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8

【台北】立斐米緹的華麗時光

平常日與假日的立斐米提,都充滿了客人,一桌桌來此聊天的人,有年輕人互相介紹朋友,熟女來此談工作甘苦,還有媽媽帶小孩來這裡跟朋友聊天,也有老師、業務、SOHO等,才此的客人真的非常多樣。



這家店的老闆是曾經得過台灣咖啡大師比賽冠軍,2008年到哥本哈根參加世界咖啡大師(WBC)比賽,得到12名,亞太地區第3名,我來幾次都是喝單品咖啡,單品咖啡喝了很順口,晚上還能安睡,配上甜而不膩的巧克力,整個味蕾就是個華麗的享受,酸甜苦甘種種滋味只有細細品嘗才能體會。

其實這巧克力飲品,我是看了菜單上的描述才點的,喝的時候回想這樣的口味,還真的有那樣的感覺:
利用義式咖啡機產生的高溫特性,將巧克力的濃、香、稠、滑,展現無遺;口感方面:苦甜適當,尾韻略帶微微果酸,豐富了風味的層次感。
立斐米緹法文 L'après midi cafe 是『下午茶』的意思。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6巷10號
電話:02-25310189

咖啡館有一部退役的咖啡機,長得很像機器人,目前已經變成咖啡館裝潢的一部分,能夠買那麼大的咖啡機,看起來就很專業,有點華麗裝潢,但又很像家裡一樣的舒適,牆上黑白相間的畫框放置國外街景人物的黑白攝影作品,讓人有置身歐洲的錯覺。

2010/10/17

大英博物館《古希臘人體之美》珍藏展

這幾年好像各國重要的博物館都把藝術品巡迴在世界各地展覽,今天上午去看了在故宮展出大部分是羅馬時期仿製古希臘的藝術品,看到了有來自埃及的特色,除了希臘神話之外,希臘藝術也呈現了當時庶民生活狀況。

From 英國‧倫敦
帕里斯的審判(選美):雅典娜(左)、赫拉(右)坐在寶座上、愛芙蘿黛蒂(在瓶的另一邊不在畫面上)照著鏡子,等待牧羊人帕里斯的決定,勝利女神(有翅膀那個)則準備要將金蘋果給勝利者。這也是後來特洛伊故事的開端,帕里斯把金蘋果給了愛神愛芙蘿黛蒂,後來特洛伊的因為這些女神的愛恨中,承受了多少戰爭的苦難。

今天看展最吸引我的並不是展現人體之美的雕像,希臘奧林匹克運動員碩壯的肌肉,身材比例簡直完美的不真實,愛神愛芙蘿黛蒂脫下衣服準備沐浴,在多神的希臘世界,神與一般人一樣有愛欲情仇。一般希臘人平常並不能接觸到這些完美的雕像,但是在日常所使用的陶器上,一幅幅古樸的希臘神話故事,在希臘人的生活中不斷地被流傳,讓所有地中海周邊,隨著陶器的使用,所有人都可以知道這些神話故事。

這些陶器上記得當年在羅浮宮看到一間間的展覽室,多到看都看不完,反而一點感覺都沒有。今天看到一個一個360度可以表現的陶器,有的是畫在盤子的底部,大部分是畫在長胖型的瓶子來表現。有黑色底的紅繪,也有紅色底的黑繪模式,而運動會的獎盃,也是用瓶子來頒獎,畫上運動員或相關的希臘神祇,不但實用也別具意義。

陶瓶上的繪畫多以側身人物來描繪,這種來自埃及的畫風,在這陶瓶上都可以感受到。

2010/10/16

《阿輝的女兒》探索新世界的勇敢人生

去看了一個電影社社團的試映活動,只要太晚到就要盤腿坐在地板上,看完了竟然不知道整個腳已經麻的站不起來。這部片中我看到了習慣中台北市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電視新聞中的世界有天壤之別。

From 台灣‧台北

阿輝的女兒--一部獨立電影的誕生

這部片的靈魂人物阿輝是從小眼睛就看不到的人,很勇敢的面對他的人生,從小就喜歡趴趴走,經常在溪邊玩耍,除了這樣,還會彈鋼琴、柔道、溜冰等,看該片的時候,我總覺得應該是很誇張的拍攝手法,想要搏觀眾一笑。沒想到片後導演出來解說,放了阿輝練習直排輪與跳水的畫面,才讓我真正的佩服。世界上真的有這號人物,到了這個年紀,能克服恐懼,對世界的探索還充滿的勇氣,我試著閉上眼睛,連一步路都走不出去。



導演辛建宗一上台就說明了為什麼要獨立製作,用著已往拍片的經驗,控制用非常低的成本來拍,即使是這樣,只要上院線成績不理想,還是一樣會賠錢,這是一部可讓人深思的勵志小品,看過日本的幾部獨立製片電影,辛導演的預算更少,卻已經拍出令人感動小品的味道。

2010/10/15

《私旅行@東京》愛莉西亞的新書

一如東京的多樣性,這本書的面貌也很多樣,愛莉西亞已經出了第三本東京相關的旅行書,居然還是說不完東京的故事,不知道她到底在東京生活了多少時間呢?

From 日本‧東京

這城市就是這麼神奇!
漫步在充滿歷史感的下町街道上,讓生活有了停頓的片刻;
轉身搭乘幾站電車,耳目一新的東京新市鎮,瞬間迷眩雙眼;
山手與下町混搭的東京,新名所、新話題,舊街老舖,別有滋味。

終於明白,以為結束不了的故事,原來一直存在著。
存在於這城市的每個季節、街景、角落、店家…交心的感動片刻,
及每一趟私旅行中,那段美好而悠閒的時光。

帶著一期一會的美麗心境,感受東京的前進與變化,及每一次的後會有期!

部落格:私旅行@東京
新書特賣與講座:【旅人地圖】私旅行@東京

我去東京才一次,迷失在銀座的百貨公司百年老店的企業旗艦店裡,看著地鐵站上班的人潮如魚群般的竄進竄出,走過淺草寺,經過一間間的美術館,在東京鐵塔浪漫橘紅色的燈光下,對東京的多樣性,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的感受著,只感覺到這座城市,她會自己呼吸,她有自己的生活的方式,我們花多少時間去閱讀她,可能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並不是城府很深的那種多樣,也不是只有表面華麗的多樣性,東京的面貌讓人怎樣描述都不對。

如果你要去東京旅行,來閱讀這本書,隨意翻閱,讀你想去看的地方。

「一針入魂」,一針見血道出職人核心。

這是東京70多年經典老牌包Poter向以為傲的堅持,指的是師傅們縫織的每一針都有他們的靈魂在裡面。

多麼簡潔有力,但背後支持的卻是這麼微小的一針一線,及那股全神貫注的無形力量及堅持。

代表東京潮流的Porter成了潮男必備單品。Poter這經典品牌背後的吉田企業(Yoshida & Company),70多年來可以如此屹立不搖,正是每一道功夫都貫徹吉田向以為傲的「一針入魂」企業理念。吉田企業不砸大錢做廣告,也沒有過度華麗的展售大樓或空間,就是希望以其細微的縫線精實度,跟其他大品牌一爭高下。

上面是P.123 頁的內容,我希望台灣的城市,也有這樣的企業,這樣的職人,還有更多各樣品味的人堅持這自己的理想。

From 台灣‧台北
假日上午的閱讀時光‧集地咖啡館

2010/10/13

【台北】師大商圈

總是喜歡到師大路夜市去吃臭豆腐,不是因為夠臭,而是那種綠綠的顏色。師大商圈從白天到夜晚,總是很熱鬧,深夜的咖啡館有不同的寧靜感,回家時總覺得路上應該都沒有人了吧!沒想到皮膚科診所還大排長龍。

From 台灣‧台北

飲食最多樣的商圈,我想就是師大路這附近,只要想的到的異國口味都有。大排長龍被警察叔叔趕來趕去的小攤位,居然還要抽號碼牌,整個巷道都是人,短短幾公尺路居然要走20分鐘才能脫身,年輕人喜愛的精品服飾,熟女挑選的進口舶來品,還有便宜的海綿寶寶,各式各樣流行店都聚集在師大商圈。

喜歡希臘風情的人,除了外觀就好像進入的希臘島嶼外,還有道地的希臘菜。日本料理、韓式火鍋、西式蛋糕、越南菜與台灣小吃。二手書店、折扣書店走幾步就有一家。特色咖啡館也不少,每家總有不同的故事與特殊的規定。

我喜歡日式的木造屋,屋頂的黑瓦,漸漸地已經損壞消失,或遭祝融之災,非常可惜,在師大商圈的一角,還有殷海光故居,周邊還有完整的日式建築群,故居的小山水池,當年是殷海光先生一個人一土一磚慢慢堆起來的,成為他自由主義思考的最後一塊淨土。或許,我們還有機會保持這一大區的寧靜,可以讓師大商圈擁有更多樣性。

2010/10/12

【台北】寧夏夜市商圈

記得小時候爸媽經常會帶我們到民生西路與承德路附近,那時北淡線火車還在行駛,印象中那邊有個永琦百貨,還有夜市小吃。而最近十幾年,隨著圓環小吃的四散,加上淡水捷運線交通的改變,寧夏夜市成為新的聚集地。

From 台灣‧台北‧大稻埕

寧夏街南邊從南京西路的圓環開始,往北到民生西路,晚上是把路封起來讓一些攤販擺攤做生意,一些老店則是有店面,我喜歡吃麻油雞那種濃厚的米酒氣味,還有很多家蚵仔煎,加上家傳配方甜辣醬,風味更是獨特,甚至還有一攤古早味老伯,每一年只有幾個月出來做生意,靜修女中旁的傳統豆花是我每次一路吃過來之後,最後的一個懷舊的記憶。

有時看著日本人、香港人拿著旅遊手冊按圖索驥,不知道怎樣點餐,看了會覺得可惜。台灣小吃在廟口前,隨口跟老闆講,甚麼料多一點,甚麼湯少一點,要辣不要辣,香菜多一點,這種自成一格的配料模式,點餐的時候就已經配好了,一盤盤送來的小吃,看起來雖然一樣,可是卻是每盤都客製化。這攤吃完覺得太辣太鹹,下一攤就吃甜一點補回來,這樣的夜市文化,真是一般外國人難以體會的吧!

小時候,小吃攤販在雙連市場附近,有時被警察在鐵路平交道兩側趕來趕去,這樣的景象在目前台北的夜市仍然可見,而店家與攤販的競合關係也耐人尋味。台灣的夜市攤販所用的瓦斯,白天的時候有時放在路邊,有時是集中在某處,其實在安全上多有爭議,既然已經成為夜市市集,我覺得應該有辦法管理的更安全才是。

四年前寫的→【台北】寧夏夜市

2010/10/11

【台北】在生態綠見面的朋友們

老實說,生態綠咖啡館坐落的位置不是那麼好找的住宅區,每次跟朋友約見面都要花很多力氣去找,而我每次去都是迷路。但是,一到了咖啡館內坐下來,就不太想出來。

From 台灣‧台北

我實在也不知道這當中的原因,事後想想,除了沙發舒服之外,應該每次在那邊遇到的人,好像都是朋友,即使第一次見面,聊些網路現狀,馬上連結起來,可以有聊不完的話題,然後每次到這裡就一直在打招呼,問候朋友近況。生態綠,可以說是虛擬網路社群的現實版,從公平貿易的理念來說,這本身就是很理想性的,志同道合的人也因此可以在這個空間找到一種歸屬感,好像一家人一樣相處。

生態綠公平貿易咖啡概念店

有河book、生態綠,讓我有同樣的感受,坐在這兩家店喝杯咖啡,無論是一個人來,還是一群朋友來,都可以很快的找到客人的網路鏈。有時是舉辦新書見面會,有時是來發新書給朋友,有時是讀書會,或是談談外包稿件等。我發現我來這裡還真的全都跟『書』有關。

每次去都問了咖啡豆的價格,可是都沒機會買回來煮,希望下次前往,能多為地球生態多進一份力氣。

2010/10/10

【德勒斯登】高更《大溪地的兩個女人》@古代繪畫大師博物館

高更的畫作很容易辨識,只要是皮膚黑黑的女性,加上色彩鮮豔的黃色調,八成是他的作品。

From 德國‧德勒斯登
1892年/大溪地的兩個女人/高更/67*92cm/德國‧德勒斯登古代繪畫大師博物館

高更1891年已經搬到大溪地去住,44歲的高更與大溪地女性泰弗拉同居,但他的畫布上畫著充滿生命力的女人,高更離開歐陸後,在這裡似乎找到了一個舞台,雖然他還是靠著妻子經紀他在大溪地的畫作,在大溪地,除了有他父母與外祖母努力的痕跡,作為被殖民地區,他似乎有一種潛藏在心裡的任務,要幫這些人解放。

From 法國‧巴黎
1891年/大溪地女人,在海邊/高更/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在奧賽美術館的畫作應該是高更比較早的作品,很自由的躺在沙灘上,但兩人的表情不太一樣,右方的女人似乎不願意入畫,或是穿著比較怪異。後來收藏在德勒斯登的這幅畫,雖然眼神相同,可是右方女人的衣服比較自然一點。

有時候我看到這些畫,都會想著比較『落後』的地區心靈比較富有,還是都市人日復一日的工作的人比較富有,這應該永遠沒有答案,從股票市場退出到大溪地找尋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高更,這些土著給他了所有的力量。

【台北】大學同學結婚

2010/10/09

有關《梵谷》個性的幾項辯正

從各種梵谷的傳記、畫冊與書籍上來看,似乎很多梵谷的病症都會被放大,在相關的電影或紀錄片都會依照這樣演出,所以一個歇斯底里、不講道理、衝動、作畫迅速、固執、貧困、自殘、不理性,都是梵谷的代名詞。

From 荷蘭‧阿姆斯特丹
1888年12月/畫向日葵的梵谷/高更/73*92cm/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問題一:梵谷與高更是非常好的朋友?

這是高更所畫唯一一幅有梵谷身影的畫,高更輕描淡寫的把梵谷的向日葵計畫記錄下來,引發後續的爭議,似乎是梵谷割耳事件的導火線。

1887.11.梵谷與高更在巴黎初次見面,互相交換畫作
1888.5.28.梵谷寫信給高更,提議他一同來阿爾加入他的行列。
1888.10.23.高更抵達阿爾。
1888.12.14.高更寫信給西奧,表示他必須返回巴黎。大約就在這幾天,高更完成了〈梵谷畫向日葵〉。
1888.12.17.高更與梵谷同往蒙德波利爾暢遊一整天,並參觀當地的美術館。
1888.12.18.高更寫信給西奧,表示他先前說的「希望能回巴黎」是「幻想」,並要求西奧將他最近寫的一封信當作是「一場惡夢」。
1888.12.23.梵谷在黃屋中割下左耳的下半部,並將它送給妓女拉歇爾。
1888.12.24.高更發電報給西奧,通知梵谷的狀況。西奧於當日抵達阿爾當地的醫院探視梵谷。
1888.12.26.高更與西奧一起返回巴黎。
邱建一:高更對梵谷割耳的描述

由以上的記錄來看,梵谷與高更並非是那麼熟的朋友,從見面到同住、分手,不過短短一年,1888年那年,高更正是離開非常優渥的股票市場工作後非常低落的一年,或許是這樣才答應到法國南方與梵谷共同創作,而且,高更是有收西奧的薪水與免費的住宿。對梵谷來說,高更或許是一個可以共同創作的好朋友,但是在高更眼中,梵谷可能只是一個過客,後來高更1901年在大溪地畫了《扶手椅上的向日葵》也算是某種程度的紀念與道歉吧!

From 英國‧倫敦
1888年/向日葵/梵谷/倫敦國家美術館

這幅向日葵是梵谷因為高更希望梵谷能送他現成的畫作所重畫的,這幅畫有14朵向日葵,簽名落款在畫的中央,用梵谷最喜歡的寶藍色(也是當時最昂貴的顏料),12幅12朵的向日葵計畫之外,這幅14朵的向日葵送給高更,可見高更在梵谷眼中的地位。

問題二:梵谷作畫非常迅速,構圖很隨興,而且經常用手指快速塗抹?

這個答案顯然是錯誤的,看過梵谷的畫作的人應該知道厚重的顏料,清楚而對比強烈的顏料要調出來並非那麼容易,我實際用油畫顏料來塗抹,經常顏色就糊掉了,梵谷的畫作每幅的構圖與顏色雖然透露強烈的對比,可是基本上這幅畫作還是很平衡的,所有下筆的方向與角度都是經過思考才下筆的,也是同樣的畫作梵谷都練習了好多次,這次或許改了背後的一個顏色,或只是一個小改變,雖然平均下來梵谷作畫的速度非常快,我想應該是經過長時間的練習,而不是很隨興的塗抹。

問題三:梵谷畫下『麥田烏鴉』後就自殺?

1890年7月,梵谷作畫的筆觸似乎變快了,這或許是另一個嘗試,也或許是心理真的負荷不了,無論是烏雲下的麥田或是獵人獵殺烏鴉的畫作,他都一反過往一筆一畫的習慣用很快的方式畫完。梵谷是不是衝動看到烏鴉將死,然後畫完後就舉槍自殺?沒有直接的證據說明,根據酒店女兒的回憶錄,梵谷在7月27日傍晚外出散步,很晚回來,雙手撐住肚子,看到地上的血跡,才叫嘉舍醫生來。

梵谷的弟弟是隔日才趕來,經過一整天,在7月29日梵谷才死亡。

以上這些問題,有好多書討論,其實,我跟梵谷也沒那麼熟,或許等我有一天去走一趟梵谷創作的旅行,會有更深的認識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