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06/05/08
【東京】表參道的第一念
表參道最美的,是她寬闊街道上的參天大樹與優雅的斜坡。當然陪襯著她的重心,還有讓人目不暇給的世界名牌精品。
由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改建自「舊同潤會青山公寓」的「OMOTESANDO HILLS」,2006年2月開幕,讓喜愛血拼的時尚男女更是 血脈噴張。這棟長250公尺,擁有90幾家各式各樣品牌的巨型MALL,現在 已經成了表參道的新地標。
看到「OMOTESANDO HILLS」,就只是覺得設計的很獨特、很有品味,當然接著就是拿起相機拍了幾個畫面。
沿途走在表參道上,就只是看著建築物、瞧著櫥窗,像是在欣賞精緻的藝術創作,覺得很悅目,拍了影像,然後離開,沒走進任何一家店,也沒想帶走任何一件商品。
人的苦惱在於念頭太多,平寧自喜的方法之一,是養成只有「第一念」的習慣。在街上看到林志玲,第一念只是:「嗯,一個漂亮的女子!」然後走過去,不會想回頭再看一眼,沒有第二個念頭想要她的簽名、想要邀她共進晚餐.....只有第一個念頭是很美的,要是有第二個念頭,煩惱就來了!
離開表參道的時候,我很平靜,只用相機帶走一些美麗的影像。
2006/05/07
【羅馬】《羅馬假期》週末的許願池
2006/2/17 19:30
《羅馬假期》的奧黛赫本在許願池旁的理髮店剪掉頭髮後,下一幕跳到西班牙階梯,花店老闆要推銷給他一大束花,沒想到她口袋只剩下一點錢,好心的老闆送給她一支花。
在羅馬有兩個晚上經過許願池,夜色燈光把這裡打扮的很漂亮,很多印度阿三拿著一支花,只要看到情侶,或是照相的女士,就開始硬塞花朵入照,照了照片就開始要錢,這些人把許願池的旅遊品質弄得很糟,不過我一個人在這裡觀察,把這些活動拍下來,也是一種快樂。雖然不會有人塞給我花朵,但是賣小東西的也一直來打擾。
這許願池是羅馬最後一件巴洛克風格的作品,原名是特雷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傳說在此許願會帶給人幸福,是教皇克里門七世(Pope Clemens XII)命Nicola Solvi設計建造,三十年才完工(約1732年)。許願池中間有一海神,駕馱著馬車,兩旁有希臘神話中的諸神,每一雕像神態都不一樣,栩栩如生,噴泉的主體在海神的前面,泉水由各雕像之間、海礁石之間湧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後又匯集於一處。
傳說只要背對著幸福噴泉,往左肩將硬幣投入噴泉內,許下的願望就會實現,但第一枚硬幣許下的願望必須是重回羅馬,第二枚硬幣許下的願望才會靈驗。我也丟了硬幣,但只丟了一枚,卻許了好多願望,看來不能太貪心,還好沒有忘記要許"重回羅馬"這個願望。
2006/05/06
《公告》巴黎,如慕絲的美味
活動網址:http://www.bookzone.com.tw/oration/event.asp#131
日期時間:2006/5/6(六) 14:00~15:30
地點:93巷人文空間 北市松江路93巷2號
講者:郭正佩 《絲慕巴黎》、《聖傑曼的佩》作者
前年造訪巴黎時,嚴格說來是我第一次一個人流浪到這浪漫的城市,當時攜帶的書,就是《絲慕巴黎》。
不知道怎樣形容這兩本書,不是旅遊文學,嚴格講起來也不算雜記,又不算是遊記,更不是攝影集。或許是這樣無法定義,才是很特別的書。這兩本書所記錄著不只是作者在巴黎知名咖啡館留戀的紀錄,還是這幾家咖啡館過往與知名文學家的回憶,第一本寫到海明威,第二部提到沙特的歷史,旅遊中最大的驚奇莫過在於歷史的巨浪中跟古人使用同樣的空間。
聽說她個人照的數位照片已經超過 3Tera 的硬碟空間(3Tera=3072Giga),這點的數位落差跟我比起來還真是大,我已經覺得我每次出國攜帶的數位產品夠多了,我想她整個行李箱應該都是硬碟吧!在巴黎、日本、美國、台灣跑來跑去的她,辦過星巴克的攝影展,也幫玫瑰人生的巴黎音樂CD寫過導讀,19歲就立志要到麻省理工學院念書。
郭正佩的個人部落格:http://peggy.cc/blog/paris
或許是我對地圖有某方面的狂熱,這兩本書建議應該附上地圖,標示作者發生或要發生的奇遇。用三個月的時間到一個大城市旅居,寫下自己與城市的對話,也正是我未來想做的事情,希望夢想能早日完成。要感謝peggy告知我,我的第一本書(也只有一本:S)的封面是聖傑曼教堂,巴黎,我還會回去看看妳。
2006/05/05
【台北】昔日的圓環?
最近半年來去大稻埕的次數很多,總想追回逝去的繁華,台灣最早的國際化商港中心(艋舺與大稻埕),每次經過這座高貴又沒落的圓環,總讓我唏噓不已。
如今有座蓄水池古蹟,是日治時期因為防止美國盟軍轟炸引發火災,用來滅火用的存水設施,就在新蓋的圓環正中央。
記得小學六年級畢業要升國中的時候,曾經到這裡補習,可能是父親認識的朋友開設的,所以學費優惠。印象中就在一座外觀精美的洋樓內上課,教室裡面卻很簡陋,用木板往鐵架一放,就成了大家上課的桌子,幽暗閃爍的日光燈,老師嚴厲的教導下,就怕一上國中就跟不上別人,升學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讓大家都失去了童年。
唯一可以喘息的機會是在下課後,小心翼翼的跑過馬路,走到圓環裡面,拿著新台幣大頭五元的硬幣,挑一挑我要吃的台灣小吃,那就是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無論晴天或是下雨,裡面總是人聲鼎沸,有時吃了一碗剉冰,有時一顆肉圓,或是拿著邊走邊吃的燒餅油條,好多好吃的東西。
這些都已經不在了,而今換上新式的玻璃帷幕,或許想學巴黎羅浮宮中央的金字塔入口。三月天還不熱的中午,因為玻璃吸熱,裡面就已經熱的受不了,我曾在裡面揮汗如雨的吃著素食,如今只有三家餐飲店慘澹經營,看著設計師的招牌,中央的蓄水池古蹟,即使是假日,也沒有一人駐足,圓環的中央變成了停車場。
台灣最有特色的小吃攤的聚集地,如今重新規劃後都漸漸地消失,例如艋舺龍山寺前面的噴水公園,以前是小吃的聚落,現在重建地下街,居然因為消防設備無法設立,所以不准廚房進駐,美食小吃攤全部消失,只能往夜市發展。而這個最為熱鬧的圓環雖然已經改建,但是人潮已經不在。
如今有座蓄水池古蹟,是日治時期因為防止美國盟軍轟炸引發火災,用來滅火用的存水設施,就在新蓋的圓環正中央。
記得小學六年級畢業要升國中的時候,曾經到這裡補習,可能是父親認識的朋友開設的,所以學費優惠。印象中就在一座外觀精美的洋樓內上課,教室裡面卻很簡陋,用木板往鐵架一放,就成了大家上課的桌子,幽暗閃爍的日光燈,老師嚴厲的教導下,就怕一上國中就跟不上別人,升學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讓大家都失去了童年。
唯一可以喘息的機會是在下課後,小心翼翼的跑過馬路,走到圓環裡面,拿著新台幣大頭五元的硬幣,挑一挑我要吃的台灣小吃,那就是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無論晴天或是下雨,裡面總是人聲鼎沸,有時吃了一碗剉冰,有時一顆肉圓,或是拿著邊走邊吃的燒餅油條,好多好吃的東西。
這些都已經不在了,而今換上新式的玻璃帷幕,或許想學巴黎羅浮宮中央的金字塔入口。三月天還不熱的中午,因為玻璃吸熱,裡面就已經熱的受不了,我曾在裡面揮汗如雨的吃著素食,如今只有三家餐飲店慘澹經營,看著設計師的招牌,中央的蓄水池古蹟,即使是假日,也沒有一人駐足,圓環的中央變成了停車場。
台灣最有特色的小吃攤的聚集地,如今重新規劃後都漸漸地消失,例如艋舺龍山寺前面的噴水公園,以前是小吃的聚落,現在重建地下街,居然因為消防設備無法設立,所以不准廚房進駐,美食小吃攤全部消失,只能往夜市發展。而這個最為熱鬧的圓環雖然已經改建,但是人潮已經不在。
2006/05/04
【比利時】歐盟的尿尿小童
1994/12/23 寄出
剛開始工作的那年,很多同學不是剛出國留學,不然就是找到出國的工作機會,只有我一退伍就投入忙碌的工作。
傳說1142年,哥特佛瑞德公爵(Duke Gottfried)領軍抗敵,落敗時,公爵將自己兒子放在搖籃掛在樹下,用來激勵軍隊士氣,擊敗敵軍,凱旋而歸。另一傳說是小童看到鄰居的房子著火,小童找不到水源撲滅,用灑尿把火熄滅解救受困的人,為了感念這個小童而在原地做個石雕像供後人憑弔。目前的這尊青銅尿尿小童像建於1619年,比利時雕刻家杜奎斯諾伊(Jerôme Duquesnoy)打造。不知幾年前去過一次,差點還找不到這個小童。
尿尿小童官方網站:http://www.manneken-pis.com
因為這幾年多次的搬家,不小心把所有保存的信件泡了水,只留下幾張明信片,一疊疊與朋友的書信往返,就這樣只遺留在大腦的深層,也不知道可否回憶的回來,忍痛丟掉了大部分的信件,只留下幾張明信片。如今回頭來看這張明信片,比利時異國的留學經驗,還有當地文化活動的觀察,讓年輕剛踏入社會工作的他快速的吸收經驗,而那時的我埋頭在無止盡的工作漩渦中。
如今,取得博士多年,他已經是副教授,兩個可愛的兒女,事業如日中天,我們一起看著歐盟經濟體的起飛,素有世仇的英法兩國,還有多種種族糾葛的歐洲民族,在共產主義垮台後慢慢地合作起來,他們不但珍惜自己的文化,也看到各小國生存的價值。
2006/05/02
【東京】銀座金迷
2006年4月,在日本五一黃金周前,三度來到東京。
抵達東京的第一晚,即來到銀座,重溫紙醉金迷的東洋聖地。銀座是日本金融中心,街道寬敞豪華,精品店一一排開,世界名牌若不在銀座設置專店,會「折損」名牌的形象。
照片見到的是在中央通與晴海通交叉口的鐘樓,這是日本老牌「和光」百貨的主建築,據說這是銀座的天價地標。遊客到此,不見到古色古香的和光鐘樓,好像不算到過銀座。
走在銀座的街道,不時見到專著和服的「貴婦」與步履微醺,個個狀似社長的中、老年男子,挽步同行。這絕對不像在台北林森北路見到的景象,原來紙醉金迷也可以這麼氣質優雅。
http://darwinlin.blogspot.com/
2006/05/01
【羅馬】四河噴泉
又是貝尼尼,一進入拿佛納廣場,就感受到歡樂的氣氛,街頭演唱的藝人拉著手風琴,將來往的遊客心情拉高了起來。
一看到誇張的四個巨人表情動作,真不知道該如何拍下這個作品,在這裡繞了兩圈,怎麼拍都不是很滿意,中央屢空的設計,一邊跑出的是馬,另一邊跳出來的是獅子,四個巨人中有個矇著頭好像要跌倒的樣子,代表尼羅河表示源頭還不知道,另外三個或坐或臥,代表恆河、多瑙河、普拉特河,1651年完工。
背後的對稱教堂還在整修,是貝尼尼的死對頭,波若米尼設計的聖埃格尼斯教堂,底下的房間有杜米先皇帝的圓形競技場的遺跡,羅馬式的鑲嵌地板。在拿佛納廣場的北邊還有這個競技場的入口遺蹟。南邊的摩爾人噴泉則是貝尼尼晚年的設計。
比較一下波若米尼設計的四噴泉教堂
據說四河噴泉的設計費以麵包稅來支付,太多概念在這個廣場,旅人來來往往,或許是整天下來走的很累,我在此坐了一個小時,天色已暗,人漸漸少了。
一看到誇張的四個巨人表情動作,真不知道該如何拍下這個作品,在這裡繞了兩圈,怎麼拍都不是很滿意,中央屢空的設計,一邊跑出的是馬,另一邊跳出來的是獅子,四個巨人中有個矇著頭好像要跌倒的樣子,代表尼羅河表示源頭還不知道,另外三個或坐或臥,代表恆河、多瑙河、普拉特河,1651年完工。
背後的對稱教堂還在整修,是貝尼尼的死對頭,波若米尼設計的聖埃格尼斯教堂,底下的房間有杜米先皇帝的圓形競技場的遺跡,羅馬式的鑲嵌地板。在拿佛納廣場的北邊還有這個競技場的入口遺蹟。南邊的摩爾人噴泉則是貝尼尼晚年的設計。
比較一下波若米尼設計的四噴泉教堂
據說四河噴泉的設計費以麵包稅來支付,太多概念在這個廣場,旅人來來往往,或許是整天下來走的很累,我在此坐了一個小時,天色已暗,人漸漸少了。
2006/04/30
【羅馬】卡拉瓦喬與法國教堂
1602年‧《聖馬太與天使》‧卡拉瓦喬‧羅馬聖路易教堂
在羅馬走三步就有一間教堂,其實我不並不信奉任何宗教,但是到教堂裡面去看藝術畫作特別有意思。
卡拉瓦喬(1571-1610)是義大利早期巴洛克畫家,原名米開朗基羅.梅裏西,後來以出生地卡拉瓦喬為綽號。作品拋棄文藝復興理想化的藝術形式,著眼於表現人,認為生活即是戲劇,一切經驗都來自物質,富有強烈的戲劇張力、真實性、感情色彩和鮮明的個性。宗教畫在他筆下,聖人也化身為普通的勞動人民。卡拉瓦喬在畫面佈局上也運用『光線』,來營造強光與黑影之間的對比的張力。
卡拉瓦喬是一個極度暴燥的人,沒事就找人吵架,因此多次入獄,在37歲那年,還在一場打鬥中過失殺人,逃離羅馬。他的畫作裏除了光影、構圖之外,也常可以發現二元分法所營造出來的張力(好/壞、平凡/神聖、黑暗/光明)。《聖馬太與天使》原創的第一次作品把聖馬修描繪成一個打著赤腳、衣著破爛、沒受過教育,天使認真努力的教他識字。由於委託者不接受,卡拉瓦喬只好重畫。
對卡拉瓦喬有興趣的人可以繼續看陳若漪寫的:開啟巴洛克時代的藝術家—卡拉瓦喬
1518年動工的法國人聖路易教堂,直到1589年完工,這間教堂成為許多法國名人的長眠之地。教堂正面外牆還有18世紀聖路易的雕像,此外還有結合法國與羅馬的盾牌標示。
連續在西班牙廣場山上的三一教堂及這裡看到兩座法國人的教堂,裡面的裝飾的確比較雅致,好像置身巴黎,很難想像1世紀的時候,羅馬人還曾經北討高盧人、西征西班牙。
2006/04/29
【羅馬】貝尼尼的大理石象與聖母教堂
2006/2/17 15:00
看這照片的背景就知道在萬神殿的後方,羅馬這城市到處有貝尼尼的作品,1667年設計。
這支大象背的方尖碑是從旁邊的敏妠娃神廟挖出來的,至今看不到神廟的遺址,但是卻有個聖母教堂蓋在上方,這座教堂是羅馬罕見的哥德式建築,呈T字型,有不少富麗堂皇的小祭室,也有不少的藝術品收藏。教堂的立面是17世紀重建的,但是教堂建設的歷史可以推到1280年,蓋在一座八世紀教堂的遺址(不知道是不是那座神廟?)
這教堂裡面是一些名人的墓地,有看到幾個教士的雕刻像長眠於此。還有米開朗基羅的『基督昇天』像等等。
貝尼尼在17世紀的時候大舉設計了羅馬城的公共建築,在萬神殿的上方曾經還有兩座唐突的鐘塔,至今已經看不到了,但在萬神殿裡面,現供奉在祭壇寶座上的銅雕華蓋,也是貝尼尼設計的。
在這個教堂閑晃了半小時,不知道相機出了什麼問題,是太陽太烈,還是沒有調好?這個中午拍的照片都不是很清楚。
2006/04/28
【羅馬】Maddalena 教堂
2006/2/17 14:30 Maddalena 教堂
或許是太陽大曬昏了,當時我在萬神殿的四處走來走去,找不到羅馬交易所,事後才知道在哈德連神廟的遺跡裡面,
經過了這個教堂前面好多次,但是她並沒有開放,這個教堂立面建於1735年,是洛可可式,表現巴洛克晚期的曲線,這個教堂長得很像四噴泉教堂--波洛米尼設計的作品,書上說裡面有描繪聖卡米洛(San Camillo)生平的作品。
聖卡米洛生於1550年,1614年死在隔壁的修道院中。1571年修道前,在奧古斯大(Augusta)的醫院工作,在那裡他的皈依漸趨成熟,決定獻身為受病苦煎熬的人服務。1586年,創立了靈醫會(Camillians),並與他的同會兄弟們遷往這個教堂,後來興建了總會院。今日仍可參觀這裡的醫務所和聖人住過的居室,目前他的居室改建為小堂,保存著遺骸。
這教堂的開放時間很特別,是7:30-12:00, 17:00-19:30,無緣進入一窺究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