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8

【台北】雨,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沒想到我會在這裡買了新活水雜誌與她殺了時代,跟詩沒有甚麼關係的午後,天仍然下著雨,我喜歡雨,但不喜歡濕。

原本的水巷彎,一直抽不出時間來訪,聽說店主有事,這回換成了詩生活,空間用得極為奢侈,要是我來設計,一定是把整個空間填滿了書。這邊的書雖然不多,但是突顯了主人的風格,擁擠的都市中,注入了更多的詩意。

我以為詩人都是頑固的,但這裡更像是書頁中的白,可以讓人停留。

聽不出香港口音的主人,遇到香港來的客人就熱情的聊了起來,原本打鐵一條街、汽車零件店,這樣的老街屋,生出了這樣的雜貨店,雨停了的星期五傍晚,留白的空間填滿了文青,包含我。— 在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2017/09/07

《癡情男子漢》鄭芝龍與鄭經



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高雄阿公陳有力(許效舜),養了這個似乎沒人愛的小子陳二崁(蔡凡熙),阿公帶他回四十年不曾回去的故鄉澎湖二崁,遇上了能看到真心話的曾心兒(韓笙笙),一起到京都去找不要他的媽媽丹萌(楊謹華),找尋另一段真情。

這與鄭芝龍與鄭經的歷史故事有點雷同。

有一點像是小學時代同學會表演的橋段,雖然無厘頭,但是有熱情,在一段音樂就要有意義的速食時代,還有海賊王勵志語露下成長的小孩,很難了解甚麼是"愛"吧?

以流行音樂串聯起來的故事,層次很豐富,只可惜電影前半的熱潮,無法與應用到後半段去,噴水那段顯得太多餘。

2017/09/06

20170906《國語日報》城市美學17:【倫敦】的圓頂,聖保羅大教堂



聖保羅教堂的原址在羅馬時代是月神戴安娜神殿所在,與原本位於西敏區的阿波羅神殿遙遙相對,十一至十三世紀是流行的哥德式高塔形式,木造結構在幾百年來的火災、雷擊、戰爭等因素多次毀壞重建,而後歐洲發生了宗教革命,這座教堂重建的討論聲浪不斷,1666年倫敦市區發生大火災,整座教堂付之一炬。

倫敦大火後重建變成巴洛克大圓頂教堂,與大部分歌德尖塔式的教堂有很大的不同,如今反而變成一大特色,建築師雷恩也是天文學家,在設計圓頂的時候非常巧妙的計算,可以在圓頂的一端講敲敲話,對面的人就可以聽到清楚的聲音,在大圓頂旁看到許多的情人玩得樂此不彼。

雷恩的教堂設計圖經過許多波折,他最初的理想是興建一個大圓頂教堂,可是當時英國貴族習慣了歌德式的高塔式建築,否決掉他的設計,他妥協後重劃設計圖,並保證是傳統高塔建築才獲准這項設計,只是後來他還是利用建築師的權限,把中央的高塔改為圓頂。

這個圓頂還有更多巧妙之處,從外面看不太出來圓頂有兩層,若只是單一個圓頂的設計,在教堂內部抬頭往上高聳的圓頂,會覺得這個圓頂非常小,所以他設計上下兩層,內部看圓頂上的畫作很大,而從外面看起來這個圓頂又非常高聳。這跟佛羅倫斯的兩層圓頂設計情況不同,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圓頂設計成兩層是為了支撐巨大的頂體。

聖保羅大教堂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轟炸,圓頂被炸破了一個大洞,但圓頂奇蹟式的沒有倒榻下來,可見當時設計的結構精良。除了圓頂及回聲廊,其他重要的特色還有西面立面及兩座塔樓、唱詩班的席位、大英帝國勳爵的小教堂、高台祭壇、管風琴等等,地下室還有些名人的墓。

聖保羅教堂內所掛的油畫還非常的後現代,採用曾經在勞改營的俄國畫家 Sergei Chepik 所畫聖經中耶穌的故事,採用的手法是地獄式的陰暗配色,讓我呆在畫前感動得起了雞皮疙瘩。教堂外的聖保羅雕像,呈現了當年保羅在迫害門徒的旅行途中,有強光從天空四面照射向他,他因此撲倒在地而失明,而後許多神蹟讓他恢復視力之後,成為基督宗教重要的傳道者。

聖保羅大教堂至今仍是民間募款修建,仍不斷地注入新時代的藝術元素,伊莉莎白二世五十歲的生日以及查理斯王子、戴安娜王妃的婚禮都是在此舉行,而不在皇室慣用的西敏寺舉辦,可見這座教堂的重要性。

倫敦為了迎接千禧年,也與巴黎的大羅浮宮計畫較勁,大英博物館的圓頂、千禧大巨蛋、倫敦眼摩天輪等圓型的建築,與連結聖保羅教堂與美術館的千禧橋,一反倫敦傳統的歌德式樣式,說明了這座城市不斷的創新進步的企圖。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6-布拉格,慕夏的城市



慕夏的唯美女性畫作及新藝術運動舉世知名,他的一生也象徵斯拉夫民族辛苦建國的歷程。一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捷克建國,音樂家在作品中傳達民族情感,如史麥塔納、德佛札克等影響全世界,慕夏也奉獻所學。

慕夏早年在唱詩班就讀,展現歌唱天份,但他很喜歡繪畫創作,努力克服萬難得到資助,前往慕尼黑美術學校學習。畢業後工作不易,就在劇場畫佈景、肖像畫,1887年到巴黎當插畫師,做版畫、設計書本、雜誌、月曆等封面,以及幫舞台劇設計戲服、海報等。1895年聖誕節,慕夏有機會幫最紅的女明星設計街頭海報,一炮而紅。爾後他開始提倡新藝術運動。

我們熟知慕夏的唯美創作,如一系列的四部曲作品:春夏秋冬等,但他花18年到各地探索原鄉斯拉夫人,創作20幅斯拉夫史詩鉅幅壁畫作品,闡明東正教文化根源與君權、神權及宗教間關係,更重要的表達民族的自決!捷克建國之後,他為國設計郵票、錢幣與國徽。他把作品捐獻給政府,1933年展出後,因政治因素被冰凍30年,納粹佔領捷克,慕夏被關影響健康,釋放後生病過世。到了布拉格,一定要到慕夏博物館、市政廳參觀,並且聖維徒斯大教堂、布拉格車站、泰爾斯博物館等都可以看到慕夏的作品。

2017/09/04

有點無聊的【台北】丹布朗密碼




從欽差行臺連結一條直線,經過建功神社,不意外對到的是老蔣的光頭,原先以為延伸過去應該是國父紀念館,可是居然不是,大家可以打開 google 地圖自己拉線過去看看。

那麼中正紀念堂老蔣的眼神看出去,大家以為看的是南京或北京吧?其實看不到那麼遠,直接是看著現任總統的辦公室,怨念好深,當那麼多任總統還不夠啊?純趣味!


因為台北城建城牆的時候往右轉了13度,有很多都市的大型公共建築的中軸線有對望的假想意涵。(1945年美軍航照)

紅:建成圓環→台北車站舊址→台灣博物館→放送局廣播台→南門→公賣局
澄:臺大醫院舊館→台北賓館→外交部→南門
黃:中山堂→放送局廣播台→臺大醫院舊館
藍:北門→公會堂→小南門



答案,原來是馬桶蓋大巨蛋

2017/09/01

《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與《紅衣小女孩2》




去年看臺灣片有點失望,感覺有些片是為了補助金而拍,今年的幾部類型電影,欣喜臺灣片有擁有了自己的靈魂,本來以為這種類型電影脫離不了好萊塢商業片沒有自己的敘事角度,但這兩部片強烈的令人窒息,有了臺灣獨特的元素,與當前社會問題的省思。

原本看《怪》片的時候,極度的不舒服感,尤其是男主角這群壞同學欺負老人家那一段,但是看到許多年輕人居然笑了出來,還跟著導演的視角一起霸凌老人家、霸凌同學、霸凌老師。不一會,我看出導演的企圖了,我們所害怕的怪物,其實本來身為人類的時候是弱勢族群,可是變成了怪物後情勢翻轉,這與會霸凌別人的同學是一樣的心理,由於缺乏自信,利用霸凌來增強自己的信心,沒有原因的若可以透過霸凌來達成心理的快感,甚至找到方法可以把老師摧毀,或是想辦法欺負怪物,來滿足自己。

社會上每一個角色的人,無時無刻的利用各種模式在霸凌別人,有時候我們只是不自知,奧客利用網路霸凌咖啡館老闆,老師用酸言酸語霸凌學生,公務人員、政客、商人等等,每一人在不同的角色,都會無來由的去霸凌別人。

這是人類最原始的怪物性格嗎?

《紅》片,幾乎全部是女性的角色,這是當前社會母女關係的省思片,除了青少女得不到父愛,整個全部轉移到母女惡化的關係,而解開惡化的關係,還是要靠虎爺與虎爺阿公的男性力量。

全部利用真實的社會新聞改編,是我們重新認識台灣土地的最好方法,希望導演可以持續創作同類型電影。

鬼怪並不恐怖,無法克服自己心魔比較可怕。

喜歡看鬼怪恐怖片的朋友,請一定要看這兩片,台灣已經拍出恐怖又有深度值得一在省思的電影了。

聽說《怪》片不太賣座,是因為不夠恐怖,還是擊中了青少年會霸凌的心?

2017.09《TaipeiWalker》No.245,水瓶子城市漫步11:【台北】一號糧倉,中崙周邊的工廠,1945年美軍大轟炸的痕跡


圖說:
*目前倉庫鐵門有炸彈爆炸痕跡

*1945年中研院台北歷史百年地圖
1. 目前的一號糧倉
2. 進馨商會的工廠
3. 臺灣清涼飲料水統制組合
4. 東京自動車工業會社
5. 台灣國產自動車會社

一號糧倉位於八德路二段與復興北路口附近的巷弄內,南邊是微風廣場百貨公司,在厚重生鏽的鐵門上,有清楚的炸彈爆炸的痕跡,十分好奇這棟倉庫的身世?為何會有那麼多傷痕?

傳說興建於1940年代的倉庫,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為了預防台北橋被美軍炸毀而斷糧,所以在此興建倉庫存放糧食,位於縱貫線旁的中崙庄,八德路這條道路自古以來就是錫口(松山)港口到台北城的米道,戰後命名為中正路,是台北連結到基隆的重要要道。

倉庫的南邊不遠處,日本時代是進馨商會,生產汽水,有富士、富貴、三手、黑松等品牌的彈珠汽水,工廠所在地就是今日的微風廣場百貨公司,戰爭時期,工廠被台灣總督府強制編入「臺灣清涼飲料水統制組合」,終戰後恢復為「進馨汽水有限公司」,後改名為「黑松飲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崙周邊工廠林立,在倉庫的北邊,市立圖書館中崙分館,曾經是東京自動車工業會社。在糧倉的西邊,現今的大潤發中崙店,曾經是台灣國產自動車會社,是名古屋的豐田自動車的台灣總代理。還有明治製菓會社的台北工廠,生產巧克力、糖果,也在此落腳。

倉庫的原始設計,屋頂為大跨距檜木桁架,多層牆體可防潮、隔熱。戰後的正式名稱是「糧食局台北管理處中崙蔴袋倉庫」,負責整理修補破掉的麻袋,工作人員最多的時候達到三十幾人。而後塑膠PV袋材質變成主流,麻袋廢置不用,這棟倉庫改為PV袋倉庫與糧食局的文書檔案。

2009年,該倉庫本來要報廢拆除,但在地居民向文化局申請文化資產價值鑑定,經審議後登錄為歷史建築,2013年,文化局推廣的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廠商修復再利用。

台北市的工廠分布,從華山車站往東沿著鐵道縱貫線開發,華山梅酒廠、建國啤酒廠,到中崙周邊的汽車維修、食品飲料工廠,往東還有松山菸廠、台北機廠等一路往東延伸到南港一帶。或許台北市已經蓋滿了大樓,鐵路也地下化,已經遺忘了這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的工廠在哪裡?

了解這樣的工業發展脈絡後,無怪乎戰爭時期,美軍要選擇這些工業生產的倉庫作為轟炸的目標。台北市邁入現代化都市,不過這百年的時光,農業轉為工業,然後變成商業、住宅。如今,歷史建築一號糧倉,從廢置倉庫變身為農產品超市、餐廳,期待可以創造更多可能性。

2017/08/31

水瓶子的演講




【台北】片場咖啡

好像開了一陣子,今天才來朝聖,甚麼都賣得咖啡館其實非常辛苦,若附近有中央廚房,又能做到新鮮度,那真是再好也不過了。


回過頭想,這樣咖啡館不是就沒有特色了嗎?

何承翰:本社區咖啡店全盛時期有31家, 若在納入本業為糕點、餐廳但有咖啡佐餐者,則全領域內( 羅斯福路三段新生南路三段辛亥路交圍的場域)提供咖啡飲料的店家有79家。
目前店名具備咖啡一詞的店家,年度平均值為22家。其中還有具備零售店面的中盤商…

【台北】看起來非常危險的公共藝術,兩極化的看法



請點這裡看大家的留言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3222777631589&set=a.10211051248024706.1073741909.1460588756&type=3&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