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活動的時間快速的買票進去聖喬治女俢道院美術館,只看完了19世紀畫作特展就要趕去集合。
聖維徒斯大教堂內的彩繪玻璃
1. 坐地鐵轉程搖搖車上聖維徒斯大教堂
2. 皇宮
3. 用餐
4. 黃金小巷
5. 聖喬治女俢道院美術館
6. 在莫札特表演過的劇場聽音樂劇(片段)
7. 週末的街道有些表演
8. 在聖尼古拉教堂前,胡斯紀念碑聽一個老伯吹薩克斯風
9. 查理士橋夜拍(人太多)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08/10/11
2008/10/10
【庫特拉荷拉】好多小朋友在街頭玩耍@第六天
2008/10/09
【特爾曲】寧靜的世界遺產小鎮@第五天
2008/10/08
2008/10/07
【瑪麗安斯基】楓@第三天
2008/10/06
【卡羅維瓦利】喝不完的治病溫泉水@第二天
2008/10/05
【台北】本願寺台灣別院@萬華406號廣場
走在西門町附近的中華路上,可以看到有一處公園,公園內還保有一些本願寺的遺跡,留下來的日式建築還混合歷年來修補的痕跡,可以看出這座寺廟外歷經了怎樣的年代!
1925年,本願寺旁的輪番所
這個輪番所在1924年被燒毀,次年又重新建,這個鄰近西門外的這塊土地從日本時代一開端 1899年起就成為淨土真宗規劃興建傳道的地方,後來慢慢把鐘樓、會堂、寺廟主體等蓋起來,一直到 1933 年才完成,當然這三十幾年的歷史很難查的明白。
1933 年完工的仿唐式建築
整個台北城在二次戰中嚴重的轟炸,日本戰敗後,這裡改為理教總公所,看上面這張老照片,可以知道整個寺廟周邊都成了大雜院,1975年一場大火把寺廟燒毀。後來中華商場拆掉,鐵路地下化,火車在附近的喧鬧也走入了歷史。
歷史的遺跡已經不在,只留下一片遺蹟讓人回憶,告示牌也模糊不清無法細讀,上面寫的萬華406號廣場、台北別院,沒有用任何艋舺或日本時代舊名,是誰在敘述誰的歷史?對於這片土地的歷史,我們要努力的還要更多!
1925年,本願寺旁的輪番所
這個輪番所在1924年被燒毀,次年又重新建,這個鄰近西門外的這塊土地從日本時代一開端 1899年起就成為淨土真宗規劃興建傳道的地方,後來慢慢把鐘樓、會堂、寺廟主體等蓋起來,一直到 1933 年才完成,當然這三十幾年的歷史很難查的明白。
1933 年完工的仿唐式建築
整個台北城在二次戰中嚴重的轟炸,日本戰敗後,這裡改為理教總公所,看上面這張老照片,可以知道整個寺廟周邊都成了大雜院,1975年一場大火把寺廟燒毀。後來中華商場拆掉,鐵路地下化,火車在附近的喧鬧也走入了歷史。
歷史的遺跡已經不在,只留下一片遺蹟讓人回憶,告示牌也模糊不清無法細讀,上面寫的萬華406號廣場、台北別院,沒有用任何艋舺或日本時代舊名,是誰在敘述誰的歷史?對於這片土地的歷史,我們要努力的還要更多!
2008/10/04
【台北】一開始就被很多人服務的捷克行
2008/10/03
【台北】圓環散步學
上星期六颱風前夕,圓環文化工作室辦了一個散步導覽,洪致文老師透過一些老照片,帶大家走過他兒時的回憶,不是有名的景點,卻看到深刻的感情。
圓環旁的老郵局與艋舺的郵局是雙胞胎,應該去艋舺找找看
背後的玻璃帷幕圓環還是荒廢,旁邊準備要拆的老公寓,難得露了臉,我想應該是颱風把它的衣服吹走了,圓弧狀的公寓以前是旅社,頂樓的建築還是傳統的磚瓦式建築讓人覺淂好奇。
建於 1940年之後的建築表面大部分都是用黃色的磚片,據說那時這個顏色讓美軍的轟炸人員會分辨不出是房子還是黃土!而免於轟炸。而那時日本的本島因為美軍用燃燒彈轟炸,讓全是木材建築的房子東京全部燒毀,所以在台北城實施了『疏開』的政策,會把一些房子拆除,留下比較大的巷道,避免因為轟炸燃燒木製房子延燒開來。我們在圓環附近的巷弄間走著,洪老師跟我們解釋哪邊是被疏開,哪邊是老鐵道走的路,而城市的道路軸線原本的規劃,後來又怎樣的演變!
洪老師除了帶我們到日新國小看看老校舍,也走過原本是鐵道的蓬萊國小,這樣成雙成對的國小隔著一個街道,是日本時代男女分校又要節省資源的作法,鄰近的太平、永樂國小也是這樣的規劃。可惜蓬萊國小的建築已經全部翻新了,只剩下日新國小。目前我們面臨少子化小班制的學制,前幾年校舍改建把老建築都拆了非常可惜,若當時讓兩個學校合一,透過新建築設計連結兩校的老建築,這樣的作法既能保留學生童年的記憶,又可以多出不少教室,並保留學生活動的空間,不知道有沒有人研究過?
我們從小到大留下的記憶除了對『人』的感覺外,我想就是對建築的情感了,城市不斷地在變換它的容顏,而我們又留給下一代怎樣的回憶。
相關網站:
《第十八次導覽報名》圓環老街記憶
洪致文⊙鐵道時光‧氣象時間
米果【私‧生活意見】謎樣的老屋
圓環旁的老郵局與艋舺的郵局是雙胞胎,應該去艋舺找找看
背後的玻璃帷幕圓環還是荒廢,旁邊準備要拆的老公寓,難得露了臉,我想應該是颱風把它的衣服吹走了,圓弧狀的公寓以前是旅社,頂樓的建築還是傳統的磚瓦式建築讓人覺淂好奇。
建於 1940年之後的建築表面大部分都是用黃色的磚片,據說那時這個顏色讓美軍的轟炸人員會分辨不出是房子還是黃土!而免於轟炸。而那時日本的本島因為美軍用燃燒彈轟炸,讓全是木材建築的房子東京全部燒毀,所以在台北城實施了『疏開』的政策,會把一些房子拆除,留下比較大的巷道,避免因為轟炸燃燒木製房子延燒開來。我們在圓環附近的巷弄間走著,洪老師跟我們解釋哪邊是被疏開,哪邊是老鐵道走的路,而城市的道路軸線原本的規劃,後來又怎樣的演變!
洪老師除了帶我們到日新國小看看老校舍,也走過原本是鐵道的蓬萊國小,這樣成雙成對的國小隔著一個街道,是日本時代男女分校又要節省資源的作法,鄰近的太平、永樂國小也是這樣的規劃。可惜蓬萊國小的建築已經全部翻新了,只剩下日新國小。目前我們面臨少子化小班制的學制,前幾年校舍改建把老建築都拆了非常可惜,若當時讓兩個學校合一,透過新建築設計連結兩校的老建築,這樣的作法既能保留學生童年的記憶,又可以多出不少教室,並保留學生活動的空間,不知道有沒有人研究過?
我們從小到大留下的記憶除了對『人』的感覺外,我想就是對建築的情感了,城市不斷地在變換它的容顏,而我們又留給下一代怎樣的回憶。
相關網站:
《第十八次導覽報名》圓環老街記憶
洪致文⊙鐵道時光‧氣象時間
米果【私‧生活意見】謎樣的老屋
2008/10/01
【新竹】內灣老街
上星期跟攝影班的同學一起去新竹玩耍,去了薰衣草森林公園、內灣老街、火車站,坐了一段冷氣很強的火車,還去了草葉集書店吃飯。
2008.9.21 內灣老街的內灣戲院前遊客如織
內灣老街當地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是最近幾年開發的,景點有內灣車站、內灣戲院、內灣吊橋等。內灣支線是1947年為了發展竹東的地方工業,運輸水泥、玻璃、木材、茶葉、尖石山區的礦產等所興建的,後來配合煤礦的開發,再延長成為目前的內灣線,可以想見當年因為商業貿易的人潮,近幾年道路的發達,以及礦產的萎縮,人潮已不見。後來,在觀光熱潮下重新規劃,人潮重新回到老街,但很多店只有假日才開,我去的那時人真是爆多的可怕,完全沒有懷舊感。
老街上房屋多以紅磚柱作成地基,然後用木材作屋身,是很傳統的日式建築,經過長時間的混搭,可以想見這條街是什麼樣的建築都有吧!內灣老街我去了兩次,但是每次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只想找個不是假日的時間去細細地品味那段過往雲煙。
希望秋末遠方山上的楓紅,配上吊橋下的溪水流過,加上日式建築,應該會有不同景況吧?
[外拍活動] 2008/9/21 內灣+ 薰衣草森林
2008.9.21 內灣老街的內灣戲院前遊客如織
內灣老街當地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是最近幾年開發的,景點有內灣車站、內灣戲院、內灣吊橋等。內灣支線是1947年為了發展竹東的地方工業,運輸水泥、玻璃、木材、茶葉、尖石山區的礦產等所興建的,後來配合煤礦的開發,再延長成為目前的內灣線,可以想見當年因為商業貿易的人潮,近幾年道路的發達,以及礦產的萎縮,人潮已不見。後來,在觀光熱潮下重新規劃,人潮重新回到老街,但很多店只有假日才開,我去的那時人真是爆多的可怕,完全沒有懷舊感。
老街上房屋多以紅磚柱作成地基,然後用木材作屋身,是很傳統的日式建築,經過長時間的混搭,可以想見這條街是什麼樣的建築都有吧!內灣老街我去了兩次,但是每次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只想找個不是假日的時間去細細地品味那段過往雲煙。
希望秋末遠方山上的楓紅,配上吊橋下的溪水流過,加上日式建築,應該會有不同景況吧?
[外拍活動] 2008/9/21 內灣+ 薰衣草森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