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3

No.19 【台北】從城中走往大稻埕的音樂之路,感謝文獻會每年都舉辦史蹟趴趴Go

#一年五十次走讀地圖 第十九次

從城中走往大稻埕的音樂之路,感謝文獻會每年都舉辦史蹟趴趴Go

今年的路線算是有點創新,從西本願寺走到大稻埕。以前讀到的歷史把本島人與日本人區分開來十分嚴重,導致解說這些史蹟的時候往往都會有第一句,這是日本人區域,然後最後一句的結論是殖民政府的態度。

可能是這樣的史觀,讓我們在規劃導覽路線的時候有點綁手綁腳。

其實查詢台北的職業明細地圖的時候,台北城中當然不是所有的店都是日本人開的,而大稻埕、艋舺地區所有的店也不全然是本島人開的,其中有合資、人頭,或者老闆是台灣人,辛勞是日本人的店,這樣的區分讓我們在解讀那個時代有了許多限制,例外的情況屢見不鮮。

古侖美亞唱片公司所出版的唱片,應該可以說明這一切,有關台灣的民謠,或者是唸歌、歌仔戲,中國傳來的南管、北管等小調,胡琴、三味線等等曲調全部融合一起,真得一點都不誇張,1930年帶真是多元文化大爆發的年代。

甚麼樣的建築與甚麼環境,可以造就這樣的人才呢?走趟這條路線,探訪古蹟,或是理解被拆除的建築,大概可以理解一二吧?

我改良的超長路線:西本願寺→心起町咖啡館→公會堂→古侖美亞辦公室→北門→天馬茶房舊址→蓬萊閣舊址→純純咖啡館舊址→江山樓舊址→李臨秋銅像公園→永樂座舊址→李臨秋故居→莊永明故居

2024/11/02

梵谷的畫

圖說:
1. 《向日葵》(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1888年,收藏於德國慕尼黑新繪畫陳列館
2. 高更畫梵谷:《畫向日葵的畫家》,高更,1888,梵谷博物館
3. 《黃房子》,梵谷,1888,梵谷博物館
4. 《在亞爾的臥室》,梵谷,1888,梵谷博物館
5. 《梵谷的椅子》,1888,倫敦國家畫廊
6. 《保羅·高更的椅子》,1888,梵谷博物館

No.18 【台北】鐵馬騎讀頂下郊拚

#一年五十次走讀地圖 第十八次(補)

鐵馬騎讀頂下郊拚

因為有同學去維也納參加了鐵馬導覽,一個人要45歐三小時,來建議我也可以試試看,其實之前我有想要從新店騎藍色河濱腳踏車道,來講一下瑠公圳開發之路,這對我的肺活量是很大的考驗,我想先規劃四個地方,只要騎車到定點可以緩慢步行用講的,對體力比較容易克服,也比較安全。

1. 板橋林家:漳州勢力

2. 艋舺:頂下郊拚
a. 龍山寺
b. 八甲庄的霞海城隍廟
c. 清水祖師廟

3. 大稻埕:
a. 霞海城隍廟
b. 第一排街屋
c. 李春生教會

4. 大龍峒:
a. 老師府
b. 保安宮
c. 太古巢

我相信台北比維也納故事多的多!

No.17【台北】彭明敏教授在台北的自由之路

#一年五十次走讀地圖

第17次

彭明敏教授在台北的自由之路

A1 大稻埕建成圓環附近的旅社與印刷廠,台灣自救宣言印出來後被抓的地方
A2 艋舺剝皮寮附近的印刷廠,第一次被拒絕印刷的地方
B1. 西寧南路的警備總部保安處(日治時期的東本願寺),今日的獅子林
B2. 西本願寺,在地下室跟骨灰罈一起放置的區域審問
C. 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今喜來登飯店
D. 台大法學院,彭明敏上班教學的學校
E. 溫州街18巷的住家,門口有雜貨店與吉普車被監控

原以為標示這個很簡單,沒想到也搞了一個下午

2024/10/20

第十二捲

幸田咖啡的肉桂捲,每次來喝杯咖啡,都會點肉桂捲,由於這幾年食道逆流,只要吃甜點總是要先墊肚子,或是猛喝水稀釋,吃這裡的肉桂捲,胃不會不舒服,光是這點,我反而是吃肉桂捲來墊肚子。

今天約了上次在邱董那碰面的宋瑞爾同學聊聊天,當然他們都是夫婦連體出席,聊聊網路這二十年的流行,但一切好像過眼雲煙啊!

我有點唏噓,但我也好險我腦中有點內容,或許還可以輸出提供一些內容,希望人生有點貢獻!

【淡水】金車千人走讀在淡水,今年分兩個場地集結

金車千人走讀在淡水,今年分兩個場地集結

{先說我很想寫葡萄牙食物的歷史,但越挖越深,我覺得我都快忘記那種味道了}

每年這樣的大拜拜走讀行程,非常感恩有基金會願意這樣舉辦,不只是一年一次,難得可貴的是平日也都有舉辦走讀,因為金車相關企業有飲品等,小禮物都十分的實用,感謝!!!

這次我帶的路線是我比較喜歡的建築,而且鎖定在家居類型的,所以起頭在新北文化園區(英商嘉士洋行殼牌倉庫)旁邊的水上飛機,以及最後結束的紅毛城,這種太大的倉庫與領事館監獄等,這兩個點作為開始與結束,真的是很好描述日本時代(1895-1945)很好的安排,結束的紅毛城的黑洞,真的很大,看你要到哪個時代都可以。

1. 重建街起點:施家古厝、市場內的龍山寺飄雨好美(有拍到照片的可否給我?)、清水祖師廟。

2. 日本警察宿舍:說明洋和折衷與戰後改建最好的地方

3. 紅樓:描述達觀樓起因與洪家事蹟,我念了洪以南的詩,應該來畫個家族系譜比較好解釋

4. 木下靜崖舊居:說明台灣美術史中的聖山觀音山,至今的藝術家仍然在想辦法致敬這些前輩

5. 多田榮吉舊居:在馬偕街說明陳澄波畫作中的地景地貌與現代化的追求。

6. 紅毛城:重點是多元多國重用這個城堡

感謝很多來參加的舊友,無論有沒有來打招呼,我知道大家都有關注我,可以多來留言激盪更多古蹟活化重用的可能性,十分感謝,最近幾年缺牙比較不喜歡合照,但,我還是喜歡留下紀錄的。

2024/10/10

《蒼鷺與少年》母親是播種者?少年進入異世界,與祖先(羈絆或冤親債主)的對話。

很多人說看不懂這部片,我還刻意不先看影評,看完了之後非常流暢的覺得完全沒有看不懂的問題,或許是宮崎駿的電影每部片都有看過,這部片眾多的奇想與概念或許是某部電影的一個片段,所以整個異世界或許是宮崎駿宇宙的一個縮影而已,每一個人的腦中都有一個小宇宙,對於我們這一生遇到的人事物可能都只是我們小宇宙的互動關係而已!

當然,我們可以脫離人群關係,只在自己的小宇宙生活,但畢竟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感情的互通,還是非常的重要。

最近身心靈界會提到幾個名詞:高我、靈、元神等等的,這部片進入了一個異世界就好像是與這些"靈"透過意識交流,這個異世界中有時光迴廊,少年真人與少年時的媽媽(光美)成為好朋友,要將繼母夏子(光美的妹妹)帶回原來的世界,好像所有的人都在不同的年紀重逢而混在一起,若我們能把時間軸觀念打破,這些人只是一個"靈"的概念,或許可以比較清楚呢?

是否等我們成人之後,就會忘了異世界這個夢,或者有人會用"冤親債主"來解釋,不過,我覺得我們活在這個世界已經夠複雜了,為什麼還要去想異世界呢?或許是更理解自己的一個方法吧?

我對於真人看到了母親在他出生的時候看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由吉野源三郎在 1937 年所發表的小說,這本書留下的訊息,而書中有一個清楚的素描,米勒的《播種者》1850年代的作品,這幅畫不但影響了梵谷,而梵谷的播種者也影響了台灣1930年代的『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

宮崎駿眾多作品中的歐洲建築的背景,還有大航海時代的開啟,一直到歐洲啟蒙運動後的現代文明世界,是所有片中的基礎,萬物皆有靈的日本宗教信仰,把人文關懷徹底的埋在影片之中,這部片以二戰為背景,更是帶出了反戰的思考,或者我在不同年紀重刷,可能又有更多的感動。

2024/10/08

【台北】生態綠咖啡館

剛好有空晃了一下迪化街,看看長期在業界的 徐文彥,又小聊了一下,補足了我對於生態綠十年前在電商的過程。

我也分享了在德國、比利時看到的公平貿易咖啡館,希望生態綠能平順走下去。

我們兩個戴的帽子是 藺子的產品,大家多多支持本土在地產品。

【台北】再遇見

經常在街頭徒步的時候遇見,倒是很少特別會約見面,剛好邱董又有新的計畫,這天我遲到了四十五分鐘,還好這兩位朋友留下來等我,真得非常抱歉。

這幾位都是部落格時期就是格友,但這二十多年其實我並不清楚在甚麼領域,聽說有開了一個食譜網站,然後賣掉,也有參與金融網站,應該找時間來看看,我好像從來沒有想到要如何把我頭腦中的散步路線、地圖,好好的在手機上詮釋,或者是作一個 apps 掃描 QRCode 之類的,還是直接把內容放在 google 地圖就好了呢?

或許順其自然就好了。

2024/10/03

第十八天:再見【布魯塞爾】機場

再見布魯塞爾機場,在免稅店買了一瓶比利時啤酒,在魯汶的柏林咖啡館,看到這個紙巾,居然是跳水王子的自創品牌。

上了飛機先飛到伊斯坦堡,有位女生穿著運動內衣比較暴露,空少還要求他要把毛衣穿起來,畢竟土耳其很多包著頭巾的穆斯林女性,只是這個評定的標準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