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7

【台北】日治時期的台北廳@監察院

目前我們的五權憲法中一權的監察院是沒有院長的,比較諷刺的是這座古蹟應該是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的機關建築,翻開老照片,幾乎一模一樣,樣式沒有被改建過。



這個地點在清代是城牆外,所以空空如也,一直到了日本人把沒用的城牆拆掉改成三線路(現中山北路),所有的機關建築往四周延伸。日治時期的1915年這座建築才落成,作為台北廳的辦公室,1920年改台北廳為台北洲。

一到了監察院的門口,就被這裡繁複的裝飾所迷惑,中間切一半的山牆,希臘托次坎成對圓柱,兩旁衛塔的圓頂,法式屋頂上開了半圓形小窗,還有長方形老虎窗,圓形的牛眼窗兩旁有兩串水果花草雕飾。後面蓋了新的大樓,其實蠻醜的,我在大門口,站了很久實在不知道怎樣拍照。

這裡每周五下午開放民眾參觀,可活動範圍除了外面,還有中央圓頂的部分。只要帶身分證去登記就可以入內參觀拍照。

監察院建築介紹
http://www.cy.gov.tw/build/index.html

3 則留言:

  1. 好實用的訊息,找天週五下午請假去逛台北州廳:)

    回覆刪除
  2. 日本時代對台北的官舍安排有高度的秩序性,台北州廳,台北市役所與七星郡(郡治台北市但不包括台北市)役所都在東門外,遺憾的是後來因為政府官舍不足,所以破壞了首都格局,後果就是多數的市民要洽公得到遠離核心的松山興雅庄.

    又據林衡道的回憶,台北州廳為仿慕尼黑市政廳的建築,只是錢不夠所以沒蓋高塔;林衡道當然是耆老啦,不過他的話能不能信一直都很有爭議,所以這可以當個野史聽聽.

    回覆刪除
  3. 諶峷頵,我建議你要去之前先打電話問,因為我那天去的時候冷氣壞掉了,所以有點悶,而且沒有人解說,可能要帶本書過去看外觀。

    eslitebear,謝謝你補充,日本人當時把台北城的都市規劃當成實驗性質,所以很多建築式樣又是文藝復興又是巴洛克,有時好像洛可可,監察院我是覺得很混雜,我覺得有點像美國的布雜藝術的建築,因為我不是學建築的,這方面也不太好評論,只是就我的觀察芬想而已。

    也可以發現清朝的統治是比較鬆散,對地方的規定就是要有一個城,然後要蓋廟,日治時期的都市計劃就很完整,哪邊要放什麼,要蓋什麼都要規定,至於怎樣比較好,我想是見仁見智。

    另外,這些日治時代官舍的安排以及都市規劃等可否介紹大家幾本書來參考閱讀呢?

    回覆刪除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