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0

【台北】行天宮社會大學:青田七六導覽



因為擔任這一期行天宮社會大學古文明慢步的課程規劃,所以特別開了一次青田七六的導覽,讓有空的朋友來訪,我發現會去參加行天宮社會大學的課程的人,多少在各地都有擔任志工,或是導覽老師的工作。

每次去各地博物館、展覽館看到志工微笑對每一個人,而且還要不斷自學增長知識,才能面對參觀者各式各樣的問題,這樣的精神實在佩服。

今天講了一些磯永吉的蓬萊米研究,回朔到森鷗外隨北白川宮來台的事蹟,征露丸與日本米是日本陸軍對付俄羅斯的武器,但許多阿兵哥營養不良得熱病而死。而後有募資想要用台中六十五號米來釀酒,光是這一段就講了很久。越來越發現這些教授從大學畢業,來到台灣開發,伴隨著戰爭結束,與後來留在台灣繼續研究,每一個教授與灣生的際遇大不相同,我們應該如何說明這些真實的故事,其實,答案都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只是我們以往都沒有去挖掘出來而已。— 在青田七六。

【台北】青田七六小書房



最上面那排幾乎都是李火增攝影集,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容易來看書,也換了不少以圖鑑、照片、漫畫為主的書,手機普及雖然閱讀的時間變長了,圖片式的瀏覽方式也已經是大眾的習慣了。

可是,台灣的圖片紙本出版好像沒有進步,我覺得這部分可以與手機或 pad 上的電子書可以做一個結合,我們應該投入這部分的內容製作,相關的作者與編輯人才,無論在各種平台,都是可以應用的。— 與Stin Kao 、 Yoshitaka Watanabe、凌宗魁、王佐榮、鄭培哲和 Prince Wang在青田七六


20190615 青田七六的屋頂與小書房的書

2019/05/29

【台北】轉咖啡,最後兩天



趕在最後兩天去喝小美的咖啡,在孵珈琲洋行或是在 Coffee Space 咖啡。空間 都遇到過小美,台北咖啡圈說大不大,說小也很小,彼此都有些連結。

小美說:人們會投錢去扭蛋,就不太會計較扭蛋的內容物,而我們到咖啡館點一杯咖啡,為什麼要單憑既定的印象來點一杯咖啡呢?把點咖啡用扭蛋的形式呈現,扭出甚麼咖啡豆,就喝甚麼咖啡!

我聽到這裡,真想要拍手叫好,旅行不也是一樣嗎?我們到底是為了要旅行而旅行,還是要真正的去體會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所以喝一杯咖啡,隨機扭出一顆扭蛋,打開後沖煮一杯咖啡,不同的沖煮模式,或者愛樂壓、手沖或其他製作咖啡的模式,有種日本茶道一期一會活在當下的感覺,咖啡產地、器物、製作方式等等,大到開業與人生,都可以在這樣的過程中討論。

原本在圓山捷運附近有店面的轉咖啡,這半年是以工作室的型態,總是穿著白色上衣的小美,我期待下回的轉身,又會帶給我們甚麼樣的驚奇呢?— 在 Gacha Gacha | 轉咖啡。

行天宮社會大學:古文明慢步:猶太教



短短一個半小時的課程,我很喜歡 蔡業聖 (Johnny Chai)
老師介紹從亞伯拉罕、摩西、所羅門王、大衛王、以斯帖、但以理等聖人,這些聖人在中東旅行的時候一再的被提起,到底是宗教、神話,還是真實歷史?

每次聽這些宗教的歷史故事,就覺得好有系統與架構,為何道教、佛教、印度教就沒那麼有系統呢?是因為一神教與多神教之不同嗎?

2019/05/28

【台北】王大閎咖啡書軒



下雨天到了花博園區,台北市立美術館旁邊的王大閎咖啡書軒,開幕那麼久才來,買書送飲料,當然要好好使用,買了一本《永恆的建築師人。王大閎》徐明松編著。

除了建築的基本工具書與現代建築的選書外,還有一些電影、攝影、社科相關類型,感覺是比較人文類型。建築師雖然是理工科,但我相信需要具備強烈人文精神的建築師,才是好的建築師。

現代建築長方形四四方方的咖啡館內,備有一 VR 眼鏡,完成了王大閎的遺願,休士頓的登月紀念碑,光從照片還看不出這個紀念碑厲害之處,要走到紀念碑內,看到月光映射在紀念碑內,仰望天空,登月計畫雖然實現,但我們不該忘記人類的渺小,永遠要謙卑的感謝地球、月球與宇宙。

紀念碑內還有一小塊很像伊斯蘭的金屬縷空六角型圖騰,用來區隔碑內外空間,不知道是王大閎的原始構想,還是陶亞倫的想像?

我大學念台大地質系,也是王大閎的作品,在台灣眾多的作品很遺憾不少已經拆除掉了,而他建國南路的家也已經拆除,如今復原一部份在這裡,也算是一點點的紀念。

飛機聲不絕於耳,我抬頭卻看不到飛機在哪裡?只看到天花板鏡子中的自己。大雨的午後一直是只有我一個客人,用咖啡館型態營運,推廣建築相關知識,不是那麼容易收支平衡,我盯著筆電反射的月光,想想建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

上圖取自陶亞倫VR擬真呈現王大閎登月紀念碑設計圖

【台北】錢小姐預約的青田七六導覽,多福窗的小劇場



發現今天來聽導覽的小姐都很有氣質,也很融入,於是我講了許多我內心小劇場的小故事:圓山貝塚的由來、多福窗的由來、茶道與榻榻米、1905年後的台灣、滿州的關係、1930年代日本教授的生活等等。

我講到一半發現日本傳統文化不能隨便亂講,每一個人都多少有點研究,看起來裡面有大師級人物,還是點到為止即可。

不過,這個點到為止居然超時十五分鐘,下次真的不要太多話。

PS. 為何一貼照片,臉書自動幫我 tag 好多人上去,可是沒有一個正確的,是因為美女都長得很像嗎?— 在青田七六。

2019/05/27

【台北】饕選咖啡



原本沒有預期會碰到老友,只聽朋友說內湖有家只憑自己味覺喜好所點的咖啡,於是就跑來了,開車導航到附近時還心生懷疑:此地真得有咖啡館嗎?

一進門運氣很好的遇到老闆,這不是科學實驗室的胡元正嗎?

幾年前去參觀在東園街的烘豆工廠,最驚豔的是有一台可電腦控制的虹吸式沖煮咖啡的先進玩具,最基本的控溫控時間之外,還可以控制翻攪的時間次數。但令我最佩服的是咖啡豆的冷凍儲藏模式,烘焙完可以有效延長儲存的新鮮度。

但若是要用家用的冰箱如法炮製,延長保存期限,我勸大家還是不要,冷凍庫各式肉品味道可能會先被咖啡豆吸入,買了豆子就趕快沖煮喝完!

另外生豆的保存方法,也是非常講究的,我想這就是專業,把每一個細節都儘量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更好。

進入饕選咖啡的重點,點喜歡喝的咖啡前,服務生會先送上四個小杯的咖啡,是當天沖煮的,依序喝了嘗試之後,再選出一杯最想要品嘗的咖啡,然後服務人員就會開始沖煮。這時候這杯咖啡產地是哪裡?烘焙度多少?如何製作出來的,客人是完全不知道的。

只隨著自己的味覺、感覺來選咖啡,沒有必要被咖啡產地與咖啡豆品種,製作處理方式的傳統認知所綁死,一杯咖啡一期一會的當下,自然找到適合的品嘗人。

等服務人員沖煮好點選的咖啡,附上一個產地小卡,這時候謎底揭曉,有點像是盲測,無論自己來,或是朋友討論,都可以拋開手機一陣子,品嘗咖啡帶來的趣味。

至於這四杯當天沖煮的咖啡與當場沖煮的咖啡,會不會有差異?當然還是有些細微的變因,就是時間,咖啡放涼的時間,就會發酵,我個人是蠻喜歡這樣細緻的變化。

最厲害的來了,我看著老闆跑來跑去,原來是一個快速烘焙的小機器,雖然一次最多只能烘焙50g,但是跟胡元正聊天的期間十分鐘內,已經烘好了,然後服務人員沖煮後上桌,從生豆到一杯咖啡,大概十五分鐘的時間,顛覆我對烘焙師的想像。

那麼以後的咖啡吧檯手,要學習的事情就更多了,也是件好事!

這台小玩具,使用 iPad 或手機就可以控制設定的烘焙曲線,作為後來大型烘焙機的數據。咖啡烘焙是很科學的事情,從熱力學原理,這一切只要控制好各個階段的輸入與輸出點,咖啡也不是甚麼神祕的事情?

不過,咖啡的味道為何讓人感覺那麼浪漫呢?— 與胡元正在饕選咖啡烘焙

【台北】圓拱、階梯、天井、青鳥,藝所書店



在新大樓內的建築書店,因為剛好到了內湖拜訪咖啡館,想來朝聖一番,建築相關的選書頗具特色,於是我買了五十嵐太郎的《日本建築的覺醒》,這幾年突然非常崇拜謝宗哲老師,真希望他能夠多出版些自己的看法。

許多美女來此拍照,逛了一圈,希望這樣的書店真正能夠永續經營,而不只是建商賣完房子就結束了!

2019/05/26

【台北】古一小舍



這是一家奇妙的店,明明已經開業很久了,店門口還貼著"試營運"的字樣。

我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既然才剛開始,應該客人不會很多吧?但是,從我中午進去,只剩下吧檯的位置,客人絡繹不絕進進出出,不太好意思霸佔吧檯,於是趕快離開讓別的客人進來。

晚上六點半,我再度踏入,老闆一直要客人併桌的情況,在環河北路快速路旁鳥不拉屎停留的地方,從迪化街還要跨越西寧北路、貴德街,才能進入小店,到底有甚麼厲害之處呢?

中午,第一次進來,點了杯比較貴的咖啡,老闆神秘兮兮的問了我,我說我都可以嘗試,但只喝黑咖啡。他說用耶嘉日曬與水洗混合,然後看他手沖使用慢慢悶蒸的方式,並且選用小陶杯,然後第二段手沖階段再換一個杯子,於是,這兩個階段就產出了兩個杯子,端到我的面前。

我心想這樣第一階段的咖啡應該很苦吧?沒想到卻像是義式濃縮,除了一點苦,酸味、甜味一應俱全,在嘗一下第二階段比較淡的味道,然後兩杯混合,又嘗到不同滋味。

今天嘗了甜蜜燒的地瓜包芋頭,又點了夢布丁有點酒味再淋上紅酒醋,古一意麵用鴨蛋與炸過的麵條,老闆特地撒上高貴胡椒粉。

看起來舊舊懷古的咖啡館,老闆留著一撮小鬍子,隨興的穿著活像陳竹昇風格,就像是隔壁鄰居從巷內走出來,撥盤式的電話還可以使用,活像是 1980 年代的 fu。

高手在民間,沒想到有這樣玩味覺的咖啡餐館,又學了一招,有空自己來玩看看。

【台北】聽!九o年代的悶騷叛逆-配酒配菜配黑膠唱片──於台灣旅遊廚房。還有狸貓換太子



阿達談到很深層有關工業革命之後,都市化的 1990年代對於自由的吶喊音樂!這些吶喊的原因,很悲哀的,還沒有消失!— 參加聽!九o年代的悶騷叛逆-配酒配菜配黑膠唱片──於台灣旅遊廚房。


狸貓換太子是1924年永樂座開幕劇,來自上海的海派京劇團演出,大正浪漫即將結束,一種世界文化融合交會在大稻埕的年代正蓬勃的開展。

台灣旅遊廚房也在大稻埕開展,台灣餐桌常見的料理,以文化角度出發,無論是江山樓酒家菜,大稻埕匯聚了這股能量,從日本人學習到的咖啡館女給,或是世界音樂進入了台灣,呈現了重新詮釋的美感。

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https://www.kkday.com/zh-tw/product/21555— 和簡余晏和林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