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2

【台北】新生國小三年級的科普導覽



我運氣又很好,帶到一班超級認真的老師,這位老師不但在青田街區介紹了各式各樣的植物,還把青田七六前兩任的屋主先跟學生講了,為何我會覺得這個班級不一樣,是因為所體的學生特別安靜。

可能是在校內就告誡過學生,所以完全沒有暴衝的小朋友,雖然並非所有的同學都很專心,可是只要是專心的同學,所吸收到的事情特別特別多。

或許之前的經驗,一次講太多的概念,小朋友吸收到的不多,但今天我覺得我好像講太少了,出了青田七六門口,老師非常盡責補充了日式建築的特色,汗顏。

或許,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是依照成績分班的,所以同學彼此的同質性很高,學習效果也很好,但相對的,人與人之間沒有甚麼同理心可言,唯一的工作就是讀書考試而已。今日的學習已經不是甚麼都為了成績而唸書的環境,除了培養我們較缺乏的創造力之外,同理心的培養是我認為比較困難的一環。

一般來說,好動的小孩或許創造力比較好,也比較會引人注意,但我們在管理秩序的同時,有時候壓抑了小孩的創造力,我不知道是否有直接的關係,每個時代的老師都很難為,但不變的應該是因材施教。

2016/04/11

【台北】竹傘架



一直以來,都要找尋適合放在青田七六的物品,其實剛開幕的時候在大門邊的老腳踏車,是一個古董鄰居牽來放,地質系老師放了許多岩石、生痕標本與老植物等,每一項器物在人類生活的歷史中,都可以講出故事來。

這個傘架,是張文委託老師傅做的,聽他說是雲林地方的老師傅,當我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以為他這樣的精神應該七十出頭,沒想到已經八十幾,他自己說:「機器都已經歹了了~」。

日本時代總督府曾經在竹山、關廟成立傳習所,帶動竹工藝的產業技術,日本民藝大師柳宗悅也曾經來訪指導。南投有許多國寶級的竹工藝大師,從小投入竹編作品,並且融入了地方特色,政府也有成立竹藝博物館等單位,也有人才傳承,具有歷史性的工藝美學。

不過,這位師傅並沒有去傳習所學習過,而是在地自學,台灣曾經有這樣創新產業的精神,如今,都已快凋零,感謝張文的協助,讓這個小小的故事在此地讓人了解。— 在青田七六。

2016/04/10

【台北】文房



很久前預約的文房參觀,終於可以進來了,聽完簡短的導覽,不知道以前曾經住過誰?

現在我坐在警衛室寫東西,剛剛在佣人進出的矮門口用點心喝咖啡,這邊現在轉變為用餐區,所以也不能閱讀,剛剛在用餐區被建議不要使用電腦這種3C產品。

文房的每個角落的裝飾美輪美奐,因為日式的空間比較狹小,大型書櫃與書桌顯然不容易擺放,但觀察到似乎整個空間被抬高了,提升了成為寺廟的高度,依然保存了原來的格局,保留了許多氣窗,大門入口的玄關處木作的雕刻,非常簡單大方,洋式的客廳地板,承襲了這樣的圖案,極為典雅。

洋式與和式空間區分,因為整個空間被抬高了,室內的家具多半是洋式規格,而區分不出來,工業風的大型燈罩,更呈現一種混搭的迷濛。我喜歡坐在緣側欣賞下雨,但目前看著後方的豪宅,這棟日式建築反而被包在裡面,旁邊有變電箱,或許是精華地段,這樣的空間重用,已經算是很好了吧?看著東西方的古物放置一堂,莞爾一笑,這就是人生,建築若有靈魂,不知道是否顯得孤寂?

我不由得想起了在京都住過的那棟民宿,主人喜歡書,大量了放置書架與書,或許未來還可以再去多住幾天。

《一頁台北》



除了夜裡的台北很美之外,每個人都好笨,最聰明的是高凌風。

想想,一點也沒錯啊!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凌宗魁老師台北車站前表町通(館前路)的導覽



今天從北門郵局開場,在火車站周邊的舊地下道,這一批應該是最後一批了吧?

火車站周邊,從我國中每個星期到台大醫院看診結束走到中華商場,有時候會走這一些地下道,有時走上人行天橋,有時鑽入地下,完全不用等紅綠燈,有時地下道、天橋都有攤子,練就了左閃右閃,上上下下的好功夫。當時青春期經常夢到有輕功能夠飛簷走壁的場景,多半就在這些地方。

地下道有遊民街友乞討,或者就睡在底下,有時下大雨地下道也飄小雨,人行磚道沒走好會噴出大坨水,這些在你我成長的過程早已經見怪不怪,我們這個世代,根本不知道何謂美學吧?

北門郵局旁的大樓,因為新聞媒體轉貼楊燁的臉書,所以很醜的招牌很有效率的被拆除掉了,我看到瑪爾寇梁的招牌只剩下角落的一個,隨著這位英語老師的過世,一切都畫上了休止符。

走到了館前路,原來的台北火車站是面對著台灣博物館,象徵著台灣進入現代化,但如今台灣博物館面對著快速流動的汽車,還是單行道離開博物館呢!

館前路周邊的建築,目前很多是銀行,所以真正是管錢的地方,不同政權的商人紛紛來打卡,丁字型的路口,老建築面對這些路口的姿態,如今已經完全消失,我們已經失去了太多,如何找回繁華,唯有認識這條路開發的過往,想想我們到底是要怎樣的台北市中心?

或許下一波,是要開大錢把汽車引入地下吧?讓人重新回到地面來思考這個問題。— 在北門郵局。

2016/04/09

【台北】幼稚園老師的文學故居導覽


今天上午在師大圖書館地下室分享青田七六挖掘故事的過程,下午帶大家走文學故居,不過也加了一點別的料。

1. 青田七六念了亮軒老師的一篇散文的前兩段:冷眼看瓶子
2. 殷海光故居:除了描述殷海光教學背景外,也講了一點哲學系事件,與胡適的關係,喜歡喝煉乳的小確幸,還有夏君璐小姐來台的心路歷程。
3. 由殷海光的老師金岳霖,轉而談到林徽音、梁思成、徐志摩,然後轉到梁實秋
4. 梁實秋故居:魯迅、程季淑、韓菁清,念了一些雅舍的來由,簡單描述梁氏散文語法,文白夾雜
5. 新店支線
6. 野草居食屋:陳玉麟教授、陳正宏教授父子
7. 長慶廟:鼓亭莊舊址
8. 紀州庵:念了一下王文興老師的家變前兩段

我想大家都累翻了,下次好像要在刪減一些內容,然後加入余光中的散文。

感謝 大海先生在施工中還幫我們拍照— 和大海。

《裸女》與《影響世界歷史的橋》



這兩本書雖然沒有全部看完,但是在咖啡館閱讀一個多小時,大致上都看完了一半以上。

本來想說上午演講結束,應該去找一家沒有去過的咖啡館工作,窩到下午,但是經過這家咖啡館,舒適沒有壓力的環境,而且該咖啡館書架上的書,我都蠻有興趣的,應該把想閱讀的書都看完。

運氣好的是,我最喜歡的座位已經有別的客人了,而我的筆電也忘記充電了,導致我無法工作,只好專心看書了。

就當我看書進入忘我的境界,邊看書口水邊要滴出來的同時,我居然發現我的臉部表情是在傻笑,左右看看周邊的客人,還好大家都沒有發現,而且,一反常態的,這家咖啡館大多數是男性,而且每一個男性都安靜的閱讀,只有一個女性使用筆電在工作。

難不成所有的男女性別全部都調換了。這家店的星期六上午,應該是反常吧?通常都是女性居多且聲音吵雜的咖啡館,也有這樣的靜寧時光。

ps. 一書的作者生日跟我同一天,另一書作者是喜歡開咖啡館書店與民宿的老友

【台北】青田七六熱情的導覽老師

寄件者 台灣‧台北3

這位導覽老師,是資訊公司的客服部處長,以前在公司工作的時候,根本不會知道他對於導覽志工很有興趣,是離開公司後才發現的。

在大公司或許同事間會有工作上的衝突,盡量不要跟同事很熟,很怕在部門溝通的時候會因為私人交情,而下了錯誤的判斷,人與人之間難免有這樣的情況,但我私以為這樣是最好的。但,抱持這樣想法的人究竟有多少呢?實際上能夠這樣做的,又有多少?

在軍中有學長學弟官官相護,在司法體系律師、檢察官、法官多是同學或師生情誼,在政府部門公務體系中,這樣的關係更是錯綜複雜啊!

我很高興目前在青田七六做導覽工作,找導覽老師協助,都不需要擔心這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能夠讓熱情發揮,今天來聽導覽的朋友都能夠聽到以前不知道的故事,在老房子內無論客人或導覽老師,收穫都很多。— 在青田七六。

2016/04/08

【台北】微光藝術空間



自從參加過一次 mina 的藝術咖啡館活動後,就覺得這個過動兒實在有用不完的精力,這次突然就開啟了這個藝術空間。

今天剛好經過,一進去,居然像是第一次去東京上野公園內西洋美術館的心情。很想仔細看完每幅畫,聽聽畫家為何要這樣紀錄他們眼中的世界,但時間不夠,也不好意思打擾畫家太多時間。今天跟當年去美術館一樣太匆忙,沒有多少時間,但卻一樣都給我非常驚嘆的感受,總有時間來慢慢欣賞的!

東京的西洋美術館,我後來真的再去了幾次,每次的感動,都不相同。

不知道為何,這裡拍的每張照片都很夢幻,是因為顏色,還是燈光,或者是這些畫作?或者,照片中人的心情呢?— 和高素寬。


【台北】朋友聚餐五十次之三,野草居食屋



今晚我應該算是電燈泡,倪可與小魚是多年前(這個多,真的很多)媒體工作的好朋友,卻因為我經常上世新電台,重新把這兩個好朋友拉來一起吃飯敘舊。

回想十年前,在網路上經常把人東拉西拉,只要可能有點關聯,或是個性相近,我就會很雞婆的拉入 MSN 聊天室,或許有機緣爆發出甚麼火花也說不定。因此,後來很多網友,彼此之間成為好朋友,反而我好像成為電燈泡了。

很開心這兩位朋友重逢,也稍微重溫了一下網路泡沫這個過程。— 和倪可和蘇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