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4 美濃客家文物館
客家文物館是
美濃從日治昭和年後以菸葉的種植為主要的產業,這裡佔了全台四分之一的產量,在美濃地區有一千多座的大阪式菸樓。而在封閉的地理環境跟客家文化的歷史情結中,族群意識與菸葉生產是否有很強的關連性呢?
文物館內的製菸過程的圖片:台灣‧高雄‧旗美‧農民市集
台灣早期有五大菸區依規模順序為台中、屏東、嘉義、花蓮、宜蘭,宜蘭在1962年取消菸區,而後來屏東地區的生產量超越了台中。所以在美濃地區算是台灣菸業最發達的地區,公賣局在此地設立了很多倉儲原料的倉庫與工廠,沿襲日治時期買菸場的規模。屏東地區的種植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治40年(1907)引進葉卷種,昭和6年(1931)才開始引進黃色種菸草,比花蓮菸區晚了20年。
傳統菸樓的形式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天窗設計。美濃的傳統菸樓都是屬於大阪式,傳統菸樓有三種樣式:大阪式,凸出的天窗為特色,天窗的氣密度低,空氣從開口縫隙竄入,保溫效果不佳。也因此這種天窗擁有較佳的排濕性,適合建造於較潮濕的菸葉產地。廣島式的不是塔樓式的設計,天窗是直接開設在斜面的屋頂上,為四角型。其與大阪式不同處,則在提高了保溫作用,但卻也造成了排濕困難。折衷式即針對廣島式的排濕困難加以改進。1923年在日本廣島發展出來的,又稱新廣島式,設計更為繁複。
美濃豐華
http://meinong.kccc.gov.tw/
本以為美濃只有紙傘,但是看過這裡的風景、藍染衫、有機農作物、菸廠、夥房、板條等,擴張的規模與家族意識,美濃地區真是有特殊的歷史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