢業二十年了。當年年輕充滿活力的黃老闆雖然現在有點年紀,但是心情還是像小孩子一樣。

我喜歡雪可屋的夜,從二樓望出去的街角,黃色的路燈,成雙成對拿著原文書的大學生親暱的走過去,三三兩兩汗流浹背剛打完籃球的年輕人迎面而來,更多時候,是提著公事包加班到深夜的上班族,無論走過去走過來是怎樣的人,斜對面的教堂改建,假日做禮拜的教友,在此舉辦婚禮的新人,雪可屋在這裡看著人來人往,時光也在屋內留下了刻痕。

夜裡從外頭看雪可屋內的客人,猶如欣賞梵谷的畫作,紅磚牆上的透明玻璃,看著人兒泛黃的表情,歐式舒適的座椅,無論是一個人低頭看著書,或是兩個人再此抱怨職場上的難題,甚至一群人討論著那場網路泡沫前的豐功偉業,雪可屋永遠不會拒絕你,因為從少到老的客人,從早到晚的時間,永遠有適合的餐點。

我喜歡把這裡當成一九九O年代的小歇茶坊,點滷味豆干、炸豆腐、毛豆,或者來點筒仔米糕,再來個特大杯的泡沫紅茶,就好像回到學生時代暢談對未來工作的期望。你要把這裡當成一九七O年代的爵士酒吧也可以,來一瓶比利時啤酒、海尼根啤酒或是荔枝啤酒,聽著有厚重低音的黑膠唱盤,只差沒有煙雲吐霧的雪茄味,老氣橫秋的說著人生的過往雲煙,彷彿一切人事物都隨緣。來杯自烘焙的公平貿易咖啡豆,嗅出世界各地的土地風情。再來盤蝦仁炒飯、義大利肉醬麵,或者冰淇淋、起司蛋糕、鬆餅,應有盡有,很佩服有時一整個滿座的客人,內外場只有兩個人,可以很快的變出所有的餐點。

黃老闆做過業務,開過骨董老金龜車,又會攀岩,似乎對越困難的事情越有挑戰的精神,看著被太陽光曬到泛黃的黑膠唱盤的封面,來到雪可屋甚麼歷史痕跡都可以瞧見,不用說話交談,也會遇見所有人的內心世界,不只是在這裡才有巨大的能量,在許多朋友的店裡,都會聽到雪可屋黃老闆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