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2

【北京】20150612:暫安處蝸牛會藝室,宇宙中心旁的黑洞;三聯24小時書店、中國地質大學、七樓書店、庫布里克,夜晚置身2001太空漫遊

暫安處蝸牛會藝室,宇宙中心旁的黑洞,北京海淀區展春園西路五道口嘉園3號樓3單元D入口地下室


(以下還是會有普通話常用詞)

在北京的小區基本上都沒有甚麼美學概念,或許大樓蓋的頂好,但是除了是剛開的咖啡館、餐館,擁有設計師的風格之外,年代久的店,一般就會亂了套,東西亂堆放,修補的時候便宜行事,毫無美感。

當我還在懷疑進入了這個表面上新穎的建築,但一樓並無承租戶,一到地下室的入口,諾長的長廊,乾乾淨淨的宛入進入一個沒有時間感的黑洞。

到了地下室映入眼簾的是許多許多的舊物堆壘起來的,經營夥伴之一的鄧超說他到舊貨市場去找、去淘回來,價格非常便宜,物件又好耐重。我看著他撫觸到舊貨的那個神情,突然活了起來,這樣的年輕人對老東西可以有這樣的愛惜感,絕對不正常。

聊了一下才知道原來他們到了不遠的豫縣採訪生活,那邊只有老人,用著簡單的拼布手工製作,做出一個個精美的墊子,因為當地冬天很冷無法耕作,於是就有很多這一類的手作的作品,除了可以禦寒,也多少賣到外地添補家用。而這個採訪也是《蝸牛》獨立雜誌每年大約兩次重要的活動。

於是蝸牛會藝室門口的大布簾,還有一些椅墊、裝飾物,都跟這個鄉村發生了一些連結,我盯著好像曼陀羅的圓形墊子看,鄉下老人們的美學,比城市人好的太多了。

蝸牛會藝室的成員,大部分是美術相關科系畢業的,於是在周末假日排滿了各式各樣的活動,舉凡手工書的製作、成人繪畫、紀錄片討論,書架上的書可以借閱,只要有關文學、藝術、電影等,大家有興趣,就可以聚集過來參加活動,也僅收足夠的費用,支撐這邊的營運。

走了許多藝文空間,發現一個現象,年輕人都有一個理想,但是這些理想並不是不著邊際,基本上還是很在意是否可以生活下去,面對北京這樣的千變萬化,位於這個宇宙的中心旁邊,還能夠這樣的生存,帶給虛空的上班族一些生活上重大的意義,光這一點我就覺得十分的不容易。

本來還不知到宇宙的中心到底是甚麼意義?我猜想是周邊有眾多的大學,清大、北大、地質大學、礦業大學、石油大學,簡直是大學博覽地,用"思想"來形容這個宇宙的中心,我想是很恰當的。

沒想到,其實這是一種 Kuso,因為這邊附近的樓,一平方米的賣價突破的十萬人民幣,房價之高。另外,也有一棟百貨公司,叫做 U-Center,可以翻譯成 Universe 宇宙的意思。

另外,本來會藝室這個小區叫做暫安處,這裡是北大宿舍區,因為行政手續未完成,成為了一個沒有正式名稱,取名為暫安處的地方,但現在小區名稱已經改了,而鄧超覺得特別有詩意,很受觸動。我們活著這個世界上都是暫安且居著。會藝室是大家的願景:與藝術約會的地下室。

我看著在這空間畫畫的夥伴,兩個來此工作讀書的老外,一切都非常輕鬆自在的空間,雖然都是老東西組合起來,看起來成本非常便宜,但是能夠把老東西混搭起來又不唐突,使用起來坐起來恰如其分的舒服好看,是要有深厚的美學基礎。


鄧超指著最高那一個書架,高聳頂到了天花板,是台灣出版的《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層是 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架上還有不少印刻雜誌,我想這些出版者一定很高興,在北京的一個小角落,有這樣以這些出版品為目標的工作者。但我覺得這群年輕人更值得佩服,他們用他們可以付出的方式來做這件事情。


我又重新翻了一遍《蝸牛》雜誌第六期,封面副標為花兒開遍蔚夢川,表面上中國人是富有了,但是鄉村呢?我們經常覺得鄉村的老人是個負債,如何拉近彼此的距離,在資本社會之外,還有人默默的關心這些事情。在這黑洞,我不但看到許多老東西,很多是鄉村老人的手工製作,也看到一些讓這社會前進的力量,雖然微小但是有用。

*三聯24小時書店,一個座位很少的K書中心,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海淀分店北京海淀區清華同方科技大廈D座1層



公營企業要跟隨上民營企業,其實並不容易,除了每個成員的熱情最重要的是組織。

打掃的阿姨很認真的到處看哪裡髒,就呆站在門口盯著,一有灰塵就跑過去掃,我看地上是很乾淨了,但應該還有更多事情可以做,但,她就只負責這件事情吧?

分工合作不錯,但一家24小時的書店,不應該只是24小時開著,包含商品的陳列,方便閱讀的空間,甚至要能夠讓讀者有購買慾望的說明。旁邊咖啡館的經營項目與型態,洗手間與結帳台、詢問台等等,我只能說甚麼都有了,每一項目的人員也都依照自己負責的事務做好,但是,整個整合起來,只能說是湊合,完全沒有競爭力。

於是,年輕人自帶筆電、水壺,搶坐窗邊的位置可以插座,自己讀書作業起來了。唯一的強處,冷氣非常的涼爽。

*中國地質大學



在北京大學城周邊,看到石油大學、礦業大學、農業大學、林業大學、地質大學等等,以前這樣的一個大學都只是一個系所,甚至只是一個系所裡面的一個組,現在每個都是大學,真的有那麼專業嗎?



不過看到中國地質大學,整個肅然起敬,我沒有白念地質系,居然可以是一所大學,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個課程叫做地質導覽學?

*七樓書店,隱藏在成府路17號學院路郵電局七樓



抵達時已經過了營業時間,天仍亮著,穿越過郵務處理的大卡車,搭上一座老電梯,到了一個彷彿不存在世界上的地方,原以為在大廈中的書店應該是像香港這擁擠的地方,但這七樓已經是頂樓,被包圍在大學城中,像個思想的指揮所。

*庫布里克,夜晚置身2001太空漫遊,香河園路1號萬國城北區當代Moma 2號樓



庫布里克名字原取自電影大師斯坦尼.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最早一家香港店於2001年開業。北京這家庫布里克,位於萬國城MoMA 社區內,多棟高樓中央一大水池,夏天傍晚就很涼爽,社區內居民在此散步、跑步,運動後經常就走入書店逛逛,大人念童書給小朋友聽,除了年輕情侶在沙發上濃情蜜語之外,不少人真的專心的看著書。

不過,我真的懷疑除非社區減免租金,否則這樣的經營型態,除了老闆有錢佛來心也,不然以我觀察這樣奢華的書店,真的頗難維持。

北京的書店多半會把書封起來,我想大部分害怕小灰塵,雖然書店沒有限制客人是否可以拆閱,但我觀察大多數人就只是逛書店看書背的書名,有興趣的拿著書封與書封底的文字玩賞,然後很快的就放回書架。有的書店請客人戴手套才能翻閱,我想出一招,是否可以請客人先洗手才能翻書,或許可以解決這類的問題。

毗鄰電影院,當然是電影為主題,不少兒童繪本、港台書籍與雜誌,令我驚訝的是台灣的鄉間小路也有,我想這個社區應該居住了不少港台人士吧?



我特地選了書店內的咖啡座,從咖啡館那邊先結帳,喝了一半又跑去逛書架,服務員很勤快,就把我的茶水給收走了。我買了廈門出版的《書香兩岸》,那期主題是專訪藍博洲,他寫的《台北戀人》有長期對四六學生運動所做的採訪研究,這點台灣人可能只知道二二八,而不知道有四六事件,反而廈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有興趣做這類的主題。



一個小妹妹在那邊挑選文具,選了貼紙、印章、卡片,還在那邊當場寫,活的好像我們小時候所做的事情,現在手機通訊太發達了,反而這些小文具,充滿了感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