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01

【紐約】悠閒的中央公園



(2005年6月1日/紐約中央公園)

來到了中央公園,才知道,什麼叫做悠閒,什麼才是,舒適的人生。

那一天,不是星期假日,當然沒有絡繹不絕的人潮,但,卻有著溫暖而和煦的陽光。是那種,剛剛好的溫度,有一點點強,卻又不至於,曬得讓人汗流浹背。

我來到中央公園,終於見識到那一大片脆綠的綿羊草原(Sheep Meadow),化身成一座遼闊的草原浴場。裡頭的每一個人,都是那麼怡然自得而且愜意自在,彷彿,來到了桃花源般,可以拋開一切的煩惱,此刻,只想要擁抱陽光。

或坐或臥或躺,或獨自閱讀,或交換心事,或小睡片刻,或你儂我儂,或三五好友來個小小踏青,或家庭的親子活動,各種不同的面貎,卻都在他們的臉上,看到了滿足。

而我,來到了紐約的「後花園」,我的腳步,卻依舊沒法子放鬆下來。我們猶如急行軍一樣,在中央公園裡,快速而且近似繞場般地走著。愈是急著把它走遍,愈發現,路,愈走愈長,843英畝大的面積,這麼可觀的數字,短短一個小時,如何可以盡收入眼底?我想這是痴人說夢吧!

我們的日子,都過得太過緊繃了。為何不能放緩腳步,停下來,好整以暇地看看四周的好風好景?

我心底那股渴望自由的聲音,又輕輕地、不著痕跡地,在對我搔癢著。

想像著,自己化身成這名美麗的女子,讓陽光輕輕悄悄地爬上我的背,靜靜柔柔地撫著我的背。而我,就在綠草如茵的草原上,跟最我愛的文字,進行一場祕密的約會。

現在,就跟我一起去中央公園,徜徉吧!

【巴黎】一個美國樂團的街頭表演



這是在巴黎聖母院旁邊橋上的表演團體。

我想他們是美國來的,演奏著一種也是我想當然爾的紐奧良藍調。遊客都圍在旁邊看,很乖的樣子。橋被堵起來了,車子不能過,一條橋頓時成了休閒廣場,我拿著相機猛按。

今天,在巴黎市心,還有很多大城市也都一樣,要拍到沒有汽車經過,構圖純淨一點的畫面,簡直像淘金一樣難吧!

2005/05/23

【法國】波可壑島



在法國地中海邊的Var省,Hyeres古城外有三座島,其中之一就是我們停留了兩天的波可壑(L'ile de Porquerolles)。這小島是一處自然保護區,島上沒有太多人造的屋舍,幾乎只有港口有比較高密度的人家,以及一處藏在森林裡、峭壁上的四星級旅館。

小島走一圈五十公里,我們待了兩天,把小島北側沿岸來回踩踏了一趟。沿途幾乎只有木樁,在樹林裡引路,每走幾百公尺,便有小岔路可以彎進一處小小的沙灘,有時沙灘小得只有幾公尺長,有的沙灘長一些,延伸百來公尺總有吧。從沙灘看海,顏色美極了,一層一層的,從藍到綠到黃,就看海水裡是不是有海草,或是白沙。

從高處樹林裡看海,便有這照片裡的景致。港口處可以租船,就算沒有開船的行照,也可以租馬達小舟,繞島釣魚,或是潛水,看風景。可惜每一處沙灘都不能游泳。一來有太多漂流物,自然的漂流物居多,樹枝、枯死的海草。再來有水母,以及擱淺的水母,攤死在沙灘上。

2005/05/22

【台北】大鳥籠外的花園@敦南安和路口



1999年出現的這個作品,讓台北市區看起來有了米羅的色彩,也加入了幾米的童趣。

不管這個作品的意義如何?鳥兒可以在鳥籠內外飛來飛去,樹反而被關在籠子裡面,人進去鳥籠裡面休息,看到外面的世界卻是飛來飛去的小鳥,他們在顏色鮮豔的椅子上休息,人,反而是最不自由的動物。

我很喜歡坐在這裡看著車水馬龍,在夏日的午後,金黃色的陽光從樹上灑下來,一切就好像靜止了。

【台北】忠孝復興地下街的悠揚歌聲



忠孝復興地下街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很晚下班天色已暗,但是走進地下道,馬上又像白天一樣的有活力,在星巴克咖啡的小廣場,經常可以聽到這些街頭藝人的演唱。

我要為這些藝人介紹一下,右邊這位大叔擅長唱"費玉清"的歌曲,有時唱累了會來一段電子琴、小喇叭、吉他的獨奏,印象中好像還吹過口琴,對他的才藝真是沒有話說,有時工作了一天很累,我會坐在他的前面閉上雙眼,凝聽一段獨奏,孤獨中帶點懷念的感情,總讓我能夠拾起往日的熱情。

記得這位大叔有跟另一位比較老的阿伯合作過,但是不常看到;今天看到跟左邊這位長笛小姐合作感覺也很新鮮,印象中這位小姐跟另一個長笛小姐唱著校園民歌還有鄧麗君的歌,她們的聲音乾淨,經常看到老先生老太太很專心的聽著她們唱。

我聽歌的口味比較老氣點,也比較喜歡孤獨哀傷的曲調,這些藝人剛好深得我心,但我覺得還是需要多元點的街頭表演。

【台北】時間斑馬線與高大女武神



這些所謂的公共藝術其實在露宿街頭已經五、六年了,每次經過已經有點麻痺了,不過拿起相機來拍,要拍的好還真的不容易。

位於台北市敦化北路跟市民大道的交叉口,斑馬的屁股上剛好放了行人用的紅綠燈,巧妙的將街頭營造成童話王國,這個作品是1999年先出現的,但,斑馬的身體及頭跑到哪裡呢?後來在2000年有了續集,對街市民大道的橋下出現了一個七公尺高的女武神,連接這兩個作品的是一個鐵籠子裡面關了一匹斑馬,上面打著時間廊。

彷彿時間就被凍結回到更古老的時代,這幾項公共藝術讓時間巧妙的停止,街頭成了片刻靜止的空間。

2005/05/20

【巴黎】克魯尼中世紀博物館


Musée national du Moyen Âge

我很有禮貌地問坐在那邊那個當糾察員、看起來很好說話的越南太太,請問我可不可以拍照。可以,太太說,但不能用閃光燈。我說,那我下次帶腳架來可以嗎?

也不行。想用腳架的話得去跟館方申請特別的許可。這個說法我從前在羅浮宮也聽過,而且手續好像特別複雜。總之,我想,既然都花了五歐元買票進來,姑且試試看吧。從前聽一個攝影師說過,他拍的那些夜景,都沒有用腳架。也許要吃這行飯,得有這等功力。

其實可以買明信片,但總覺得不能真的apprivoiser──這個字我第一次是在《小王子》裏看到的,好像是在講玫瑰花的那段,那時候一個法文大字不識,只記得譯者把它翻成「馴養」──眼前的那些東西。而且很多現場的感覺,像上面這張,就沒有明信片。

最右邊那個老公公,一個大概1160年左右的柱像,是個石頭先知,在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上可以找到他還沒被「馴養」前的模樣:

source:克魯尼中世紀博物館

我的數位相機,對光線非常非常不敏感。我的快門常常只能開到1/4,1/8,不過回來用picasa修一修,有幾張竟還能起死回生,這是其中之一:


這是一尊中古世紀的彩色木雕,雕的是聖母瑪莉亞。覺得這張臉好熟,好像在哪裡看過。

http://www.musee-moyenage.fr

2005/05/19

【巴黎】最古老的咖啡館


Le Procope

創始於1686年的Procope,不但是巴黎最古老的咖啡館,應該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咖啡館吧!咖啡館對巴黎人來說,絕對不只是咖啡館了得!它是政治狂熱份子起義的秘密基地,也是知識份子高談擴論的演講台,更是當代文學作家交流的文化中心,它為巴黎寫下了幾世紀的歷史!Le Procope的創始人其實不是法國人,而是位來自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帕勒摩(Palermo),名叫Francesco Procopio Dei Coltelli的義大利人,咖啡館的名子應該就是來自老闆的姓氏嚕。

在Le Procope開張後3年(1689年),Les Comédiens-Français(法國的第一個戲劇組織)搬進了Procope對面的建築,當時這個戲劇組織成員共有27位,是由路易XIV國王選出來的,可想而知這個組織的社會地位!因地源上的關係,Le Procope順理成章的成了《戲劇咖啡館café du théâtre》,當時的文學家、劇作家、思想家甚至革命家都是Le Procope的的坐上客:ROUSSEAU、ROBESPIERRE、MOLIERE等人,連VOLTAIRE(伏爾泰)都一定要在Le Procope寫作,據說伏爾泰一天要喝上40杯咖啡!今日,Le Procope仍舊吸引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騷人墨客、政商名流。

在法國,所謂的咖啡館不一定是指只賣咖啡,通常都會有賣餐點,只是有高級或平價之分。而現在的Procope是以高級餐廳的形式在經營,lea我第一次去是在2000年,當時不小心當了台灣一個官方組織的翻譯,帶了7個團員去法國考察,表面上我每天跟著他們吃香喝辣,事實上我只能大飽眼福確沒口福,都怪法國人愛在餐桌上談生意,我是台灣人的嘴,也是法國人的嘴,再加上那時年紀輕,緊張都來不及了還談美食,10天回來整整瘦了4kg!

Le Procope有印製他們自己的明信片,可以自由索取不用錢,那時法國接待我們的頭頭拿了張明信片,在背面寫了些感謝我的話,我就是憑著這張明信片又找了回去,第一次去Procope根本不了它的來頭,現在回顧起來‧‧‧嗯,覺得當時自己很白痴,做什麼事應該先做點準備,尤其是到了有歷史背景的城市,如果什麼都不知,去了也就白去!

2005/05/17

【巴黎】雙叟咖啡館



巴黎的左岸,有很多家咖啡館,多得讓人不曉得該選哪一家,於是,我只好媚俗的將目標鎖定在聖傑曼大道上的兩家知名咖啡館:雙叟Les Deux Magots與花神Cafe de Flore。

所謂的知名咖啡館,指的不是咖啡有多好喝;而是19世紀末起,這兩家咖啡館,就是許多巴黎文人與藝術家流連忘返的地方,他們在這邊所發展出來的文學與藝術,更深深的影響了法國文壇與藝術界;即使時序到了21世紀,這兩家咖啡館仍是延續著當年盛名,成為觀光客的最愛,大家都想沾惹一下那股文學藝術氣息。

我沒那麼附庸風雅,雖然聽過沙特與西蒙波娃,但對於他們兩發展出來的存在主義,從來沒有研究過。選雙叟Les Deux Magots進去,一,是因為想看牆上掛的那兩個清朝木雕人偶長的什麼樣子;二,是因為我想,既然觀光客常去,那就表示這裡餐點一定不太差,我想吃吃他們的Branch。

在裡面消磨了近兩個小時,人偶在一進門啪啪的隨即收入鏡,在人偶下方用餐的巴黎人,看來很是習慣觀光客這種行徑,頭都沒抬的繼續聊她們的天,吃她們的東西;而我所謂的Branch也在不懂法文胡亂猜謎亂點一通下,自以為是的將就成型。兩個目的都達成了,可是,又如何?這清朝人偶之於我其實就像我點的那顆冰涼水煮蛋一樣,只不過弄得漂漂亮亮擺在上頭的東西是個沒有溫度的東西;不偌我在咖啡館裡遇到的那位老先生,幽默風趣,短短幾句話讓我印象鮮明。

咖啡館是死的,人,才是活的。也於是,我終於明白咖啡館的價值,乃在於人在其中所創造出來的互動交流。少了這個,就算身在多知名的咖啡館,大概也略顯無趣吧。

咖啡館網址:http://www.lesdeuxmagots.fr

2005/05/14

【台北】朱銘美術館



開車從北二高往北在萬里交流道下後,往金山的方向,沿路都有朱銘有關太極的巨型青銅作品,看到玻璃金字塔的停車場,就知道到了朱銘美術館。

佔地八甲的園區共有三個室內展覽館,室外的造景很多,最有名的應該是太極廣場、人間廣場跟朱雋館外面,朱銘的作品類型其實不多,最有名的當然是用青銅鑄出仿深切面木雕樣式的太極系列,因為用保麗龍先雕出原型再製作成青銅雕像,所以在作品上有時會有保麗龍的橫切面顆粒,太極功夫剛柔並濟,朱銘的每個作品看起來都很"均衡"的表現這些力道。

我對人間廣場的作品特別有興趣,一堆人穿著西裝打領帶,臉部表情呆滯,就像我們這些死上班族一樣,同時今天下著狂雨,剛好撐著配合今日天氣。當然朱銘也有不少的實驗作品,應用鋼管或是泡棉做成,以及降落傘概念,充分表現出後現代主義的藝術,波士頓MFA美術館的裝飾有同樣的感覺。

朱銘美術館很大,可是展出別人的作品很少,巴黎的畢卡索博物館雖然小的多,可是他朋友雷諾瓦、米羅的作品可是放的不少。

http://www.jum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