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5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39–京都的庭園:修學院離宮、曼殊院、詩仙堂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三十九集,讓我們繼續待在京都談庭園,從天皇居住過的修學院離宮開始吧!位於京都東北角,坐落在半山腰的皇室居所,視野一望無際,從宮內便可見到山腳下一般農家日出日落的作息,沒有實權的天皇生活於此,從他自己設計的一幅裝飾畫作—魚被漁網囚禁著,從中很容易看出天皇的心境。宮內的茶屋、書棚、帳子,裝飾物簡單又精緻的式樣在當時帶動起民間仿效,流傳至今。慢步過又大又漂亮的修學院離宮,接著水瓶子帶大家到哪裡呢?二個很特別的小寺廟,山腳下的曼殊院,以及住持曾到中國學唐詩宋詞的詩仙堂,小巧的寺廟的美都在這集節目喔!(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10/04

【台北】松菸誠品行旅大廳咖啡館



開幕很久了,今天到閱樂書店參加活動:吳易叡《赤道上的極地:新加坡微民族誌》,結束後想說就走進誠品行旅來看看。


吳易叡《赤道上的極地:新加坡微民族誌》,背景為閱樂書店

不知怎樣形容這個空間,若以咖啡館來看這裡,架上的書算是很多,若以一個小圖書室來說,這樣的書算很少。選書以普羅暢銷書為主,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主題。若是上層的書架也可以借閱,加上一排座位可以鳥瞰下方,就更好了。

一些來住房的小朋友與父母一起共讀,有穿著時尚好像模特兒的正妹,也有來開會的上班族。感覺住旅館下來大廳喝杯咖啡,還要那麼注重穿著,會不會壓力太大啦?環顧四周,好像真的只有我一個穿夾腳涼鞋。

來這樣的圖書館,我喜歡找大本的攝影集、圖鑑、畫冊,因為買不起,翻閱一下感覺就賺到了。— 在誠品行旅 eslite hotel 。

《哈拉夜未眠》與《我的蛋男情人》



《哈拉夜未眠》



最近幾年伊斯蘭世界所拍攝的電影進入國際影展比賽,對於男女、家庭、社會議題的討論,可以讓全世界的人深思,而不是只是一面倒的美國觀點,此外,透過鏡頭我們也可以知道黎巴嫩目前景況。

黎巴嫩產雪松,是製作紙的重要原料,從早期腓尼基人生活在此,歷史上爭戰不斷,1840年埃及撤退,英法兩國爭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饑荒,然後給法國託管,所以首都貝魯特在 1975年之前,稱為中東的巴黎。

目前貝魯特的建築,除了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之外,很少有新的大型建築,大部分沿用1975年內戰前的建築,即使1990年內戰結束後,新的大樓還是千瘡百孔。

電影的第一幕,這樣混搭的大樓公寓,佈滿了電線的市區,隨時會停電使用發電機的城市,一個現代城市不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在貝魯特是稀鬆平常。

我們總認為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這部電影中有了新的詮釋,基督宗教的女人一離婚,這輩子就沒有機會再婚,但是伊斯蘭教至少還有第二次的機會。片中兩位離婚的女人雖然彼此信仰不同宗教,但是生活上可是互相的依靠。

這部片用不同的案例來訴說伊斯蘭世界婚姻的甘苦,而在戶外女性要披上罩衫,在夫妻吵架吵的不可開交的時候,還有另外的用途,每個社會的發展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面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穆斯林人口,我們有機會的話,也要多理解這個世界。

《我的蛋男情人》



這兩部片類似的地方,開始都是用精蟲來說故事,內容情節大不相同,蛋男情人用了一些幻想空間來比擬,與現實的連結則是透過吳念真與李烈來負責,這部分吳念真串場的很好,但是李烈幫男主角冷凍精蟲那一段則顯得不太合理。或許想要表達『冷凍』的也沒甚麼不好吧?

當前台灣社會的問題,不婚、少子、高齡產婦、疾病、高齡媽媽工作者等,這部片多少有提及,設定議題來說題材不錯,但是對於冷凍精、卵子、食物與幸福連結的正當性則過於薄弱。

細節來說許多的觀察還蠻仔細的,這部分的確是台灣電影比較缺乏的,也很亮眼,但可能又是資金問題,後製就沒有那麼細膩,非常可惜。

蛋男在最後北國求婚那段用了點蒙太奇的懸疑,時間軸亂跳,或許現在小朋友是看得懂,但是這個特色不知道是導演要跟王家衛致敬,還是未來在片中隱藏的個人風格,這留待未來觀察。

【台北】一家文化園區內的小書店



我對文化園區內的書店想像,一直是停留在國際學舍旁的那個大體育館,挑高的廠房,可以放置無限量的書,跟國際書展類似的方式,但,終究只是夢一場!

如今,有年輕人願意投身書店,十分佩服。

上次想了一個主題:兩岸文化園區的書店,結果逛了上海、北京的許多文化園區都讓我失望,但是最失望的是華山文化園區由遠流出版社唯一開設的書店,居然收起來。還好等待了一陣子,最近不怕死的閱樂書店店長,投入青鳥書店的經營,作為一個文青重要的文化(拍照)園區,如何讓客人放下手機,拿起書本來閱讀,或者坐下來不只是享受一杯迷人的咖啡,我在書店一個角落坐了一個下午,覺得真是艱鉅的任務啊!

因為進來一百個人,所有人拿起書本翻閱的數量,恐怕比我一個人翻閱的次數還要少。

是書本的封面不吸引人嗎?不是,都有設計過的喔!
是書的內容不夠文青嗎?不是,超級文青
是文字的字數太多嗎?不是,大部分的書我一兩天就可以讀完
是書架的擺設不友善嗎?不是,每個視角都有書,除了天花板
是讀不懂中文嗎?不是,來的客人都是華人

我在青鳥書店的玻璃屋,看著夕陽餘暉打在拍婚紗的新人,影子拉的很長,如同一本書閱讀後的餘韻,但這個長影卻也代表了書的銷售永無止境的黑夜,已經不是"何時"的問題,而是我們應該要用何種方法,來挽救不再閱讀的人口,用手機、電子書、語音、音樂、影片等多媒體的型態也好,閱讀是沉浸在孤獨自我的空間裡,打開一本書,可以看到一個大千世界。

誠心建議,放一些暢銷書或旅遊書,或者台灣文化通俗書,各國來的客人總要對台灣有一點的了解吧!

青鳥是幸福的象徵,看著川流不息的人,我望著梅酒廠房,百年後的園區,是否還能繼續創造文化價值?

PS. 以上是我剛開幕第四天去,可能去的人都是觀光客,抽樣有點不精準!

2016/10/02

2016.10《食尚玩家》348期京都大阪散步美食:每一本書都想翻閱的誠光社



2015年11月25日,京都飄著細雨,從台灣臉友一直不斷的分享一家新書店開幕的訊息,還有許多朋友知道我剛好在京都,還發訊息要我來看看。於是在晚上依照 Google 地圖的導航指示,我半信半疑的走入一條暗暗的小巷,晚上七點半,全身濕淋淋的我,驚訝的看著小書店透出溫暖的燈光,裡頭滿滿的人。

這是惠文社一乘寺的店長堀部篤史所開的新書店--誠光社,《從書店窗口看京都》這本書就是老闆所編寫,我曾經按書索驥,走過了許多京都的個性小店。在這個小書店,我買下了《街を変える小さな店 京都のはしっこ、個人店に学ぶこれからの商いのかたち》,台灣有翻譯《改變街區的獨立小店》。書中有篇專欄:街頭巡禮也是書店的工作,堀部篤史對於書店選書的重要性,以及大型書店與周邊小店彼此的依存關係等,看電影、逛書店、聊天、散步,也成為了工作的一部分。


誠光社大約只有二十坪的空間,在京都御苑與鴨川旁的巷弄內,三落立式的書架不高,兩邊牆壁有七層高至天花板的書架,靠結帳台可以做小型的展覽區,其實能擺放的書並不多。


著重『生活風格』的類型,沒有多餘的書,與日本傳統大書店,五花八門甚麼都有的書大不相同,書封不會搶眼,我每本都想翻開來看,圖文並茂,簡單易懂,沒有過多的廢話,原以為這樣的選書是求其知識、資訊的廣博,容易上手為主,但其中有一些文庫本討論的主題反而很深入,小巧的書內容深入,大開本有照片插畫的書也不少,這樣的選書方式跌破我的眼鏡。


跟老闆表明我從台灣來,老闆很高興的說:台灣人所寫的《左京都男子休日》這本書是他規劃放在惠文社,而他特別指著書架上《北海道央男子休日》、《普通。美》等台灣出版的書籍,在京都銷售都不錯。


我想書店並不是心酸的開給大家翻翻書而已,我看到絡繹不絕的結帳人潮,雖然第一天或許很多朋友來捧場,但這地點很好,鄰近京都大學,周邊原本就不少書店,如今已經開幕一年了,舉辦各式各樣的展覽、活動,下次去京都的時候,大家可以去探訪一番。


誠光社網址 http://www.seikosha-books.com/

音樂小物,音樂書



#每日一物 這顆會隨著音樂跳舞的蛋,多少展現 SONY 對於新科技產品的投入,但是最近 SONY 似乎弱了,連個 360全景相機都沒有。

#逛書架 我的音樂、聲音相關的書很少,大家來找碴一下,到底哪家出版社最標新立異呢?

2016/10/01

2016.10 《Taipei Walker》 No.234,水瓶子城市漫步01:建功神社在哪裡?原來今天是臺灣藝術教育館



建功神社在哪裡?原來今天是臺灣藝術教育館

小時候,約莫是 1980年代,小學同學邀大家去科學教育館看 360 度的天文科學影片,現在,科學教育館已經搬到了士林區,原來的建築改裝成為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曾經是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日報社址、中央圖書館的神社,現在則是臺灣藝術教育館。


翻開日本時代臺北老明信片,大部分在台灣的神社已經被改裝或改建為忠烈祠,原以為在台北苗圃旁的建功神社已經消失,沒想到這棟建築現在還在,本來是拜占庭圓頂的設計,融合漢式牌坊的鳥居入口、宮燈、參道、石橋與庭院,充滿了漢、和、洋的混搭型態,建築設計者是井手薰。現在的水池與石欄桿是原物,最底端的建築物內的圓頂,也是原來的結構,但是已經重新彩繪,只是外頭看到是中國北方宮殿式的圓頂,與原本的拜占庭式大不相同,好像戴上了尖頂的帽子。


1928年蓋好的建功神社,與日本傳統的神社建築樣式也大不相同,沒有完全遵守神社的規範而引發爭議,建築師井手薰特別撰文說明:「日本國內的生活方式已經相當程度西洋化,例如:西服丶西餐丶父母的稱呼。神道建築之前也充分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為什麼公眾不批評這種外來文化的時候,還要批評我在建功神社中引進的西洋建築方式?」


1923年日本關東發生大地震,東京、橫濱城市很多建築倒塌,例如:東京的築地本願寺重建時大量的使用西方建築的形式。在台灣的建功神社,井手薰把漢式、洋式強烈的風格溶入和式的神社建築,應該算當年的一個大膽的嘗試。


戰後,1963年,建功神社改裝成為現在的模樣,更大膽的去除了和式、洋式的風格,整個神社搖身一變為宮殿,圓頂內畫上了國徽,也增加了樓板,提供學子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


這讓我想到了土耳其、中東地區的一些清真寺建築,也是從基督宗教的教堂改過來,原來挑高的天窗被封了起來,朝拜的模式改向麥加的方向,古蹟修復時去除圓頂上的水泥,露出耶穌、天使的圖像,成為人們觀光旅行必遊的世界遺產,這棟建築還不到九十歲,也就有許多改作的痕跡,好好的保存,也能成為世界遺產的潛力。


文化衝突一直以來在臺灣都不是問題,我們很能包容不同的文化,呈現多樣的文化樣貌,但如何成為自己內心的風格,才是我們要學習的。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38–京都的庭園:桂離宮、西芳寺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三十八集,到京都囉,有別於熟知的金銀閣寺、清水寺、平等院,水瓶子帶我們去參訪特別之地,日本皇室貴族的桂離宮以及西芳寺(苔寺)。桂離宮是日本庭院造景、建築的傑作,建造者精心設計極致之美,飛石、枯山水、動物植物,動靜間的對話,不論於外欣賞圍繞在寺廟的松樹造成遠近景深的美,或於內坐在走廊、褟褟米,以不同的視角著欣賞體會禪意,聽水瓶子進西芳寺前抄寫心經的趣事,是不是很想立刻安排一趟京都行呢!(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台北】如何開小書店?在天母書廬



前一天才去桃園逛逛小書店,今天來聽書店老闆經營書店的分享,一下子遇到了好幾個書店老闆,算是賺到了。

天母書廬老闆這幾年用心經營讀書會,從自己喜歡的村上春樹開始,並且擴充到了村上大叔推薦的書單。大家為在國小對面的書局,會有小學生來此看書打滾的記憶,但這幾年安親班、父母家人一放學就會把小學生接走,來此看書的小學生已經變得很少了。老闆特地指著空書架給我看,似乎有點怪罪女老闆把書給退給通路商,但我想這也是非常無奈的事情啊!

南崁1567小書店的夏琳企劃執行能力超強,我想她應該也是喜歡做這件事情,所以書店這幾年來除了企劃課程等,還舉辦市集。她說最近有許多公司承辦市集,要求小書店去擺攤,但是買書的人少,這部分可以請承辦單位把書買下來,放在市集給大家閱讀,等活動結束後再捐出去,這樣反而雙贏。很佩服夏琳的生意頭腦,都會想到這些有得沒有的,但這也是提升價值非常重要的一環。

東海書苑的老闆,分享了非常實際書的成本問題,新書與二手書進價成本等等,其實賣書是一個專業,賣咖啡又是另一個專業,此外書店要辦活動、複合式經營,每一個營業項目都是專業,他覺得要做甚麼都可以,但需要老闆自己有興趣才行,不然都很難永續經營。

一個下午,喝了果汁、吃了手工餅乾,翻閱了一本有關楊德昌的書,又聽了那麼多過來人的分享,然後我一本書也沒有買,心中無比的罪惡!

2016/09/30

消失的玩具與夢想



#每日一物 小時候的玩具,不知道何時就消失在生活中。

#逛書架 年輕讀書人的夢想,突然不存在這個世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