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6

【台北】認識新朋友,老闆超會串連的八家咖啡館



又來到了介紹特色咖啡館的時間,一家咖啡館的靈魂無疑是老闆,現在的咖啡館要能夠維持,當然要有足夠的客人支撐,但是常客過多,除了讓新客人進不來之外,也把老闆的時間給分掉了,有的老闆還要烘豆、挑豆,如何能夠讓客人互相認識讓新客人更容易進入咖啡世界,老闆扮演重要的角色。

咖啡館的吧檯除了是老闆的舞台,要串連吧檯旁的客人,又可以有話題,實在是不容易的工作。

(以下排名不具意義)

1. 馬札羅咖啡烘培館(南京店)(民生店),經常舉辦各式品咖啡,還有寄放咖啡豆服務,來的客人學富五車,老闆都可以在適當時機引蛇出洞聊天。

2. 霞客咖啡光復店,原本在淡水文化園區,後來在光復南路巷子內開了只有吧檯的小咖啡館,除了聊天,更多生活趣味都溶入咖啡時光裡。

3. 秘氏咖啡,老上海洋風,宛如進入徐志摩的時代,若覺得頭髮不夠美不夠帥,還可以在一旁剪髮,拍照打卡甚至可以認識住在附近的大明星。

4. UNI CAFE,發明棉花罐手沖壺,老闆有時接戲劇演員工作,經常有導演出入,別擔心老闆不在不好意思跟旁邊的朋友聊天,在這裡上班的員工都學會了老闆的招式,除此之外還有流浪貓當成媒介,學校的課桌椅好像重回學生時代。

5. 虎記商行咖啡,老闆有時在閣樓烘豆,可能是燈光安排,或是桌椅的規劃,來此的客人彼此都變成了好朋友。

6. 道南館,小鬍子老闆有時在台南,有時會在台北值班,或許在政大附近,大學生比較多,除了喜歡放黑膠唱片之外,小鬍子站台的時候,可以讓客人有很多的交流。

7. La Belle Coffee ,每次從店門口經過,看到裡面坐滿的客人,就好像一家人一樣彼此話家常,坐在沙發上的客人會插入一兩句討論,有時候吧台的客人也會跟著大笑,在咖啡館內不時的爆出笑聲,討論天南地北的題目。

8. 鴉。咖啡 bambicrow's cafe',咖啡館規劃的時候就區分聊天吧檯區,安靜開書區,燈光也大不相同。老闆是拍片導演,小聊一下台北市咖啡館的生態,可是如數家珍,每家咖啡館的特色都非常清楚,這家咖啡館的定位是朋友與朋友間的聚會、工作場所,點一杯咖啡在這裡坐上一整天,他也不會趕客人。

PS。霞客咖啡老闆為老闆提供

2017/09/15

【台北】亞典書店重新出發,有了咖啡座



義式咖啡機來了,大批人馬安裝中

藝廊,咖啡座,書店

繪畫,設計,建築

書變少了,但親和力提高了。雖說書變少了,但是,還是很多書啊!

【台北】小步 Biblio 繪本



全是大人來看繪本,這一檔是大正昭和繪本展,有不少是老闆收藏的復刻版繪本,才看幾本就感覺我的童年白活了。


這樣排出來真是壯觀


都是大人來看書


創刊一百年的少女雜誌


編輯:西崎大三郎


進來之前要先餵飽肚子

2017/09/14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7-植物園內的欽差行臺



台北植物園內有一座欽差行臺,全台僅存的衙門建築。原址在布政使司衙門(現在中山堂)旁,本是清朝接待來自朝廷中央官員及宴請外賓之處。1895年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仕紳擁護巡撫唐景崧,為台灣民主國總統,欽差行臺便改為「籌防局」做軍務之用。十天不到,日軍登陸東北角,唐景崧化妝變身老婦逃跑了。

日治前期,欽差行臺作為總督府廳舍,歷任七任的總督,直到1919年總統府蓋好,此地成為臨時性展覽聚會場所。1932年決定將布政使司衙門及欽差行臺建築,分別移入圓山公園(今兒童育樂中心)、淨土宗臺北別院(今善導寺)及台北苗圃(今植物園)內保存。

1935年總督府舉辦台灣博覽會在公會堂(今中山堂),這裡原本是欽差行臺所在地。艋岬作家朱點人,寫短篇小說《秋信》,描寫曾在衙門辦公的前清老秀才斗文先生,搭現代化火車到公會堂,斗文秀才的古人裝扮格格不入,那已不是他認識的台北城,於是跑到台北苗圃緬懷傳統建築。欽差行臺歷經不同的使用方式,清朝欽差招待所、軍務籌防局、日治總督府廳舍、熱帶植物陳列館、戰後為林業陳列館及布政使司文物館,值得我們思考古蹟再利用的方式是否能呈現多元文化的存在,正如同台北城南古蹟融合了漢式、洋式、和式及唐破風建築風格。(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9/13

【台北】駱芬美老師,南島語族前,台灣人到底從哪裡來的?



曾經去聽過老師的演講,才知道航海時代有張地圖,台灣是被畫成南北兩個島嶼,而為何東部是台灣的後花園,要回朔到清國治理台灣所劃下的漢番界線。但這都不是今天的重點,已知南島語系是從台灣島出發的,那麼?這些人又從哪邊來?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以地質學來看,台灣受到黑潮的影響,在一萬年前的台灣西部,並沒有平原,其實沒有那麼容易生活,還是以東部的氣候最適宜生活,而這些在東部長居久安的原住民,為何會開始開枝散葉往太平洋各島嶼移動?那為什麼往北到了琉球群島就停止了呢?

另一個問題,這些人,到底是何時來台灣東部生活呢?是否是隨著黑潮從東南亞過來的呢?

我太多問題了!

【台北】浮光書店,太胖的人上不來?



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太胖的人要把兩扇門打開才能上來,要上廁所也是一樣!這也是老房子的一些趣味。

披頭四的海報,一排書牆,亮眼的咖啡吧檯,木頭桌上的銀行燈,我選了西蒙波娃的咖啡,加上新井一二三的書過了一個優雅下雨的下午。

離開後我還是不解,為何男士上廁所後要按按鈕沖水,女性就不需要呢?— 在浮光書店。

【台北】剝皮寮附近的散步,周記肉粥店,Leo 老師的速寫畫課



好像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散步,都會遇到朋友!來艋舺周邊,應該是全台歐吉桑密度最高的地方,就打扮成歐吉桑的模樣出來散步(其實不用裝就是了)。

Leo 老師的學生都是清秀的女生,專門找破舊幾乎已經是的廢墟作畫,在艋舺這裡有騎樓也很方便速寫。

在艋舺繞了一圈,雖然下著大雨,逛老市場、青草巷、華西街、芳明館故址、河乃莊故址、青山宮,這一路上的騎樓非常方便,但為何只有新大樓沒有騎樓,雖然街道比較乾淨了,但卻是生活空間的一大阻隔,日本時代都市改正的馬路連結了不同村莊,讓人方便做生意,但最近的都市計畫,把不同階級的人區隔的更明顯了。



很多第一次進來周記肉粥店的人,都不知道怎樣點,不知道分量如何?價格多少?

的確如此,只要註記幾個人,店家就會把大概的份量附上,然後送上時候就會標註價格,十分貼心的方法,但,很多人怕超過預算吧!

我看這旁邊桌的歐巴桑的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菜,要加點甚麼只要一喊,過一會兒就送上桌,服務人員看到客人肉粥吃完了,還會主動來問是否要加一碗,甚至,觀光客不會點的,越南籍太太還會教你怎樣點,只能說服務太過周到了。

嘴巴咬著一肥一瘦的三層肉,簡單的原料,使用肉品各部位的味道製作的台灣小吃,希望這樣的店,永遠不要消失。— 在周記肉粥店。

2017/09/12

【台北】直擊不同沖煮法的八家咖啡館



昨天那篇"超激開講"獲得好評,有不少臉友要我推薦不同主題的咖啡館,我會安排在進度內逐一分享。

因為有人詢問到了法式風情咖啡館,雖然手中名單很多,咖啡館重視的就是咖啡,台北的法式風情似乎比較重視甜點與氣氛,使用法式濾壺的咖啡館很少,詢問業界咖啡大師,A House 不錯,但目前在整修中,希望重新開業可以有這樣的菜單。

(以下排名無意義)

1. 摩卡壺:立斐米緹,法文 L'après midi 是『正午過後』的意思,也就是下午茶咖啡館,堅持都用摩卡壺來沖煮咖啡,也具有保溫效果。

2. 愛樂壓:道南館,小鬍子老闆是第一屆愛樂壓比賽冠軍,他不但推廣淺烘焙咖啡,菜單使用地球儀表示,真是寓教於樂。

3. 土耳其咖啡:一步一步來/Kopi Ibrik,一堆很熱的沙在吧檯前,不到一分鐘就滾的土耳其咖啡,喝完了不知道有無算命服務呢?

4. 愛爾蘭咖啡:Rufous,無論白天或晚上進去,都有點小酒館的 fu,啜飲一口愛爾蘭咖啡的酒,看老闆認真的模樣,值回票價。

5. 比利時壺:兔子公爵,歐式風格的咖啡館,比利時壺全自動沖煮咖啡,適合極了這樣的童話世界。

6. 義式濃縮:克立瑪,點了超濃縮,在一口咖啡中體驗的人生酸甜苦。

7. Flat White: Kiosk,從澳洲回傳歐洲的咖啡製作法,也只有 Kiosk 咖啡館老闆可以製作出來,進入咖啡館,就好像來到了歐洲的咖啡館。

8. 賽鳳虹吸式:La Belle ,單純的喝一種單品咖啡,看到老闆與店員沖咖啡,是一種簡單的享受。

PS. 目前手沖咖啡館太多了,就先 pass

2017/09/11

【台北】超激開講的八家咖啡館



老是看朋友轉傳一些此生最值得去的特色十家、二十家咖啡館給我看,每次看完都覺得真的是這樣嗎?沒有分類、沒有主題的挑出幾家,似乎沒有甚麼意義。

我就來推薦一下適合聊天的咖啡館吧!適合聊天的原因有幾個:挑高、隔間多、吸音、座位少、老闆沒禁止、地點有話題性等等。

為什麼是八家,而不是十家,因為我喜歡二的次方,四家太少,八家應該也不會過多,以下的順序跟排名無關:

1. Ruins Coffee Roasters 小廢墟:外面是馬路,後面是河堤,挑高的烘豆廠,聚集喜歡烘咖啡的人,充滿了實驗精神。

2. 伊聖詩私房書櫃:有小院子的老公寓,洗石子的溫度,厚重深邃的顏色,多功能的隔間,農產品、麵包、輕食、音樂、書籍與芳香,樣樣具備。

3. 小時光心靈咖啡館:位於芝山岩公園內,高聳的森林樹木,許多文化遺址,多樣的植物生態,是吸收日月精華的良好處,平日客人比較少。

4. 松菸誠品行旅大廳咖啡館:挑高,舒服的沙發,放鬆的氣氛,上頭是旅店,晚間可以悠閒的欣賞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

5. 青鳥書店:座位距離比較遠,可以看見窗外的風景,選書有話題性,華山文創園區鬧中取靜,找不到聊天題材,可以來此找找。

6. 拾米屋 Sheme House:帶酒入味的巧克力也是很特別的點心,都使用台灣出產的農產品。這裡的燈光,白天、晚上都有不同的氣氛,氣侯的變化都有深刻的感受。

7. 中山堂台北書院:在黃土水的作品前聊天,往上往下高挑的樓梯間,內部還有包廂,是聚會聊天最好的場所。

*內舉不避親

8. 青田七六:隔間多,老房子有吸音效果,飲品很有創意,故事跨越日本時代到戰後,從滿州到台灣,是棟有故事的老房子。

請大家跟我說,要找甚麼樣的咖啡館呢?高帥、正妹、好喝、甜點佳、表白、相親提親,還是適合一個人去的咖啡館呢!

PS. 我好像真的喜歡有『書』的地方啊!

2017/09/10

《當女人沉睡時》



比布萊德彼特、安潔莉娜裘莉的《海邊》還要隱晦,偷窺、情殺、作家等等,拍攝手法幾乎相同,但東方與西方文化的差異,竟然拍出了不同的感覺。

偷窺,只能看到事情的一小角落,臉書,也是相同的吧?

觀看與被觀看,正在網路上演角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