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5

2017/08/12

【台北】野草居食屋與周邊深夜散步



散步到晚上十一點,還是熱!

【新北市】非虛構寫作,有敘事非虛構,藍博洲@有河book



作者,編輯,投手,捕手,說故事如何說
楊逵
西方文學
關心中國政權
聽匪區收音機
從日本美國獲知消息
人間
報導文學
東方主義,原住民,視角太小
陳映真,1950年
共匪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9%83%AD%E7%90%87%E7%90%AE
光明報,晃馬車
現實邊緣
張自忠
....

《大叔幫幫我》鐵塔與存在主義



剛開始看到這齣戲,以為又只是大叔援交少女的題材,沒想到從討論法國文學入門,竟然分析了哲學的非理性主義,沙特的存在主義,齊克果、尼采還有甚麼夫斯基的,還沒有看完,我感覺應該會把西蒙波娃的第二性也拿出來討論一番吧?

以上,我的確在吊書袋,但整齣戲不會直接把這些名人的理論拿出來討論,而是不知不覺得演給你看,從戀父情結、父女不倫、好友老婆到同性戀都稍微提及,看似無關緊要的同事關係,相互理解的也令人印象深刻。

看到夜晚的東京鐵塔,你會想到甚麼呢?

前一陣子有個朋友去東京旅遊,問我沒有去晴空塔會不會很遜,我說不會,因為我也沒有進去過,但是我每次到東京一定會到東京鐵塔附近遊走,因為不只是東京學習西方文明社會的建築模仿而已,牠也把法國文化與東京人深刻的連結了起來。

大家或許只記得黑木瞳失樂園的東京鐵塔,但這齣戲每一集出現的東京鐵塔,卻是青出於藍的巴黎鐵塔,我們有這樣的編劇就好了!

2017/08/11

【台北】《帝國興亡下的日本‧台灣》



我喜歡逛書店入口的第一桌,然後學妹尾河童這樣看世界,忘記自己隨身帶在 360度的全景相機,下次應該把逛書店的全景跟大家分享。

《帝國興亡下的日本‧台灣》從繁華的 1920年代開始,一路看著繁華落盡,全民皆兵,到一切無可挽回,一個小島轉變成大帝國,原來只是曇花一現,但,日本花了不到二十年,1964年的東京奧運,又重新站起來,這樣的精神我們要如何學習呢?

底下那張照片是東京的獅子咖啡館,後來變成啤酒屋,現在還在連鎖經營,曾經在台北新公園內也開設了女給咖啡館,開幕的時候政商貫星雲集,還請來藝妓表演。

每到一個國家,我都會思考這個問題,然後想想我們,只能再三無奈,這本書,用照片給我們反思,感謝王佐榮先生的編撰,烙印特別的深刻。

PS. 欒樹下的牛肉餐真好吃!

2017/08/09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2-蔡瑞月2



在那樣的時代,歷經日治、太平洋戰爭、戰後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繼續說著蔡瑞月老師剛毅堅忍的故事。

二戰期間從日本到南洋勞軍,某次途中船停泊在高雄港,年輕的蔡瑞月與石井綠老師,邀台南家人前來相聚,她看到父親白髮,因擔心自己受戰爭波及而眼神不安,強烈感受到或許無法再與親人相見。到了雲南、緬甸、高棉戰場中勞軍,身處戰火中醫院,傷兵無數戰況緊張,她體驗到人生無常。返日本繼續巡迴,多達一千多場次的演出及勞軍,鍛鍊剛毅堅忍、逆境中求生意志。戰後回台,在神戶搭上大久丸號船,船上二千多人多為留日台灣留學生,蔡瑞月編二段現代舞〈印度之歌〉、〈咱愛咱台灣〉,在甲板上面對無垠無邊際的太平洋演練,同行遊子無不驚艷,回到台灣便邀約不斷,亦開設舞蹈教室教學。

與外省籍雷石榆相戀結婚生子,二二八事件後,教育部干涉台大校務,雷在解聘名單中。雷的父親在印尼過世,買好船票那天,家裡來二位陌生人說「傅斯年校長有事找你」,爾後雷被驅逐出境,四十年之後,夫妻才能再相見。蔡瑞月因與雷的通信往返被抓,搭上開往火燒島的船。在夫妻分離之前,1948年他們坐火車到台南,雷石榆寫的〈臺南行散記〉刊登在《台旅月刊》創刊號。而深陷牢獄之災的蔡瑞月,1949-53年間,只要政府需要接待外賓或宴客,當局便從獄中借提蔡瑞月,舞蹈表演給外賓看。台灣、日本、中國,蔡瑞月的人生是時代巨變的縮影。

蔡瑞月舞蹈社每年定期舉辦展覽,有空歡迎大家到舞蹈社旁的跳舞咖啡館喝咖啡。(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809《國語日報》城市美學15:【土耳其】阿尼古城,亞美尼亞人的傷痛



阿尼古城位於今日土耳其東部,鄰近亞美尼亞邊界,位於絲路貿易交通要道,全盛時期人口十萬以上,媲美當年的伊斯坦堡、開羅、巴格達等大城市。

西元301年,亞美尼亞是全世界第一個將基督宗教指定為國教的國家。亞美尼亞人的建築技術卓越,在亞美尼亞地區中世紀的教堂,影響了西方教堂的建築風格。幾乎全部用石頭蓋成的教堂,牆面採用玄武岩,而圓形的尖屋頂則使用較輕的火山凝灰岩,由於教堂需要容納較多人數,傳道需要而中間不能有柱子,所以厚重的牆面與屋頂的交叉結構室內有大空間,陽光從細長的窗戶照射下來,呈現聖潔的氣氛。

教堂壁畫與雕飾有華麗的葡萄藤蔓,亞美尼亞人非常會釀製葡萄酒,自許為舊約聖經中諾亞的後代,大洪水後諾亞方舟就停靠在五千多公尺的亞拉拉山上,因此目前亞美尼亞的國徽、鈔票上,都有亞拉拉山的圖騰。

阿尼在西元961年成為亞美尼亞的首都,由於地勢顯要,周邊有河谷,只要在北面建立城牆,就非常容易防守。阿尼城中興建眾多各國的教堂,有一千零一座教堂之都的稱謂,可以說是基督宗教的信仰中心,但目前的考古遺址一片荒煙蔓草,不到十座殘留的教堂廢墟,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即將瀕臨消失的文化遺產。

目前阿尼古城內比較完整修復好是聖格雷戈里教堂(St Gregory of Tigran Honents),格雷戈里是亞美尼亞出生的聖人,教堂內的壁畫完整,還有耶穌的故事。

阿尼在歷史中命運多舛,羅馬帝國、波斯帝國、拜占庭帝國、賽爾柱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等不同的政權互相爭奪統治該區,1915-1917年,土耳其甚至進行了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受害的人多達一百五十萬人。1921年蘇聯與土耳其簽訂條約,亞美尼亞大部分的區域,被劃定在土耳其國境內。

到阿尼古城參觀,目前在土耳其境內,只有一河谷之隔就是亞美尼亞,有因為地震少了圓頂的教堂,也有被雷劈剩下一半的教堂,甚至是只剩下一面牆的教堂,殘破的城牆,考古遺址上也沒有任何管理,亞美尼亞每日望著這個曾經繁華的宗教中心,又不屬於自己的國土而無能為力,這樣的心情應該十分悲傷的。

2009年,藝術家在卡爾斯市長的支持下興建了友誼之手紀念碑,兩個高達三十公尺高的雕像,兩人互相伸出手握住對方,象徵著土耳其、亞美尼亞要化解百年來的恩怨,即將開啟邊境的交通,但在2011年兩國關係惡化後,土耳其總理批評這紀念碑為『怪胎』,雕像的手還未完工就拆除。

除了基督宗教的教堂建築,著名的伊斯蘭教大清真寺也都是亞美尼亞人的設計,除此之外,在音樂、數學、科學、文學等領域也多有成就,米格機也是亞美尼亞人發明的,這些輝煌的成就背後,歷史上卻遭遇悲慘的命運。



友誼之手,取自維基百科

2017/08/08

【新北市】永和楊三郎美術館



畫作:迪化街口,1946— 在楊三郎美術館 / Yang San Lang Art Museum 。

幾次默默的跑去楊三郎美術館,目前是由兒子楊星朗先生與太太經營。

在老房子內陳列著政商名流的簽名與照片,可知楊三郎的父親楊仲佐的關係良好,戰後七十歲高齡仍擔任永和地區要職。我不斷反覆看著雄獅美術那一套《陽光印象楊三郎》的書,1946年後擔任台灣省美術展負責人之後,歷史就這樣中斷,下一頁1950年說明五月、東方畫會之後,直接就跳到了1976年,中間發生了甚麼事情呢?

這次特地詢問了楊星朗先生,原來在淡水家中楊三郎多次逃跑紀錄,軍警到家中抓人,他坐小船從淡水河逃離,看著河水被血水染成紅色。也有被抓走軍車爆胎,到派出所被認識的警察偷偷放走,還有楊三郎太太去拚酒救回先生等等事蹟,即使父親是地方民意代表,楊三郎本身也身居要職,也差一點在二二八中被抓。

此外,在目前楊三郎的畫室中有一幅畫,是楊三郎留法期間的作品,後來有人在法國看到了買下來寄回給楊三郎,也頗具意義,從印象派到野獸派,楊三郎年少到日本,轉到法國學習,這樣的過程讓他接觸更多西洋美術大師的作品,在美術館看到不同年代的作品,有時候是同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軌跡。

如今我們連一座官方的台灣人專屬的美術館都沒有,只能靠畫家的後代自立美術館,也真是悲哀。聽說原本當代藝術館就是要做這件事情,後來改了設館的目標。


父親節的禮物《看見李火增》



這是李火增的孫子李政達先生,幾年前在父親的遺物中,找到這一批作品,這本書的出版,要感謝簡永彬、王佐榮先生,把1930、1940年代的台灣還原了回來。

李火增曾獲得總督府登錄寫真年鑑制度,所以有權利可以到處拍攝很多照片。當我在納悶為何日本人少有這個年代的台灣紀錄,原來是終戰後日本人兩手空空回內地,很多資料都燒毀,也只有台灣的攝影師保留了當時的照片,但歷經了白色恐怖極權統治,要把日本時代比國民黨時代,較進步的照片出版,我想也有極大的風險。

在獨立書店看到很多人打開這本攝影集,專注的眼神翻閱著台灣人穿著和、漢、洋式的衣服走在街頭,穿戴整齊,帶著帽子、街上美麗的街燈、選舉的旗幟、建成圓環小吃攤等等。這張北門圓環前蒸氣火車經過的畫面,現在已經不可見到,火車已經地下化,三井倉庫旁的商店也都已經拆除變成大馬路了。

原來,文化從來不曾斷裂,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斷裂了而已。

定價八百六十其實很便宜,要感謝台灣的父親們,李政達先生願意將阿公的作品當成台灣人的資產讓大眾了解當時台灣社會的景況。

2017/08/07

【台北】 誠品R79 中山地下街與爐鍋咖琲



今天走文青吹冷氣的路線,長型的書店,走入一區或是一小格的書櫃,都有一些主題,第一次來雖然看不太懂分類的模式,不過還是很容易就找到了我想要找的類型。圓拱的門口設計,有點像是在老街的亭仔腳逛街的 fu,這是台灣老街的特色。

這兩年到處在日本、中國逛書店,卻忽略掉了誠品在台灣展店時的細心,實在非常抱歉。

這個地下街的攝影展,有把目前地下街周邊的景況描述出來,對人物的刻劃蠻深刻的。我覺得對歷史地理的交代還少了些,或者也是我的一廂情願,那些東西太難咀嚼難以下嚥,要透過一檔展覽轉換,要下一番功夫。

經過爐鍋咖啡,剛好遇到了盧郭夫婦,他說了這兩三個星期的開店觀察心得,真的也是另一種『台北物語』,非常值得書寫出來,看來我要來蹲點觀察看看。

雖然,不少同溫層的朋友對於誠品書店變成誠品百貨公司這件事情有些情感上的不願意,但地下書街目前觀察還是以書為主,與生活雜貨文具搭配的景況並不明顯,其實我還蠻期待誠品可以玩出更不同的風格,日本蔦屋是學習誠品青出於藍,但誠品目前在我來看還是比較保守的。— 在爐鍋咖琲 誠品R79 Luguocafe Eslite Undergr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