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8

【伊朗】流水帳 20120928:人類蓋了巴別塔,祂們說就讓人類瘋狂吧!

1. 喬高桑比爾:

埃蘭時期的巨大宮殿,有著巴別塔的型態,如今已經消失的民族,在建築裡有著很多疑問?

諸如在神殿外的台座是獻祭台還是日晷,這麼巨大的建築是一層層搭蓋上去的?還是從中央蓋最高然後一層層往外搭建?取水庫是否有過濾,還是只是單純的蓄水池?距離河岸有點距離,到底是去河邊取水?還是有水管直通?

巨大的在神殿裡面,已經有圓形的排水管(窯燒陶),黏接的方式是用瀝青接著。這座用磚塊搭起的巴別塔,很多磚塊有許多動物的足跡,或許是貓狗,或者是小朋友的腳印,如今也變成一個有趣被保護起來的地方。

看到了法國當年為了考古,破壞了一個牆壁,直接開挖進入,據說有找到了一些神像與祭祀用品,放在旁邊的一個博物館。不過今天是星期五休假,很可惜沒有開放參觀。

2. 蘇薩的但以理之墓(也是清真寺)




但以理是舊約聖經中的一個會解夢的先知,西元前六世紀擔任宰相,因故入罪被關到獅籠內,但是非常安全的沒有受傷,死後葬在蘇薩。在清真寺中穆斯林還是一樣敬拜他,不會因為他是尤太人而排斥,在舊約、新約聖經的人物中,只要是列為先知,也同樣是伊斯蘭教的先知。

去過......

男女分明的伊斯蘭世界,我脫掉鞋子進入清真寺後,發現裡面有人或坐或臥,有年輕人玩弄著手機,也有躺在地上睡覺,狹小的寺內鋪著地毯,雖然擁擠,但並不吵鬧,有個爸爸帶著兩個小孩教他們與阿拉溝通的方式,這在我們佛道教的寺廟,或者是基督宗教的教堂內看到的大不相同,伊斯蘭教中神與人之間並沒有代理者,每個人進入清真寺與阿拉的相處方式大不相同。

在清真寺的外面,就是一個大型的社交場所,不但教導小孩如何淨身,進入清真寺前要洗腳、洗手,有人說就是因為這樣,所以當年 SARS 病毒一直進入不了伊斯蘭世界,而我沒有洗腳就跑進去,我想應該是最不該進去的人吧!

3. 蘇薩的阿帕達納遺址:

巨大的遺址,如今只看的到一些巨石的基座,大型的圓柱殘骸,雙馬的圓柱,可以想像以前的規模,大流士在此辦公。在法國羅浮宮的漢摩拉比法典,就是在此地挖掘出來。

4. 喬高桑比爾的博物館:

上午看過了喬高桑比爾巨大的神殿,很難想像三千年前就有這麼巨大的建築,到了這個研究中心,有各類的研究方法,還教育大家認識喬高桑比爾神殿,此地同時也是聯合國1979年第一批指定的世界遺產。

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小孩的墓,有放在棺材(石頭/陶燒)內,也有折疊放置在甕裡面,我想此地應該沒有台灣的檢骨二次入葬的模式,真不知道往生的小孩當年是怎樣放進去裡面的。

5. 澳華茲 Ahwaz 機場飛往伊斯法罕 Isfahan

2012/09/27

【伊朗】流水帳 20120927:傳到泉州的嗩吶、三千年前的精緻青銅飾品

今天幾乎都在高速公路上,在發電廠不斷的路旁,偶有牧羊群,山嵐白雲間陽光刺眼,大中午車外的溫度應該有四十度以上。



1. 到了 Lore(Lori?) 省的省會,逛了當地的博物館,看到結婚喜慶用的嗩吶,傳到泉州後,也來了台灣。令人驚嘆的是看到 3000至4000年前的青銅器,製作精細,看不懂是否用模(範)套模製作的?當時的工藝技術真是可怕。

2. 蘇薩 Susa 的羅馬水橋,是當年戰爭戰敗被俘擄的羅馬士兵所建,證明羅馬帝國沒有統治到這個地方以東。

3. 蘇薩 Susa 的蘇西塔古代水力系統,人工挖的運河、水壩,做為灌溉、水力(可驅動石臼磨小麥)用途。

4. 夜晚途中遇到一個結婚錄影的車隊,還有一些機車單輪跟著我們,不知道是不是沒遇過觀光客?

5. 夜宿奧華茲 Ahwaz,是個石油城市,冷氣開的真冷,這裡的網路應該是目前為止最快的了!

2012/09/26

【伊朗】流水帳 20120926:當明星的感覺

1. 比索頓 Bistun: 這裡有安德魯人的遺跡,不過沒辦法進去。大流士一世登基的浮雕,不過,因為在維修沒法進去,這邊有賣明信片、石板。



2. 胡笙紀念館:約建於1880年代,壁畫描述胡笙及72烈士殉難過程,是什葉派(伊朗)與遜尼派(敘利亞)紛爭重要的一個戰役。

3. 午餐

4. 塔克波斯坦(taghe bustan)石刻群:很多士兵與穿著傳統服裝的老人一起合照。我們把一本伊朗簡介彩色圖文書一掃而空,一本30萬。還有賣許多世界遺產的石板與模型。

5. 抽水菸:頭有點暈,也算是有放鬆到了。

6. 喀曼夏 Kermanshah 去逛市場:結果很多小朋友一路跟隨我們逛街,成為市場內的動物,所有人都圍過來打招呼,除了拍照之外,還要被拍,賣菜、賣水果、乾貨店的兩個老闆很帥,整團的採購力應該可以讓老闆放一個星期的假。

吃了冰淇淋、拍了理髮的人,最後還進去一個診所參觀,在這個地方還真的有當明星的感覺。




2012/09/25

【伊朗】流水帳 20120925:蒙古伊兒汗國的建築成就

1. 蘇丹尼葉城:全部是磚造的,建築結構是雙圓頂,後來的阿格拉泰姬瑪哈陵、佛羅倫斯百花教堂、倫敦的聖彼得(?)大教堂,都有這樣的結構,外表看似高大的圓頂,在內部其實並不顯得特別高,全部都用磚造,幾何的工藝造型上真讓人陶醉,大部分是八角形的基礎,變幻出千百種幾何造型,其中也有塞爾柱型態的拱頂。



2. 塞爾柱民族英雄之墓

3. 以斯帖墓:當年巴比倫國王解放了尤太人,如今以色列卻要打伊朗,歷史是個活生生的諷刺。

4. 阿維森那紀念館:是醫生也是哲學家......

5. 石獅:大流士時期,碑文有提到亞力山大在酒醉後刺死好友的故事。

6. 剛吉那默銘文:大流士即位後,石碑上刻有說明他王位的正統性,說他是 King of King,這是奪權後的宣昭文。有兩個不同的昭文,一個是大流士一世,另一個是二世。

7. 住哈瑪丹 (Hamedan),上不了網路。晚上12點還去櫃檯拿密碼,試了超久的。


2012/09/24

【伊朗】流水帳 20120924:明教的總部?


20120924:一大早七點出發,到驛站用餐後,前往塔克蘇里曼 Takhte Soleyman,看到所羅門王的寶座,重點是看到祆教的火寺遺跡。


德黑蘭附近等車的民眾

1. 驛站

約 450年前建的驛站,據說波斯帝國當時傳遞官方文件,透過馬不停蹄的傳遞方式,在七天內可以傳達帝王重要的訊息,就是靠這類的驛站。這間驛站當時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性質?不過,看到牆上有一些繪畫作品,除了提供旅人、商人、搬運貨物的人居住外,驛站內還有商店街、美食廣場。

如今重新整理後,變成餐廳,中午過後當地人很喜歡來這裡用餐,有坐在地毯上的位置,也有坐在椅子上,很想體驗坐在地毯上的用餐模式,下次有機會來試試看。

2. 前往『明教總部』的途中有採銅礦的纜車,一路上有遇到牧羊人與羊群,還有傳統的伊朗泥土屋,依然在使用中。

3. 祆教火殿遺址

有一個火山口湖,湖底會自然流出水,冬天這個湖也不會結冰。有水、有火,符合祆教所崇敬的四種元素:土地、空氣、火、水。

在這個神殿的遺址中,有看到為了提供更多人在室內集會的無障礙空間,不要有樑柱遮蔽祭司的儀式,利用高牆加上栱頂,建於西元六、七世紀的神殿目前還在考古開挖中,許多的謎團都等待解開。

由於此地也有十三世紀蒙古伊兒汗國的建築搭蓋在上面,有時會不解為何到處都有門,又興建了一些牆。個人的解讀是防禦的用途,所以會改變以前祆教火殿的格局。

總之,能夠進入金庸武俠小說的世界,真的還蠻有趣的,想像小昭就在此地練武,然後去遙遠的東方中原遇到張無忌,祆教給人高深莫測的印象,光看到這座湖,就難以想像為何冬天不結冰?目前夏秋之際,水還是冷的,冬天就是暖的,是這個自流井的水溫度都是某個溫度,才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嗎?

2012/09/23

【德黑蘭】流水帳 20120923:塞車、塞車,還是塞車,也因此在車上拍到一般人的生活

今天逛了三個博物館,去了巴扎,晚餐後去了公園內的一個夜市,經過一個溜冰場,因為已經是晚上了,所以男女溜冰是再一起溜的(不解?),白天則是男女分開的,或許是這個時段有老師教?



1. 德黑蘭國立博物館:

從遠古的猿人、動物的骨駭都有些在伊朗挖出來的展覽,到人類文明的陶土、石器、鐵器等展覽品,展現出伊朗這塊土地在此孕育古文明的痕跡,每個時代都有。

2. 地毯博物館:除了展示一些編織地毯的方法,展出的地毯圖像也都具有歷史、文化教育的意義。

3. 午餐:這家飯店的裝潢華麗,有亞美尼亞的風格

4. 寶石博物館(在銀行地下室)

粉紅色的海洋之心,第一次看到鑽石是那麼大塊,而且是平面的,不需要太多的切面,樸質的外表下,在白色光線下透出淡粉紅色的光芒。第一次發現博物館的出版品那麼便宜,大家搶買到最後,因為公務員沒有零錢可以找,所以停賣。

5. 巴扎:

這裡工作多是男性負責,顧店的也都是男人,買菜搬東西的也是男人。那麼女人在做甚麼呢?我想就負責逛街吧!在巴扎消費的人多是女性。這是我對伊朗女性的偏見,或許她們在家裡照顧小孩、煮飯煮菜非常辛苦。買了一些無花果,好吃!

6. 晚餐後去逛街夜市:

買了一頂土耳其(老闆說的)製造的郵差帽,花了 20萬。經過一家水煙店,男女是分開的,然後進了一個公園內的夜市,請老闆幫我們上了一堂伊朗的歷史課,因為老闆手工做的皮革製品上面都是伊朗(波斯帝國)歷史上的國王,一個鏡子賣 6萬,覺得很划算。公園裡面的小貓超級多,很多伊朗人餵食。吃了冰淇淋、烤玉米、假啤酒、烤雞串,伊朗的吃真的超便宜的,但以我們台灣人的口味,我想可能不甚好吃吧?但我真的喜歡吃蔬果類,希望接下來幾天還可以吃到這樣豐盛的食物。

2012/09/22

【德黑蘭】流水帳 20120922:旺盛生命力的夕陽

20120922: 德黑蘭的第一眼是火紅的太陽西沈,從柯梅尼機場出來一路經過平坦的平原,道路上滿滿地汽車,道路兩側並沒有開發,零星的煙囪,德黑蘭的第一眼,好像很荒涼,可是看到道路上塞滿的車子,又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



仔細看著公車內的人們,男女是分開坐的,有的車上一邊男生一邊女生,有的車上前面女生後面男生,好像沒有特別的規定與區隔,人們自然就會男女分開。當然,所有的女性都是要包頭巾,女人就好像包著貝殼的珍珠般。

1. 柯梅尼紀念館(也有翻譯成陵寢):

好多人主動來打招呼,但是,我完全聽不懂?只好一直說 Taiwan...... 還有兩個阿兵哥要合照,請大家點進去相簿看。

導遊特別請警衛讓我們團有一台相機進去拍,於是我在裡面猛按快門,只是有一兩個警衛又跑來關切。在這個興建中的清真寺,或許幾百年後,會變成什葉派的聖地也說不定,誰有知道未來呢?

2. 飯店

德黑蘭的交通真塞,看到一些人拿著大氣球,在馬路中間似乎要表達甚麼?沒有任何標語,不過車子雖多,卻少有人按喇叭,施工中的公車專用道,路上指揮交通的警察,車子竄來竄去,周六的晚上七點多,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要回家?還是要趕去哪裡?

市區的商店很多已經關上,還有一些網咖在營業,德黑蘭這座城市,沒有國際上知名的速食連鎖店,伊朗人,柯梅尼從親美的資本主義時髦社會,帶回傳統的伊斯蘭宗教社會,這個國家過著自己的生活。

2012/09/21

【台北】阿德帶路之自由主義墓園

去年底,在《台北小散步》這本書規畫了一條自由主義之路,在台北市區內,不過連結的自由主義鬥士並不多,阿德當場提出他有去過自由主義墓園,找一天帶我去逛逛。在歐洲逛墓園緬懷先人天經地義,可是在台灣人心目中墓園也只有掃墓節親人去除草祭拜,少有人去,當然也怕會被有心人士惡意破壞風水。我覺得人文歷史,還是要知道這些前輩的努力,文明才能累積。



二O一二年四月九日,掃墓節過了不久,自由主義墓園整理的乾乾淨淨。雷震在獄中10年,1970年出獄時已經74歲,在獄中的400萬字回憶錄被扣押然後焚毀。出獄後還不斷書寫建言,而且少有的把自己的後事、墓碑題字等完成,甚至把他太太的墓碑都事先做好。遺憾的是他兒子早他一步先離開,也由雷震親自提字。

自由主義墓園內雷震題字之墓碑:

1. 殷海光:生於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五日,歿於一九六九年九月十二日。自由思想者殷海光先生之墓。雷震敬題,時年八十一歲,一九七七年四月。

2. 羅鴻詔:生於一八九七年一月十日,歿於一九五六年四月三日。自由中國半月刊編輯委員,羅鴻詔先生之墓。學弟雷震敬題,時年八十一歲,一九七七年四月。

3. 雷德成:生於一九三五年四月一日,歿於一九六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小兒雷德成之墓。父題,時年八十一歲,一九七七年四月

4. 雷震:生於一八九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歿於一九七九年三月七日八時五十五分(這段應該是後人填上)。自由中國半月刊發行人,中國民主黨籌備委員,雷震先生之墓。雷震自題,時年八十一歲,一九七七年四月。

5. 宋英:生於一九O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歿於二OO一年一月五日(這段也應是後人填上)。宋英夫人之墓。雷震敬題,時年八十有一,一九七七年四月。

墓園內尚有傅正之墓由黃信介所立,雷德全之墓由雷震民主人權基金立。不遠處也有一座成露茜教授墓園,很簡單的一句:幫弱勢發聲,值得我們時時記在心裡!

感謝阿德帶我來此。http://tw.myblog.yahoo.com/peter601017/article?mid=10873

2012/09/18

【台北】小小黑罷工


大概不喜歡當黑貓宅急便《台北咖啡時光》?

《台北◎咖啡時光》推薦序/在台北過日子,去咖啡館的十個理由/黃威融

01一群人腦力激盪
1998年秋天出版的《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出版前兩年,那時候我和姚瑞中、許允斌、陳光達和馬世芳,五個遊手好閒的退伍青年(那時候我們根本不認為自己是所謂的文青)為了討論這本書的內容,常常窩在「咖啡可以一直續壺」的地方討論。2006年底我開始擔任設計雜誌總編輯、2012年春天我負責《小日子》的內容編輯,有一大堆的內容都是在咖啡館討論出來的,我深深覺得公司的會議室是謀殺創意和想像力的墳場,所以我非常喜歡把工作夥伴約到咖啡館開會討論。

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8225



02一個人想事情
雜誌是一堆瑣事的總成,我常常覺得被一大堆瑣事追殺,若是待在辦公室只會更慘,若回家只想擺爛,這個時候我會選擇找一間咖啡館待著,一個人好好把手邊的事情整理清楚再說。

03跟好朋友聊天
台北這座城市還有什麼場合比咖啡館適合聊天呢?有氣氛的餐廳大多很假掰讓人渾身不自在,生猛的熱炒店裝潢毫不講究回音大到不能久坐,速食店的客層有點混雜。台北適合聊天的咖啡館,真的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房名單,我絕對不想告訴你我都去哪,那是我跟好友之間的共同默契。

04聽咖啡館放的音樂
我知道百分之九十九的年輕人現在去咖啡館都是用筆電戴耳機聽自己的音樂,但是你們知道嗎?在台北許多開咖啡館的老板對音樂超有想法,我常常去一家店意外認識新的樂團,或者聽到十幾年前自己超愛但好久都沒聽的專輯,竟然十幾年後在一家不熟的咖啡館聽到。

05去咖啡館吃早餐
由於下一個理由是早午餐,所以必須把所謂的「早餐」定義清楚。有些老派的咖啡館會請中年阿姨每天早上煎蛋作三明治配上一杯熱咖啡,我這幾年超級喜歡去吃這種早餐,因為根本不會有跟流行的年輕人和藝文媒體圈同行出現,至於它的食物水平,我覺得一定有八十分,夠了。

06去咖啡館吃早午餐
我絕對不是在講那些要事先訂位的知名美式早餐店,我要說的是台北有許多咖啡館的老板或者是主廚,他/她們的味覺非常靈敏,他/她們對食材很堅持,到這樣的地方用餐吃東西,我覺得受到很大的尊重。

07晚餐後到咖啡館喝酒
台北有些咖啡館可以當作夜店或酒吧混,事實上對我這種完全不想去時尚場合的人,把人約到有供酒的咖啡館更自在,我希望有更多咖啡館能具備這樣的功能,而且紅白酒的種類可以更多樣價廉些。

08去咖啡館學設計
在台北想開咖啡館的人都有基本的室內設計和裝潢本事,不管你覺得它們的空間是不是都很像,至少我常常看到一些很新鮮的想法。

09去咖啡館交朋友
因為雜誌工作的關係,我認識了許多咖啡館老闆,它們的店就是他/她們的創作,透過這些創作我跟老闆們建立起特殊的友誼。

10去咖啡館理解社會
2012年六月《小日子》的封面故事是「適合晃蕩的城市村落」,介紹了台中五期生活圈和台北民生社區,我們選擇從小店切入,採訪過程我和好幾個咖啡館老闆聊天,有些陰錯陽差沒作成報導,但是從他/她們如何選點到如何開店,我們得到許多寶貴的看法和觀察,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社會變遷的縮影,非常有趣。

------------------------------
黃威融

四十歲後擔任《小日子》雜誌總編輯,三十歲前和好友們集體創作《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不算很會喝咖啡的那種人,但是超喜歡去咖啡館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