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咖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咖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08/11

【台北】一定要來推薦我們這群同屆不同系的同學聚會的餐廳: Hi-Q鱻食.集。

心有七七

一定要來推薦我們這群同屆不同系的同學聚會的餐廳: Hi-Q鱻食.集。

有我喜歡吃的海鮮,人工養殖又有鮮味,聽了同學講才知道這樣的養殖業真是太先進了,想要了解的可以去餐廳去試試,我才吃一次就愛上了。

不過今天的主題是討論"二次創業",我們同學都習慣想 slogan,一群只剩下半張嘴的人還真會講:如何在廁所打出五千萬的業績、五十歲如何再來一次、離開舒適圈你還剩下甚麼、你縮回去了嗎?

而我最佩服的我身左手邊的兩位歐巴都維持良好的生活與體態,堅守養生原則,完全沒有肚子,還分享了許多減肥的好方法,還可以養出褐脂肪,實在是我要追隨的的目標啊!

我們手上拿的禮盒也設計的很精良,外觀是粉紅色,打開是橘色,以旅行、城市為主的主題,每一包小品都有故事,我最喜歡的 slogan 是:關於旅行,以咖啡為名獻上最好的時光,與盛夏的愛戀滋味,感受秋分的浪漫姿態......。真的每一句話都打動人心啊!

大家若要送禮,可以搜尋一下 BEMO CAFE 。

戴章皇同學,你的禮盒應該是拿反了!

2021/04/25

【台北】大稻埕的早餐

20210425 #101種咖啡製作

紀錄一下在迪化街街屋吃早餐,感謝玲玲姊,比外賣還要好吃。

用這個機器自動手沖,缺點是金屬濾杯會有渣渣!不過十分療癒。

生日快樂!!!— 與 Su Lee 。

2021/03/16

《冷萃咖啡學》

今天去 @幸田咖啡,從書櫃拿出這本書閱讀,很快就讀完,字很大,插圖很到位,我覺得實體書這樣就很好了,而且是實際做冷萃咖啡有實驗與數據的書本,作者又是台灣人,咖啡館的從業人員。

國外不少咖啡相關的書籍,翻譯過來之後,我覺得總是有點生硬,滿街都是咖啡館的情況下,我覺得從業人員就自己所學心得來分享,應該非常的精彩。 — 在幸田咖啡。

2021/02/08

《釀電影》雜誌Vol.03 #逐工一本冊 No.003

《釀電影》雜誌Vol.03 #逐工一本冊 No.003

2008年在台北敦南誠品意外的遇見了溫德斯,也看過他所有的作品(當然很多看一半都睡著),到世界各大城市旅行也都喜歡看電影來認識這些城市,這樣的主題讓這本電影雜誌容易接觸又有深度。

小時候看"影響"電影雜誌至今,許多比較深度的影評都會需要看了很多很多的電影才能看得懂,不然就是要認識很多演員、導演才看得懂,為什麼我們不能從生活日常來認識討論電影呢?

從認識小津安二郎,溫德斯延伸到了侯孝賢的《珈琲時光》,致敬導演以前的電影,又衍生出新的話題,這算是電影的傳承吧?

翻完這本雜誌,好想再重看經典電影,會不會對各大城市又有新的認識?

2020/12/04

【新北市】Daily 常日書房 x 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20201204

Daily 常日書房 x 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上次去有河書店開會討論,這兩家書店女老闆就已經合作生出這兩樣東西,一個是書店的攝影明信片,一個是咖啡掛耳包,沖咖啡的時候念一首詩,咖啡都好喝了起來。

好想在這裡辦新書分享,這樣許願會不會成真?— 在 Daily 常日書房。

2020/11/13

【台北】咖啡展心得

20201113 咖啡展心得

我第一天下午就衝去了,可是,人潮眾多,光是停車就花了不少時間,還好停車場與展場是互通的。

我有人潮恐懼症,所以擠滿人的攤位實在沒有心情去排隊,不過,遇到了一些朋友跟我說要去喝哪一攤的哪一壺,果然十分厲害,比果汁還好喝的人間美味。

小型烘豆機不少!

綜合來說:看到許多國外的廠商在家用咖啡器材的造型美感與實用度取勝,國內的廠商就是在烘沖煮咖啡的功能性能上非常厲害,但是外觀就差了很多,操作上也頗複雜。

但,國外廠商的賣價,普遍比國內廠商要貴的多,這就是OEM的宿命嗎?我還是有看到造型與功能兼具的咖啡器材,非常期待開花結果。

2020/10/20

【台北】梅酒加珈琲@好孕工作室

一進門,看到一個小朋友在"強",一邊哭一邊鬧,所有的大人都堅決不理他,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理念,然後被媽媽帶到庭院去了。

然後看到了這組傳統的"椅轎",以前的小朋友只要亂跑哭鬧,就鎖在這個竹椅子裡面,不過我想鎖到一歲可能就鎖不住了。

這種多功能的工藝品,怎麼看怎麼美,而且十分經典,老闆給我一杯熱的咖啡加了庭院的迷迭香,原來熱的梅酒是這種味道啊!

最近幾年的街區慢步(導覽),講究的是跨界、誇領域、跨文化、在地又要國際化,已經不算是導覽的範疇了,經典 vs 多功能應該算是矛盾吧?

想太多了,很感謝這杯梅酒咖啡沒有感冒糖漿的味道,透出淡淡的迷迭香味,我還是回家試試梅酒+咖啡的比例怎樣比較好喝! — 和陳鈺萍在好孕工作室。

2020/09/22

【台北】熱風烘豆機

募資平台買來的烘豆機已經用了一個星期,除了自己要喝烘的豆子外,家人喝豆量也不小,當時想說玩一玩之外,也可以體會一下烘豆,烘豆果然又是另一項專業。

以化學實驗來講,這台機器的操作算很簡單,不過要達到十分精準,可能還有段距離,居家使用也算夠用,是否要購買更好的生豆來嘗嘗呢?會不會是浪費錢啊?

2020/07/02

【台北】行天宮社會大學古文明慢步,這兩周談台灣咖啡百年歷史

20200704 #行天宮社會大學 #古文明慢步

這兩周是談台灣咖啡百年歷史,這周把台北城中的咖啡館位置講得比較清楚一點,結果,也把南美、蜂大的老人跟大家分享,之前都是觀光客,可能這樣的風情感已經消失,倒是最近不知道老人有沒有回來呢?

最近去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Jfzgx90k8

2020/03/26

《咖啡人生》



上次去福岡時,無意中踏入了一棟舊公寓的咖啡館,翻閱書架上的書,找到了森光先生開設的咖啡美美的書,看到書中美麗的照片,咖啡館好像位於森林的光線之中,無論如何都想要到訪,沒想到位於博多市區。

在咖啡館看到了一張許多咖啡人的悼念文,森光先生去韓國做咖啡交流,回程不幸過世於仁川機場,後來咖啡館由妻子充子女士繼承營運。

原來,我在2017年的那個暑假,參與了森光先生的學生們對於咖啡大師的熱愛。

這是我的兩篇記錄: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jazz.html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30.html

本書的另一位主人翁是大坊先生,與森光先生同年出生,咖啡館所在的大樓要都更,索性結束了咖啡館,大坊先生同時也有很多學生,我在山口的原口咖啡遇到了原口小姐就是其中之一,在她咖啡館看到了大坊咖啡館的紀念攝影書。

這是我的紀錄:
http://trip.writers.idv.tw/2016/07/blog-post_8.html

最近,重看了這本書,勾起了在日本探訪咖啡館的過往,想在台灣也開始有這樣的感覺了,透過咖啡,人與人的連結更加溫暖。

2020/03/18

【台北】人人可以烘咖啡豆



隨著小型烘豆機越來越普及,許多咖啡愛好者自己烘生豆分享給朋友,這位朋友在我的命令下,寄給我一些咖啡豆,用虹吸壺煮一杯來喝,豆子已經具有開店水平,只是我沖煮技術不太OK。

我想至今還有很多人家裡沒有磨豆機,買豆的時候請咖啡館磨好,然後一放就是一個月,台灣氣候潮濕存放不容易,這樣沖出來還有滋味嗎?真是暴殄天物!

感恩!未來科技發展,農產品會不會小型化,都種植在社區內,反正都由機器人採收,這樣是不是永遠都是最新鮮的呢?

Michael JF Chen:
我只是用 amd 袋子裝
豆子是“大雪山14K莊園” 水洗
amd老闆說我那豆子有點烘太過
我隔天多磨了幾克豆子
(或是你可以少加一點水 160-180ml?)
我沖完之後裝在保溫瓶
到了辦公室再喝就覺得還不錯
剩下的一包試試看

2019/12/29

《史上最精華咖啡學》



不知道是不是小時候喜歡做考題,所以連了解咖啡學都要來做題目,很有成就感啊!


20200225 每天看一兩頁,咖啡人的頭腦訓練

2019/11/08

《咖啡賞味誌》x《設計咖啡館開店學》



開咖啡館是非常科學的事情,開店也要精打細算,但是開咖啡館成為眾人的夢想,我想是受到了味覺、香氣的影響,變成了一件浪漫的事情。

重讀這兩本書,可以讓咖啡館的客人醒一醒。

2019/11/03

從《珈琲時光》到《妙台灣》



我應該算是一青妙姊妹的大粉絲了吧?看過無數次侯孝賢的《珈琲時光》,還跑去東京找拍攝的咖啡館,看過了一青妙小姐所有的書,還有電影、舞台劇。

閱讀一青妙小姐的書,看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二二八之後,台灣社會的景況如何?她的電影或舞台劇會突然跳出一位老人家,出來導覽或是說明這段過往。

我想我大概能理解這樣的心情,在每本書與每個作品不厭其煩的說明,應該是那種無根尋根的過程中,一種非常無奈的心情吧?

我就讀台大地質系的老學長--葉雪淳(1930-2011),1950年6月在學校教室被抓走,然後在綠島度過了十幾年的時光,更早之前一青妙的父親顏惠民(1928-1985),原本在日本念書,1947年回到台灣也是就讀台大地質系,但因為父親顏欽賢(1902-1983)被捕,於是顏惠民就跑回日本去了。

此外曾就讀台北帝國大學農化講座的顏滄波(1914-1994),後轉系到地質學古生物講座,為何這些人拼命的要念地質學呢?跟我是因為分數太差想要念台大,只好進入地質學應該有很大的不同吧?

我想最理想的答案,就是因為地質學與礦業開發有極大的關係,基隆顏家以礦業起家,那麼要維繫家族企業的永續經營,應該還是繼續做這方面的研究,可惜,白色恐怖之後,這些人才都不能持續研究。這個中斷,除了產業之外,可能連親情都斷送掉了。

看完了妙台灣,這個踏遍台灣各地的顏家後代,正在努力做著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除了尋根,還要挖掘台灣特色,實在佩服。


妙台灣新書分享會,遇到好多朋友— 在暢銷作家一青妙《妙台灣-溫柔聯繫台日的觀察者》新書分享會台北場。

2019/10/26

【台北】那不勒斯顛倒壺@琥珀色咖啡研究室、達文西咖啡館



下方有焦黑的顏色,是在火爐上把冷水加熱,當水沸騰後翻轉,熱水與中間的咖啡粉接觸萃取出咖啡,然後分離上下壺,壺嘴就可以倒咖啡給大家喝了。

這個顛倒壺的經典設計除了上下壺相扣的機構之外,相扣後還可以掛在腰帶上騎馬出去玩,都不會掉下來,真是太方便了。

感謝研究室有眾多的咖啡器材,室長夫婦非常好客一個個解釋這些經典設計產品的咖啡文化。




20191109 達文西咖啡

看到展示櫃上有那不勒斯顛倒壺,詢問店員後拿出來把玩,我還是不太能理解,中間那個粉盒要那麼"搞工"來支撐它。

是因為騎馬的時候怕會晃來晃去嗎?顛倒的時候不會掉出來?還是取粉盒的時候比較方便?或是容易清洗呢?

可能要使用後才會知道設計原由!

達文西咖啡有一種咖啡豆兩種沖煮法的服務喔!

2019/09/28

【台北】幫小朋友介紹台大的小博物館,咖啡節大雨


很害怕小朋友把標本弄壞,很快的帶離開植物標本館,抵達地質系展覽館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因為展品都封在櫃子裏面,要夠高才看的到。

小時候在野外跑來跑去觀察昆蟲植物,都沒有老師教導,現在的小朋友可能沒辦法在大自然中跑來跑去,被限縮了很多常識,也只能在電視手機中尋找答案。

我很感謝我父親小時候經常把我丟在圖書室,也不會限制我出去跟鄰居玩耍,寒暑假到鄉下在田間跑來跑去,這樣的經歷讓我即使一個人獨處,也不會覺得寂寞。

或許有一天,我們要來開一個觀察的導覽行程。現代的家長與小朋友都好辛苦啊!



咖啡節

雨天阿伯(我)離開後,大太陽露臉了,一切都是我害的。— 在台北國際咖啡節。

2019/09/04

101種咖啡製作 No.021-030



20190816 No.021

冷萃咖啡Cold Brew

既然買了 Hario Switch 的濾杯,想想可以用來製作冷萃咖啡

咖啡豆:肯亞AA,20g,小富士刻度2
水:常溫+冰塊,240g(大約 240cc)
放置四個小時後把咖啡水放置血清瓶冰到冰箱發酵5天再來品嘗看看。



20190817 No.022

這個主題似乎停不下來,每天都可以用不同的器材來玩不同的製作方式。

咖啡豆:哥倫比亞,18g,小富士刻度3
冰塊先放在下壺:約100g
第一段:水溫85度,燜蒸36g,30秒,然後把咖啡放掉放到下壺
第二段:慢慢倒入總水量180g,浸到總時間3分鐘後,再把咖啡放掉放至下壺。

所以咖啡與冰塊混和後,總水量大概是 280g。

這個濾杯在放水的時候接觸到冰塊,有種涼快感。



20190821 No.023

這個夏天一直冰滴咖啡,試過了用浸泡式的方法,也試了先燜蒸再冰滴,好像效果都不理想,今天換一個蛋糕陶瓷濾杯來滴滴看,上下都墊了愛樂壓的濾紙,就開始滴吧!



20190824 No.024

手沖咖啡的器具很多種,每一種都有它的原理,也都需要練習與熟悉,重點是都還蠻貴的,那麼,用這種很便宜的茶葉過濾器可否手沖咖啡呢?

我覺得很適合一刀流。



20190826 No.025

真正冰滴咖啡,用V.60 來滴,為了讓水平均滴在咖啡細粉上,用了左下這個工具,加裝了 LilyDrip,滴完後放在冰箱五天。



20190828 No.026

看到一些咖啡 Youtuber 介紹可以秤上壺與下壺的重量,方便計算上壺咖啡豆吸水的重量,方便計算水粉比、時間等這樣的變因,進而計算萃取率,符合金杯理論......。

真正的重點來了,可以秤上下壺的電子秤好貴,我又不需要透過藍芽跟手機連結,那麼怎樣用最便宜的方式組合出可以量測上下壺的重量呢?

結果用這樣組合,一個手沖架,兩個電子秤,就可以達成這樣的功能了。

當然,這沒有手機 app 輔助。



20190829 No.027

高中考大學的時候,我只專攻化學,期許能夠九十分以上,這樣就可以直接去申請化學系,可是沒想到只考了八十八分,沒能完成這個夢想,既然現在喜歡沖煮咖啡,那麼就去買一些比較便宜的化學實驗器材來試試看。

1. 玻璃漏斗,10cm, $70,放入 V.60 濾紙(1-2人比較恰當,我這個太大),咖啡豆哥倫比亞,小富士刻度5, 12g
2. 無刻度玻璃燒杯,500ml,$90
3.洗眼瓶,500ml,$250,當成手沖壺,雖然出水口很小,但是衝力很強,熱水85度。

第一段熱水20g 燜50秒,第二段注水,由於漏斗沒有肋骨,而且出水口又比較小,所以必須要有浸漬的準備,剛好洗眼瓶的衝力很強,剛好去翻滾咖啡粉,也可以適時用攪拌棒,下壺總水量 150cc後把上壺移開。



20190901 No.028 用化學實驗器材來水滴咖啡

1. 梨形分液漏斗,500ml,$490,放置常溫水 500cc,大概調整兩秒一滴。
2. 布氏漏斗,10cm,$380,上下放圓形濾紙,放置咖啡豆 40g,小富士刻度1
3. 蛇型冷凝管,20cm,$208,這時放在這裡就只是炫而已,若用冰水裝在這裡循環應該可以很酷吧!

滴了六個小時終於滴完,放置冰箱五天試試看風味。

PS. 分液漏斗原本不是要來緩慢滴水,只是因為下面的玻璃栓可以調整水流,所以我拿來這樣使用。



20190903 No.029 防彈咖啡

買了貴俗俗的MCT油,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如何從椰子油中提煉出來呢?喝了 200cc,整個都是油感,完全喝不到咖啡的味道,害我還用很好的咖啡豆!照片是還沒有去打奶泡前,打完了好像比較容易入口,喝完了實在很飽




20190904 No.030

咖啡手沖一定要有手沖壺嗎?其實並不一定,只要有穩定的水流、適當的溫度,還是可以沖出一杯好咖啡。

這回用梨形分液漏斗來當手沖壺,先自行測試穩定的水流,大約三分鐘左右可以把300cc 的水流完,然後把所有器材安裝好,布氏漏斗當成蛋糕濾杯,放置20g 咖啡豆,並且把漏斗放置在燒杯旁,讓咖啡流出就沿著燒杯邊邊緩緩流下。

到入熱水後,控制梨形分液漏斗緩慢的旋轉,讓所有咖啡豆都均勻的浸水即可。

2019/04/11

#101種咖啡製作 No.001-No.010


20190411 No.001

買過了陶瓷、金屬、木頭等各式濾杯,有風有雨的天候,我還是選擇了有溫度了銅濾杯,配合新買的銅杯,要溫這些咖啡器具,其實還頗費工夫,但是全部器材都溫了之後,窗外幾陣風襲來,溫度並沒有降低。

這次選用了在車庫咖啡烘焙的豆子,在孵咖啡購買,如同今日的氣候多變,雖然重烘焙有些苦味,但是多變的回甘令人難忘。不過,也可能我燜了太久了,下一泡再來改善看看。

沖煮咖啡的方法百百種,希望我可以完成101次不同。

製作法001:熱水88度,燜一次,緩注水不間斷一次。


20190413 No.002

今天要介紹的並非是新創意咖啡手沖法,而是方便攜帶的工具,可隨時手沖新鮮的咖啡。

1. 摺疊的濾杯,可以用蛋糕杯濾紙或 V.60 的濾紙
2. 攜帶熱水的保溫壺,以後可以有加熱功能就好了。
3. 行動磨豆機,不過後來覺得這個磨豆機還蠻重的,只是想聽聽磨豆子的聲音,還有聞到新鮮的咖啡味,也可在家裡磨好帶出門,會更省事。
4. 矽膠可壓扁的水壺,充當手沖壺,可用按壓來微調水量。
5. 濾紙

很細長壺嘴的手沖壺很難很方便攜帶,是否有人發明方便攜帶的手沖壺呢?

目前市面上一堆方便攜帶的手沖咖啡器材,但我發現都沒有標準化,或者為了行動方便而犧牲了一些過程。


20190418 No.003

自從迷上了方便攜帶型的咖啡器具,經過了有賣咖啡器具的咖啡館,衝動下又買了這個 V.60 的金屬濾杯。

來測試一下風味!

悶蒸效果不錯,層次很豐富,比其它金屬濾網好,雖然沒有到達濾紙的乾淨程度,不過意外的喝到了更多層次的味覺。

到底怎樣的咖啡豆配合怎樣的濾杯呢?其實好像沒那麼重要,一切隨心隨緣,自會嘗到特別的風味。


20190422 No.004 有人說我只是愛玩而已!

沒錯,自從愛上了喝咖啡這件事情,如何製作一杯咖啡,從咖啡豆的產地,發酵、烘焙的模式,沖煮咖啡的方法,目前我可以自己控制的,就是使用不同的器材來沖煮咖啡。

使用 T型矽膠濾杯,這個濾杯的勒痕很細,有點深,由於矽膠這個材質與水的關係很微妙,水珠在上面會有表面張力,咖啡萃取後會不會快速的落下?是值得觀察的項目。

30克中深焙哥倫比亞,不燜蒸,一次注水法沖完。


20190425 No.005

手沖冰火咖啡

天氣突然從冬天變成了夏日,在孵咖啡看到老闆與美麗的吧檯手的表演與示範,我也詢問了一些方法與技巧,但是等到自己在家裡練習,變成手忙腳亂。

我自己也做了一些改良。

豆種:車庫咖啡深烘焙的哥倫比亞
粗細:小富士刻度四
重量:30g
悶蒸:90度60cc,120秒
注水:冰水4度,緩慢注水 300cc,一邊慢慢攪拌聞味道,一直到沒有咖啡味,移開上濾杯,這時包含燜蒸的熱水與冰水大概300cc。
加冰塊:60g

果然味道很多樣!


20190506 No.006

法蘭絨布濾網,不知道有沒有放反。

咖啡豆:國姓觀九峰,20g
溫度:85度燜蒸40g水,注水一次到300g

結果,感覺太稀了


20190507 No.007

掛耳包

只剩下半小時出門,又沒喝咖啡,於是打開掛耳包手沖,意外的香醇


20190513 No.008

法式濾壓

可能前幾天喝了油脂超濃的土耳其咖啡,喝到杯底嘗了些咖啡渣,覺得還蠻特別的美味,於是今天拿出這個濾壓壺,其實我常用來泡茶。

今天用了重烘焙的哥倫比亞 20g,原來的豆子稍微出了一點油,小富士刻度六,比手沖粗一點,熱水95度沖下去200cc,然後攪拌均勻後,蓋子燜住三分鐘,把濾網下壓就完成了。

有人是加一半的熱水,然後往下壓後再加一半熱水,就隨自己的習慣吧!

很快的完成一杯油脂豐富的法式咖啡,至於要加牛奶,或是豆漿,或者品嘗原味,就隨個人喜好了。

飲啜一口,如同聽法文一般,很浪漫!


20190525 No.009

這天氣,把水滴咖啡設備拿出來,又想來嚐發酵的滋味


20190603 No.010

這回採用古一杜先生的沖法,把燜蒸的第一段,與第二段手沖分開,然後分別品嘗後再混和,這樣就可以喝到咖啡的三種味道。

我覺得我的第一段還沒有到位,可能要多嘗試一下用不同的器具,不同的方式燜。

某人還是說要加牛奶比較好喝!


2013/11/14

【台北】咖啡的歷史



領團人協會執行公部門的活動,我負責分享"台北的咖啡香",結果,我每次都把自己的事情講太多太久,導致後面的重點"世界咖啡的歷史",還有"台北咖啡的歷史"講的太少。

不過結束後,我收到一個小禮物。拿破崙當時侵占了歐陸之後,避免經濟被他國控制,執行了鎖國政策,阻止東方的咖啡進口,所以用一種菊科來取代咖啡,我對植物並不是那麼了解,有個同學課堂當場畫了送給我。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