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又收到朋友的明信片,一如往常的她並不是從當地寄出,而是回家後包的好好的,夾張便條紙寫下感想寄給我。
這張明信片不同的角度觀看,會有支放大鏡把窗後面的裸女慢慢放大,用掃描器掃下來就沒有那個效果了,在台北買下明信片的她不知道什麼時候來的,或許我自己老喜歡收集國外的明信片,忘了台北也個擁有美麗的街景,也有歷史的過往,甚至有著這張明信片所表現的創意創新能力。
看看自己的優點,忠於自己的堅持,就可以走出陰霾,智慧的利用溝通化解生活上工作上的問題,我想是我給她這段期間最好的注解。
要前往蘭嶼之前,我挑了"選擇生命被看見"這一本書。在這之前,大約兩年前我也看了"蘭嶼行醫記"是布農族的Tuobasi.Tamapima 前往蘭嶼服務時的記錄,同樣都是行醫的經驗。但是,兩本書的內容完全不同,"選擇生命被看見"是確切的讓我瞭解那達悟所謂的惡靈是什麼?
《面對惡靈》的畫面令人震懾,躲在暗處垂死的老人,滿頭亂髮的老人,睡在骯髒室內的老人,拒絕護理的老人......張淑蘭想呈現的是生命末端的尊嚴與掙扎,如何在傳統禁忌中被忽略。因達悟族根深柢固的觀念中,老人,病人身上有《惡靈》不能接近他人,於是老了就自然選擇離開家庭獨居,最需要被照顧的反而被推倒一旁,任由其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