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美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美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08/23

【台北】走讀大稻埕文化啟蒙地

很感謝捷運有這個布置讓我們的走讀有個比較好的開場,烈日當下,地下街相對是比較舒服的環境,而且這個地方連結了市民大道地下街與桃園機場捷運的地方。

(謝謝51幫我拍了這張照片)

幫旗美社大的同事走讀大稻埕,我把重點與關鍵字紀錄如下:

1. 縱貫線鐵路的歷史與火車站的變遷:台北工場、鐵道部、劉銘傳、長谷川謹介、鐵道旅館、北門、三重
2. 太平町通(延平北路)1923年迎接裕仁皇太子的本島式奉迎門、台灣民眾黨本部、真人廟、陳植棋(被退學事件)、蔣渭水、石川欽一郎、倪蔣懷
3. 賓王時尚旅館:蓬萊閣、東薈芳、文化協會分裂、臺灣工友總聯盟、台灣洋畫研究所(倪蔣懷)
4. 天馬茶房:萬里紅公共食堂、法主公廟、黑美人、維特咖啡館、大千百貨(亞細亞、彭瑞麟、楊麗花)、菊元商行(布)
5. 大安醫院:文化書局、雅堂書局、國際書局、日光堂書局、三民書局、蔣謂川
6. 永樂市場:乾元蔘藥、霞海城隍廟、郭雪湖、南街殷賑
7. 小巷子散步:新加坡舞廳、馬來亞餐廳 — 與張正揚。

2022/08/12

【高雄】張正揚與美濃

十五年前去參訪美濃,是小農正紅的時代,從掌生穀粒成功的案例,許多通路企業想要跳過農會自己找農產品直接上架賣,這些企業有些已經不存在,但小農還是存在的。那時就參加了小農市集,我還帶著天龍國的心,想把小農的農作陳列好,擦拭乾淨,貼上了標價。

但,這剛好與樸質、手做與新鮮,互相違背。

正揚是本屆機械系同學,母親至今每天做田,數十年如一日,當年拜訪正揚的小孩還年幼衝來衝去,今日已經大四,跟媽媽一樣同樣念著人文科系,跟他對談對於自家的過去現在未來朗朗上口,絲毫沒有徬徨。

正揚念機械系畢業退伍後,在中鋼服務兩年,後來進入旗美社大規劃課程,跟他母親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如今是旗美社大的校長,曾經參與美濃反水庫運動,保存黃蝶翠谷不遺餘力,但正揚實際上談論自己的人生旅程話並不多,倒是對於客庄開基伯公,或是森林步道的生態,還有鍾理和與原鄉人電影播映的盛況,描述非常多。

我想到了一個從年輕就回鄉的青年,時光冉冉,到了我們這個年紀的男人,多數只剩下一張嘴,但正揚談論的還是自己家鄉的日常,一種美好的生活樣貌。

我們也去參訪了咖啡館,拿到了社區大學的課程表,完全凸顯了在地文化特色,這些課程教的就是阿公阿嬤的生活方式,原住民的獵人學校,客庄的飲食炊煮,而咖啡館老闆也是在正揚的說服下才去社大分享。

這真是理想的正向循環,成為一個共榮圈。

鍾理和的認識我從這裡啟蒙,紀念館外的文學步道,收錄日本時代到終戰後民國時代台灣文學家的鏗鏘有力的短語,每一句都讓人深思,讓我們在心靈匱乏時,不至於迷失了方向。

雖然夏日的美濃中午,溫度在35度以上,但走入一片翠綠筆直樹幹大樹葉的森林,沸騰的身體立即平靜了下來。若當年水庫設立在此,這樣的生態與美景早已消失,看著1935年設立的南方植物植物園,剛好是台灣最繁華的黃金年代,當時小小的樹苗已經長大,我們保住了我們的生態,這中間守護的過程絲毫不能鬆懈。

反覆咀嚼,我來美濃次數並沒有很多,山腳下的良田美景,當然也有休耕種植能夠受到補助種植的植物,種植野蓮的新移民太太們的工作,抑或是圍牆內的豪宅,野狗狂吠,我們要有甚麼樣的生活方式,還是必須自己努力才是。

https://www.hisp.ntu.edu.tw/news/epapers/49/articles/173 旗美社大如何做農民平台與農民組織──張正揚演講側記 | 新作坊

2021/06/20

《鍾理和書簡》

看了鍾理和(1915-1960)與鍾肇政的書信往返,對於鍾理和這樣堅持書寫活下去的人,真的十分佩服。

鍾理和1938年前往滿州國,經濟獨立後,1940年把鍾台妹帶去滿州國,然後到北平生活。戰後,1946年回台灣擔任代課老師,同時,也得到了肺病。

鍾理和受到弟弟鍾浩東的邀請到基隆中學擔任教務主任,但因為肺病嚴重在松山療養院,後來雖然病好了,已經無法做粗活,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弟弟因白色恐怖而死,這樣的人生,卻不斷的筆耕,而且小說一改再改,符合刊登的條件,還找機會把稿件寄到香港。

回顧鍾理和的人生,其實就是台灣的命運,我們可以走出這樣的輪迴嗎?

2009/03/16

【內門】遇到熱情專業的人們

去內門不過短短地兩天,卻遇到不少奇人,有些人身兼數職,有些人退而不休,在地方為大家努力,這樣的景況讓我看了很感動。


2009.3 陳聰賢老師(努爾古麗攝影),教師退休後成立羅漢門文史尋根工作室,培育學生成為導覽解說員,並研究內門(羅漢門)的歷史。


2009.3 溝坪國小的年輕校長,參訪期間他從頭到尾說明他教學理念,全校的學生他都叫的出名字,也知道學生家裡的狀況,在內門鄉怎樣教育出有特色又有自信的學生,我想是他在此最大的努力目標吧?


2009.3 大叔很熱情的說明他修習草藥的過程,並公開他的配方,內門鄉親的餐廳或辦桌都跟他叫貨。大叔的牽手,大嬸一直倒青草茶給我們喝,晚上到了宋江陣演練的那個地方,仍看到他一貫的熱情笑容倒茶給鄉親喝。


2009.3 南海紫竹寺的主委林明政先生,不但熱心地方事務,還擔任內門鄉調解委員,家傳萬能薯草藥。


2009.3 旗山與美濃的導覽黃森蘭老師,上次去美濃拜訪兩代米家也是黃老爹帶我們,他一直說在退休前的生活是混混噩噩,一直到定居美濃之後,開始導覽的工作,才覺得人生有了莫大的意義。老爹準備了很多照片讓我們看這些歷史的痕跡,非常認真。

這些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內心充滿熱情而專業,無論做哪樣工作,就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理念,持續的去實踐理想。

2008/07/27

【美濃】《原鄉人》鍾理和傳記

上星期去美濃鍾理和紀念館買了這部老片《原鄉人》,以當年流行拍攝八股愛情浪漫電影來說,應該算是很創新的題材。


秦漢、林鳳嬌主演的《原鄉人》 DVD

電影的節奏剛開始還蠻快的,還原當時的環境,有東北的雪景還有不少讓人懷舊的老東西。鍾理和家裡本來很有錢,父親經商又是大地主,帶著來家裡幫佣的鍾平妹(真實姓名是鍾台妹)私奔到中國的東北,當時也是大日本帝國的滿洲國,然後轉往北京,大兒子鐵民在奉平出生,最後日本戰敗,本來應該很高興的事情,可是東北人確罵來自台灣的鍾理和是日本的亡國奴,這樣受氣的同時父親過世,鍾理和於是返鄉生活,當時家裡的土地都敗光,鍾理和又染上肺病,即使這樣他還是寫作不墜。



這部片子取為原鄉人應該是背負著當時國民黨政府要反攻中國大陸,並說明生活在台灣各族群都是來自大陸原鄉的概念,不過撇開這樣的意識不談,片中鍾平妹吃苦耐勞,鍾理和一直寫作沒有固定收入,在中國到處流浪,因為討厭日本帝國而不想幫日本人工作,對應到現今社會,這樣的男人得確沒有一絲可取之處啊!

我想鍾理和應該算是旅行文學的作家,到台北養病的時候也在書寫,我看過鍾理和與他兒子鍾鐵民的一些作品,真的是非常白話的農村紀錄,在1940年代,能寫出這樣的小說,我想應該是被壓抑的。至於中國是不是鍾理和的原鄉,我想非常的清楚,最後畢竟還是回到台灣來了。

鍾理和雖然一直投稿報紙,也得了文學獎的第二名(第一名從缺),可是卻是第三名能夠出版,終其一生,鍾理和都沒有看到他的作品出版成書的理想,政治與文學在各個年代,似乎還是會有扯不完的故事。希望這樣的年代永遠不要再發生了。

片中大家講了一口流利的北京語,沒有講幾句日語,也沒有講一句客家話。

2008/07/22

【美濃】兩代米家與愛鄉協進會參訪行程

星期日(7月20日)圓環文化工作室的義工們前往美濃參訪,原本要參與黃蝶祭的活動,可惜因颱風取消,更因此看到了美濃人對待水災的樂天態度,還有鎮民對於自己土地的愛護。


美濃愛鄉協進會前的二齒嬸與二齒弟

這次的行程安排的很趕,美濃這個地方的特色還真多,黃蝶翠谷因為日治時期培育的鐵刀木,意外的引入了黃蝶的生長,黃鐵翠谷因為日本人從東南亞各地移植不少工業用、藥用、蓋房子等各類用途的植物,而成為一座多樣的森林。另外美濃的客家建築與文化,紙傘、粄條、藍染、菸葉等等,讓我收穫良多。

流水帳開始:美濃兩代米家->美濃愛鄉協進會->客家宗祠解說->吃粄條與當地特色菜@〔美濃人粄條〕->黃蝶翠谷和雙溪樹木園->鍾理和紀念館->濟南堂家祠->廣進勝紙傘(美濃油紙傘的創始者)->東門樓->百年大榕樹下墳墓型態的土地公廟->永安老街(眾多名人故居)->中正湖(有豐富教學資源的濕地景觀區)->敬字亭(三級古蹟)->穿水橋->錦興行客家藍衫店(謝景來老爺爺的藍染衫)->客家文物館吃東西→回家。

美濃愛鄉協進會是國內難得因社會運動而轉型成功的組織,也是第一個關懷外籍新娘(有人稱為新移民)辦理學習課程,以愛鄉愛土地環保為主的社區營造模式成功的保留美濃的文化,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們的公益GO的活動,活動網址如下:

《第二次公益GO》兩代米‧紅豆組合,捐助美濃愛鄉協進會
http://ok.writers.idv.tw/2008/07/go.html

2008/07/20

【美濃】鍾理和紀念館與台灣文學步道

去了趟美濃,讓我印象最深的除了美濃愛鄉協進會之外,就是鍾理和紀念館與台灣文學步道兩側石頭上臺灣文學作家的短文詩篇。



電影《原鄉人》就是描述鍾理和的一生,1915年出生,1960年因肺結核過世,短短的生命中竟然創作了無數的小說,而鍾理和的一生中,不斷地漂泊的傳奇,他都很用心的寫了下來,也足夠演出好幾齣電影了。

鍾理和的父親經商也是大地主,但卻戀上了來家裡幫傭的鍾台妹,由於兩人同姓,階級又不符,鍾台妹又長鍾理和幾歲,可見當時家族的阻力有多大!兩人毅然決然的私奔,當時日本在中國成立滿洲國,鍾理和前往追夢,一路上經過日本的勢力範圍而可以免簽證,後來日本戰敗,台灣人到處被歧視變成亡國奴的感覺,因此鍾理和不得以回台在屏東教書,後來染上了肺結核吐血身亡。

鍾理和首頁
http://literature.ihakka.net/hakka/author/zhong_li_he/author_main.htm

台灣文學在這十年來才有大學開始研究,在日治時期與國民黨政府剛來台的時候,這類文學作家都是被壓抑的一群,透過這類紀念館的推廣,希望大家能多注意台灣文學。我在紀念館內買了原鄉人的 DVD,印象中小時候有看過,等有空複習後,再來報告心得。

2007/02/10

【高雄】美濃客家文物館


2006.2.4 美濃客家文物館

客家文物館是由廢棄的菸場改建仿菸樓設計新建的,採客家夥房和美濃菸樓意象造型,曾入選2000年國際遠東建築獎。雖然名為客家文物館,或許我觀察的重點是菸業,所以其他的客家文物反而沒有那麼注意。

美濃從日治昭和年後以菸葉的種植為主要的產業,這裡佔了全台四分之一的產量,在美濃地區有一千多座的大阪式菸樓。而在封閉的地理環境跟客家文化的歷史情結中,族群意識與菸葉生產是否有很強的關連性呢?

文物館內的製菸過程的圖片:台灣‧高雄‧旗美‧農民市集

台灣早期有五大菸區依規模順序為台中、屏東、嘉義、花蓮、宜蘭,宜蘭在1962年取消菸區,而後來屏東地區的生產量超越了台中。所以在美濃地區算是台灣菸業最發達的地區,公賣局在此地設立了很多倉儲原料的倉庫與工廠,沿襲日治時期買菸場的規模。屏東地區的種植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治40年(1907)引進葉卷種,昭和6年(1931)才開始引進黃色種菸草,比花蓮菸區晚了20年。

傳統菸樓的形式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天窗設計。美濃的傳統菸樓都是屬於大阪式,傳統菸樓有三種樣式:大阪式,凸出的天窗為特色,天窗的氣密度低,空氣從開口縫隙竄入,保溫效果不佳。也因此這種天窗擁有較佳的排濕性,適合建造於較潮濕的菸葉產地。廣島式的不是塔樓式的設計,天窗是直接開設在斜面的屋頂上,為四角型。其與大阪式不同處,則在提高了保溫作用,但卻也造成了排濕困難。折衷式即針對廣島式的排濕困難加以改進。1923年在日本廣島發展出來的,又稱新廣島式,設計更為繁複。

美濃豐華
http://meinong.kccc.gov.tw/

本以為美濃只有紙傘,但是看過這裡的風景、藍染衫、有機農作物、菸廠、夥房、板條等,擴張的規模與家族意識,美濃地區真是有特殊的歷史過往。

2007/02/06

【高雄】旗美市集與小農生活


2006/2/4 美濃兩代米小農生產的好吃蕃薯

星期日凌晨四點,開車跑到了美濃的農民市集,到達時才九點,看到一大片花田,湖光山色配上四合院夥房,好像到了北海道,但又好像回到了兒時的農村生活。

旗美農民市集開始於2006年2月19日。當天,二十多個農民拿掉頭巾,脫掉泥鞋,盛裝出席這場屬於農人的盛會,自信地解說種作知識,分享收穫的喜悅。過了一年,這個市集是第三次舉辦,搭配著多樣的活動,有小朋友的花田繪畫比賽、拼圖、藍染服裝秀、體驗坐馬車等表演,以及我認為最重要的農民自產有機農產品的產銷活動。


當日精采照片集

當場品嚐了玉米及烤蕃薯,實在非常好吃,在燦爛的南台灣烈日下,看著有機米以及農民自行醃製的白蘿菠、高麗菜,我們的朋友張正揚,目前在社區大學服務,台大機械系畢業的他跟我同年,頭帶極具鄉村色彩的小瓜帽,選擇了回到鄉村務農的生活,農村產銷結構的崩解,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台灣已經沒有農民生存的空間,問題不在我們種不出好吃的東西,而是怕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賣不掉。

後來到了他家,看到他一家的生活,兩個小孩在屋內屋外光著腳丫跑來跑去,我反倒羨慕了起來。他跟我們講著猴王來此偷蕃薯的故事,證明了人與動物的界線發生了變化。醫生鄰居從城市遷居來此務農的過程,還有從台北到美濃做菸樓研究三年後的阿蘭妹,決定嫁作農婦,學習客家話,成功的融入了當地的生活。

在城市長大的小孩,很難想像土地與人的關係,只知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覺得生產這種日常所需要食物,需要更多的關心與關照,我相信現在的農產品應該販賣的不單只是食品,而是是一種觀念,或是一種文化,很高興他們做到了這些,我看到了網友來訪購買黑豆,熱心熱情的招呼,不用包裝的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美濃地區作物一年三收,二收是稻米,一收是玉米黑豆等雜糧類,種植雜糧是讓地力恢復生機的方式。我從一進門一直吃東西吃到要離開,無論是他家自行醃製的產品,或者香蕉、蕃薯等東西,真的是健康有機又有風味的食品,不但學習到也回憶到如何過農村生活,真是一趟豐富的農村文化旅程。

兩代米生產筆記部落格如下,可以用貨運購買他們的產品,我強力推薦可以連皮一起吃的有機蕃薯。
http://www.wretch.cc/blog/rice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