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搬到吳興街、莊敬路一帶,對吳興街的印象特別深刻,念三興國小的學生有兩個地區,一是基隆路以西通化街、臨江街、文昌街這一帶,另一區就是基隆路以東吳興街、莊敬路。

1974年的航照圖,紅線為吳興街,街上還蠻多公車的,當時莊敬路頭還沒有開通
清晨,天還未亮,夏日清晨霧氣迷濛,會聽到叮噹叮噹的聲音,我們特別喜歡吃這種醃製的醬菜,拿著碗盤下樓,聽著聲音漸近,然後才看到婦人推著木製的車子,好像把廚房的餐櫃推在街上,我跟姊姊挑選喜歡吃的小菜,我喜歡紅色又甜又酸的瓜子,也喜歡土黃色的麵筋。不只一次在夢中聽到叮噹醬菜車的聲音,想要拿著盤子出去,清醒後卻只是兒時的記憶與味道。
有時候一早,媽媽會要我騎著腳踏車去買饅頭,等著第一籠饅頭、銀絲卷出爐。那家饅頭店,在三興市場(今市圖三興分館)旁,看著一個年輕的女人,在那邊賣饅頭,看到她頭髮白了,也不知道那家店何時消失了!
說到吳興街的頭,以前是一個菜市場,在消失的僑聲戲院旁邊,走過了基隆路口,吳興街有不少老行業存在,有很多是小學同學家人開的,大約在吳興街59號附近,有幾家鐘錶眼鏡行,小時候都很羨慕這些同學,可以有戴不完的手錶,手錶壞了拿到他家,他爸爸就可以讓手錶其死回生,尤其那時候手錶還都是上發條的,可以戴著放大鏡用小工具修錶,手又要非常穩定,真是太佩服了。
在吳興街與莊敬路的巷子內,有幾家傳統的理髮店,也是小學同學的母親在經營,經常去捧場剪頭髮。看到一些阿公級的老人家在理髮店刮鬍子半躺著變成當成一種享受,聞到厚重髮油的味道,對面四四南村拆除掉的眷村房舍,變成了我聞到這種味道的獨特印象。
繼續往下走吳興街84號有家老藥房,記得小時候有次感冒很嚴重,到了對面的馬醫師診所還沒有開始,於是到了藥房,那個老闆看到我快不行了,於是給我通腸,在藥房上個廁所休息一下,我居然是跑著回家的。
馬醫師診所是我們感冒的時候最常去拜訪的醫師,他總是用著湖南腔說著一樣的話:刺激性的飲料、冷的、辣椒、咖啡不要吃喝等等,雖然我們都會背了,可是還是照吃不誤。年紀稍長若感冒不是很嚴重,就會到對面的中藥店給中醫師把脈,然後拿藥回家吃。後來,中藥店、國術店一家家關起來,這些小學同學都不知道搬到哪裡去了?
記得馬醫師診所附近有個修皮鞋、打鑰匙的小攤子,是個啞巴老闆所開,小時候的皮鞋修了又補,就在那邊。聽說那也是小學同學他父親,但是因為可能他認為父親的工作比較低下,所以一直不承認,尤其是談到遺傳這一件事情,他非常敏感,印象中他還一直問老師有關啞巴、耳聾會不會遺傳這件事情。雖然那個修皮鞋的大叔已經不再那邊了,可是每次經過吳興街,總想起我那個小學同學的背影,也是我少數可以說出名字的同學。
我們這一輩的人在成長的過程,剛好也是台灣經濟最好的時刻,兒時的記憶在大學畢業後,突然變成一場空白,例如:小學時候巷口一碗五元的陽春麵,本來是攤子的彰化肉圓,因為老闆很努力,租了店面又買了房子,大學畢業當兵回來,整個消失無蹤。騎著腳踏車賣山東饅頭的伯伯,還有推著豆花車的大叔,賣叭ㄅㄨ的大伯,兩個鐵棍輪流敲的麻糬攤子,這些在巷弄周邊的攤車完全都消失了。
在放學途中,或許我們會躲著流浪漢,突然某一天,你會想著那個流浪漢怎會消失在街頭!
吳興街過了 154號之後,是街頭的傳統市場,有段時間三興市場蓋好後,這些攤販被趕入市場內,可是人們依舊在吳興街上買賣,這些市場變成陰暗的角落,最後落得拆除重建的命運。這個市場每到假日上午人來人往,現場殺雞、庖魚鱗、切豬肉人聲鼎沸,地上的汙水走在那邊我經常害怕滑倒,路過裁縫、衣飾店看著可怕無臉的塑膠模特兒,小時候跟媽媽去菜市場變成一種苦差事,現在去菜市場,看著五花八門現成的料理,反而覺得很新鮮。
吳興街有個賣蘿蔔絲餅的小攤,背後有個『蜂蜜蜂王乳』的招牌,那一攤總是排滿了人,小學老師有時會叫我上學時幫他買過去,我因此也特別受到他的疼愛,不時的可以出公差,或者畫海報,或者去整理圖書室,不用上課的特別優待。
在吳興街街頭市場,也經常看到傳教的人,要搶拉進去教堂做禮拜,好像是屬於同一個教會的宣恩幼稚園,不知道是否還存在?
小學生總是喜歡到文具店去逛,印象中的百科書店附近有幾家文具店,來這裡的女店員很有生意頭腦,因為老闆年紀大了,她就把店頂下來變成女老闆,來這裡上班的男店員與女老闆一起經營,後來搬到莊敬路325巷17號的明明文具店。印象中沒見過女老闆有懷孕過,但是文具店裡一堆小孩,據說那些都是她親戚的小孩,來台北念書就住在這裡,平常就幫忙店裡的工作,如今這些小孩應該也都長大獨立了。
吳興街再往下走,經過台北醫學院,學校門口有些冰果室,清冰讓我回味無窮,照相館、書店、小吃攤,這邊自成一圈的夜市,讓吳興街底的住民,晚上有吃宵夜的地方,以前吳興街底與莊敬路底的山腳下,住著很多人口,可是出入口只有吳興街、莊敬路這兩條小馬路,每到了上下班時間,公車塞滿了人,22路、37路公車,應該伴著台北市居民不少的時光,山上的挹翠山莊著許多有錢的大明星,當年也是夏日少數有游泳池開放的地方。
吳興國小旁的吳興大廈,今日莊敬路與松仁路交叉口,以前也有一些書店、文具店聚集,1980年代,旁邊有些電動玩具店,小時候還跑去打大金剛時因為警察來檢查,店家讓我們從後門跑走,至今回想真是有趣的經驗。
假日,一群小朋友騎著腳踏車到山邊的水圳玩水,或者到空地抓蚱蜢、控番薯、種菜除草,這樣的童年永遠不可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