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1

【香港】紙紮藝術?

*紙紮藝術?



這是我到香港的第一眼,看到好多給小朋友玩的跑車、大轎車,製作精美,我想應該裝上電池應該可以跑吧!後來仔細一看,還有大房子、貓狗、沙發、銀行、信用卡的樣子,甚至還有電風扇。我心想這家店賣的東西還真多,後來看到招牌,才知道是要燒給往生者用的,真是環保,不燒冷氣機下去,用的是栩栩如生的電風扇

民宿老闆娘說:『香港沒甚麼好玩的,你居然要住三個晚上,應該第二天就想走了吧!』

*蘭芳園旁的老外拍婚紗



高樓林立的中環,一條手扶電梯串連了這個山城,電梯經常故障,而且不是雙向。這裡有酒吧,老外特別多,為什麼會在這個人潮洶湧而到處都是吃吃喝喝的地方拍婚紗,搞不懂這些老外。

*突破書廊



我對香港的出版社非常不熟悉,進到這家書店,有許多聖經宗教的書與 DVD,還有心靈成長的書,原來這家書店也是出版社,台大附近也有這類的主題書店,經營不易。

我特別找到突破出的書誌,已經出了二十幾期,每期都有一個主題,很想每一期都帶回來,但是不可能,所以打算買創刊號,沒想到買不到,於是買了第七期《未來城事》探討世博沒有展現的城市真相。(後來到了商務印書館也有看到一排排這本雜誌,但還是沒有創刊號)

*香港中央圖書館



來到香港最大的圖書館,比台北市總圖還要大,這棟建築的中央是挑高縷空的,顯的空間特別明亮,二樓是兒童書,三樓才是成人書,有中文與英文。在二樓有看到阿婆在打毛線衣,應該是帶孫子來看書,就在旁邊打發時間。我在三樓看到不少退休老先生,雖然走路不方便,可是他們可是很專心的閱讀。

我沒那麼精確的統計,不過男女比例大概一比一,而且年齡層從年輕的學生,到上班族,銀髮族都有。跟台北的圖書館有很大的差異。

圖書館的書跟台北一樣有偏舊的感覺,我翻了余滿華的《香港老地方》,不知道為什麼,我會一直發笑,顯然是有共鳴,應該是作者對於待人處事所引發的,也或許喜歡老地方的人有共同之處吧?

午後的陽光很烈,實在不是很了解,一般上班族為何會在星期一的下午來圖書館看書,有年輕的女大學生,還有高中生這可以理解。這讓我想起很多日本人被裁員,不敢讓老婆知道,所以每天都到圖書館報到,假裝還在上班。

到圖書館是有趣的觀察,我的時光顯然過得太匆忙了。

*香港誠品,宛如置身台北

雖然香港銅鑼灣的誠品在百貨公司的八至十樓三層,若要去逛書店,其實位置並不是太好,但是很興奮到了這裡好像回到台北一樣的感覺。大部分的書來自台灣。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化輸出的驕傲。

以前到紐約曼哈頓,到處都可以看到日本、韓國的書店,無論這是不是文化輸出,至少這些書店照顧到了移民到國外的人民。但是台灣人到海外工作、移民,每次都要被迫看英文或是日文的書。

還是不能免俗的找了一下我的書是否有出現,終於在十樓的台灣旅遊區看到了《台北小散步》、《台北咖啡時光》,旁邊是天仁茗茶,也有不少人排隊。

朋友說香港的旺角、尖沙嘴大部分住的是大陸人,而中環、銅鑼灣就很多台灣人,不只是台灣地理上就跟大陸分隔,到了香港,也是分在不同島嶼,真是有趣。其實,在洛杉磯、舊金山、紐約,應該也都有這樣的現象吧!

*商務印書館

一進去只有一小櫃子的書,很驚訝,原來我走進來的只是副館,賣文具的,還有賣不少國小中學的教科書。遇到一個很高的女孩子,我想應該有190cm 吧!頭都快撞到天花板了,香港的空間利用真是徹底

* aco_books|艺鵠_书



一進去這棟樓,就覺得跟外頭是兩樣世界,有個人在桌上休息,我待在那的時間不久,隨手翻閱著二手書,有正體字,也有簡體字,這裡頭的書有更多是英文的,空間其實不大,但是看書的空間還算優渥。看到進來的朋友好像都是互相認識的,講著我聽不懂得廣東話。

後來我抓了這《青苗上河圖》問問這個地方是否都已經拆光要蓋大樓?老闆又拿了兩本書給我看,說這個地方已經成為歷史,而這兩本書是苟延慘喘的農民運動的紀錄,聽起來非常非常的悲哀,但香港農民似乎沒有悲傷的權利,隨著命運漂流著,表現出一忍再忍的個性。

我買了青苗上河圖回去作紀念,原來香港也有小農存在的歷史。台灣雖然農業環境不好,可是終究比香港好一點。

外頭的雙層巴士來來回回呼嘯而過,在書店內也有賣一些小農自製的醬、自己種的蔬菜,在這座滿是大樓的島,會不會是天方夜譚,還是也有可能有一天,城市的陽台種滿了可以食用的蔬果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