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6

【高雄】旗津彩虹教堂



使用夕陽的光線,讓寫真脫離的現實,我想拍婚紗,本身就是很脫離現實的婚前行為吧?

一堆人排隊拍照,我在想是否可以做一個旋轉平台,隨著不同的季節,直接面對日落的方向呢?

是不是太脫離現實了呢?

【高雄】駁二,貓‧美術館


叫得出這六張畫原作作者,同時知道甚麼畫派,,西洋美術史應該算及格吧!

山本修先生創作貓系列的世界名畫,我覺得還有很多可以加強的地方,很多原畫作中有貓、狗動物,可是大部分都被改為老鼠,我覺得除了老鼠之外或許可以改為蟾蜍、蟑螂、狗,甚至是貓奴人類,更能讓人省思。

貓有眾多品種種族,若能使用寫實方法,這樣對照對比下,會有更多樂趣。

或許,乍看之下好玩有趣就好了,我這樣的發想真的太嚴肅了。



2020/01/05

【高雄】一個計程車司機講了三十年的故事:拆船傳奇



在這裡上了計程車,一位沒有加入無線電台(現在稱為車行)的老司機,一口流利的台語,我用北京話講著要去的街道名稱,被他翻譯成台語之後覺得這些街道名稱好優美,他沒有使用GPS 系統,到達目的地還是用雙眼看著地址牌。

原本是拆船工人,哥哥在工會擔任理事長,有甚麼很難拆除的鋼鐵,一定最後都找到他,利用高溫瓦斯槍,使用各式的工具配合,任何疑難雜症一定都找到他,任何爛攤子也只有他能夠收尾。

在大頭市長(蘇南成)時代,當天一直發不動愛車的偉士牌摩托車,突然來自荷蘭的船,歷經兩伊戰爭報廢在港邊爆炸,他在現場看手錶是11點44分,好像原子彈爆炸火紅的雲朵畫滿了天空,幸虧他前方還有一艘船擋住,不然他可能就受傷了。這事件後,高雄拆船的這個行業正式畫上句點,也只能把剩下的鋼鐵拆除後畫下了休止符。

大叔口才之好,如臨現場,句句押韻,很後悔沒有錄音下來。

拆船結束後,運將大叔去考營業駕照,一直開到目前也三十幾年了。很佩服台語口才好的大叔啊!(算算他同一個故事講了三十幾年,能講不好嗎?)

【高雄】丹丹漢堡



很驚訝高雄丹丹漢堡假日客人是滿出來到馬路上,大家都跑到咖啡館划手機,並且插著行動電源。

然後這家咖啡館有個禁止寫功課的標誌,可是大家都在寫功課啊?

【台北】橋下的浪遊者



每次騎車運動到這個橋下,我總習慣性的坐下來休息,一旁總有一個被大家稱為流浪漢的大叔坐在旁邊,只有一點點的家當,但有一台還不錯的腳踏車,不知道他夜晚是否就睡在橋下?

每有運動過去的大叔,總會跟他打招呼,但多半只是禮貌性的招呼,浪遊大叔也只是感謝寒暄幾句。

有天,運動大叔跟他多問了幾句,並且稱讚他的口條立論很好,之前在麵店有相遇,可能浪遊大叔忘記了!浪游大叔一時興起,開始高談闊論,而且說剛剛騎腳踏車到南港,以前還騎車到汐止、五股,甚至騎到了金山......。運動大叔打斷他的話:就醬,先回家了!

或許多聊些可以多知道些事情,浪游大叔與運動大叔僅止保持在禮貌性的交談!

2020/01/04

《東京男子圖鑑》



最近幾年越來越喜歡收集圖鑑,無論是書籍,或是連續劇,從鄉下來東京追求金錢與職位的男子,我想後來應該會有更多的體悟。

我喜歡從小演到大的連續劇,對於男主角與城市關係的細節,隨著時間長大,可以帶的很深入。

但,這部片為何時間會跳來跳去,但每次轉場都會出現最近幾年才修復的東京車站,雖然畫面的色調略有不同,但我覺得很容易讓人時間錯亂,是因為導演要凸顯東京的變與不變嗎?

【新北市】曇花一現與南柯一夢的時代



大概2009年,是部落客行銷活動最熱絡的時期,每個月都可以跟熟識的部落客朋友一起出遊,雖然早出晚歸,回來還要整理照片、寫心得,還要注重下標題及點閱率,每個人揹著大相機,還要會修圖,十八般武藝具備,也不知道何時部落格時代結束後,各自又朝自己專長的領域各自飛奔。

好像曇花一現與南柯一夢的時代。

這幾年發懶,也不太主動邀約朋友,臉書演算法似乎也讓我們的距離變得遙遠,可是一聚會又回到當時,討論這個人與那些人現在又變得如何了?

拍照時我才驚覺,每個人厲害的都是使用單眼相機,取光採景都很有特色,而我這幾年因為踏查了眾多的咖啡館,變得稍微會一點手沖咖啡,攝影荒廢了,寫文也變少,我們的黃金年代應該不會回來,即使不能結群成黨發揮力量,偶然聚會或許會找回一點初心。

攝影: Tony Lee— 和Kristen Tseng 、 Box Cheng、Ma Chi Kang 、Camay Liao 、蘇怡任和 Frances Chiu。

2020/01/03

【上海】的芥川龍之介



年輕的時候看羅生門總以為看懂了,我還跑到京都的羅城門去感受,完全感受不到,這次看了日劇特別篇,主要演出芥川到上海的經歷。

人生就像是一條撒滿玫瑰花瓣的道路!

能夠透過這麼簡短精煉的文字,描述當代的社會現象,要能真的看懂,其實還是要有一些歷史基礎。

芥川的短小說層次非常豐富,用著好多的比喻,以物說明、借景對比,還有對當代的無奈,1927年過世,還沒遇見太平洋戰爭,卻提前為這場戰爭寫下了哀悼之意。
tag標註相片pin標示地點

2020/01/02

《明治初期日本住屋文化》



看到了倉庫那一章節,我恍然大悟為何日本的住家內種是極簡風格,雜物都到哪裡呢?原來倉庫與住家是不同的區域,我想台灣人的家,總是要等到有客人要來才會動手整理,平常就沒有收納的習慣與空間,就只是塞到櫃子裡面而已。

這本書使用了生活方式來分析日本住屋的樣式,為什麼會形成這樣有風格的木造建築,雖然經常去京都、鎌倉、奈良參觀,透過這本書的插畫才恍然大悟,當然傳統在日本人心目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才能將這樣的樣式保留住。

此外,對於難以了解的日式庭園,還有許多過度空間:出入口、玄關、通道等等,也都有仔細的說明。

很值得反覆細讀的書。

2020/01/01

《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 《東北食通信》


我想在傳統的購買體系中,是接觸不到這樣的雜誌。我們可能知道餐廳料理者廚師的面容,可是我們很少知道生產者的面容。

我在獨立的小書店翻閱到《東北食通信》,除了很想吃這些海鮮之外,也想了解這些漁夫到底是怎樣抓到這些食材,他們是如何過生活的?

《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這本書裡面介紹眾多《食通信》雜誌的運作體系,有些報導了漁夫因為氣候不好而耽誤了雜誌的出版,讀者反而不會怪罪這些人,反而會到神社去祈求這些漁夫能夠平安。

我想了解生產體系所有人的面貌而產生同理心,是改善生產體系的一個方法。所以,這本雜誌是物流體系,包含食物,也是紙本的平面雜誌,還是一個社群體系!

台灣的《食通信》也受到這樣的影響出版了,不知道效果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