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8 錦記茶行
星期日下午,霞海城隍廟的香客依舊很多,但走到貴德街彷彿就是進入了後巷,很難想像在清末時期這裡是國際化的茶葉貿易中心。
英國商人杜德先生在同治四年(1865)覺得茶葉生意發展潛力大,於是設立德記洋行,將福建安溪茶種移植來台,後來運往紐約稱為烏龍茶,名洋國際,洋商在劉銘傳鼓勵貿易的過程中透過大稻埕當地士紳的投資興建洋樓,開啟了當地的茶香歲月。
由於貴德街靠近淡水河,雖然靠近大稻埕碼頭,但是卻經常淹水,所以這邊的屋子多墊高,我們一行人看到陳天來的豪華房舍,巴洛克式圓柱,奇異的雕樑畫棟,可以感受到當時的富裕全在這立面表現出來,看到房內走出了送瓦斯桶的老伯,這裡應該還是有人居住。
陳天來創立錦記茶行,致力發展茶葉貿易到南洋市場而致富。曾任茶商公會會長,奔走「製茶稅」的廢止運動。陳天來致富後,開始多角經營:「蓬萊閣」(酒樓)、「第一劇場」、「永樂座」皆是他眾多投資經營的娛樂事業。
很難想像這條街上有60多家茶行的盛況,揀茶葉的婦女在店裡面趕工也不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