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2

【以色列】雅法古城與海港

雅法與特拉維夫在1950年以色列建國兩年後合併為同一個城市--特拉維夫雅法市。


特拉維夫到雅法的海邊滿滿是休憩的人,有全家大小享受親子之樂,也有年輕男女打情罵俏。

雅法有人類居住的歷史可以反推到西元7500年前,古埃及在西元前1440年前就有提及這裡,一直統治到西元前800年。雅法也曾被大衛和兒子所羅門所統治(古埃及統治的時代有重疊?),成為中轉港,可以從泰爾運送雪松木過來,然後轉運到耶路撒冷建造猶太人的第一聖殿。


左:雅法海港眺望特拉維夫城市
右:雅法一些老建築做為藝術展覽的空間

舊約聖經中提到雅法古城,是取自挪亞的第三個兒子雅弗的名字。也提到一個叫約拿先知的故事,上帝要他去亞述首都尼尼微城(當時亞述是以色列族群的敵人),向城裡的居民宣傳上帝的信息,但是約拿抗命不想去,於是在雅法的海港故意搭錯船要逃走,但是被上帝知道了派了一隻大魚把約拿吞到肚子裡面,約拿在大魚的肚子裡懺悔,大魚游到亞述國內才放他出來。

維基百科:約拿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4%84%E6%8B%BF%E6%9B%B8

2011/09/21

【不丹】舒適愉快的祝福

這是去高加索(喬治亞、亞美尼亞、東土耳其)的團友 po-yu 從不丹寄來的明信片,一直很羨慕他可以走那麼多國家。雖然年輕,可是看他的臉書,發表的心得感想可是很老成。



聽說 po-yu 參加過高加索回來後變得比較開朗,而我收到這張明信片也感受到十二萬分的溫暖,是一種發自內心真摯的祝福。我沒有去過不丹,不知道是不是到了那個地方就會感染這樣的氣息呢?



po-yu 發表的旅行心得都有自己的想法,我想他若能夠持續花時間的記錄,未來累積的能量應該非常可觀,這一點應該急不來的,我也誠心的希望他有這個心。想想我的高加索遊記只有寫百分之一左右吧!很汗顏的不知道怎麼辦?

2011/09/19

【屏東】德文部落參訪@3M水公民之旅

這次隨 3M 公司所主辦的水資源公民之旅到了德文部落,了解他們用水的來源。我們換了四輪驅動的車子搖搖晃晃,雖然只是短短地距離,上去部落的路時好時壞,到達時也沒有電,八八風災過了已經兩年多,看起來這個地方是被政府遺棄的。



原住民從清朝時漢人來台開墾,就一直被趕來趕去,從平地趕到了山上,然後一些原住民與漢人同化在平地生活,這幾年風災水災不斷,政府就在平地蓋了永久屋,希望原住民到山下住。原住民只要離開一起生活的族人,傳統文化就必然消失,人與人的互相尊重蕩然無存。我想這一直以來我們國家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缺乏長期的規劃,只能一直浪費公帑在處理短期的問題。

看到德文部落所有人需要自己來,跨越兩座山去取水,用電也不穩定。去年去參訪了原住民部落的幾個小學,對外的交通也非常不方便,只要大雨路就不通,天氣好的時候,校長就要一大早下山採買儲備糧食。我想這邊應該也是一樣,小學生甚至因為父母要在平地工作,所以小孩三餐都在學校用餐,然後回家跟阿公阿嬤住,甚至還有住校。

德文部落現在用日本人留下來的咖啡樹,種植咖啡賣咖啡豆求生存,剛好這裡的海拔非常適合咖啡的生長。不過,我仍十分悲觀的,因為全世界產咖啡的產區多是貧窮的。這幾年有些咖啡莊園強調生態保育,還有種植多少咖啡樹必須搭配多少大樹,也要蓋多少醫療設備、學校等公共設施。或許,現在談這個還很早,但若能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部落,或許是解決原住民政策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這樣就算交通比較不方便,一個部落也可以透過自給自足的模式開發自己的產業,也達到生態保護的目的。

相關報導:德文部落的百年咖啡夢
http://dawogroup.pixnet.net/blog/post/10503484-%E5%BE%B7%E6%96%87%E9%83%A8%E8%90%BD%E7%9A%84%E7%99%BE%E5%B9%B4%E5%92%96%E5%95%A1%E5%A4%A2



最後,我們到了三地門一座日本時代1938年蓋好的隘寮圳,取水檢測隘寮溪的水源,完成今日的活動。3M 公司在全省都有子公司、分公司或辦公室,透過從北到南參訪河川源頭的故事,必且檢測水資源的應用,讓員工自由參與,實在是很好的活動,若每個企業都能用這樣帶動並了解我們生存的土地脈絡,忙碌工作之餘,會有更多的發現與啟發。


2011.9.16 參訪的路線軌跡

PS. 此為 3M 內部員工參與水資源之旅,以上為水瓶子參訪心得。

2011/09/15

【台北】威尼斯畫派@行天宮社大的世界遺產課程

這是世界遺產的相關課程,只要跟世界遺產有關,就可以講,從威尼斯潟湖區說起,到威尼斯畫派,這一串有趣的歷史故事,都發生在這個小小島內,一種陰鬱的藍色,這樣的顏色在今天的威尼斯也可以看到,自古至今,多彩的顏色,隨著季節晨昏的不同,基因遺傳般的深植到現代的威尼斯人。



最後我想說的是台北不過在50年前也是水城,威尼斯這個水都可以有千年歷史,台灣這個島應該更有機會才是。


2011/09/14

【以色列】特拉維夫的普珥節人潮

進入以色列我們先到加利利海(湖),觀光人潮雖多,沒見到城市景觀,可是到了特拉維夫看了城市的街道,像極了先進的美國大城市,很難想像是1930年代所設計蓋好的城市規畫,雖然普珥節人潮很多,但是乾淨的街道,又讓我覺得有點新加坡的味道。


2010.3.12 星期五


普洱節是猶太人為了慶祝免於屠殺的節日,《舊約聖經》中《以斯帖記》說明,以斯帖(Esther)是猶太人,被選入宮後成為皇后,但她並未表明是猶太人的身分,大臣哈曼(Haman)想去除猶太人,並得到亞哈隨魯王的授權,抽籤決定在亞達月十三日要屠殺猶太人。以斯帖禁食三天後向國王求情,並公開猶太人的身份。結果,哈曼被吊死,國王再發另一道諭令,授權猶太人可以保護自己而攻擊敵人。猶太人團結起來免於屠殺,於是在接著兩日盡情歡樂,而享樂前一日也必須禁食以紀念以斯帖。

特拉維夫這個現代城市,2003年,以包浩斯建築特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也因為很多建築外表塗上白色灰泥而稱為白城。樓蓋的不是很高,綠地很多,注重通風環境等生活機能,使得特拉維夫的建築相當的和諧。在藝術、戲劇、博物館、教育各方面,特拉維夫都非常進步。

短短不到一個小時的接觸,也剛好遇上了普珥節,讓我對猶太民族建城建國的毅力佩服不已。

2011/09/13

【亞美尼亞】加里 Garni 希臘神殿,威尼斯的四批馬原來是從這裡送去的

來到加里神殿的入口處,看到羅馬帝國尼祿當年送過來的一個石碑,當地導遊說,現在威尼斯那四批銅馬是當年這裡製作,送給尼祿的。(不過這點我查了很多資料都沒證實,所以存疑)



拜占庭皇帝狄奧多西二世(401-450)將銅馬從希俄斯島運到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四隻馬被搶回威尼斯。1797年,拿破崙攻陷威尼斯搶到這四批馬,放在巴黎的凱旋門上,滑鐵盧戰役失敗,1815年物歸原主。這幾年偶有新聞,土耳其要跟義大利要回這四批馬,但是若追朔到源頭,其實當年亞美尼亞做為羅馬帝國的一個附庸國,尼祿權力到達這個地方,而亞美尼亞送四批銅馬給羅馬帝國,也是理所當然。至於這四批銅馬要放在哪裡?當年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關係複雜,與現在的義大利、土耳其也大不相同,好像是放置在羅馬帝國的位置比較正確的。

看銅馬照片(連結到維基百科)

加里是亞美尼亞境內一處河流蜿蜒的高地,很適合做為防禦的城堡,而且當地產玄武岩,所以這座希臘神殿就地取材所建,在石頭與石頭的接縫處有看到鐵金屬相接,跟羅馬戰爭時一樣,這些金屬戰時都會被熔掉拿去鑄造武器。神殿有9層8米高的階梯,周圍有24根圓柱,每根圓柱的上方都刻有獅頭,柱頂有玫瑰花、葡萄、石榴等,是亞美尼亞當地植物裝飾,天花板的裝飾是羅馬帝國當時流行的裝飾圖案。

根據現在比較新的考古證據,該神殿建於175年,1386年這個城市被帖木兒占領並摧毀,1679年的大地震大部分也毀掉,1969-1975年間重修。在此地還可以看到一些羅馬浴場燒熱水做三溫暖的遺跡。

更多加里資料:http://www.armeniapedia.org/index.php?title=Garni


亞美尼亞大叔的音樂實在悲悽




2011/09/12

【台北】歌頌藝術系列的舞蹈@慕夏大展

這是阿貝從故宮慕夏大展寄來的明信片,好像微風吹起的花瓣,伴隨著長髮飄逸,頭髮上的裝飾品深深引人注意,連身長裙也隨著舞蹈者的姿勢飄逸著。



其實去布拉格、維也納的時候都看過慕夏的展覽,可是像台北故宮這樣的規模應該算是難得的,只差沒有把慕夏晚年史詩般的作品搬來,那樣就非常完美了。

2011/09/09

【台北】優雅的午後@Check Inn Cafe(已歇業)

來 Check Inn Cafe 已經很多次,總是來去匆匆,這裡的營業時間不會到很晚,適合青田街晚上早睡安靜的氛圍,除了早上上學上班與下午下班放學的人潮外,中午的熱鬧只有蟬的叫聲與樹枝樹葉間搖曳的對話著。



老闆四毛非常機伶,不只叫得出每個客人的名字,我低調的一進門就被『水瓶子』三字嚇到,明明很久沒有來了,老闆還是記得我。不只這樣,四毛還可以把客人的朋友與最近客人的習慣弄得很清楚,這裡簡直是附近住戶的客廳,不但來此輕聲的聊天、會面、看書討論做功課,還來這裡拍照,不少讀書會、生日聚會都在這裡舉行。

我問年輕的老闆為何要叫四毛,他很簡單的說,喜歡三毛加上一毛就是四毛了。

原來我前幾次匆匆地來只點了一般的飲品,今天吃了四毛自己烘烤的磅蛋糕,不甜不膩,上午才烤好還沒有冰過,非常新鮮,我吃了一小塊就覺得有飽足感,我想來這裡光吃蛋糕就很值得了,更值得的是看看溫馨的裝飾,很難想像四毛是念哲學,除了牆壁父友哲學思考的貓咪圖案外,最喜歡的就是廁所內飛翔的鳥,藍天白雲的候鳥貼在白白的牆壁上,不知道要飛往何處?

坐在咖啡館裡面可以直接看到對面的日式老房子,店內放著1990年代的美國流行歌曲,讓我好像回到大學時代,那年,我獨自躺在椰林大道,看著樹葉搖曳,陽光照射下來伴著些許的蟬鳴,聽著隨身聽放出同樣的音樂,還有從麥當勞帶來的續杯咖啡;今天,我點了一杯漂浮冰咖啡,享受這一季最後的暑氣,腦中泛黃的景象,在 Check Inn Cafe 體會到了內心深處的溫馨,但不是麥當勞服務人員的歡迎光臨,而是真誠的赤子之心。

2011/09/07

【以色列】該撒利亞 Caesarea ,希律王與哥尼流

該撒利亞(caesarea)是希律王時期的一個港口城市,希律王把城建立在海中,用大石塊興建道路與城牆,連結到海中的城堡,希律王想興建一座永遠不被攻陷的城市。


水道橋把10哩外山上的水引到城市中

該撒利亞位於以色列地中海岸線的特拉維夫和法海的中間,這座城市有深海港、市場、倉庫、澡堂、廟宇、劇場、賽馬場等,羅馬劇場可以容納35000人,每五年舉辦競技比賽,人獸打鬥,還有劇場音樂的表演。據說劇場底下可以注滿水,有裸體的女人表演。因為海運而富有的人家,家裡頭地板有精美的馬賽克圖案。

在該撒利亞的百夫長哥尼流(Cornelius)是新約聖經中的人物,他是最早皈依基督教的非猶太人。《使徒行傳》10章,哥尼流與彼得都夢到異象,彼得十分困惑,剛好哥尼流派的人到達門外,彼得領悟到這異象是允許外邦人的皈依基督教,於是彼得為哥尼流等人施行了浸禮。

水道橋在海灘邊,以色列人到此曬太陽,年輕人、老人、貓狗都在海邊活動,狗狗甚至都不怕水在海中遊玩,雖然海中的城堡看不到了,但想像當年希律王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