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二二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二二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02/27

【台北】從大轟炸到二二八前後的心情轉變,龍瑛宗的勁風與野草 06

*原本要先寫第三段,明天是二二八,就先寫最後一段

1937年,龍瑛宗以《パパイヤのある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得《改造》雜誌小說佳作推薦獎。但1941年,無預警被調至花蓮支店,由於南投與花蓮都沒有書店,對於龍瑛宗而言這樣的環境對於想要寫作維生這條路行不通,於是1942年辭去銀行工作返回臺北。

由皇民奉公會幹部推薦進入《臺灣日日新報》擔任編輯,並在10月22日與西川滿、張文環等前往東京出席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參拜了靖國神社,並前往大阪閉幕式。並且定期前往帝國大學文學部聆聽工藤好美的文學講座,這一年可以說是龍瑛宗最風光的一年,在台灣銀行工作的不順遂,身為台灣人的不平等待遇,因為戰爭時期的"文學"創作反而走了另一條路。

他的作品中仍充分的以知識分子的觀點,反映殖民統治下的悲哀,但因為戰爭期間他的小說集《蓮霧的庭院》中有一篇〈夕影〉審查不通過,他抽換掉這一篇仍不通過,因此就沒有出版,從這一點來看龍瑛宗沒有因為政策而改變太多文章的內容。

**

『公會堂(中山堂)前廣場與報社之中間地帶,炸彈挖了大窟窿,好比涸竭的池塘。難怪報社的防空洞被飛砂掩埋著。

杜南遠信步到總督府前廣場,統治台灣第二號人物的總務長官的官邸,轟炸得變成夷地。他湧上了一個感想:昔日的榮耀何在?』--勁風與野草第六章

第六章開始說明的戰爭期間報社的合併,也說明了他在銀行工作很討厭與數字搏鬥,所以到報社上班,但又遇到了轟炸,所以把妻子疏散到新竹,自己搬到了宮前町的員工宿舍。

並以他的室友白井先生因為割包皮的手術躲過大轟炸,這樣的短篇小說在字字珠璣的情況下還把社會現況中自由與限制、天堂與地獄的對比,用白井先生愛抽菸吞雲吐霧寫出來,閱讀龍瑛宗的小說很有層次感,一段話表面是敘述一件事情,猶如電影中的一個場景,但這段話的人事物也同時是一個強烈的對比。

提到三木清、尾崎秀實這些人的遭遇,沒想到龍瑛宗被 1941 年成立的皇民奉公會所提拔進入文藝界,但這篇文章在台灣解嚴(1987)前所寫,同時也批評皇民奉公會,這也是本島人(台灣人)當時作為二等國民的認同矛盾,到底為何而戰?

戰後,1946年龍瑛宗前往臺南《中華日報》任職,但後來日文版面裁撤,經朋友介紹到行政長官所屬單位做原住民刊物編輯工作,薪水非常微薄,妻小搬到住在萬華大姊家。二二八事件後行政長官公署裁撤而失業,直到1949年經由朱昭陽的關係到合作金庫當事務員,1976年退休。

日本時代從銀行跳巢到報社從事文字工作,二二八發生後,台灣的精英噤聲寒蟬,甚至多有躲在山裡面,從日文轉換語言到漢字並沒有那麼容易,再從報社回銀行工作,〈勁風與野草〉是龍瑛宗用漢字書寫的短篇小說,這篇文章是1982年刊登在聯合報上,到底只是小說的情節可以如此的安排,還是龍瑛宗的人生就是如此呢?

十分佩服退休的龍瑛宗還能重新學習ㄅㄆㄇ,寫出如此有深度與反思的短篇小說,雖然故事的結束在大轟炸,但我們似乎可以看到故事的第二輪是從二二八開始的,與電影《悲情城市》一樣,鏡頭外我們看不到的故事才令人悲情!

從清代原住民出草的野蠻社會,到日本時代雖然歷經了現代化與國際思潮,但戰爭時期自由的緊縮與審查,原以為終戰而結束,二二八後一直到台灣解除戒嚴,這我覺得是故事的第二輪,與〈勁風與野草〉可以互相對照來看,至於有沒有三部曲?結局如何?或許是現在進行式!

圖說:左至右

1. 公會堂與報社中間的窟窿,箭頭所指就是台灣日日新報

2. 總統府被形容成阿房宮大火燒了八天七夜

3. 民政長官官邸被燒得精光

2021/03/13

《湯德章》臺文版

《湯德章》臺文版

湯德章(1907年1月6日-1947年3月13日)

目前湯德章故居透過募資被保留,我們是否要更加努力,對於我們的歷史有更深刻的認識呢?

看來臺文版很適合漫畫,邊看可以邊唸出來,是非常直覺,但我們長期的北京話漢字教育,這部分是不是有一個標準呢?

2021/02/28

【台北】二二八白色恐怖相關文化資產,感謝眾多教授級的人來參加二二八發生地旁邊的講座《臺北老屋三生事》 No.12

跟 Notch 咖啡的老闆約了過去,或許去過這家咖啡館的人會覺得門窗與牆壁有點破舊,木頭地板走過去有點搖晃,但我在那邊發現了一些寶藏。

一般咖啡館或許會使用裝潢把這些不好看的地方遮蔽,但我看到了有重力鎚的高長窗,還有老照片中一樣的窗紋,雖然外觀是洋樓,但內裝的櫥櫃,有日式建築的感覺。

這間街屋,戰後後方有增建變成長形的街屋,原本和、洋式變成了漢式的生活空間,在文化意涵上有很重要的意義。

店主李大哥的阿公,在二二八事件失蹤,所以他擺放了一張這些事件點發生地的地圖,美女店主方菁是教油畫老師,一樓往二樓的樓梯間擺設了一些畫框作為裝飾,目前作品與畫室在信陽店,下次若有機會再走1930年代的臺灣美術導覽,我覺得可以從這邊出發。

感謝老闆與房東願意保留與經營這樣的房子,未來不知道都更會不會拆除,希望至少立面可以保存下來。老闆說現在島津製作所台北支局的員工曾經有來探訪,不知道以前內部格局是怎樣呢?

#與老屋合照 #臺北老屋三生事 — 和李德振與李方菁在 Notch咖啡本町店-重慶南路

圖片來源:二二八事件維基百科

講座:【台北】二二八白色恐怖相關文化資產--《臺北老屋三生事》

這是 1947年2月28日在專賣局前的抗議衝突事件,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地點,位於重慶南路一段25號。

會有大批民眾集結,是前一天2月27日傍晚,因為發生專賣局查緝私菸的警察誤殺了一名民眾,終戰後不到兩年的時光,大批民眾在火車站前集合,前往專賣局辦公室抗議,為何群情激憤地把辦公室搗毀焚燒?

發生至今 74 年,大家甚至不知道發生地點在哪裡?甚至不知道這棟房子還在!

蕭文杰老師,將帶領大家前往有白色恐怖的文化資產,那一代的知識份子,透過各式各樣的模式來告訴我們那段歷史,而我們如今又能做甚麼呢?

仔細觀察這張照片的三棟房子,各自獨立卻擁有類似的樣貌,這是為什麼呢?

小時候玩大富翁,只要在漢口街、開封街、重慶南路蓋起房子,這一局就包準是贏定了,如今僅存的老房子,要跟我們訴說它曾經的見聞,臺北有那些老房子經歷了白色恐怖﹐又有哪些文化資產,具有這樣的時代意義呢?

做一個有記憶的人,透過建築與地景地貌,還原你我所知道的故事。

主辦:典藏文創 與談者:蕭文杰、水瓶子 時間:2021年2月28日10:00-12:00 地點:臺北市重慶南路1段35號 Notch Cafe 費用:100元茶水場地費,當日繳交

#臺北老屋三生事 #歡迎分享轉貼 — 與蕭文杰。

感謝眾多教授級的人來參加二二八發生地旁邊的講座--《臺北老屋三生事》

從第零場在迪化街的老屋舉辦這樣的活動,一直到二二八當天,是第十二場,雖然我的簡報檔內的照片與蕭文杰老師有重複,但是我們兩人切入的角度大大的不同,個人注重發生點在哪裡?二二七到三一一中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而蕭文杰老師把這些地景的警察軍事公家單位主官、報紙媒體的經營者、或是處理這些人背後的脈絡關係說明得非常清楚,反覆論證。

好像還在拼拼圖,透過照片、繪畫、口述拼出現在這樣的樣貌。我們不是用悲情來討論二二八,而是拼圖起來建立一個公民意識,保存老屋的意義不只是在於時代性的建築意義,而是屋內屋外發生過的事情。

左一 Yu-Juin Wang 王瑜君博士,她家在暖暖的街屋曾是白色恐怖的見證。
左二 駱芬美 老師,銘傳大學的老師,寫了很多本臺灣史的書,她說這裡原本是"臺北縣廳"府前街。而今日重慶南路有總統府,這百年時光一直都是政治經濟的中心。
左三 是 鴻儒堂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的老闆,從小就住在這周邊,描述日本時代商店街樂天地,非常到位。
左四 李德振 是二二八失蹤的台北市參議員李仁貴的孫子,也是 NotchCafe 的經營者,李仁貴戰後行善卻被失蹤,從小家人長輩避談二二八。
左五 蕭文杰 老師,被稱為文化恐怖份子,他一直鼓勵大家文化資產提報與保存,幫大家找尋這些文資背後的許多故事與意義。


很感謝來了我人生中各個時期認識的朋友,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夠講出老屋背後的故事。 — 和李德振與 Yu-Juin Wang 在 Notch咖啡本町店-重慶南路

感謝駱芬美老師製作的影片

2021/02/18

《臺北都會二二八》 #逐工一本冊 No.012

《臺北都會二二八》 #逐工一本冊 No.012

這本是二二八受難者後代的口述歷史,當我看到宋斐如這個章節採訪他兒子宋洪濤,描述他爸爸與第三個媽媽受害後才是真悲哀!

雖然宋斐如在臺灣出生,去北平念書,與洪炎秋同時考上北京大學,戰後回臺灣服務,不願意進入公部門,於是創立了《人民導報》,報址就是在高石組辦公室,我們所熟知的撫台街洋樓。於是從小在北平長大的宋洪濤,回到台北念建國中學,但是講話的口音卻是外省人,二二八之後兩面不是人,去找父親的好友卻都被拒於門外。

這本書的每一個人都是當時的菁英,大多在三月初被抓失蹤或受難,而其中蔣渭川命大,因為槍枝太爛卡彈,軍人被太太牽制一下往屋內逃跑,女兒中槍因此受傷死亡,開始逃亡的日子,本書也具體說明的蔣渭川逃亡居住藏匿的方式,連小孩都不能直接相見,看了這段內容簡直比猶太人在納粹追捕下藏匿的故事,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發生地在哪裡?你知道嗎?請來參加這個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223511531284000&set=a.2777351360533

2021/02/17

《來自清水的孩子》蔡焜霖 #逐工一本冊 No.011

《來自清水的孩子》蔡焜霖 #逐工一本冊 No.011

終於去銅鑼灣書店,因為二二八即將到來,記得上次在二二八紀念館聽演講,遇到了蔡焜霖先生簡略了講了一下話,一直很好奇他的人生。

蔡焜霖人生漫畫出了三本,使用臺語漢字,第一本是描述蔡焜霖年少時期非常會讀書,經過戰爭時期,戰後又發生二二八事件,時間大概到1950年為止。

蔡焜霖後來的人生也非常曲折,也跟這本漫畫的形式相關,創辦了《王子》雜誌,支助紅葉少棒隊,雇用同樣遭受到白色恐怖的同事,同時期也做了很多兒童、少年相關活動,辦的有聲有色。

每次接觸到白色恐怖的前輩,都覺得他們被關在綠島十幾年,人生好像就少了那十幾年,可是看著他們的人生經歷卻比我們一般人更為精彩,遇到磨難都會找其他的辦法,只要有堅定的目標,無論花多久的時間都想要完成。

2021/02/10

《靜待黎明》陳炘的女兒,也是高敬遠的媳婦高陳雙適口述

《靜待黎明》陳炘的女兒,也是高敬遠的媳婦高陳雙適口述 #逐工一本冊 No.005

位於南京西路、塔城街口這個轉角,是大東信託台北支店的辦公室,另一個轉角也曾是高敬遠的婦產科醫院。

1944年,戰爭尚未結束,大東信託被台灣總督府強制合併為台灣信託株式會社,最大股東為台灣銀行,社長為官派菊池真鄉,陳炘為專務(執行董事)。

1946年,陳炘成立大公企業,地址於臺北市光復路18號(在哪裡?),3月21日被抓到保安司令部,雖然被放出來,但是隔年二二八事件後,3月11日被帶走後就失蹤了。

每次讀到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後代的紀錄,鉅細靡遺的把父親從小到大的路重新探訪一次,在日本時代備受打壓的情況下為台灣人尋找出路,萬萬沒想到戰後受到的打壓更巨大,甚至生命都消失了,黎明到底何時可以到來呢?

我查到了1946年的光復路,就是今日的博愛路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FormosaMuseum/photos/pcb.1605905062780385/1605858832785008/

2021/02/05

講座:【台北】二二八白色恐怖相關文化資產--《臺北老屋三生事》

圖片來源:二二八事件維基百科

這是 1947年2月28日在專賣局前的抗議衝突事件,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地點,位於重慶南路一段25號。

會有大批民眾集結,是前一天2月27日傍晚,因為發生專賣局查緝私菸的警察誤殺了一名民眾,終戰後不到兩年的時光,大批民眾在火車站前集合,前往專賣局辦公室抗議,為何群情激憤地把辦公室搗毀焚燒?

發生至今 74 年,大家甚至不知道發生地點在哪裡?甚至不知道這棟房子還在!

蕭文杰老師,將帶領大家前往有白色恐怖的文化資產,那一代的知識份子,透過各式各樣的模式來告訴我們那段歷史,而我們如今又能做甚麼呢?

仔細觀察這張照片的三棟房子,各自獨立卻擁有類似的樣貌,這是為什麼呢?

小時候玩大富翁,只要在漢口街、開封街、重慶南路蓋起房子,這一局就包準是贏定了,如今僅存的老房子,要跟我們訴說它曾經的見聞,臺北有那些老房子經歷了白色恐怖﹐又有哪些文化資產,具有這樣的時代意義呢?

做一個有記憶的人,透過建築與地景地貌,還原你我所知道的故事。

主辦:典藏文創
與談者:蕭文杰、水瓶子
時間:2021年2月28日10:00-12:00
地點:臺北市重慶南路1段35號 Notch Cafe
費用:100元茶水場地費,當日繳交

2021/01/03

《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

《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

自從去年開始購買日本時代的臺灣人物傳記,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原來那時候的臺灣人除了去日本念書外,到歐、美念書取得博士之後回臺服務,投入各式各樣的運動,一直到戰後回歸祖國的努力,這一切在 1947年3月11日嘎然而止。

我們可能只會用一句話帶過:這就是二二八!

但,我們未曾了解我們的前輩的策略,在日本統治下如何尋找臺灣人的出路,到了戰後如何為臺灣前途著想,我想我們都不及他們的努力。

紮根,只有從認識我們的前輩開始。

連克:陳炘女兒的。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6450

2020/07/20

【台北】蔣渭川,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

今天去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聽蔣理容老師講她的阿公蔣渭川當年為什麼變成省議員,又為什麼成立了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等等。

我很驚訝的很多台灣史學者教授長者都出席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年輕人,某種程度的同溫層衍然成形,這個同溫層已經不是同一個世代,已經跨世代了。結束時,蔣理容老師說她正在寫小說,非常期待。

蔣渭水與蔣渭川在不同政權下都遭受到極大的挑戰,也都想了各種辦法達成任務,熟知台灣文化協會與台灣民眾黨的精神,蔣渭川戰後成立台灣民眾協會,但在李翼中勸說下改為「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

1947年3月10日,政府派武裝警察攻擊渭川宅邸,謂「我們奉命要來槍斃你」。警察開了二槍都卡彈沒擊發,蔣渭川往屋後逃走,警察追過去開了第三發沒有打中,後來第四發子彈穿過女兒蔣巧雲頸部,然後打中兒子蔣松平,蔣巧雲十一天後死亡,蔣松平卡在身體的子彈幾年後才取出。

1975年5月5日,老蔣過世後一個月,蔣渭川突然過世。

2020/05/04

【台北】天馬茶房與陳逸松回憶錄



之前看到了網路上有右上那張照片,旁邊有一個辯護士陳逸松事務所的招牌,想來找找天馬茶房最正確的位置。

右下角那張地圖(忘了從哪本書掃下來,找到再補),有點矛盾,不過顯然這些店在本島人銀座附近搬來搬去也是有可能的。

這張地圖標示了謝娥開設的醫院位置,跟我認知不太相同,是另一位婦產科醫師陳却他爸爸陳生的財產,當年這些台灣人的人際關係到底是多麼緊密呢?

看完了,還是沒有答案。二二八事件後,真的把菁英的人際關係給摧毀了。

2019/03/03

【基隆】老房子社區再造與二二八事件後的白色恐怖



看似兩個無關的事情,是否可以作為轉型正義連結的橋樑呢?

三月三日,我們在王瑜君老師的帶領下,在八堵車站了解了為何二二八事件會快速的散布全台,在縱貫線鐵路的三叉路口,八堵車站旁還有基隆中學,一位校長被抓走的史實,鍾浩東校長是鍾理和的弟弟,雖然這兩人有不同的結局,在血泊中筆耕的鍾理和,兄弟倆有著相同理想性的堅持。

這讓我想到了蔣渭水與蔣渭川,甚麼樣的年代?讓兄弟的故事如此的令人揪心?

就在這一天早上,我看著臉書上許多似是而非的言論,不但把"轉型正義"這四個字又打為藍綠問題,然後把許多要解構二二八事件的人扣上了帽子,頓時十分的灰心,口水泥巴戰又開始互相攻訐。

但是到了這個活動的現場,每一個聽眾都是十分理性的想要了解八堵車站事件發生的原因,基隆中學的歷史老師 盧慧芳使用了解構的方法,先把當時台灣共產黨這個字詞與目前中共建國1949年後共產黨區分開來,中華民國來台灣之後,與台灣知識分子想像的祖國不同,或許如此,想要更了解共產黨?然後再從八堵車站的地理位置分析,頓時這個圖像清晰了起來,簡單的來說是兩個文化完全不同的族群突然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原先在台灣的人,一出頭就被整肅,尤其是知識份子。

同學 Michael JF Chen的父親,昭和三年出生,也曾經在綠島度過了十幾年的時光,他是王瑜君老師父親王春長的獄友,今天也全程參與,雖然整個活動在暖暖的幾個現場:八堵車站事件、基隆中學鍾浩東事件、暖暖街15號逮捕師範學院學生王春長事件,小小的這個場域,在不同的時間就發生了這許多事件。

以往,我們很少在事件發生地舉辦導覽,八堵車站有個紀念碑,但是顯少人了解其形成原因,除非是有心查找相關資料,才會有片面的了解,我想除了二二八事件這個大的主題之外,我們應該在把之後發生的白色恐怖事件抽絲剝繭,在這些場域中讓人了解。

之後,聽了盧慧芳老師說基隆中學校長的官舍還在基隆義七路(粉絲頁 台北州立基隆中學校奏任官舍-義七路官舍),或許也是可以說鍾浩東故事的地方,但,我們至今可能還不多人知曉鍾浩東這個人,又聽到是共產黨,既然是發生在這塊土地,熱血鼓勵年輕人向學的校長,我們可以繼續說這樣的故事嗎?

PS. 寫這篇短短的心得,我停頓了好幾次,手腳不斷的起雞皮疙瘩,很難有一個讓人簡單易懂的行文模式,或許再幾天沉澱後才能繼續聚焦書寫。— 參加導覽|暖暖的白色恐怖 從一棟老屋開始和解──和 Yu-Juin Wang 。

2018/02/28

【台北】七十一年前的今天,從天馬茶行到彰化銀行有甚麼關係?


轉型正義路還很長,我們是否可以先在這裡立一個紀念碑呢?重慶南路一段25,27號前。

1947.2.27 晚間,因為台灣省專賣局查緝員查緝賣菸婦人,開槍傷人致死,所以隔日上午大批民眾聚集在專賣局台北分局前,專賣局台籍員工林天福被群眾毆傷倒在路上,沒有人知道他後來的『下場』?

這張照片上下兩張是同一個建築,只是被拉皮過,1928年由台灣土地建築會社興建這棟建築,1929年,代理眾多酒品的辰馬商會搬入當作支店,後面還有倉庫。1934年,總督府專賣局臺北支局向辰馬商會租下整棟建築,打通隔牆成為今日格局。1945年,戰後轉為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1947年,專賣局改制為公賣局。1969年,將這棟建築轉賣給彰化銀行,並做了立面整修的工程,變成今日的樣子。

PS.
上圖:台灣建築會誌 第1輯 第3號,1932年
中圖:臺灣酒專賣史 下卷,1941年
下圖:2016年

2016/08/02

【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展覽


仔細去看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算是第一次,在南海路與泉州街的交叉口,旁邊是建中、工藝館等單位,那麼漂亮的古蹟,歷來眾多不同的使用方式,我希望能夠真正發揮它的功能。
最近我拍看板的技術提升了,但是走過眾多的博物館、展覽館,燈光這件事情,我相信台灣有相當的技術,但是為何公部門都沒有提升呢?



就請仔細看照片,當成去看展覽囉!

2016/03/20

【台北】凌宗魁老師的導覽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北門、忠孝西路、重慶南路,凌宗魁老師的導覽充滿了時代的諷刺。

導覽開始在北門集合,由於上次 青田七六 辦的導覽前半段內容差不多,所以我開始觀察北門周邊的交通狀況,這次也把三井倉庫拍的比較清楚點,而北門圓環的周邊,可能是要蓋甕城的意象,所以擴大了很多,連帶著周邊的交通受到很大的影響,很多車子卡在三井倉庫那個轉彎處。

在我的記憶中,大約是 1980 年代,北門高架橋旁邊還有停車場,現在這個停車場已經消失變成了馬路,以前的北門被高架橋圍繞,如今所有高架道路與馬路都離開了它,百多年來的待遇,真有天壤之別。

為了這個北門的圓環,我們甚至還要把更多的文化資產移開!未來來看這件事情,是不是時代的荒謬呢?

今天走到了重慶南路與忠孝西路口的消防塔,我的印象是有一個學生票亭,很多學生都在這邊排隊買月票。重慶南路一路過去,因為 1911 年的一次颱風,把很多房屋吹壞了,總督府趁著這次機會實施街道與房子的改造,但這些房子不到百年,我們因為商業利益,都拆掉蓋了高樓,犧牲到美麗的道路規劃。

二二八事件的主要衝突場域,公賣局公署,就是今日的彰化銀行,如今也要拆掉改建了,到底,我們可以留給後代甚麼樣的歷史記憶呢?

2012/04/16

【台北】許壽裳在台灣的日子 1946.6.25~1948.2.18

會開始研究許壽裳教授,是因為有次訪談金恆煒老師提及,而馬國光老師在馬廷英故居(青田七六)導覽時,偶而也會提到,不過以我看現場人的反應,幾乎沒有一個人認識。我很好奇買了幾本書,包括台大出版中心有出版《許壽裳日記》、《許壽裳台灣時代文集》,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光復初期赴台知識分子初探》等,這幾本書描述很多許壽裳先生所處的時代背景,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資質太差,讀這些書像是讀天書一般,讀一句就要查好多資料,人名很多,《光復初期赴台知識分子初探》這本學術詞彙過多,全部融會貫通大概我這輩子是不容易。

我不打算把許壽裳仔細寫完,只想還原一下他來台灣當時所住周遭的生活環境、天氣、住所等,所以從日記中把有相關資料抽離出來,加上一點想像簡單描述出來,若覺得不太對的,請大家指正,這篇文章我會陸續編修,也不知道甚麼時候會定稿。若對許壽裳先生不熟悉的,還請先看一下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E%B8%E5%AF%BF%E8%A3%B3


可能是許壽裳所住的地方,紅色框。(1945年美軍空拍照片)

*住所:

1946.6.25,許壽裳準備了好些時日終於搭到飛機到台灣,在飄雨的日子到台北,到達後馬不停蹄的拜訪許多學者、專家等,入住勵志社16號(還要查在哪裡),並且購買生活用品特別是需要蚊帳,可見當時室內蚊蟲很多,有時若蚊帳內有臭蟲,可能當晚就睡不著,或者被咬的滿身包,屋內多有老鼠。夏天的台北氣候忽陰忽晴,顯然午後會有雷陣雨,晚上熱的睡不著覺,也或許是濕熱的氣候水土不服所致。

1946.7.4,搬到昭和町大學宿舍二條通(今青田街9巷2號),寄居李季谷先生家。

1946.7.6星期六,到龍安坡462號(今青田街7巷6號)聽音樂,日本足立仁教授留下黑膠唱片據說當時非常稀有,吃西瓜、檸檬茶解熱消暑。

1946.7.13星期六,與馬廷英至錦町59號(潮州街?號)看房子,原為海洋所用宿舍,讓給許壽裳使用。地攤買生活用品,我推測應該在今牯嶺街賣舊物的地方。

1946.8.11,正式遷入錦町59號(潮州街?號)

1947.3.29 搬家到龍安坡475號(青田街6號,因為青田街的門牌有更換過,或許是今日的8號)

*辦公所:

編譯館籌備處在龍口町教育會館,原臺灣教育會館(現南海路),後來1946.10.31館舍遷到表町(襄陽街、懷寧街口)。在編譯館籌辦的過程中會面的人很多,有些是原來就在台灣的知識份子,不乏名人之後,例如進士陳維英後代陳紹馨,還有黃得時、林茂生、杜聰明等人。

1947.5.17 編譯館廢止,廢止前台大就發給聘書。

*飲食娛樂:

許多朋友乘坐汽車到北投南方會館聚餐,當時日本留下來的旅館,仍然非常豪華。而聚會的場所還有大稻埕的蓬萊閣、第一劇場、草山(陽明山)泡溫泉、中山堂看表演,台北火車站前的鐵路飯店也還在,可見戰後初期的生活娛樂、用餐地點與日本時代是相同的。

*醫藥衛生:

當時應該還有一些日本醫師留在台灣看診,許做了假牙。使用瘧疾、霍亂、肺病等預防藥物,還有DDT等,也因為喝了些冷飲、啤酒等,許壽裳因此拉肚子腹瀉。可見當年環境衛生條件很差。女佣人得淋病,還有一個周家風的人很不檢點,居然跟一女工姦私生子。

2008/04/20

【上海】陳澄波在上海客居時光

1930年夏天,陳澄波與家人兩地相隔長達七年,終於把家人接到上海,當時陳澄波在上海私校教書。


1931年/我的家庭/陳澄波

1930年代的上海籠罩在日本入侵的陰影下,很多學校停課,陳澄波在此的收入也不是很穩定,於是在1933年返台定居,在上海的這段期間,陳澄波到蘇州杭州寫生畫畫,留下了許多江南美景,這些畫入選日本帝展展覽。

在上海的時光,陳澄波的畫作有許多與家人相處的作品,上面的構圖中央是他老婆,而下方的書信往返與筆墨書寫的情況,讓整體呈現不安的氣氛。陳澄波這時期開始的作品有點受到梵谷的影響,後來回台後有段時間在淡水的作品,也有不少梵谷的影子。

【台北】陳澄波與淡水重建街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0/blog-post_14.html


陳澄波,1895-1947年。1947年二二八事件時,代表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前往機場協商,於3月25日上午被軍隊槍斃,懸屍示眾三天,享年52歲。

2008/04/19

【台北】蘆洲李宅與李友邦

花了一百元的門票進去這座大古宅,工作人員就放一部紀錄片給我看,原以為是縣政府拍的,看完了才發現是中國國民黨拍的。不過這裡是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在經營,屬於私人經營私有古蹟的模式。


1857年就開始興建的蘆洲李宅,四周是高樓公寓與學校

李友邦,1906-1952年,日治時期有參加蔣渭水的台灣文化協會,這個大宅也曾舉辦過協會的聚會,後因抗日逃到杭州,參加黃埔軍校,因為只會台語、日語,當時反而引起孫文先生的注意,後來在福建、廣東加入台灣義勇隊等組織。

李友邦當年在中國大陸,被蔣介石清黨運動而入獄,後來二二八事件又被抓到南京,幸虧老婆嚴秀峰到南京去拜託蔣經國先生後來才被釋放,回台之後擔任臺灣省黨部副主委兼改造委員會委員。但嚴秀峰在白色恐怖下入獄,好像與謝雪紅(台灣共產黨)有關,入獄15年,在獄中的1952年李友邦因匪諜案被處決。

蘆洲李家近代最有名的當然是李友邦與老婆嚴秀峰,古蹟內眾多的印章,說明了對古蹟保存不遺餘力的嚴秀峰,救人醫病的李雲章,還有作育英才的李樹華,李家的人是各方面都有名人。從剛進門的門牌,到了裡面的石碑,到處都有政治人物的簽名與照片,倒是在古蹟古厝中非常難得的現象。

這個古厝的結構十分良好,倒覺得跟大溪的李騰芳古厝,還有圓山附近的林安泰古厝有點神似。

【台北】林安泰古厝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6/blog-post_25.html

【大溪】李騰芳古厝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6/blog-post.html

2008/01/08

【台北】六館街(南京西路)散步

走在南京西路靠近淡水河堤防,與貴德街的交際處,如今已經看不到當年洋樓建築。


2005.10 攝

「六館」的由來有兩種,一是說這條街上有六家茶行,另一傳說是板橋林維源捐助劉銘傳的各項建設而獲得欽差的官職,因為劉銘傳沒有錢幫林維源蓋行館,所以林家就自己蓋了六間行館。林家的後代的確在此地有經營建祥茶行,當年是台灣最大的茶行。


昔日六館街都是洋樓(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台北歷史深度旅遊‧遠流)

六館街、建昌街、千秋街(今為貴德街)當時是外國人居留區,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南京西路一路往東除了茶行,還有眾多布行、西裝店,日治時期茶葉比較沒落後,布的批發曾經佔了全島的70%的市場。續續往東走,會經過法主宮,每年農曆9月23日會舉行大龜會,全台的善男信女會來此地,可能是希望簽六合彩或是樂透不要摃龜吧?旁邊就是二二八事件的爆發地天馬茶行。

持續往東走,會走到昔日熱鬧的台灣小吃聚集地--建成圓環,當時攤販聚集,日本人本來不准許在此地營業,但是後來攤販成立自救會跟政府談判,官方才允許可以在下午五點後營業。日治時期熱鬧的地方從貴德街逐漸往東移到圓環這邊。

最近十年圓環改建,附近的寧夏街夜市仍然是人潮的聚集地,到了假日最熱鬧的地方應該在中山捷運站,新光三越百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