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台北】羅馬尼亞與羅馬人的關係,行天宮社大

20201116 #行天宮社大 #行天宮社會大學 #古文明慢步

羅馬尼亞與羅馬人的關係

原來,吸血鬼的故鄉,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啊!

感謝 Desiree Lu 非常鉅細靡遺的分享

【台北】漢聲《臺北老屋三生事》

看了漢聲電台主持人土法煉鋼,那麼多燈,還有同樣品牌的手機三支ASUS,主持人李基銘說,只有這個型號可以錄影時可以手動調整眾多的參數,之所以買那麼多支,是想要做多視角的剪接。

非常佩服! #臺北老屋三生事

現在網路快速發展,現有的電台就坐以待斃嗎?不,應該利用現有設備的優勢,加上錄影設備,無論直播或是錄影剪接,或是使用 Podcast 平台,應該都是很容易轉型的方式。

不過,這篇的重點是請大家點入下面的連結看看這些燈的效果如何?一個歐吉桑講古嗎?(我不敢看)

https://bit.ly/3eYu0IP

【台北】霞客咖啡,俠客精神的深夜食堂

20201116

霞客咖啡,俠客精神的深夜食堂

很開心徐霞客 po 了《臺北老屋三生事》,中午有點空檔,就跑來簽書。

咖啡館的常客說這裡有點像是深夜食堂,客人藉由老闆的串聯,把彼此的生活經驗互相分享,成為一個快樂的平台。

我們討論到老年化社會,到底我們準備好了沒有,退休後有甚麼工作可以維持我們的生計,同時又可以過生活呢?我想霞客已經準備好了!

請老闆幫我簽名,等老年癡呆健忘的時候,我可以翻書來回想看看。— 和徐霞客在霞客咖啡光復店。

【台北】藝集生活

現在有大片書牆、書架的餐廳、咖啡不多了,而且要有定期整理好,實在不容易。

猜猜是哪一家?

2020/11/15

【台北】台北清真寺百年時光漫步伊斯蘭美學聖殿

20201115

由星球旅行社舉辦的活動:11/15 9:30-12:30 苑默文/黃建忠/水瓶子 台北清真寺百年時光漫步伊斯蘭美學聖殿

其實我只有負責半小時青田七六的導覽活動,小小的揭露青田七六內也有一個神道教的檯子,而苑老師有提到1945年從中國來的回民,大概在潮州街那邊有一棟日式房舍內,作為穆斯林聚會與朝拜的場地。

苑老師說他本周在大安森林公園發傳單,第一次感受到非常和善的台灣人,對於伊斯蘭宗教的"歧視",而他又是從北京來的,所以種種的不友善浮現在眼前。

我想,種種的情節與歷史因素,目前雖然台灣也有不少穆斯林,可是普遍大家還是認為印尼籍移工是穆斯林,然後每天從早拜到晚,飲食又非常奇怪,其實這是我們對伊斯蘭生活方式不了解所致。

不過,我也要為台灣的路人講一句話,從小我有被強拉入教堂做禮拜的經驗,所以對於"宗教信仰",我們從小到大都有"被強迫"的經驗,所以即使只是路上發宣傳單,講一句話,我們都會有被害妄想症。

大家看了這張照片,不知道看出了甚麼端倪嗎? 顯示較少內容

人覺得每一個宗教都很會使用季節、日出日落的魔幻時刻,舉辦一些慶典活動,大概凌晨五點五分開始喚拜,然後結束後剛好看到天空露出一些光芒,會顯現阿拉的神奇,每日的日出日落都跟阿拉溝通,那種信仰的力量真的很大。我不是穆斯林的旁觀者看法,或許還有更多是我們還不知道的優點。

【台北】近看伊斯蘭,北京人+伊斯蘭的文化差異@大安森林公園

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7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1%A9%E5%85%B8

練習,生活,日常

【台北】台灣ㄟ店

20201115

台灣ㄟ店

假日,度過一個安靜的午後時光,進來的人不多,店長從我進來一直在忙碌,而我看了不下十本書,離開時買了三本書,很感恩老闆提供了這麼棒的空間,而我好像把這裡當成了台灣ㄟ圖書館。— 在台灣e店。

2020/11/14

【台北】金車的國際化宗教導覽

20201114

摩門教聖殿→師大美術館→耶穌孝女會(剛拆除)→蒙藏文化館→和平教會→聖家堂→清真寺

短短的這條路,就有那麼多教堂,今天特別把亞伯拉罕諸教:猶太教、基督教(後來分裂成三支)、伊斯蘭教在走路的途中講出來,想當然爾不是那麼好講得清楚,所以直接從上帝創世用七天、亞當夏娃、挪亞方舟、摩西、亞伯拉罕、大衛、所羅門王建立第一聖殿,然後有了十二個族群,到了耶穌是否是彌賽亞的這個問題,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從耶路撒冷瞬間移動到麥加,並且與阿拉定了一日五拜。

第一次把應該在室內用簡報講的內容,在戶外走讀,看到圓頂可以講圓頂的故事,看到高塔可以講巴別塔與啟示錄,這些聖殿還可以談建築,可以延伸的很多,但其實我一直岔題,希望下次自我克制一點,集中在這個一神教的異同上即可。

今年金車的活動強調要國際化,所以使用了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博物館(清真寺?)來說明這個羅馬聖殿變成基督教堂然後改成清真寺與博物館,這些轉變的過程,我覺得應該是最清楚看這兩個宗教的衝突,而聖地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與哭牆,也很明顯一張照片就可以說明一切。

《臺北老屋三生事》新書分享,找了老朋友 楊燁來站台分享,同場加演新北投車站回家秘辛 No.01

〔淡水,北投老屋散步〕:水瓶子《臺北老屋三生事》讀友分享會

#臺北老屋三生事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東華街二段380號1樓

時間:2020/11/14 星期六 14:00-16:00

公開 · 由有河書店、欒樹下書房和典藏文創主辦

主講人:水瓶子、楊燁

※活動免費,無須報名,歡迎參加

這算是《臺北老屋三生事》的第一場分享活動,上一場只是拋磚引玉,請老友來讚聲分享對於"老"事物的迷戀。

我又拉了一位老友來分享北投的老房子再生運動的故事,這些在文化恐怖份子的參與運動的過程中都會有氣噗噗的心情,雖然有些建築保留了,有些建築消失了。生活還是要過,我們是否可以在保存後吸取經驗呢?

來賓簡介:北投達人及文史插畫工作者。1970年出生於台北市大稻埕,20多年插畫及文史工作,臺灣各縣市委任繪製鳥瞰圖作品,是國內導覽地圖繪製專家,並專注在文獻及史料的收集與整理。

免費喔!兩位"老"人分享"老"屋,歡迎大家周六午後來參與實體的獨立書店活動。

******************

內容簡介:

  人們為什麼守護老房子、欣賞舊建築?   新的不好嗎?因為故事,   老房子裡的前塵故舊、物是人非,   正是老房子最無可取代的迷人之處。   青田七六文化長、知名走讀講師水瓶子   繼《台北慢步》之後又一老屋力作。   水瓶子說,我的日子,盡在追尋這些老房子的前世今生。   這次,他不只帶大家漫步,更要鑽進老屋的老故事裡,   看看這屋子是誰起造的?曾經住過什麼人?   房子為何建成這樣?有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與功能需求?   從清代、日治到戰後,老屋的主人更替,   或安穩地代代傳承,或歷盡滄桑而數度易主。   循著這些故事,便來到了那古老的台北城。   本書作者親自走訪大臺北36處老屋,從現任屋主、前屋主後人、鄰居、店家等訪談,輔以文獻資料、不同年代的空照圖,發揮福爾摩斯的精神,慢慢串起散佚的老故事,找出城市發展的蛛絲馬跡。

   這些老屋大多數都已開放參觀,本書並邀請插畫家橘枳為每一幢老屋繪製精美水彩插圖;加上作者拍攝的老屋現況,編輯團隊繪製的老屋地圖,很適合循著書本的引導,在大台北地區安排幾次老屋之旅,一一探訪。

20201114 《#臺北老屋三生事》新書分享,找了老朋友 楊燁來站台分享,同場加演新北投車站回家秘辛

這年頭出新書都要自己發動粉絲來支持,而我是完全沒有粉絲的人,所以每次這種獨立書店場次,一是很怕完全沒有人來,二是怕來的人沒有買書,害老闆賠錢。更慘的是有些老闆很怕沒人沒面子,還到處烙親朋好友來參加。

以上是現有獨立書店的慘狀!還好,今天我的策略奏效,請比較有名氣的老友來站台,來了些老友的粉絲,而除了 有河書店 有發訊息之外, 欒樹下書房 的書友也有來,以前來參加過其他演講的朋友也有來,雖然整體看起來人不多,但也只能透過這樣的人際網絡一個個來支持獨立書店,還有出版社與作者了。

我想這是紙本出版最冷的時刻,但我卻覺得這是一個"內容"重整的年代,擁有內容才擁有一切。

聽了老友描述天狗庵的創立年代的說明,這樣非常仔細的推敲,隨著更多的歷史資料出土,或重新發現,我們對於北投第一家溫泉旅館也有了重新的認識,這也是我輩人對於事實的執著,還有對於歷史場域空間詮釋的堅持。

會後,跑到了新北投車站再晃一圈,又有了不同的體會,剛好看到車站內的螢幕又有了楊燁的錄影說明,我們真的失去的太多了。

感謝老友沒有任何車馬費就來站台,也感謝出版社、書店老闆都出動了,也只有謝天了。

2020/11/13

【台北】咖啡展心得

20201113 咖啡展心得

我第一天下午就衝去了,可是,人潮眾多,光是停車就花了不少時間,還好停車場與展場是互通的。

我有人潮恐懼症,所以擠滿人的攤位實在沒有心情去排隊,不過,遇到了一些朋友跟我說要去喝哪一攤的哪一壺,果然十分厲害,比果汁還好喝的人間美味。

小型烘豆機不少!

綜合來說:看到許多國外的廠商在家用咖啡器材的造型美感與實用度取勝,國內的廠商就是在烘沖煮咖啡的功能性能上非常厲害,但是外觀就差了很多,操作上也頗複雜。

但,國外廠商的賣價,普遍比國內廠商要貴的多,這就是OEM的宿命嗎?我還是有看到造型與功能兼具的咖啡器材,非常期待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