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1

【北京】20150611:鼴書,一個隱匿的時空;旁觀書社,七九八藝術區內自在的角落



一年難得北京會有這樣的晴空,天氣爆好,出門散步去。沒有霧霾了,天氣也不熱。路上已經很多電動車了,但車子很多,聲音太吵了!


798的韓國大嬸

*鼴書,一個隱匿的時空,將台路麗都飯店對面的高家園小區三區一號樓



(底下保留普通話用詞,不習慣請見諒)

這家小書店的主人意達與皮高,兩人都是職業插畫師,第一次見面,意外的投緣,不知道是不是口音的關係?意達是漳州人,喜歡到處去淘書,無論是舊書市集,或是網路上,幾乎整個店的藏書,都是這幾年慢慢收集的成果,像個淘氣又任性的傻子。皮高留著西瓜皮般的短頭髮,削瘦小巧的身體,卻裝著清晰理智的頭腦,兩人一起創立這空間,算是十分恰當的組合。

在高家園小區內找尋的這家書店的蹤跡,因為沒有詳細的地址,只知道在這個行動網路訊號不太好的地方,信步的走著走著,經過了這老小區諾大的閱覽室,空無一人大門深鎖,小區內多是老人家散步、下棋、聊天。

進入書店不久,意達很高興的拿出自己手工製作的果醬出來,一邊吃著一邊說著她們決定要開書店的過程,本來想要去找老胡同,但是後來還是選擇了較為現代的小區,太高端的小區也租不起,於是就選擇了開放式的小區,不舊也不新,地點離市中心不進,但也不遠,附近有地鐵站,也算是交通方便朋友過來。

就在聊天吃喝的過程中,隔壁有一些大嬸的鼓譟聲讓我十分好奇,原來是證卷公司在小區舉辦包水餃比賽,今年來全民股市運動已經深入了這些小區的老人。 皮高語重心長的說:這些老人家好不容易晚年有棟樓可以含飴弄孫,一旦進入股市,資訊不足的情況下,有可能退休金都賠上,未來的生活都成問題。

兩人在此開業,附近的老人家當然會好奇的來串門子,但是仔細細算之後,最後都還是選擇了去包餃子,晚上在公園跳跳舞,偶有一些大叔大伯會抱定著死命支持的態度,或者拿書過來,或者經常買些書。



我發現這裡特多以漫畫為主的獨立出版品,皮高拿給我一些,我隨手翻閱了一下,居然有這家書店的蹤影,原來是在這邊舉辦插畫師的十二小時畫漫畫活動,這些人當場就畫了下來編了一些故事由鼴書出版。小書店本來就是非主流,這樣的獨立出版品的作者,十分有態度,也十分有持續性的一本本的出版,讓有創作力的作者得以發聲。

問了房租,也估算了這邊的藏書量,然後再看看座位數,怎樣計算都不敷成本。很隨興擺放的玩具收藏品,一切都有美感,修補過的書皮,或者骨董書櫃,是老物件的光輝吧?

書店老闆兩人都是插畫師,我想這裏或許是個工作室,藉由書店的開放性,探尋與外界接觸可以獲取更多的靈感,這才是做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當下,才有生存的意義。— 在鼴書

*旁觀書社,七九八藝術區內自在的角落



(原諒我以下會出現普通話的常用詞,我覺得這樣比較傳神)

陽曆六月中旬還未到夏至,北京的天空意外的藍,片片浮雲輕巧的飄過頭頂,旁觀書社的老闆吳敏指著天空說,各式各樣的雲朵長相不同,而且雲層也不同,這是很難得的景象。

曾經待過科學研究的單位,看著天空時顯露出小女生的眼神,在此經營書店倏忽已經過了六年,從七九八藝術區還有工人穿著制服在此上班,空蕩蕩的園區有家小小的書店,到了現在假日擠滿了遊客,旁觀書社還是小小的站在一個角落賣書。

吳敏說她最喜歡早上七九八所有的店還沒有開,沒有遊客的時候,或者是傍晚店也已經關閉,坐在書店外的角落,獨自享受整個天地上下,靜靜閱讀,進入另一個世界。

我一直以為夢想與實際間像個天平的兩端,總要找一個平衡點,但吳敏認為夢想與實際像是踩在土地上的兩隻腳,要互相為伴交替的前進,這樣的比方打動了我。夏日時,書社一旁有賣冰淇淋、飲品,冬日時肯定吃冰的項目不好營收,但堅持以"書"為主體的旁觀書社,我看著裡頭有哲學思考的專櫃,也有文學、建築,甚至是港台主題的書,在中國的書店賣書必須是有中國發行的書號,雖然是個限制,但是旁觀書社把"主題"做活了,到處有小小的標籤,除了分類之外,還有推薦、註腳、心得,從自己出發的角度來思考提醒讀者,不要漏掉了一本本的好書,但不由自主的就多拿了好多書結帳。

在七九八藝術區內,這幾年周邊變化極大,很多店家承受不了租金而搬移,但旁觀書社依然屹立在此。逛了周邊的幾家有書店,多是與藝術相關大部頭的書籍,或者是與藝術經紀相關介紹性的書籍,這種書的單價高市場小,搞藝術的人買這些書算是一種投資,但是讀藝術的窮學生買不起這樣的書,於是就有了一些賣盜版的書車,今天停在旁觀書社的對面,旁邊還配上東北大餅的餐車,書車老闆一邊吃著大餅,一邊顧著書車,詢問有關書裡頭的事情,書車老闆肯定是不知道的。但吳敏說她賣的書,一定是她喜歡的書,這世界要配合所有客人的喜好實在太辛苦了,所以她要了解書的內容,自由自在的做她喜歡做的事情。

自在,一直是我在吳敏身上看到的特質。有餘力會做更多想做的事情,譬如說為小朋友募書,自己開著大車到處載著書到鄉村去。有時候會想一些點子把書送到對的人手上,提高閱讀人口。做這些事情必須行有餘力才去做。這樣的自在,是我學不來的,我們總是在乎別人的眼光,吳敏說開書店這幾年,她也沒有去太在乎別家書店怎麼做,也不需要模仿別人,學別人是學不來的,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把自己做好就行了。

面對網路無止境的砍價,最近三聯書店在北京也開了二十四小時的書店。在七九八藝術區裡頭,我看到了所有的變與不變,不變的俄羅斯特色具有優美弧線向陽的工業廠房,還有不變的書店經營理念,周邊一直變化的藝術品,藝術家要在市場上嶄露頭角都是隨時在變,但書店不會變,我想也應該會永遠存在。

當時偶然也意外又任性的開了一家小書店,六年後重新檢視,吳敏更清楚堅定的走自己自在的路,小女孩的眼神雖露出天真的一面,但也有著以科學解決問題的基本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