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子的城市慢步
一張照片,一篇短文,尋找旅行中的感動!
總覽
:
關於本站
、
水瓶子
、
外稿
、
演講
、
導覽
、
媒體
、
流水帳
、
年度計畫
、
綠逗冰
|
地圖
|
青田七六
|
野草
|
星球旅行
|
臉書專頁
|
首頁
水瓶子的書
:
臺北老屋三生事
|
台北慢步
|
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
|
阿曼
|
敘利亞
|
黎巴嫩
|
伊朗
|
高加索
:
亞美尼亞
|
印度
|
不丹
|
斯洛伐克
|
摩洛哥
|
北海道
|
祕魯
|
智利
北京
|
上海
|
東京
|
京都
|
奈良
|
神戶
|
吳哥
|
伊斯坦堡
|
巴黎
|
羅馬
|
威尼斯
|
佛羅倫斯
|
倫敦
:
國家畫廊
|
維也納
|
布拉格
|
柏林
|
德勒斯登
|
法蘭克福
|
馬德里
|
巴塞隆納
|
里斯本
|
紐約
|
波士頓
台北
:
大稻埕
、
大同區
、
大安區
、
平溪線
、
金瓜石
、
九份
|
台南
|
台東
|
金門
|
馬祖
:
食
台北咖啡館
|
老咖啡館
|
名曲喫茶
|
日本咖啡館
|
台北散步
|
鐵道
|
庭園
|
坑道
|
老街
|
古厝
|
懷舊
|
墓
|
書
|
書店
|
品牌
|
街頭藝人
|
旅人
|
公共藝術
|
宗教
|
明信片
|
秀
|
電影
:
伍迪艾倫
|
連續劇
|
觀光工廠
|
博物館
|
畫
|
威尼斯畫派
|
達文西
、
米開朗基羅
、
拉斐爾
、
卡拉瓦喬
、
魯本斯
、
米勒
、
馬奈
、
莫內
、
高更
、
梵谷
、
慕夏
、
夏卡爾
、
畢卡索
、
郭雪湖
、
陳澄波
、
龍瑛宗
2018/09/29
【東京】印花楽 in Blooom 蔵前店
看到了熟悉的圖騰,很驚奇的是遇到了前旅人書店的小幫手小夏,跟他講話發現有日本腔,真是非常融入東京生活啊!
隔壁的"台感"也是同一個老闆,在這邊吃到了魯肉飯,可以看出多角化的經營模式,書架上來自台灣許多熟悉的書籍,本來聽音樂不覺得有甚麼奇怪,後來發現是用網路收聽台灣的電台,喝了擂茶,還看到有製作擂茶的教學,品牌、雜誌看起來這家公司做了不少事情啊!
希望未來能在銀座有店面啊!
2018/09/28
【東京】20180928@12:聖德繪畫館、台灣閣、言葉之庭、名曲・珈琲 麦
【東京】明治神宮外苑的聖德紀念繪畫館與《東京人》2018.10月號 No.402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9/201810-no402.html
*Excelsior cafe
【東京】新宿御苑的台灣閣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9/blog-post_84.html
【東京】新宿御苑《言葉之庭》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9/blog-post_92.html
新宿御苑只逛了 1/3
【東京】東京大學內隈研吾設計的建築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9/blog-post_98.html
【東京】名曲・珈琲 麦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9/blog-post_28.html
【東京】名曲・珈琲 麦
踏入這家地下室的名曲喫茶,不意外的充滿了菸味,沒有禁菸區,於是挑了女性比較多的那一邊坐下來,沒想到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似乎都是到這裡抽菸的,不過仔細聽了一下音樂,真的全部是耳熟能詳的歐洲交響名曲。
因為完全看不懂菜單,所以只好隨便指了照片上的義大利麵,老闆娘甚至看不到菜單上的小字,吃完了付帳,比菜單上還要便宜。
全木頭裝潢,卻在現代大樓的地下室,看起來好像年紀很久的雜誌,翻開來不過是兩年前,有點隨意擺設的物品,好像不是日本的咖啡館,反倒像是台灣的小吃店,不過灰塵比較少。
地鐵站出口,周邊的咖啡館、餐廳,應有盡有。我想這家店的存在,大部分應該是可以抽菸吧?價格便宜,又可以聽音樂,只是過了打烊時間,居然還有一群人進入點餐開會討論,這家非常自由的名曲喫茶店,跟我想像中要安靜的聽音樂不同,真是打破我對傳統名曲喫茶要輕聲細語的印象啊!
星期五的夜,東京上班族好像全部出動狂歡,大約晚上九點鐘,吃完晚餐也喝了點小酒,大伙在門口大聲討論接下來第二攤要去哪裡吧?
【東京】東京大學內隈研吾設計的建築
路過東京大學裡面這棟奇怪的貼滿木條的建築,原來是隈研吾設計的,裡面還有日式和菓子店,但都打烊了。
颱風來了木條不知道會不會被吹走?
【東京】新宿御苑《言葉之庭》
自從來東京,很多都是下雨天,於是就想來個新海誠的《言葉之庭》,往新宿御苑移動。
跟電影中一樣的電車景,一樣的廣播員聲音,雖然是動畫片,可是比現實還要真確,有幾段片段是真實雨景拍攝,用售票機買了票進入公園,我幻想變成十五歲的少年,然後去那個涼亭遇到一個二十七歲的上班族喝著啤酒配巧克力短髮女。
但是,今天居然萬里無雲,一滴雨都沒有下,我只好脫掉防雨大衣,影片中的大樓在豔陽下我只看到黑影,陽光穿透過黑色的樹蔭變成清翠色,我喜歡的雨滴完全沒有出現。
短短的影片,把一個小小的涼亭與整個公園的景溶入了兒時的記憶與少年的情感,還有上班族的壓力,一切都那麼的生活化觸手可及。
拍完照我才意識到,一個歐吉桑穿著白色的衛生衣,假裝少年的遐想。
這樣的場景,或許百年後還能存在,那麼看了這個影片,就有了情感的回憶。— 在言葉之庭。
【東京】新宿御苑的台灣閣
1923年裕仁皇太子台灣行,1924年成婚,在日本的台灣人捐獻建築,由台灣的州廳建築設計師森山松之助設計,1927年建成(昭和天皇都已經登基了才蓋好)。
雖然整個充滿了台灣名門庭園建築的元素,燕尾、紅磚瓦、拱斗、窗戶、地磚等樣式,但,我覺得進入涼亭後的空間規劃,已經是歐式的涼亭,有車寄、玄關,還有洗手的地方,一點也不"台灣"啊!還有這種欣賞庭園的模式跟台灣也不太一樣,這裡是日式庭園。
不過,很難得有這個涼亭可以多多宣傳台灣真的不錯,台灣不是沒有建築設計師,我們是否可以多送這些東西到世界各地呢?
【東京】明治神宮外苑的聖德紀念繪畫館與《東京人》2018.10月號 No.402
聖德紀念繪畫館,從明治天皇出生到過世,整個日本國的變遷
左右對撐得歐式建築風格
雖然已經是近代水泥建築,但細節很精彩
到底象徵甚麼意義?
新藝術風格,拉高的窗戶
兩隻獨角獸
樺山國境劃定標石
皇室的紋飾
樺山國境劃定標石石碑
台場石
御鷹松
大廳不能拍照,只能在入門玄關拍,我一直待在大廳看不想走,館員還跑來關注我。
繪畫館裡面日軍進台北城的繪畫,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代替明治天皇來台接收
往地下室的樓梯石磚內有化石
館內的說明看板
剛好這期的東京人雜誌,討論建築中的石材,還有整個日本的地質圖,真是太剛好了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