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7

【台北】宅男宅女的異想空間@這宅咖啡

或許是這裡的燈光,一進來總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也很容易把一個個空間變成幾個獨自的小世界,無論是三兩個朋友來這裡,很快的這裡就是宅男宅女的生活空間。


偷喝水之前,還要先看一下主人

昏黃的燈光,讓大家聊天的聲音音量自然的就降下來,在此看書效率特別好。桌面的高度也很適合筆記型電腦放置,我發現也有不少人來此討論寫作業,這宅咖啡貼心的每個座位都很容易插插座,也很容易的拆桌或併桌。吧檯、戶外、和式、沙發區等幾個不同的區域,這宅咖啡只提供非常簡單的義式咖啡等飲品與少量蛋糕甜點,純粹提供一個跟家一樣溫暖的空間,吧檯上有經過篩選的藝文資訊,還有陳綺貞的單曲CD。

妳說妳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但又怕未來不能生存。我想這世界沒有絕對一條通順的路,要怎樣做,都好!

這是甚麼白痴答案,多麼不負責任的說明。我輕輕地回想大學畢業後二十年的工作,宛如一陣煙,可以一句話就說完,也可以說個兩三天不眠不休的老生常談,端看用甚麼角度來看。讓我回想大學時經常一群同學在小歇茶房喝著巨無霸的泡沫奶茶,討論做甚麼才會賺錢,而今,在這宅咖啡的年輕男女,有非常老成的老靈魂,慵懶、隨緣、個性、勇敢、時尚的做著自己的工作,我想要比二十年前的我們,光會清談打屁要好得太多了。

這宅咖啡
電話:02-235831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37巷12號
營業:13:00~24:00
公休:周二

2012/02/15

【台北】另一扇賣咖啡的門@a-May的手作烘焙屋

很神奇的一件事情,兩年前因為要寫一百篇咖啡館的心得,所以到處走訪特色咖啡館,去了 Cafe Door 幾回,沒想到因為咖啡館的房子租約到期要改建,所以老闆 a-May 只好關店另找地方。



剛好在草葉集巧遇 a-May,我查了一下前一篇寫 Cafe Door 的紀錄,老闆 a-May 也來留言,竟然剛好是兩年前的同一天,而我承諾人家新店開張還要來訪就這樣忘了,於是今天就趕快衝過來。點了一杯很 man 的咖啡(黑糖拿鐵),應該背後會有個有關於常客的故事吧?看著 a-May 很熟練拿出烤熟的餅乾,在廚房、吧檯、音響間忙進忙出,從事這個行業十幾年,也開過三家店的經驗,她應該是很熱愛客人能吃到好吃的甜點吧!

之前寫的:【台北】假日的悠閒與上班日的熱鬧@Cafe Door
http://trip.writers.idv.tw/2010/02/cafe-door.html

冰櫃裡面有尼泊爾之吻,對才剛從尼泊爾登山健行回來的 a-May 來說,應該非常具有意義的。她說要登頂前,她會拿出自己做的小甜點,吃掉後登頂,於是這樣的口味就成為一種跟尼泊爾高山接觸的象徵,於是取名為『尼泊爾之吻』,很有福氣的今天吃到了這個內含咖啡的巧克力甜點,我自己想像電影《濃情巧克力》的劇情,不知道 a-May 喜歡做甜點背後有甚麼樣的故事呢?大家有空可以來探訪。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100巷1號
營業:每日 11:00-20:00
公休:每月30,31日公休
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cafedooramay

店中溫馨的裝飾,很多藍天白雲的照片,這樣小小的空間,可以容納數不清有關旅行的故事。

【台北】伊聖詩私房書櫃,有賣新鮮蔬菜、水果、麵包、咖啡的書店

多次來訪伊聖詩私房書櫃,灰黑色洗石子牆面大量的應用在吧檯、牆面、地上,架上陳列著新鮮蔬果,蔬果後面還有書架,本土音樂CD出版,還大手筆的有台 iPad 可以讓人試聽音樂,隨時可以看到超音波打出的水煙,把天然香精打散到整家店,暗色系的用餐空間變得非常輕鬆自在,兩個房間的書籍,一個人在此看書可以獨自面對書中的大千世界。



複合式的商店面臨最大的問題應該是服務人員的訓練,這裡的服務人員不但年輕,針對每樣產品都能清楚的解釋背後的故事,而且非常親切的就像是朋友般,這是我非常佩服的,我想應該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都充滿地熱忱吧!

那天,我的肚子不太舒服,發現這裡的廁所是台北少數有沖洗、烘乾屁股的免治馬桶,真是太貼心了。

之前寫的:【台北】 老公寓空間再利用,伊聖詩私房書櫃
http://trip.writers.idv.tw/2011/11/blog-post_16.html

【台北】推廣生活概念@草葉集概念書店4.0

幾次來草葉集,其實我還是不清楚老闆 peggy 的想法,當時只知道有賣小農的產品,有代理音樂CD,有一些跟環保、農產品、音樂、攝影、小說、漫畫等書籍。草葉集不大,可是也很難在一兩個小時內了解 peggy 曾經做過甚麼事情,很幸福的兩隻貓咪,會跟人對話,在屋內走來走去,是朋友間聊天討論事情的潤滑劑。



草葉集沒有招牌,門口沒有販賣物品的價格表, peggy 說她這裡是一個平台,推廣她對飲食、音樂、裝潢設計的概念,幾年前結束了新竹草業集3.0,結束的那一天,我剛好跟一群朋友去用餐,的確那是一個很繁忙的餐廳,她說沒有必要為了理想把自己搞得那麼累,犧牲掉所有的生活。

之前的紀錄:【新竹】草葉集概念書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11/blog-post_10.html

我在草葉集遇到了好多朋友,這些朋友或許以前都有見過面,但是沒有機會攀談太多。之前在小小書房演唱的盲人歌手俊傑;開店有十幾年的 a-May,我曾經也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去她經營的 Cafe door 最後一天用餐,現在在天母開了手做烘焙店;還有之前在出版社工作有合辦過活動的承紘;在雪可屋工作的朋友;當過記者寫有關農民農產品暢銷書的作家;手沖很專心帥氣的 wade等人。我想在這裡不只是農產品取貨的平台,還是特色商店老闆員工的交流平台,大家都認同同樣的概念。

地址:台北市內湖路一段47巷6弄12號
網址:http://leavesofbooks.wordpress.com/
開放時間:5-19日12:00~20:00,時間不固定,請上網去電查詢

草葉集的門本身就是一個過濾器,放在門外的裝飾讓人一眼就知道她的概念,進來的客人進門後脫了鞋子,看過陳設的產品,若認同這樣的理念,應該就會成為朋友,住在附近的朋友訂農產品,有空也會來聽音樂看書喝杯咖啡。草葉集這個空間,有點像是傳統雜貨店的翻版,但是加入了珍惜土地,幫助小農,吃得健康的概念。當然最重要的是來這裡沒有壓力,來此的朋友聊聊趣聞與工作瑣事,一起看部電影討論人生。

2012/02/14

【台北】很多漂亮的杯子@老爸咖啡

嚴格來說,老爸咖啡只是一個賣煮咖啡器材的展示門市,每次經過想喝杯咖啡的時總會看到一個『休息』的牌子,很不好意思的推開玻璃門問老闆可否進來喝杯咖啡,老闆總是帶著笑容說可以。



忠孝東路車子繁忙的街道旁,午後的陽光照在玻璃門,地上映射出整個咖啡壺、咖啡杯的倒影,看著陰影隨著時光移動,下班的人潮趕著回家,放學的學生成群嬉鬧經過,在老爸咖啡可以享受鬧中取靜的環境,緩慢的觀賞城市人快速忙錄的生活。貪圖來此喝咖啡的人並不多,我經常在這樣的環境下看著窗外來來往往的人,寫下社會現象觀察的稿子。

老爸咖啡賣的全是義式咖啡器材,都是營業用途,也有做些咖啡人才的教育訓練工作,我覺得最特色的是那面漂亮的咖啡杯牆,圖案活潑色彩豐富的大杯子,讓每天喝咖啡的人,有了視覺上的享受。

老爸咖啡
門市: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11-1號
電話:02-23913575
網址:http://www.lebar.com.tw

2012/02/13

【台北】政大旁的淺焙咖啡館@道南館

很巧合的,我曾經住在政大旁兩年的時光,道南館剛好就在住家正樓下,那兩年沒有來的及遇上小鬍子老闆,不然我可能捨不得搬離開那個地方。



一直覺得大學旁邊應該有間可以有討論空間的店,可能是咖啡館或是書店,可是在政大旁偏偏就沒有這樣的空間,或許在校園內已經可以有這樣的空間,校門口也有一間三樓層的星巴克。周末假日政大前有著爬山健行的人潮,卻餵養不起這樣的店。政大前的店,主要還是以餐飲、服飾為主。

來到道南館,才知道這家咖啡館已經開了兩年,老闆堅持淺焙咖啡豆的理想,他認為目前這樣品咖啡是一種教育。也用淺焙的豆來做義式咖啡,可以給客人有驚艷的味覺體驗,或許喝咖啡的人口很多,可是要能分辨這些咖啡味的不同,還需要一些時間,所以老闆負擔很多的教育工作,可以從一些感謝狀,還有感謝的小紙條感覺到老闆的熱誠。

我對酸味有莫名的喜好,小時候就喜歡吃酸梅,自從喝了淺焙咖啡後,就愛上了不同溫度會有不同的味覺,更有喝完後不久頭皮發麻如同吃了芥末的快感,不過沒有芥末那麼嗆,頗有餘音繞樑不絕於耳的炫感,在頭殼上繞來繞去。很難形容偏酸的淺焙咖啡,一般這類的豆子比重烘焙的豆子可以放得更久,老闆說有時候快過了賞味期限的淺焙豆,嗅覺、味覺會有意外的驚奇,這樣的驚奇也帶來了自烘焙咖啡館的樂趣。

道南館一進門可以看到自己烘焙的設備,簡單明亮的吧檯設計,讓客人跟老闆很好對談溝通,架上擺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烘焙好的咖啡豆,頭頂的燈罩是虹吸壺的上層,很有創意,還有許多的地球儀,貼上當地的咖啡豆,很快的讓人認識不同的豆子。小鬍子老闆對黑膠唱盤很有研究,原來立體聲、單聲的黑膠唱盤用的唱針是不一樣的,在真空管與大喇叭的專業設備下,聽著多樣寬廣音域的爵士樂,然後在喝咖啡聊天,看著牆上的攝影作品,聽覺、嗅覺、味覺、視覺只差觸覺沒用到,在咖啡館的人生能這樣也應該滿足了。

瞄到以前的一個同事的攝影作品,詢問之下原來是老闆的小舅子在清晨四點拍下曝光一分鐘的作品,這是他去年才開始的興趣,在我離開十幾年的上班族的工作後,意外的發現同事的改變,人與人之間如同淺焙咖啡的味道,不同時間不同溫度,會有不同的印象。

2012/02/12

【台北】布拉格咖啡館 since 1989

1989年,我剛進大學不久,布拉格咖啡館就開業了,已經不太清楚那年流行甚麼?但是今天到這家咖啡館,依然保有一種質感、一種細緻、一種嚴謹,還有最重要的主客關係。



之前布拉格咖啡在泰順街的巷子內,後來搬來溫州街,一個安靜的巷道內,或許看著窗外的車子來來往往,但是室內是安靜的,無論客人有多少?這個空間總是保持著一種輕聲細語的氣質。我跟店長小聊了一下有關咖啡館的經營,談到常客這回事,她說她不好意思打擾客人,或許經常來的人都是熟面孔,可是隨著時光的流逝,有很多人在短短地幾年內可能在人生中都有很大的轉折,除非客人自己談起,否則她會保持一種對客人心靈的自由空間。我聽了這句話,有點明白這家店可以開那麼久的原因,一樣的裝飾品,一樣的氣氛,開關門都怕會發出很大的聲音,接電話要跑到外面的庭院,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在這樣的空間是很自然的反應,這是老闆與店長的用心經營。

店長一直很謙虛的表示他沒有看報紙,不上網路,不會用電腦,我很好奇為什麼這裡會有網路?她很簡短地跟我講了她拜託客人申請網路的過程,才知道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真的有很高的門檻,而且那麼多客人願意無私的幫忙,可見她們經營這家咖啡館,夜晚的燈光充滿了溫暖,客人的經營也很溫馨,沒有壓力。

我在這裡安靜的讀著文學獎的參賽者作品,一邊評分一邊創作,也把朋友叫來這個空間一起體驗,也同時遇到了喜歡拍照的客人。我想大家應該都會有一樣的感覺,就是細心的做好咖啡館內每樣工作。這裡的老鋼琴,新鮮的插花聞的到花香,窗明几淨的桌椅與廁所,精心挑選的音樂,還有那幅大電影海報,庭院永遠停著那台迷你奧斯汀,彷彿渾然天成的風景。很難有家咖啡館,經過了二十三年,還是這樣的吧?

下次我來一定要搶個吧檯的位置,不只是那邊的桌子比較大,而是可以觀察更多主客長年的關係。

2012/02/10

【台北】會員制老客人常來的老咖啡館@中美咖啡

前陣子聽朋友說在錦州街有家神秘的咖啡館,從一早上班時間就有很多有點年紀的客人坐在咖啡館裡面聊天看報紙喝咖啡,於是讓我興起要探訪這樣的老咖啡館。



我約莫午前十一點多經過中美咖啡,面對這一群在店裡面吃外買便當的客人,還真的有點不知所措,看著一排用瓦斯煮的虹吸氏咖啡壺,應該是很專業的咖啡館,於是點了一杯藍山咖啡。一個人我就厚臉皮的坐在吧台上,然後拿出家裡壞掉的蓮蓬頭,隨便問了一個人說:請問附近有五金行嗎?

沒想到同時有四、五個人很急切熱心的回答:有!有!有!然後所有人手指著同一個方向,比手畫腳的告訴我,於是我就先過去買蓮蓬頭。走著走著居然找不到五金店,再走回中美咖啡館途中,有個大姐對我大叫:沒找到嗎?不可能,於是帶我走過去五金行。這短短地五分鐘,讓我感到無比的溫暖,在途中一直想,這是怎樣的一家咖啡館啊!

其實,已經這樣的老店是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交流方式吧!客人有怎樣的需要,只要老闆可以滿足客人,客人就會經常去。中美咖啡招收會員預收費用,客人來喝咖啡用著自己的咖啡杯,每個杯子裡面有張小紙片紀錄客人喝了幾杯,這樣簡單的模式,一杯咖啡平均只要四十五元,比我這樣臨時去單點的九十元要划算了很多。

來這裡的客人多是有一點年紀的常客,中午還有些上班族在附近吃完午餐就來喝杯咖啡,圓桌、方桌與吧檯簡單的裝潢,吧檯上方有一個很傳統的扁額打上中美咖啡的店名,老闆娘說他開業已經三十年,單純的進咖啡豆自己烘焙,很成功的維持這家店,我想主要還是有常客光臨,來此看報紙、聊天,客人間彼此聊天還會幫忙訂便當,就像一個大家庭一般。

中美咖啡沒有具有設計感的裝潢,也沒有舒服的座位,但是卻有最舒適也最溫暖的家庭感覺,藉由最基本的咖啡香,聯繫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2012/02/09

【台北】老朋友在老咖啡館談職場轉換@克立瑪

年紀到了四十歲,在職場上已經站穩工作,但這個心理關卡,是實踐自己夢想的最後機會,所以有很多人選擇在這時候創業或轉換工作。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到克立瑪咖啡館,都是跟老朋友,不是多年不見的大學社團同學,就是多年不見的好友。到此見面的人有談生意的業務員,或是請老外教英文的成人,但我看到更多的是老朋友來聊天。或許,是這樣的氣氛這樣的老店,會吸引人來回味,這就是老店的魅力吧?

習慣性的,我還是點了克立瑪的招牌,冰克立瑪,苦的不能在苦的冰咖啡,配上兩顆香草冰淇淋,這甜與苦的交互作用下,別有一番風味,宛如在古老的黑白照片中加上現在的色彩,這口味像極了在此討論的話題,在高貴的真空管喇叭的調味下,跟老朋友交往相知的是過去,可是討論的卻是未來。

他說他已經在兩個截然不同的職場各打滾了七年,也都有一定的成績,接下來的生活是該給自己的夢想,於是申請了留職停薪,開始全面的投入。我在四十一歲時離開了我熟悉的工作,從國中就開始接觸寫程式這個領域,會完全拋開這個工作沒有猶豫,我自己也很訝異,有時候機緣到了,怎樣擋都檔不住吧!但也或許我會失敗回到原來的工作專長,一切還是戰戰兢兢的。

見到這個老友分析他的夢想,比我去年還要精準理性,我不由自主的欽佩起來,人生可以有幾個七年?一個人就業,脫離父母的教養,從現實社會中取得控制權,其實隨時都可以轉業,端看自己的信念而已。但有更多人自怨自艾,老闆刻薄,老是遇到小人同事,屬下耐壓力很差,這些其實都只是一轉念而已,要讓自己的工作順暢,關鍵還是在自己。

當日,點餐的時候問服務人員一些咖啡的問題,或許他還沒有準備好怎樣回答,但是他很認真的去詢問了老闆,回來給我們了答案。職場不就是這樣『邊做邊學』,這輩子無論怎樣學也學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