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1

《綠豆椪的偏見》與我的童年瞬光

米果的書在我的分類裡面絕對是在懷舊系列,一翻開讀一兩行,就聞得到當年的氣味,眼前出現的影像類似泛黃的照片,或者是去色滿出來的陽光,充滿了溫暖。



從《五年級同學會》那本書開始,米果的文字就讓我想要模仿的慾望,想要寫出那種溫暖、懷舊,對人生恬淡的哲學,但怎樣學就是學不來。米果從事文字工作這幾年,我們也曾經聊到無論怎麼努力要寫出讀者對味的文字口味,但經常就是被報紙的副刊主編退稿,我也曾經經歷這樣的過往,有時畫虎不成反變犬,幸好我不是以文字為生,也慶幸有網路這個管道可以自己發表自己想寫的文字。

我母親家在台南,小時候只要回一趟外婆家,吃的就是虱目魚,或許如此,再不想吃魚,也被訓練的非常會吃,不知道是去魚刺的科技進步,還是虱目魚都不長刺了,現在的虱目魚似乎都沒有刺了,從小時候的少年怕刺怕魚腥味,到現在超喜歡吃魚喝湯,總想起小時候長輩對我說:多吃魚會聰明,尤其是魚腦補腦、魚眼補眼。我現在沒戴眼鏡也有點小聰明,或許就是小時候多吃魚吧!

外婆在家鄉算小有名氣,但外公早逝,外婆守寡到死,母親從小就是沒有父親的長大。我很難想像我外婆怎樣堅毅的度過她這一生,每每外婆拉著我的手,訴說她小時候嫁來此地的小故事,當年太小的腦海無法記住細節,只記得她是很認真的度過她的每一個時光,她會幫人洗頭髮電頭髮做旗袍,樓下還開了小雜貨店,我永遠記得門前有許多馬車、牛車、腳踏車、三輪車、機車來來往往。

前幾年外婆辭世,我再次踏上這條熱鬧的老街,當年的建築已不復存在,我站在菜市場的旁邊駐足甚久,有一扇窗沒有改變,想起了小時候一堆小朋友在此玩大富翁的那一瞬間,我還太小,就只好在旁邊看表哥玩,充當銀行數鈔票。

母親或許遺傳外婆的一些熱情浪漫的性格,但也或許要加上外公經商的頭腦,我小時候住在四四南村眷村旁,那時家庭代工盛行,母親也拿了一些大衣棉襖來加工,後來居然一轉成為中盤商甚至大盤商,有時要趕機場的班機,有時還要趕銀行的三點半,全盛時期家裡還有煮飯的阿姨、來打工的少女與幫忙開車送貨的表哥。


圓山動物園,背後不知道是不是林旺爺爺(P.169 何止一聲珍重)

時光回到更早之前的幼稚園,那時父親剛買照相機,每周會帶全家出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圓山動物園、歷史博物館、植物園,當然還有遠征基隆港的照片,不過我已經不復記憶,看到那段時期的黑白照片。腦中的印象就是口渴、腳痠、等公車、擠沙丁魚還有聞著柴油的氣味。

前一陣子去幫一個父親的老好友兒子拍結婚喜宴的照相紀錄,我提早到了會場,我從國貿大樓的高樓看著小時後長大的地方,四四幼稚園,在四四南村的旁邊,現在應該是菜園(高貴的菜園現在還存在!),或者已經是棟大樓,我無法指出正確位置,可是腦袋一直散出當年經過眷村的公廁旁,被狼犬追的經過,沿著現在是信義國小的圍牆邊,自己走路上下學。

每個下雨的午後,我會希望母親拿雨傘來接我放學,但是經常沒有出現,於是我會等雨小一點,自己跑回家,拿著掛在脖子上的鑰匙自己開門,拿出在冰箱的滷肉滷蛋放在瓦斯爐上加熱,然後拌著白飯吃。有時候會拿著大頭五元到巷口去吃陽春麵,也不知道為什麼本來兩元的麵,一下子就變成五元。

《綠豆椪的偏見》這本書雖然講述的地點時間都跟我所處的童年時光不同,但是小時候的一切就一直在我腦中翻攪,我希望我有天也能有條理的記下來。


米果的部落格:私‧生活意見
早春捎來新書……綠豆椪的偏見(227好友站台加長版)
米果寫的與大稻埕相關的文章:
圓環謎樣的老屋
蓬萊閣

P.S. 五年級訓導處的訓導主任米果有次對大家說:白底黑字比較容易閱讀,黑底的部落格實在看不下去,然後一轉頭擺出大姐頭的姿態對我說:水瓶子你何時要改成白底啊?

2009/02/27

【台北】普通教室與普通大樓@台大

普通教室、共同教室、綜合教室、新生大樓在台大人的一年級,在這幾棟教室匆忙的來去,塞滿所有時間課程,如今反而特別懷念那段時光。


普通教室照片(1992級畢業紀念冊)

第一次腳踏車被偷,第一次載女同學,因為趕考試飛車摔的滿身傷,都是在這幾棟教室大樓來來去去。我還記得某個星期六上課到中午,大家都特別要趕回家吃飯,我在沒有人的普通教室研究著看不懂的原文書,蟬鳴的聲音就像是催眠劑,窗外的微風吹來,昏昏欲睡的我坐在窗台上看著樓下騎車來來去去的同學,忍不住還是趴在桌上睡了一大覺,醒來時已經午後,旁邊的運動場都是運動的人們,這樣的環境,怎樣都不想念書。

這棟已拆除的南洋風情的普通教室,只有二層樓,挑高很高,不知道為什麼在這裡都不會悶熱,上課時清風拂來,就是想去夢周公。它是美援建築,建於1955年,1990年正式拆除蓋了普通大樓。


興建中的普通大樓(1992級畢業紀念冊)


蓋好的普通大樓,台大每棟建築上都有個墓碑的特色(1992級畢業紀念冊)

今天在某部落格看到他想起普通大樓的氣味,這棟新大樓除了廁所的味道外,我是完全沒有印象,可能沒有在那邊上過課。而舊的普通教室讓我想起的是:籃球、腳踏車的煞車聲;藍天與微風;白雲與蟬鳴還有幾顆椰子樹。

普通教室/普通大樓 今昔談
flickr:台大校史館
《第八次導覽紀錄》在台大,我看到令人感動的熱情!

2009/02/25

【瑪麗安斯基】聖弗拉基米爾東正教教堂

在陰雨天逛街,從巷弄中發現這座美麗的教堂,走進去一片片楓葉在路上兩側迎接著我。


1900年蓋的教堂

弗拉基米爾,約生於955年,死於1015年,是古俄羅斯的政治、軍事家,也是重要的貴族成員。當然名人就有一些傳說,當年基督教傳入古俄羅斯,弗拉基米爾利用送土地,並把部分稅收給教會來解決宗教問題,並與教會維持良好的關係。

維基百科:弗拉基米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

不知道為什麼,我就在四周拍照,沒有走進去,大門深鎖,不敢去開門,東正教從我在台北的接觸,再到國外都給人神秘的感覺,所以只在外面觀看。看著媽媽推著嬰兒車,老人在此散步,年輕人快步的走過,陰雨綿綿下行人很少,落葉楓紅顯得特別孤寂。



瑪麗安斯基有兩座較大的教堂,一座在溫泉旅館旁的聖母聖天教堂,這個地名的瑪麗安就是由聖母瑪麗亞的名字而來,另一座就是這座東正教堂,可以知道20世紀初蘇俄在這裡的勢力。

2009/02/24

【瑪麗安斯基】森林中的木材業與火車旅行

從卡羅維瓦利到瑪麗安斯基的車程大約一個半小時,陰雨綿綿,讓我覺得有在平溪線的感覺,因為一路上看到不少木材業與火車鐵道沿途都是森林的景象。


東晟提供的GPS軌跡,從 Google Earth 看有不少鐵道

瑪麗安斯基與卡羅維瓦利每日有地方線的火車往來,不少長駐型的觀光客是住在沿途的小鎮,然後坐火車到這兩個溫泉鄉去泡溫泉,在這森林間騎著腳踏車,或是坐這種每站都停的火車旅遊。

瑪麗安斯基有許多天然湧出的溫泉,這裡的開發大約在19世紀的末期,看到有建於1895年的建築,如今被改建成旅館的新溫泉療養所,這棟旅館的建築融合了文藝復興、巴洛克一直到洛可可的裝飾外觀,各種時期的建築元素都有,或許可稱為新藝術吧?能住在這裡應該是很有錢的觀光客。

這裡個小鎮不但有公園,還有音樂噴泉與溫泉迴廊,迴廊上方有許多新藝術型態的壁畫,可是描述的還是希臘神話故事,公園裡有不少現代的公共藝術品,在工程中的造景有很多親水的設計。或許是氣候的關係,瑪麗安斯基比較冷,所有的楓葉都落了一地的黃色,搭上綠草,配上一些整顆泛紅的楓樹,或許在雨中更有一些滄桑感。



在這裡呆不過三個小時,或許只是在飄雨中經過幾葉飄落的楓葉,看到當地的工人在聊天打鬧,看到了一座東正教堂,也找到了書店,在噴泉前看水的表演,收穫也算十分豐富。

2009/02/23

【瑪麗安斯基】逛書店的戰利品

到捷克的第三天,又開始染上要找書店的習慣,一自由活動後就開始逛大街,一家家櫥窗看過去,走到底在繞回來逛上山,終於被我找到一家書店。


1808-2008 兩百年的瑪麗安斯基

一進書店,不一樣的眼神朝我看過來,本來我不知道是什麼狀況,裝著『我就是觀光客來逛逛』的心情到處亂翻。然後看到了一排排的書櫃,本能的看一下書櫃上方的分類,天啊!看不懂,然後在看看書名,也看不懂!心裡對自己說:鎮定鎮定!一定有看的懂的照片或是圖片書,再隨便翻看幾本書,除了封面以外,全部是文字。我終於知道店員的眼神告訴我什麼事情了?『跟你說你看不懂還要來硬逛!』

確認沒有攝影集這種書籍後,這回我只好退回剛進們的那一區明信片區,隨意翻翻,然後在一個角落找到這本書,裡面有些老照片訴說這裏的故事。這裡有美麗的花團錦簇,還有一座東正教堂,有留著長鬍子戴著黑圓帽的教徒,溫泉迴廊與噴泉,公共藝術品與藍天白雲,圓塔與華麗的豪宅建築。瑪麗安斯基應該就是一頁貴族的歷史吧?

當然免俗不了的,裡面有兩張(我猜想應該是)市長的照片。


我認識的第一個單字:KNIHY

2009/02/21

【長野】白馬小花滑雪去

小花這幾年的國外旅行很規律的寒假去滑雪,然後暑假去走古文明,真是非常羨慕的。而且都準時收到明信片,真是感人!


日本的風景明信片都是這樣類似的風格!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家設計的?


看了這張郵票我才知道金龜子也吃花朵的!

維基百科:長野縣


希望小花早日滑遍全世界。

2009/02/20

《卡羅維瓦利》浮光掠影

第一次到捷克,第一個晚上就是住在卡羅維瓦利,住在這裡兩個晚上,經歷了各種天氣,也讓我覺得最虛幻的一個地方。



卡羅維瓦利有一條河穿過這個小鎮,第一個晚上到打的時候巴士司機繞了三圈繞不到我們住宿的旅館,只好放我們自己拉行李上去,此時天空下著小雨,有點冷!上午起床時天空還沒有亮,我穿著不多的衣服出去散步,空氣中彌漫著霧氣,很冷!沒想到白天的天氣還真的很好,上午看到了楓葉與流過小鎮的河水,配合小山藍天,交織出一幅與北海道小樽類似的美景。

下午晴空萬里,搭纜車上山,暸望整個卡羅維瓦利,看到最醜的影展旅館,下山後在精品店旁散步,四處皆是美景,老小觀光客都是特色,即使落葉殘花也覺的漂亮,馬車在老郵局前經過,在尼茲瓦爾劇院(Divadlo V. Nezvala)前攬客,普普飯店的夜間的燈光,好像看到了18世紀時候的繁華,也看到莫札特、德佛札克、海頓、蕭邦、哥德等名人的足跡。

溫泉迴廊的老人們,好像踏入一座巨大的時光迴廊,忽快忽慢的時光,在咀嚼很像法蘭斯的溫泉餅中度過。小鎮的中心有黑死病柱,噴的很高的溫泉,有礦物質氣泡的泉水,多麼希望時光就此凍結,所有的旅人都靜止不動,只有我能夠徜徉在這個空間。

天空又飄下了雨,又漸漸地大了起來,是該離開著個有電影、有歷史故事的地方,草地街前經過得小學生對著我們微笑,還有馬克思的銅像,被冷落在路的一旁,做禮拜的當地人,昂貴的海鮮,響往海風的餐廳佈置,還有沒有整修的百年老房子,卡羅維瓦利好像沒有書店,也沒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的痕跡,只有光鮮亮麗的一面。

2009/02/18

【卡羅維瓦利】抹大拉的聖母教堂

在溫泉迴廊街上很清楚的就可以看到這座高聳的教堂,底座是挑高的,地下有骨頭所堆建的祭壇。


教堂的門像不像 LV 的商標?

此區從14世紀開始就是熱鬧的市集,1485年就有歌德式的小教堂,但目前已經不復見。現在看到的教堂是1732年開始興建,是巴洛克型態,教堂中有兩座聖母瑪麗亞的聖像。

據說以前這座教堂的地下是墳墓,有一些隱藏的密室與密道,可以看到人骨所建的祭壇,光看照片就有點毛骨悚然,從外面看教堂的底座的確非常神秘,我在教堂往下看只覺得視野良好,到處是觀光客。因為沒有進去所以也不知道有什麼秘密藏在裡面。

《達文西密碼》應該沒有傳染到這個地方吧?

2009/02/17

【巴黎】《莫內的光與影》與《莫內和他的朋友們》

小芙又出新書,這次是介紹莫內的光與影。想到莫內,就會想到一句話:就是那個有青光眼的老頭嗎?



以往藝術家的書不是難讀的翻譯書,就是用詞比較艱澀難懂,必須讀過藝術史,對各個畫派的歷史有所了解,才能融會貫通。這幾年來藝術畫作的展覽不斷,出版社對畫家的介紹,還有怎樣看畫的構圖出版了不少書,還有針對小朋友的圖書也不少。

小芙一開始用同一時期中國畫家與歐洲畫家做一個對比,當時中國流行山水與花卉,而印象派崇尚自然,要在郊外畫出那一瞬間的光影,雖然印象派同樣強調光線,但是每個畫家擅長的並不相同,莫內雖然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可是也是靠一群畫家朋友的堅持,自己辦畫展,中間經過了1870普法戰爭,這些朋友有些離散。而莫內因為活得夠久,晚年在巴黎近郊自己創造藝術花園的畫室畫了很多睡蓮的畫作,去各國大博物館都可以欣賞到。

這本書介紹了莫內各時期的畫作構圖,還介紹了莫內與他的朋友,還有他與兩任妻子的感情過程,最後,還帶大家去做一趟莫內之旅,希望我下次去巴黎時能夠拜訪橘園美術館與莫內花園。


英國BBC《莫內和他的朋友們》DVD公視出版

公視有播過這部片,我推薦可以去買來收藏,其中有摩擬還原作畫的心情與場景,或許對一些歷史要保持懷疑的態度,但是能夠這樣考據還原,對我這種懶人也是快速了解的方法之一。

【巴黎】莫內的睡蓮@橘園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