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7

【台北】《牯嶺街少年》與舊書店



最近會去牯嶺街幾次,是受了這兩本書的影響,果子離的一座孤獨的島嶼、傅月庵的蠹魚頭的舊書店地圖,1992年大學畢業前,我還沒有來過這個地方。

對這個地方的印象是集郵、舊鈔買賣、古董店不少,舊書店只有兩家,全然不知這條街的過往繁華!1945年之前台北的佐久間町一帶,原是台北總都府員工的宿舍區,所以這邊住了很多高官,而日本戰後撤出台灣,日本人紛紛把家裡的東西拿出來賣,低價出售,也因此成了牯嶺街的舊書古董字畫的市集,漸漸延伸到廈門街、福州街、寧波西街、南海路等地。

1974年3月因為市政府要整頓市容拓寬馬路,所以把這些舊書攤安置在光華橋底下,也因此牯嶺街的市集逐漸走入了歷史。1991年楊德昌導演拍了一部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敘述1960年代的台灣青春輓歌的紀錄,這部電影得了金馬獎。

電影拍攝時我大二,同班同學的合唱團出了這部電影的原聲帶,拍了電影的一幕,為了那幕戲還去受演員訓練,拍完後梳了個油頭趕來上課。這些事情在2005年的今天來看這個地方,沒想到已經是一甲子的過往。

最近活動: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26日起展開

2005/11/26

【斯洛伐克】離天堂最近的時刻


2005/8/3 斯洛伐克木教堂

位在斯洛伐克東北部的木教堂大多建於15及16世紀,約20多座的木結構教堂散落在各個村落。

這裡不僅是村民的信仰中心,也反映了羅馬天主教以不同形式呈現的教堂風貌。事實上,這些木教堂非斯洛伐克獨有,這樣的建築形式還延伸至波蘭及烏克蘭境內。

所有的一切都是木製的,進到室內,一股沉濃的木香撲鼻而來,雖然高聳富麗比不上石造教堂,但那份令人心平祥和的寧靜感,倒是一分也不缺。木板牆上的壁畫是貼上一層麻布繪製的,一點也不受凹凸板面的影響。

教堂中的管風琴看來也年代久遠,看管的少女問我們要不要彈彈看,在教堂中彈管風琴,這可是難得的機會。在「耶穌,吾民仰望的喜悅」(Jesu,Joy of Man’s Desiring)的樂音中,這大概是目前為止,我距離天堂最近的時刻。



木馬部落格
http://red-pony.blogspot.com

2005/11/25

【台北】華西街夜市@艋舺


2005/11/19 15:00 華西街末端與貴陽街口

艋舺的半日遊從龍山寺出發,走過舊街(西園路一段),看了青山宮,也經過番藷市街(貴陽街二段),才剛剛開始的旅程,卻覺得看的很累,就坐下來吃碗鹹湯圓吧!

這裡整排連棟式的二層磚造樓房,建造完成於日治時期的昭和二年(1927),它的存在見證了遊廓(日本藝妓區)的歷史,並與戰後的公娼文化產生連結,這裡有個入船町文物館,我繞了老半天找不到入口,聽說裡面有展出當時藝妓及遊藝場的文物,有空氣槍、射箭、鐵陀螺、古家具等等。

在這個紅磚已經泛黑的老舊樓房前吃東西,才下午三點,人客不多,我也悠閒的看著書,剛入秋的天氣怡人,一個阿公帶著孫女出來散步,並跟攤販的親戚聊天,很可惜這裡的舊式樓房只能看到二樓,一樓完全被攤位遮住,如果能在舊樓房裡面吃東西,那應該更有古意才對。

這附近有不少老人坐在清茶店內,據一名記者跟我講,茶店有的計時有的計次,價格約兩三百元,有的小姐可帶出場,給紅包小費,喝酒或泡茶時身邊有女人陪說話,摸摸小手。甚至在河堤外的老碼頭,或是北邊的大稻埕河堤外,也都有這類坐下來聊天下棋泡茶唱KTV的設施。

離開這裡時,有個約莫五十幾歲的人,拿出三四塊零錢,說他沒錢回家,跟我要車資,我從口袋拿了十元給他後長揚而去,只聽他在後面喊:不夠啦!

2005/11/24

【亞爾薩斯】大教堂前的歌手


2005/5/27 史特拉斯堡

黃昏,我們在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街上亂逛,聽到大教堂那邊傳來非常嘹喨的女聲。

「哇!」我說:「這女的中氣好足!」

奔過去一看,是個男人,他彈著一種類似曼陀林的樂器,旁邊那吹長笛的女子赤著腳,腳上有刺青,左手無名指上帶著和男人一模一樣的戒指。

不過站得比較遠的觀眾可沒我看得清楚,我聽到有人在議論,有人在竊笑。

那男人唱完一曲,拿起腳邊的葡萄酒杯啜一口,觀眾都拍拍手,一個小孩子跑上去在他們跟前的小罐子裡投了錢。

男人說:「剛才這首是十三世紀在卡塔盧尼亞(catalogne)地區非常流行的民謠,」(嗯,是一般正常的男聲,有一點點尖,不過還好)有人在笑,於是他聲音又驟然降了兩個八度,說:「接下來我再為大家唱一支《我們不能》(Ne qu’on porroit)。」

然後又是極清越的女中音。

我們聽他唱了兩首之後走開,過了三條街還能聽見他的歌聲在大教堂的塔頂上盤旋。我想起古書上有用「響遏行雲」來形容歌聲的,也許就是這個樣子。


《Ne qu’on porroit》,演唱/豎琴:Carol Lloyd Wood

今天下午在聽這張Carol Wood的《The Chaucer Songbook》時,這一首的曲調讓我不禁想起史堡大教堂前那對街頭歌手的演唱。我除了隱約記得他唱了一條卡塔盧尼亞的民謠之外,其實不太記得他後來唱的什麼歌。姑且就當是這首吧!不過他的聲音還要嘹喨許多。


曼陀林樂手,大教堂喀邁則客棧(maison Kammerzell)側牆面上的木雕。喀邁則客棧是史特拉斯堡最古老的民房,建於一四二七年,整座屋子的包著冨麗非凡的木雕牆面。客棧今設有美食餐廳和三星旅館。連結網頁沒有英文版,按主頁左邊菜單最下面的「visites virtuelle」選項,可以一窺客棧內貌。

http://notesdebussy.blogspot.com/

2005/11/23

【金門】瓊林蔡氏宗祠@懷舊之旅


2005/8/9 16:00 瓊林

瓊林在金門的中央偏北的地方,由於戰略位置重要,整個村鎮的底下有很長很長的地下通道。而蔡氏宗祠在這裡列為二級古蹟,來此觀光的人不可錯過。

記憶中的這些家廟,一直都在修復中,今年盛夏回去看,只有一座有圍起來進行修復工程,除了最大的蔡氏宗祠可以進去一探一二之外(不知道是不是我偷偷跑進去的?),其餘的都大門深鎖,一進去看到很多扁額,有進士、文魁、振威將軍、外翰等等,其中進士的牌子還真多,不知是我看了太多閩南建築麻痺了,還是這裡真的很樸素,除了匾額,沒有多餘的東西,建築樣式就是古厝,大同小異。

蔡氏家廟,重建於清乾隆35年(1770),由第19世蔡克魁主事,1934年、1984年也曾經修復過,這裡是標準的二進式建築,三川門、天井、翼廊、正殿,形式簡單備全,祠堂內部顯得靈活流暢。這裡的樑架以抬樑式為主,井然有序。相傳這座家廟蓋在牡丹穴上面,風水很好。

距離蔡氏家廟不遠有另一座十一世宗祠,在瓊林七座宗祠中,比較晚蓋好的,建築於清道光20年(1840),為蔡蔚亭獨立捐建,因為他經商致富,所以這裡的建材規模也比其他家祠來的講究,是座三進的古建築。

所有金門的廟宇宗祠,在飛簷燕尾上都置有离虎泥塑,很抽象簡單的圖像,全金門都一模一樣,不得不多看一眼,但近年新建或修復的廟宇就不一定有這個東西了。

2005/11/22

【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歌劇院前的電車


2005/7/30 布拉提斯拉瓦歌劇院

輕軌電車在歐洲國家並不算少見,在首都布拉提斯拉瓦亦然。

電車正好經過國家歌劇院,七、八月公休,並沒有演出,打壞了原本要進去聽場歌劇裝氣質的計畫。

不過沒關係,這個計畫後來在維也納實現了。小巧的電車緩慢的在街道舖設的軌條上運行,坐在上面欣賞城市風景,不疾不徐,只是換個角度,電車也成為城市引人注目的一景。

滿天拉出的電車線,為城市劃出了邊境,沒有電車線的地方,應該就是所謂的郊區吧!

歌劇院在哪裡?看衛星圖

2005/11/21

【斯洛伐克】巴爾代約夫(Bardejov)博物館


2005/8

莫內不知道有沒有來過這個小鎮?

我在東部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小鎮巴爾代約夫(Bardejov)廣場中央的博物館,透過玻璃朝窗外看去,舊建築就像幅渾然天成的印象派畫作,雖然是陰時有雨的天氣,光線與形體還是隨著角度不同,而有著差異性的變化。

我像個發現新玩具的小孩,捨棄滿室的珍貴文物,獨欣賞這驚鴻一瞥。

斯洛伐克的華麗探索

2005/11/20

【台北】官邸藝文沙龍


2005/11/5 13:30 前台北市長官邸

台北市長官邸位於徐州路46號,就在台大社會學系(以前為台大法學院)的對面。

建於1940年(日本昭和15年)的市長官邸,根據學者李乾朗研究,基地800坪,建地300的市長官邸,日治時代應是作為州知事或廳知事的官舍所用,台灣光復後則成了台北市長的官邸。1996年元旦首度開放供外界市民參觀,之後便開始重新整修打造出一個北市藝文中心,並於1998年10月23日重新開放,名稱沿用「市長官邸」加上「藝文沙龍」,成為「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這裡一進去花木扶疏,陽光從綠蔭灑下來,木頭漆成黑色的木造建築,一進門就是餐廳加上咖啡廳,旁邊賣一些藝術書籍,而門口的另一間小房間就作為藝術展覽的用途,後面還有一間可做小型會議室及講座的和式講堂。

當天去閒逛,展出的是一個五歲小孩的畫作,在門口招呼的是他的外婆,他的作品構圖及色彩都很平衡,很有焦點,可能從小就是藝術家族的薰陶下自然養成的。

回到家我看著小水瓶也很專心的畫著他的恐龍,顏色塗的五顏繽紛,我想我應該不會給他那麼大的壓力去學畫畫,只要他玩的高興就好了!

2005/11/19

【紐約】河濱公園的《電子情書》


2005/3/15 16:30 曼哈頓河濱公園

最近的天氣變涼但太陽依然很大,讓我想起春天的時候去紐約的河濱公園,那是我看了好多次的電影--電子情書,最後的拍攝背景,讓我對這個地方充滿了浪漫的奇想。

1873年起,由奧姆斯德設計的河濱公園沿著曼哈頓的哈德遜河從72至153街,是繼中央公園的大片綠地後的另一大片綠地,整個公園橫跨的80個街區,也覆蓋了紐約中央鐵路公司的廢棄鐵軌,在72街到86街可以在河邊散步,而79街附近還有一座小型的海上樂園。

三月的天氣風還是很大,樹上的綠葉還沒有冒出來,太陽雖然很大,運動的人不多,許多流浪漢還是佔據著地下通道向路過的觀光客伸手要錢,看似一個人來觀光的亞裔女孩不敢走過這裡,只能繞道而行。旁邊是9A高速公路,所以車聲隆隆作響,連帶著空氣不怎麼好。

我坐在公園的板凳上享受午後的陽光,卻也記不起那段浪漫的劇情。

河濱公園的空照圖,點這裡

2005/11/18

【斯洛伐克】藍色教堂


2005/7/31 聖伊利莎白(Saint Elisabeth)教堂

在首都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大部分商店尚未開啟的星期天,我來到被稱為「藍色教堂」的聖伊利莎白(Saint Elisabeth)教堂。

原本抱著觀光客的心情來此一遊,正好碰到下一場禮拜即將開始,我不信教,但被悠揚的管風琴和唱聖歌的聲音所吸引,沒想到一進去就將近一小時,幾乎成了作禮拜的民眾。

耳邊聽的加上教徒們虔誠柔和的表情,讓我霎時覺得人間和平,天堂近了!竟有種莫以名狀的感動。

斯洛伐克是什麼時候脫離捷克共和國獨立的?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