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老房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老房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11/24

《老屋新顏》

《老屋新顏》

這本書選的老屋,我都很喜歡!非常鉅細靡遺的把這些老屋活化的過程記錄下來。

2020/10/30

《臺北老屋三生事》前任屋主陳正宏教授家族的二、三事

今晚,到了野草居食屋,非常溫馨的許多家族在聚餐。陳正宏教授帶了他的叔叔、妹妹、弟弟及其他親戚來用餐,這四位在此地居住了非常多年的時光。

陳正宏教授的叔叔雖然已經九十幾歲,但是很清晰的記得這棟屋子原本靠河岸那邊有塊空地,有顆大榕樹,今日變成馬路,而且隔壁的小廟變成今日非常壯觀的廟。

陳正宏教授的妹妹目前是畫家,她的兒子是楊安澤,回來台灣曾經來野草居食屋吃飯過,更厲害的是有可能未來成為美國總統候選人,那麼,大家多來野草居食屋,這邊出去的人都非常會念書,也非常有成就。

陳正宏教授的么弟,就是在這裡出生,當時還去拜託馬偕醫院的醫師朋友來家裡接生,長大後與哥哥就擠在座敷那間房間。

這棟房子真是非常多的故事,原來我寫出來的只是佔了一小部分而已啊!

快來跟我講你們家老屋的故事,有可能後代就成為總統喔!

#臺北老屋三生事 #野草居食屋

2020/10/04

【台北】厝內咖啡

20201004 厝內咖啡

一進咖啡館感受到陽光,印象中該店陳列的產品有在一些展覽會場看過,保留了台灣傳統產品的線條與機能,又加入了新的設計思維。

在城市中的咖啡館難得有陽光灑入,大多都是在水圳道的附近,剛好有些綠蔭,在這裡閱讀是十分奢侈的事情。

原址的咖啡館歇業一陣子,新的團隊進駐,裡面有花店與文創品結合,看著官網的說明:

***

TZULAÏ café & green 結合了咖啡廳、家用選品,以及花店,從台灣出發,我們把在地與世界對於生活的喜愛帶進帶進潮州街區。

在這個空間裡,可以是忙碌的午後,一個啜飲片刻、讓靈魂得到休息的角落;可以是兩刻鐘的時間,把花藝帶進生活的空間;更可以是選擇永續生活物件的綠洲。

***

希望咖啡館能夠長久。

2020/07/27

【新竹】辛志平校長故居

這棟日式建築,後院非常大,蓋了現代化的清水模建築,旁邊一棟挑高的長屋做為餐廳經營,應該是現在留下來日式建築中能夠商業經營運作最好的模式,有空間辦演講,還有大庭院可以舒緩心情,還有原洋和混和的日式住宅,一應俱全。

聽說現在在校長故居內有王策的快閃咖啡店,不過我並沒有遇到,不知道是不是結束了?

也看了他拍攝的 style master【冠軍咖啡學】,充分使用日式建築空間的透通性,營造出沖煮咖啡的演譯舞台,不過我覺得還可以使用洋式的空間,或者床之間的空間來呈現咖啡與器物之美。

希望他可以繼續拍下去。

2020/07/11

【台北】大人小學古文具

大人小學古文具

大中午(其實已經三點多),騎 uBike 到了巷弄間的木房子,走進木頭屋頂,但裏頭充滿了大正風格的燈光與裝飾,有點機關重重的樣子,小小的屋子內點餐有點餐的地方,上廁所有上廁所的牌子,當然還有結帳的功能,在一股電子化點餐服務下,使用木牌這種傳統的方法其實還滿方便的,而且點餐時就知道是否已經賣完了。

從一些航照圖來看這一棟木構房舍,長屋的主結構還在,隔壁二分之一還是住家,把文具咖啡喫茶館設置在這裡,頗有秘境的意味。飲品甜點也很特別,逛逛古典文具,還有店主的裝潢功力,會有一些啟發。

天氣實在太熱了,換了兩件內衣仍然在流汗。

2020/06/29

【台北】AKA Cafe

雖然室內光線昏暗,但是透過相機發現多樣的色彩,這要歸功中庭多樣的樹木,百年前大稻埕的洋式生活空間,挑高的招待宴會廳,還有中庭小池塘,重力槌長窗,菱形小氣窗,充分說明了那時代國際流行的樣式。

在 AKA Cafe 點了大稻埕咖啡,有普洱茶的風味,只能在座位上拍照,漢洋風格神秘"西"兮的預約模式,給人一探秘境原來如此的快感,完全不用導覽,就進入了百年前的繁華社會。

聽說李登輝就是在這裡跟曾文惠約會的。

2020/06/28

【台北】松山療養所長官舍

1935年,玄關的四角馬賽克磚、洋式客廳的六角窗,八角門廊柱,典雅低調的房舍與大自然合為一體。

周邊是豪宅,原來人們嫌惡的傳染病隔離場所療養院醫院主體已經拆除,留下所長與員工宿舍,搖身一變為靜心場域。

去滿洲發展寫下《原鄉人》的鍾理和曾經松山療養所養病三年,切除六根肋骨,可以說是從死神手中搶回了一條命。

原鄉人的主客關係,夢裡不知身是客,這些豪宅與日式宿舍主客易位,是否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必然結果?

2020/05/19

【台北】雨中的老房子

今天美桂老師帶北一女國文課校外教學,其實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包含交通時間要從學校走讀青田街其實時間很短。

美桂老師還親自坐車實際走了一趟,最後決定放棄溫州街,還好他沒有放棄青田七六,我的時間不多,只講了明治維新學習西方的精神,還有被歐洲人嘲笑,所以日本人發奮圖強比洋式格局納入傳統的建築之中,其實,這棟屋子洋式的格局占了大部分。

北一女同學果然比其他學校學生有專注力!

2020/04/10

【台北】Cafe de Gear



許久未來,沒想到路口已經成為拍婚紗的重點區域,或許靠近愛國東路有婚紗店有些關係,庭院與建築內外,都是網美拍照處。

我坐在門口看出去的窗台座位,外面是十字路口,行人來來往往,行人看進來總會往內看一下,有些人會拿起手機拍照,戴著口罩的我變成了眾人手機中的影像。

這間咖啡館顯然經過很大的改造,客人在瘟疫不知道會不會蔓延的期間,還是絡繹不絕,但我發現,第一次進來的客人,總會走錯方向,找不到建築的大門在哪裡?我當然也不例外,這到底是不是老房子改造的另一種趣味呢?

點了抹茶拿鐵與溫莎拉,意外的份量很多,感覺賺到了!

2020/03/24

【台北】日常野草



在雜誌上看到黃金樺開設的店,以前有買他的書品牌城市,也看過他用帆布創造出一個有質感的包,

在內江街上,日常野草的帆布招牌不是很顯眼,可是仔細看整個街區的招牌,還有對於房子外觀的顏色,日常野草卻是最特別突出的,我很期待整條街的招牌都可以重新設計一下,並不是那種一模一樣的招牌,而是可以凸顯台北特色的招牌。

進入日常野草的二樓,老舊的紅磚牆漆上了純白色的油漆,三樓輕鋼架做為辦公室空間,讓我想到了赤峰街的浮光書店,我想應該是同時期的建築,得到2019年台北市老屋新生大獎的日常野草,室內眾多的乾燥草,看似容易的裝飾方式,但在白大理石的桌子配上金邊的金屬,燈光打在白牆上,不用偽裝,呈現老屋之美,沒有陳舊卻有歷史的沉積,也沒有頹圮卻有廢置的變質感,企望老城區再生並不是拆除重建,而是保留更多老屋。

今天喝了杯現場煮的青草藥材,同樣的飲料分兩杯,另一杯更多的甘草,看似普通的傳統青草茶,調和出了更多的可能。— 在日常經典 TAGather Goods 。

2020/01/17

【桃園】曹丁波洋樓



位於桃園龜山萬壽路,路過時可能不會看到這些歐式建築的裝飾,原因是前面有個房子遮住了,而洋樓的兩側也蓋起了公寓。

今天幸運的在 陳良偉 先生的帶領下進入一探這間洋樓裡面的格局與背後的身世,1927年興建的三層樓建築應該算是非常新穎,施工的方式與迪化街的匠師一樣的有些傳統閩南式的工法,屋內居然有晾衣服的空間,還有便所,排泄物可以直通到地下的化糞池,水泥排水管與骨董級的總電源開關,檜木、木樑、瓦片、水泥、磚構等不同時代的建材,不同時代這棟建築留下了不同的印記。

曹家最厲害的應該是眾多的後代非常成材,中法戰爭後因為菸草致富不斷地購地,日本時代不斷地將小孩送往日本內地求學,也有到滿州國當官,這棟洋樓的外觀與曹家身分地位力爭上游非常符合。

戰後,歷經了三七五減租,曹家後代也有受到二二八之後白色恐怖,幸好後代也多考取台大,每一個時代的斷面曹家都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因為位於交通要道,一樓曾經租給豬肉攤,如今早市還是非常熱鬧的人來人往,但隨著周邊公寓興建,龜山後街這條古道變成一條小巷子,甚至許多人每天經過都不知道這邊有棟華麗的洋樓。

一棟洋樓除了立面之外,裡面的空間的使用方式,以及這些後代的記憶,是我們比較忽略的,三開間,從空中鳥瞰是回字形,小朋友可以在樓裡面跑來跑去。傳統台灣人最高樓層放置公媽廳,但曹家後來二樓也放置公媽廳,可能是分家之故,從三合院的農家,到洋樓風潮,台灣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並且保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切秘密盡藏在這棟洋樓之中。

目前,曹家洋樓的修復與帶領,由學生、志工,透過訪談找回曹家人的歷史,我想這樣的擾動,應該可以讓在地人,甚至是台灣人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保存老屋不是負債,而是資產。

2019/12/14

【台北】沒有臭臉的中學生導覽



今天上午,有兩場中學生的導覽,很奇特的是每一個學生都很專心乖巧,這是難得的經驗,有些家長、老師也有一起跟來。

對於中學生,我們總覺得個個都是臭臉與活在身體裡面的人,很難跟現實環境互動,或許是國文資優生,也或許帶領的老師引導得當,她提醒我很多事情點到為止,不需要細講,我看學習單的關鍵字,還真的處處都是精華,要同學自己觀察,我還非常期待這些中學生的心得會寫甚麼呢?

我從小到大,都沒有這種體驗活動,無論在街區散步,或是在日式房舍內上課,了解我們的生活空間,認識異國文化,卻是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

很客氣的兩位帶領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很長的時間,我反而學習到更多。

2019/12/04

【台北】DOTEL,後面是高橋豬之助豪宅



每次經過這個空間,被外表的黑瓦吸引,但仔細看卻是新的不能在新的建材,木構、鋼構、假清水模、強化大落地玻璃所吸引,也算是新舊材料融合。

每次經過裡面都有一些外包活動,只能在外面觀察。

今天終於進來,點了一杯飲料,挑高的空間,在外面看到與原本日式住宅的屋頂,有截然不同的感覺,旁邊四層樓的外租空間,可以當工作室使用。

傍晚時分,我坐在落地窗往外看,透過玻璃反射,看到盡是屋內時尚男女聊天喝咖啡,聖誕節到來,絢麗閃亮的燈光,精心布置的綠色植栽,我好想知道以前的元圓町的河邊住了那些人,度過了甚麼歲月啊?

有茉莉花香嗎?

該宅後面是豪景大飯店,以前是高橋豬之助

環河北路來源:網路
調查局本部 臺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一段77號
https://hsi.nhrm.gov.tw/home/zh-tw/injusticelandmarks/123346



1957年

2019/10/24

【新竹】新埔國小校長的宿舍、鄭用錫宅第、關西陳興盛故居





這棟是新埔國小校長的宿舍,修好後變成了新埔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進去後才知道新埔地區那麼多客家的家廟。





鄭用錫宅第,國定古蹟





關西陳興盛故居

2019/06/29

【廣島】20190629@09:尾道松翠園大廣間的分享。仍有一些秘境未達,水尾之路、爽籟軒


今天的尾道熱鬧了起來,假日神社有些活動,商店街的撈金魚池也擺出來了。等下要在漂亮的松翠園大廣間分享老屋故事,也是自力修屋的案例。

當時收到從尾道寄來台北的宣傳海報,一眼就看出是青田七六的洋式凸窗,今天見到在尾道大學美術系老師的設計者本尊。

他說有次來嘉義參加交流活動,早上要趕飛機,只能上午六點到青田七六在圍牆外拍下照片,對於客廳的窗戶印象深刻,於是就設計出這樣的海報。

今天在松翠園的大廣間演講,修復的美學概念非常到位,每個角落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特別的,就是窗櫺的圖案。



1. 水尾之路
2. 淨土寺,東京物語最後一幕
3. 爽籟軒
4. 商店街又有擺攤夜市
5. 紙片書店

2019/06/28

【廣島】20190628@08:這位是 NPO 尾道空屋再生計畫的主事者,豊田雅子小姐



十幾年前買下了一棟 1933 年的老房子(高第之家)作為再生計畫的辦公室,如今辦公室已經搬到另一棟老房子。高地之家則緩慢的整修,未來將成為民宿。

這些老房子多年空著閒置的狀態下,有人能夠使用是最好的。NPO 就是這樣的催生者,並且身體力行,隨著豊田小姐在尾道大街小巷講著一棟棟老房子的故事,跟街坊鄰居打招呼,有到過尾道的人應該知道,難得在巷弄內會遇到人,豊田小姐好像磁鐵一樣,把鄰居都叫出來。在這個上上下下斜坡的道路系統,其實"道路"本身就是一個"廣場",市民的交流就是靠著這些道路系統。

尾道有許多老房子拆除,但是留下的空地,重新整理成為公園,這些在官方規定下,無法成為公園的空地,只能靠民間的力量自己整理,雖然公園並不是很漂亮,但是透過一種廢置重用的概念,有達到讓小朋友、居民來使用、停留的目標。

對於我來說,每一個轉角都是驚奇。

豊田小姐對於水井似乎也很有研究,尾道有多少水井也都有調查過,更令人驚訝的是他承租三軒家町的 NPO 辦公室屋內居然有一口水井,斜坡的道路加上垂直的水井,電車轟隆隆的畫過尾道,一旁的海港與對岸的工廠,形成了尾道獨特的風景。下次你來尾道,應該多注意一下街角的水井。

明治年代鐵道的開發,昭和時代歷史主義、現代主義建築的樣式,整個尾道彷彿就停留在各年代因為繁榮而蓋的建築,但是繁華過後並沒有把老建築拆掉,保留了一個時代的化石標本。

我這樣形容或許並不精準,老房子也逐漸面臨到了要拆除的年紀,豊田小姐的老公是專業整修茶室的師傅,木結構建築整修特別專長,即使如此,他們還是會找別處的建築師來重構尾道的老房子,看到一棟重構的老房子凸顯了南洋風格,而且規定廢木料不能丟棄,必須在原地重用,我想這樣的精神困難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

豊田小姐三十歲以前從事旅遊帶團的工作,能夠全然的拋開以前的職業,全力投入空屋再生,實在令人佩服,當晚他自費大概一晚一萬元台幣,去住在一個公寓改建為旅館,由印度設計師設計的案子。由外地人花巨資投資的高級旅館進駐,在地努力很久的豊田小姐心中非常感慨,不過我相信原本就是港口的尾道,應該很能包容外地人,這邊的空屋再生,很多是外地來的年輕人經營的小店。

我看著每到一間老屋,豊田小姐利用很快的時間幫忙把地上的雜草拔除,或者把石頭鋪平,對土地、空屋的再利用,大家來尾道旅行,不彷多花點時間拜訪這些空屋再生的點。

PS. 圖說,我們經過大林宣彥的家門口,剛好這位導演在尾道拍攝過許多電影,高地之家曾出現在電影中,而該導演其中一部是《穿越時空的少女》,我真的覺得空屋再生,真的是穿越時空的事情啊!— 在尾道空き家再生プロジェクト Onomichi Akiya Saisei Project 。





渡邊老師的旅遊筆記在尾道當地美術館展出,看到眾多台灣老房子現身,非常感動。要是台灣每個鄉鎮都力捧在地人,那麼台灣各地的展覽館一定很豐富。— 與 Yoshitaka Watanabe 在なかた美術館

2019/05/05

《老屋創生25帖》



一翻開書,非常自戀的就看到我的大頭照,然後隨手翻閱,在這十年的時光,居然都見過這些老屋創生的要角們。

非常感謝207博物館可以花人力、時間,這麼仔細的把一本書做好,要採訪這些人已經不容易了,來來回回無數次的校對,詢問大家的意見,我看到的是這中間精緻化的過程。

一棟老房子的保存,不只是先人的故事,其實還有經營者、保存者後續的努力,而這個努力,我發現書中的案例,每一位都努力了很久,而不是半途殺出的程咬金,這與目前媒體生態,網紅當道,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也稱讚到自己,呵呵!)

這背後,還有無數人的"相信",請更多人用行動支持老屋創生。

2019/04/14

【台北】金錦町



位於金華街84,86號的日式職務宿舍,在台北刑務所南邊圍牆外,在這裡對面這一排的日式木屋,幾年前才發生過火警,如今已經開始重修。

台北監獄期間,原本有一公共澡堂,澡堂前有金華麵店,因為金華街比較寬闊,不少的小黃司機在此用餐休息,然後繼續打拼工作,金華麵店後來搬遷到潮州街,但店名仍叫做金華麵店。

對於金華街,大家的想像多半是不少好吃的麵食館,目前還有一家廖家牛肉麵在旁,總是大排長龍。

這幾年每次經過這邊,種是看到台北市政府老房子文化運動的看板,時而整修時而停工,對於有廠商願意投資老房子修繕我總是感到感恩,取其金華街的金字,與原本日本時代是錦町,取金錦町,原來是蛋糕公司來經營的,要坐在裡面的低銷是一杯飲料+一個甜點,滿滿的金色家具與牆面燈光,一時眼睛睜不開,雖然沒有到達金碧輝煌的程度,原木色的木作搭配金色,也算很搭。

很可惜沒有復原一些榻榻米的房間,不然應該更為閃金金。

我在想這棟房子以前住過誰呢?

PS. 應該是店長,綁馬尾染一點點金髮很機靈,我會多來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