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0

【台北】邱董在青田七六的導覽


今天上午去聽邱董在青田七六的導覽,果然很有大稻埕的 fu,在那棵大樟樹前,講了台北湖的過往。不過我沒時間聽太多邱董的導覽內容,等我聽幾次再來分享。

收到了從雲林來的小雜誌,有篇內容是在青田七六做訪談,看了這本雜誌,台灣最窮的縣,要做農業首都,心裡五味雜陳。現在最富有的人,應該是可以種出農產品土地的人吧! 想想我們這些城市人,發生戰爭或是面對對岸大量人才的競爭時,我們的資產還有甚麼呢?

青田街區在日本時代大都是台北帝國大學研究農業的教授自行設計所蓋的住宅,這本雜誌能夠在此訪談(尤其是美女),也算是在農業上有所關聯吧?!

感謝雍士,也感謝邱董!!!— 與Sím Iông Sū 和邱翊在青田七六

2013/07/09

《環太平洋》戰爭的歷史

小時候看到的日本卡通《無敵鐵金剛》,這部電影就是真人版。環太平洋有哪些國家:中國、日本、俄羅斯、澳洲、美國等,這些國家出產的巨械戰甲,用人類記憶神經控制這些二十五層樓高的機器人,左腦與右腦由不同人控制,希望能夠打敗大型怪獸,故事雖然植基於近年來熱門科幻電影的題材,鋼鐵人、鋼鐵擂台、超級戰艦,早年攻擊東京的怪獸、酷斯拉等等,怎樣在這些類型電影中走出自己的路?《環太平洋》走的是歷史記憶路線,或許你看到的是巨大的打鬥場景,而我看到的是歷史的悲劇一直重演,要怎樣走出記憶,不要被歷史綁架,是我們要學習的路。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達爾文研究生物演進提出的演化論,從人類文明來看,希臘、波斯、羅馬、蒙古帝國,每一個帝國都比前一個帝國的版圖要大得多,到了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帝國主義的興起,世界上的國與國之間,殖民與被殖民的界線,基本上都已經完全被打破了。中國從秦朝開始興建長城,到了明朝建築到最長的長城,也是這部片重要的題材。

我們以為從二次大戰後東西方的冷戰,柏林圍牆倒塌那一刻是冷戰時代的結束,但可能很少人注意到以色列、巴勒斯坦之間,至今共同使用迦南地如今也建起了高牆。這部片中因為人類打不過這些被基因改造、複製的大怪獸,所以在城市邊緣築起了高牆,後來證明高牆是沒有用的,才開始懷疑這些政客背後的私心、貪婪。

太平洋海底有一個神秘的中洋脊,這是地球板塊為何會飄移的重要依據,外星文明在這裡複製這些巨獸,想要先打敗人類,然後佔據整個地球。地球在侏儸紀就曾經是恐龍的世界,也是這部電影的一個推論,外星人的目的為何?或者這些外星人本來就住在地球上,只是環境不適合躲到地底下去了?這也告訴我們在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百分之七十,海洋的世界、地底的世界,人類所知有限。

人與人之間,隨著科技的進步,心裡的高牆不斷地高築起來,無論是父子、兄弟、朋友,甚至是情人,這部片也大力的宣揚愛無種族、國界之分,黑人將軍元帥對日本小女孩的愛,還有對所有屬下的官士兵視同一家人,買賣這些巨獸背後的商業利益,支撐了巨械反抗軍的研究與費用,這好像在看《可可西里》在沙漠中追求人類信仰的無助,但是畢竟美國英雄主義不太處理這些細節。

香港這個地方,作為故事的背景,在《攔截記憶碼》這部科幻片中,特別被強調英國殖民香港的過往。這些電影描述的都是講『記憶』,但是背後的陰謀都是統治與被統治,而《環太平洋》中所描述的『記憶』,隱藏著國家與種族間的悲情,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偷襲珍珠港,開啟了太平洋戰爭,而劇中這個代表美國的黑人將軍,卻對日本女孩有特別的感情,這種感情是父女之情,這是怎樣複雜的情結?

『巨人』心理情節,在人類神話故事中,一直被強調,從希臘神話中巨人族被宙斯打敗。巨人的故事在歐洲、亞洲各地,乃至於中國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故事,人類把巨人描述成為可怕、貪婪,但是卻又無知、愚昧,總是魁儡,大而無當。我很喜歡這部片的一句話:『為了對抗異星怪獸,我們創造巨械怪物』與『今天我們面對怪獸壓境,今天我們就來終結末日威脅』,團結合作打破成見,才是人類文明得以持續的主要關鍵。

偶而,我也會想起一部1986年的澳洲片『鱷魚先生』,也是這部片的一個被恐龍吞下去的富商的翻版。或許我們真的要與地球上所有物種和平相處,才是生存之道。

2013/07/08

【不丹】《旅行者與魔術師》探索虛無

故事的開頭是一個年輕的政府官員在不丹的鄉下,沉浸在美式資本主義物質世界中,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電影的前十分鐘,有些人可能覺得十分的緩慢,但我卻覺得很快的把不丹的現狀,從以前到現在,交代的非常清楚。每次要跟大家分享不丹這個地方,只要看十分鐘,所有不丹的風俗民情,整個從我腦中重新記憶回來。





不丹的國服,四四方方的長衫,腹部簡單的隙著一條腰帶,衣服內可以放東西,寬大的手袖兩手合掌,也可以保暖,有時候覺得男性這樣的穿,有點像蘇格蘭男士穿著裙子的感覺。公務人員上班時要穿國服,若遇到要進入寺廟、發薪水、儀式、慶典之類的活動,還要披上肩帶表示尊敬。而不同顏色的肩帶也表示不同的階級,例如大紅色代表皇室,一般平民是白色的。

不丹的射箭運動,是平常的休閒運動,不只是團體共同的榮譽,也是每個個人鍛鍊專注力的運動。電影中有討論到英國傳過來的板球運動,平常在鄉村、城市,一般男性、小朋友的休閒活動就是在桌板球。還有用西洋的弓箭這類的話題,代表著不丹人其實長期受到英國的影響。

不丹的辣椒,家家戶戶都會曬辣椒,除了米飯為主要的蔬菜類,因為冬天無法曬辣椒,所以可以產出辣椒的時節,就要趕快曬乾辣椒,冬天才有東西吃。

不丹的陽具崇拜(並沒有貶低之意),在新居落成的時候,會掛上巨大的陽具,屋簷下方的牆壁,也經常有陽具的圖騰。新居落成會邀請木匠師傅為主客,招待鄰居一起同樂。陽具的功能除了驅魔避邪,還可以帶來人丁興旺之意。

不丹的公車與馬路,有時候公車一天只有一個班次,也經常因故停駛,所以搭便車這件事情應該是家常便飯。我們旅行時的巴士就經常看到一般民眾想要搭便車。而目前不丹的馬路大部分是印度政府出錢支助,工人大部分是印度籍,這也代表著不丹與印度的關係,比中國要好得多。

不丹的輸出農產品以蘋果、椪柑為主,電影劇中有個老人背著一籃蘋果要去大城市賣掉,另一個隱喻是那個男主角一心要去紐約找他心中的大蘋果,殊不知在不丹國內就隨手可得到蘋果。

不丹早年的教育制度,跟西藏一樣是由寺廟負責,所以喇嘛負責了教育、醫學的工作,而第四任不丹的國王最厲害的政績,也就是在全國免費的教育、醫療體制,只要肯念書的小孩,考試過關國家就會出錢供給他持續的求學,甚至還送到國外留學。醫院也完全不用收費。而政教合一的制度,讓宗教寺廟與行政單位合一,這是我們覺得比較不能適應的,總覺得和尚就不要管世間的事。

不丹人一定相信有神鬼,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尚講述的故事,不斷地流傳在民間。就我們會區分哪些是真的故事,哪些是神話,但是不丹人會把所有的神話故事視為真正發生過的故事。

不丹地處高山地帶,經常打雷,有稱為雷龍的國度。雷雨這種天候也不斷地出現在各類神話故事,養成了對大自然尊重的態度。

只要看十分鐘,就可以看到不丹的風俗民情,真的非常划算。而我更喜歡這部電影中,和尚所講的寓言故事,與其說是電影中的故事,還不如說是一種對比,整部片是交錯的剪輯演出,讓這個年輕的政府官員,慢慢地體悟到旅行不必到遠方,在自己的國家,甚至是自己的內心,就可以做一趟旅行。

(以下會透露更多電影中的情節,若不願意失去欣賞電影情節中的神祕樂趣,請不要繼續看下去)

這個電影中的和尚講的故事是描述一個家中老大去寺廟中求學,不丹傳統中長子有這個特權,所以弟弟要幫哥哥送便當去寺廟,但哥哥並不是很想求學,一直想要到遠方探險,這跟劇中的政府官員是同樣的想法。弟弟非常想要上學學習魔法,於是經常在廟外偷聽,有一次送便當去給哥哥的時候,在茶中下了一些魔法,哥哥喝下這個茶水後夢想實現了,乘坐著驢子變成的馬,飛快的往雷雨中奔馳到遠方探險。

哥哥到了不知名的遠方深山中,因為從馬上摔下來腿受傷,於是找到森林中一戶人家,希望在此度過一晚。沒想到這戶人家是老夫少妻,少婦美若天仙,哥哥跟少婦有了一腿,並且共謀要害死老夫。故事中表達的就是『慾望』害死人,該故事的起因是哥哥有著旅行的慾望,然後實現後遇上了美女,想要與美女在一起,又害死了老人。而在這老人喝了毒藥一夜呻吟未死的痛苦中,這個哥哥發現做錯了事情,想要逃離,在逃離的過程中再度打雷,在河水好像見到美麗的少婦死亡的陰影,又開始後悔想要回頭去找她。

這一切永無止境的痛苦,起因就是慾望,第一個慾望達成了,就會有第二個,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最後,哥哥痛苦的滴下眼淚,發現所有的探險只是喝下一口茶的那『一剎挪』,原來哥哥只是一恍神做了一個夢。佛經上的『一剎挪』到底有多長,可以是一炷香的時間,也可以是數輩子那麼長,而這個時間的單位,只要我們閉上眼進入夢中,就可以跨越不同的空間,到達不同的世界,這樣推論下,人生還需要去旅行、去探險嗎?旅行的意義到底又在哪裡呢?

此外,這部電影中的那個小女孩,為了陪生病的爸爸走人生的最後一程,放棄了繼續升學,本來一個默默無言的女孩子,其實充滿了智慧,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離別,感受特別深!

(暫時寫到這邊,我想每次重看都會有不同的心得,也都是片段,這部片對我的啟發,還真的很多)

【台北】與美女約中午訪談,過了一個愉快的中午,冷氣也夠冷— 在穆勒咖啡館。

20130708

【台北】星巴克松江店



不知道為何會約在這裡談事情,坐在周圍聊天的人怨念很深,感覺今天應該會談不好事情。— 在 Starbucks Coffee統一星巴克 松江店。

【台北】中央廣播電台,克萊兒的節目


第二次(還是第三次?)去寶島柑仔店的節目,克萊兒還是非常敬業的先收集資料,準備問題,事先做好主持人應該做的工作。— 與 Claire Lee 在中央廣播電臺 -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2013/07/07

《咖啡癮史》夏天在咖啡館看一本書,《小日子》我們喜愛的書籍

請每月支持我們《小日子》月刊喔!




記得小時候暑假在鄉下度過,每天下午坐在紅磚屋簷下的藤椅看書,遠方傳來一股熱的燒焦的稻草味,那時阿公家沒有冰箱,喝口涼的重苦烏龍茶,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直到下午五點遠方的炊煙,還在農忙的農夫,歸鳥紅霞餘暉,表示我已經讀完一本書,合起書回想書中精采的情節,宛如一場夢。

我喜歡坐在咖啡館靠窗的位置,不但可以觀察外頭的人們,又可以偷聽咖啡館內人們的心情故事,拿起一本書,又可以把自己隱入書中神遊,我推薦夏天在咖啡館可以讀這本《咖啡癮史》,帶大家從咖啡的產地認識不同的咖啡文化,衣索匹亞、葉門、加爾各答、伊斯坦堡、維也納、巴黎等,這趟旅行從各個大城市發生的歷史切入,無論你只看一個章節就休息回到咖啡館喝口咖啡,還是再度神遊窗外世界,或者回到書中不同的城市喝不同的咖啡,都是很好很隨興的選擇。

作者在書中說土耳其咖啡可以比喻為一個在杯子裡握緊的拳頭--又濃又黑又苦。而葉門式的咖啡則是一杯金黃色的液體,有著特殊的清香味道,並且香甜可口。葉門人喝的是咖啡豆殼的殼水飲料。各地喝咖啡的方法不同,有的還咖啡跟糖一起放在長柄鍋裡面煮。這些差異也隨著不同的宗教教義的解釋,喝咖啡的時間、喝咖啡前後的儀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咖啡癮史》特別在咖啡杯裡嚐到不同的世界史,也讓你手中的咖啡有不同的味道。我會想起小時候在鄉下的看書時光,雖然不是在咖啡館內,可是那種南柯一夢的心情可是相同的。



另外一提這本《咖啡癮史》背後還有幾段小插曲,我到台南的草祭二手書店與小說咖啡聚場去逛逛,看到了這本書,只在小說咖啡聚場的書架上看到,我還特地跑到隔壁的二手書店確認沒有這本書。於是發揮了厚臉皮的精神,問問服務人員是否可以把那本書賣給我,服務生面有難色說要問一下老闆。

等我在小說咖啡聚場喝完咖啡,寫了些文字紀錄,翻了幾本書之後,結帳時服務生說老闆要送我這本書。其實,無價的東西會讓我很不好意思,在門口遇到了老闆蔡漢忠在台北有幾面之緣,相遇的地方也都是在二手書店,小聊了一會兒很佩服他能夠在府城經營幾家二手書店,夫妻兩經常在台灣各處收書,待人謙和有禮,看過的書能夠透過二手書店轉手給需要的人,真是功德無量。

而這本書就在我寫推薦的同時,發布在臉書上,我又跟一個朋友在小丸子的店換了另一本書回來,同一本書不同人的遇見,不只是咖啡的神奇,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神奇。

2013/07/06

【新竹】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亞倫雷奈影展《喧嘩的寂寞》

今天因為有幸到新竹辛志平校長故居演講,順便想找一找新竹的咖啡館來閒晃,每次看到網路上很多蘇格貓底咖啡屋的訊息,就想一個人探一探體驗一下這家咖啡館的氣氛。


左:2013年,蘇格貓底門口的電影海報
右:2005年底,蘇格拉底二手書店的一樓門口

一進門就看到關耀輝大哥,坐定後去打一下招呼。後來角頭大哥,帶我認識了老闆貓哥,談到他本來在師大路也有家二手書店,我才想起來,我去踩了這家書店幾次後,那家書店就倒了。本來一直以為是我帶衰,今天證實了不是我的問題,是龍應台的善舉。約莫2005年底我去拜訪書店的那幾天,龍應台也去了,問老闆要不要到清大裡面來經營咖啡書店,於是老闆就答應搬了下來。

我在這裡真的看到很多當年在台北師大路二樓的小東西,一個會跑的木頭書架桌子,還有那些舊書。看到了老闆瀟灑的表情,好像當年2005年底那個在櫃檯內的老闆,看到我這個客人的那一剎那,原來已經是快九年的光陰了。後來我在泰順街的貓頭鷹二手CD店,看到蘇格拉底的招牌,也是貓哥的朋友所開設,因為房租過高,目前店也已經消失。如今在清大校園內看到當年掛在師大路巷弄一樓的招牌,吸引我進去二樓的電影海報,在此發光發熱心裡有莫名的激情。

看到書架上朋友談陰陽調和的書籍,真是人生無處不相逢,看了書就好像見到了人一樣。而聽說這裡的貓來來去去,也有特別多的故事可說。

蘇格貓底每周二、六晚上八點半開始播放藝術電影,愛看電影的我留下來欣賞了亞倫雷奈的《喧嘩的寂寞》,六個人在喧嘩的巴黎,夫妻、老闆與員工、兄妹、躺在病床的老父與兒子、小酒館老闆與客人等等之間的關係,在大雪紛飛的季節裡,那種疏離感,不同的寂寞描述的自然又令人無奈的感覺,也只有新浪潮的導演可以這樣的表現,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運鏡模式,就好像是電影教學般,讓我回到學生時代到太陽系看 LD 的感覺。

也好想把亞倫雷奈的所有片子找時間好好看過。

當年的紀錄在此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12/blog-post_06.html

【新竹】辛志平校長故居的演講



感謝大家來,從 14:30一路講到 17:00
塞太多東西,導致甚麼都沒辦法深入講清楚,下次我想挑國家美術館這個主題就好了。

1. 大英博物館的各種古文明,本來以為10分鐘,沒想到講了半小時
2. 國家美術館,文藝復興(南方、北方、威尼斯)這部分講了一個小時,還沒講完,休息一下,本來想放一段影片,讓大家放鬆一下,結果我的筆電與投影機好像不合,又沒法繼續,只好用備用電腦。講了維拉斯貴茲的維納斯,後來轉到馬奈的奧林匹亞,終於把國家美術館結束掉。

3. 柯陶美術館,印象派的重要收藏重地
4. 聖保羅大教堂
5. 現代藝術館(電廠改建)
6. 福爾摩斯
7. 華勒斯典藏館
8. 狄更斯
9. 吳爾芙

我覺得倫敦不只是這些,只是我有興趣的是這些。今天是個大雜燴,恐怕對西洋美術史不熟悉的人,會鴨子聽雷。對古文明沒有興趣的人,也很無趣。

我想以後應該拆開來說,不應該這樣的大雜燴了。

古文明、文藝復興、印象派、巴比松、威尼斯畫派,每一個主題都可以講兩個小時。感謝今天來聽得人。也謝謝會後的互動— 在辛志平校長故居。

【新竹】與關耀輝在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今天本來要來陌生拜訪傳說中的咖啡館,沒想到一進門就看到關大哥,我想我還是要去打一下招呼。

後來角頭關大哥,帶我認識了老闆貓哥,談到他本來在師大路也有家二手書店,我才想起來,我去踩了這家書店幾次後,那家書店就倒了。本來一直以為是我帶衰,今天證實了不是我的問題,是龍應台的問題。約莫那年我去拜訪的那幾天,龍應台去蘇格拉底二手書店,問老闆要不要到清大裡面來經營咖啡書店,於是老闆就答應搬了下來。

我在這裡真的看到很多當年在台北師大路二樓的小東西,一個會跑的木頭書架桌子,還有那些舊書。看到了老闆瀟灑的表情,好像當年2005年底那個在櫃檯內的老闆,看到我這個客人的那一剎那,原來已經是快九年的光陰了。

那時的紀錄在這裡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12/blog-post_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