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

【台北】小丸子圖騰


11/22:日本的手沖壺、土耳其的咖啡壺、希臘的橄欖木杯、銅的咖啡豆勺,少了一盆熱沙來加熱。


11/27:小丸子,依舊每天去上學,若永遠停留在學生時代,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情。今天,有小學生來訪,明顯的比較好動,還好我安排到另一組新加坡華人全家大小,希望有接收到這棟古蹟存在的意義。


11/28:今天也要快樂喔!


11/29:愉快的我們系列

2018/11/21

【台北】行天宮社會大學2018年#12:威尼斯與威尼斯畫派



使用朱自清的歐遊雜記來說明威尼斯,也說明了威尼斯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之後的地位,威尼斯小小的地方,至今到伊斯坦堡、雅典、克里特島等地中海,到處都有其文化遺跡,可見當時影響力。

【台北】一步一步來/Kopi Ibrik,去找阿仙,翻閱一些雜誌的報導,才想起他的本名



剛從土耳其、希臘回來,這兩個地方煮咖啡的方法,咖啡磨成細粉,有時會加入混合丁香、豆蔻、肉桂等香料,銅鍋放在熱沙上,沸騰後不久,一杯咖啡就完成,看似簡單的過程流傳七、八百年,在此卻能重新發揚光大。

同一種咖啡豆,用手沖、與傳統的煮咖啡模式,可以比較咖啡不同的味道。在伊斯坦堡喝到的咖啡,通常有些殼的味道,這邊的咖啡沒有這樣的味道。

沖煮咖啡的模式隨著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擴張,傳到了各地,後來各地改良自己沖咖啡的方法。如今咖啡文化非常多元,能夠使用傳統方法,來沖煮現代烘焙的咖啡豆,這中間到底歷經甚麼樣的演變過程,充分的了解萃取咖啡的特性,這十年咖啡演變,可以抵上百年咖啡史。

每到一家咖啡館,就想要學川口葉子,把咖啡館的探索當成一輩子的志業,從這些咖啡人的追尋,味覺像一個小宇宙,永無止境。

2018/11/20

《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



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台灣,看越多發現越來越多矛盾現象,不同時代不同人的詮釋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雖然不同的意識型態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果,但有自己的結論才是最重要。

藍芽USB



不知道為何會買一堆藍芽 USB,是想要同時接滑鼠、鍵盤、手機嗎?

後來發現同時要接這些設備不太可能,通訊協定的問題很多,最後還是都放棄了。

2018/11/19

【台北】Caffé Rue 路口加啡



上午七點就開業的店家,跨越早餐、午餐到晚餐的咖啡館,為何不多?一直是讓我匪夷所思,這不是最符合大眾的生活所需嗎?

我們對於餐廳的定義,中午上班族區域就是午餐店,早餐店可能就是帶著趕快進入辦公室打卡,然後在辦公桌上享用,下午的咖啡館又有特定的店家,不能一家店滿足這樣的需求嗎?心目中也大概是星巴克這一種連鎖型的咖啡館了吧?

在日本連鎖咖啡館就滿足這樣的需求,我在想為何台灣沒有這樣的發展呢?美而美、鬍鬚張、五十嵐各自定位的商品,都沒有大到這樣規模的企圖心,那麼伯朗咖啡、露易莎咖啡這幾年的發展,或許是有機會的,但是餐飲未達水平則是未來的挑戰。

咖啡館用餐的餐品的標準化,複製到各地品質一致,對上了個人特色的咖啡館是大不相同的概念,來了這家咖啡館,很多人在這裡討論工作業務,也有朋友聊天,雖然是獨立咖啡館,但是有著連鎖店的外皮,窗外的車子聲與室內的聊天聲配合著音樂節奏在空間內流動,鎢絲文青燈罩下的光影,大型電視螢幕無聲的播放著,也算是這個時代常見的風景!

從連鎖咖啡館到獨立咖啡館,中間還是有許多空隙給許多咖啡館存在的空間,也有各式各樣的上下游合作模式。

2018/11/18

《媽媽咪呀!回來了》



資訊量很高的一部片,看兩小時可以抵四個小時吧?雖說沒有看十年前的第一集也應該看得懂,但覺得若可以對照來看,可以看到更多細節。

我最有興趣的是"費南多"這首歌,還有外婆梗看起來非常唐突,是要埋下一集的梗嗎?

這首歌有幾層的意義,一個是歌詞主要描述墨西哥從西班牙獨立後,與美國之間的戰爭,讓美國成為美洲最大的國家,也奠定了百年後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強權。

費南多這個西班牙非常普遍的名字,道出了墨西哥受到鄰居強國的壓迫,據說這首歌是 ABBA 的巴西朋友,在一次社會運動後生命受到危險的感想,在電影中談到愛情、年輕、婚姻等議題,算是很奇怪的與戰爭、極權相關議題。

1970年代美國的反文化運動,追求自由、人權的反思,也算是這首歌給這部片一點點的平衡吧?



2018/11/17

【台北】每次都下大雨的水圳道導覽



開始了,希望不要下雨


本來沒有下雨,結果走出門就開始下大,到了台大醉月湖,已經是最大,我還是咬著牙走完,雖然提了不少瑞安街這邊的老故事,還有最知名的瑠公圳分屍命案,最後想想,其實應該加強漳泉械鬥相關的圖片,好像真的沒有這類圖片啊!

2018/11/15

【台北】時間短的導覽


攝影:李珮瑜

今天上午在青田七六導覽,以前一小時都不太夠,有時在趕時間,我又是一個很遵守時間的人,只要時間到就準時結束,今天試著把日式空間的座敷,傳統演變至今主客使用方式的細節跟大家分享,果然效果不錯,好像大家都有聽進去。

這種免費的導覽,時間短,大家興趣又不一,我發現只要講的清楚深入一點,應該都有人受用。

很感謝今天參與的朋友,還幫忙拍了很帥的照片。


2018/11/14

【台北】行天宮社會大學2018年#11:大稻埕,多元文化的歷史痕跡




這是我想要表達大稻埕多元文化的其中一部份的簡報資料,這是中山北路在戰後美援時期,由台灣神社的參道搖身一變成為美國城的老照片,周邊的教堂與酒吧簡直連成一氣毫無違和,今日的中山北路填滿了又高又新的大樓,名牌店林立,外籍移工的聚集場域今日又轉移到了北車周邊,中山北路到底是誰的中山北路呢?

另外,花比較多時間在說明延平北路這條本島人的新興街區,也充滿了新潮的思想,我試圖還原咖啡館沙龍與酒家,當時文青到底在忙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