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2

【維也納】杜勒的兔子@阿爾貝提納(Albertina)美術館

在維也納的第三天都飄著雨,所以相機很難得拿出來,在博物館區(MQ)待了一個早上,又在分離派會館待了一個多小時,已經沒力在跑博物館了,但是一想到杜勒的作品在此,淋著雨就跑了過來。


兔子的眼睛上還有反射的窗戶

這個博物館的館藏不是傳統的油畫,而是版畫、素描與水彩畫,本是由Albert公爵所有,後來變成公開的博物館。館藏很多,具代表性的有杜勒、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魯本斯、林布蘭、莫內、馬奈、莫迪里亞尼、塞尚、希勒等人的作品,從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到印象派,早期收藏的重點在草稿或是素描,比較近代收藏了就是版畫與水彩畫。


2009.3.29 阿爾貝提納美術館的票根,背面打著票價8歐元,持維也納卡已折扣10%

或許是下雨,也或許這博物館真的很有名氣,人潮不斷,大部分是觀光團帶來的老人,裡面像迷宮一樣高低樓層交錯,近十年來已經重新翻修過,展覽的動線與空間應用的很好,即使是這樣,畫作之間的空間還是顯得擁擠了點。


除了一般的展覽,阿爾貝提納美術館的特展眾多,也時常更替,非常值得一看

阿爾貝提納美術館

通常我到博物館都會買館藏畫冊,這裡有非常便宜的館藏畫冊,比較薄的才19歐,厚的39歐。但是為什麼我沒買回來呢?因為太厚重了,都是B3大小,薄的那本我想也有3公斤吧!這樣我是怎樣扛回家呢?而這裡又不能拍照,於是在這個豐富館藏的博物館,所有的記憶力全部歸零,只記得這隻兔子。

2009/06/10

【南投】懷舊的紅磚古厝

小時候寒暑假,總會有幾個星期住在這裡,是阿公的家,爸爸是家中老大,從大學就離家到台北念書,家中有七個兄弟姐妹,每次到這裡過年過節,就會有姑姑、叔叔陪我們,堂弟妹也會聚集在此玩耍,我在這裡的回憶也真的很多。


紅磚古厝已經在921大地震傾倒

印象最深刻的是照片右邊那台三輪車,每次回去除了堂弟妹有來之外,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我一個人,我會在三輪車上做白日夢,幻想是部飛天車,上天下海,而這個幻想時刻居然是我一天最嚮往的時刻。我可以在此看到農夫牽著水牛下田耕作,中午時會把水牛牽到池塘泡水,來來往往的人走在路前的泥土便道,有時會有腳踏車叮叮噹噹的騎過,是伯公來串門子,或是姑婆去菜市場回家經過這裡。

下午或許會拿著阿公幫我挖的蚯蚓去釣青蛙,慢慢地青蛙放在臉盆,貓咪就會圍過來亂抓亂玩,光著腳丫在田埂間奔跑,或者自己做風箏到處亂放,看到遠處燒磚瓦窯的煙囪裊裊的煙在夕陽紅色雲端互相輝映,這時的蚊子從樹叢飛了出來,燕子低飛在空中,是時候回去吃晚飯了。吃完晚餐,長輩會拿板凳到院子泡茶聊天,這是仲夏夜看星星的好時節,有時躺在院子上就會閉上眼睛睡去,姑姑會講有趣的故事。

晚上最怕的是出去尿尿,所以房間都會擺著尿桶,不過大便就沒辦法了,還要走到後面的茅坑,我最害怕的就是萬一跌下去,可能就臭昏在那邊了。直到凌晨四點,廚房又會有煮菜的聲音,天色微亮,農家又要開始辛勤的一日。

之前買這台掃瞄機就是要來掃描負片與幻燈片,還有老照片,可是買來了4年,這些老照片還是沒掃瞄幾次,要不是這次做夢夢到,還真的不會想到我要把老照片陸續掃描成電子檔分享給親朋好友。


2009/06/08

【台北】朋友的書,架

這個書架放滿了朋友的書,無論是小說、創作、翻譯、採訪、編輯的朋友們,或者是推薦、寫序、贈書等等,我都很珍惜的留著,看著這些書,他不只是一本本的書而已,而是互相的認識與了解的過程。







利用端午假期的時間去買了一些書櫃,然後才有辦法整理一下我的書,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書櫃裡的書變成兩層,有些書櫃前還堆了小丸子公仔,或是旅行買回來的小東西,找書拿書實在很不方便,於是狠下心來就花時間整理吧!我小小的書房藏書不多,卻花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整理,真是不容易。

有以前公司特助寫的書,他來我們公司做溝通與轉型期間,送給全公司同事;還有以前喜歡看網路小說時期的網友,他們真的很有毅力的持續創作;也有轉型做專職翻譯的朋友;喜愛藝術的朋友;比例最高的是喜歡旅行的朋友;喜歡老舊東西的朋友;人生力求活的精采的朋友;喜歡攝影的朋友;意外地在網路留言就收到的贈書,每本書都真的有說不完的故事。


這是石碇某豆腐店的木架,像極了書架

水瓶子的書櫃

若是您看到您熟悉的書出現在我的書架上,麻煩留個言出聲一下好嗎?若是您的書被我遺漏了,也請告訴我,我會馬上去買回來補放在書架上。而妳的書架上又有哪些說不完的故事呢?

2009/06/07

【維也納】分離派會館看克林姆的《貝多芬橫飾帶壁畫》六歐元有點被騙的感覺

站在分離派會館外,其實並不太相信這已經是百年前(1897)的建築作品,本來一直很猶豫要不要花六歐買票進去,不過既然來了就進去吧!


1902年/貝多芬橫飾帶壁畫(部分)/克林姆/維也納分離派會館

我先在一樓看其他的展覽,就是很搞怪的現代藝術創作,大抵是表現人類污染了地球,有些看了不是很舒服,我誤闖到二樓,工作人員連忙制止,說目前不對外開放,於是只好到地下室進入這次來的主題《貝多芬橫飾帶壁畫》。

其實,只是一間挑高的地下室房間,沒有注意看,以為只有一面有作品,這是克林姆在一個有關貝多芬的特展上所做的裝飾壁畫而已,本來是展覽結束後就要撤走,但是那時候克林姆已經頗有名氣,所以這件作品就被留了下來。其實整個牆壁四面都有作品,只是有些牆面上就只有漂游的精靈,一隻一隻瘦弱的女體手拉著前一個人的腳,無意識的漂浮在空中,利用這些精靈串連整個壁畫。

主要有三個主題:快樂的嚮往、敵對的力量、幸福的憧憬,就請大家自己欣賞囉!當然在那個會場看會比要清楚些。


漂游的精靈


快樂的嚮往:左邊是苦惱的人性,右邊是騎士的明亮盾牌、企圖心與憐憫心


敵對的力量:左邊是三個妖怪、疾病與精神錯亂的死亡,中間是淫亂放縱不節制,右邊是飢餓的哀傷


詩人出來串場


幸福的憧憬:左邊是藝術,右邊是天使的合唱團


分離派會館的介紹(點圖放大)

維基百科:維也納分離派的歷史
維基百科:克林姆

雖然這裡是分離派的大本營,而且分離派也幾乎與克林姆畫上了等號,可是這裡就只有一件克林姆作品,還有些草稿,要逛了維也納其他的博物館,才能多看到他其他的作品。


6歐元的票根

2009/06/06

【維也納】席勒(Egon Schiele)@李奧波特(Leopold)美術館

在維也納市中心的博物館區(MQ)中有許多博物館,李奧波特美術館是私人收藏,最近幾年才完成開放的,裡面的展覽畫作以奧地利畫家Egon Schiele的收藏為主。


2009.3.29 參觀票根

那天上午就一直下雨,想說就待在博物館等到雨停再出去晃,由於我帶的旅遊書太舊了,沒有介紹這座新的博物館,MQ這個地方的票價種類繁多,有的搭配其他博物館有聯票之類的優惠,一時之間實在搞不清楚,於是買了一本PRESTEL出版的博物館的介紹書與博物館票合購10歐元,我覺得很划算。

在維也納、布拉格、德勒斯登等地的博物館,可以發現在巴黎、倫敦的博物館只放在角落不顯眼位置的畫家,在這些城市的博物館他們最重要的展區,都是放自己國家或是自己城市的重要畫家的作品,這點我希望在台灣的博物館也能比照辦理,不要一進去就只看到外國人的東西。

席勒(Egon Schiele)只活了28歲,是很粗曠的色情畫(有人說是情色),他在維也納長年住在自己的公寓,有許多作品就是畫出他住處的附近,美術館內還有那個地方的地圖與照片的標示,從照片看 Egon Schiele 相當的瘦,跟自畫像很類似,這裡有他臥病在床的照片 才活了二十八歲,就他的畫風之粗野和情色,我想可能跟他父親有關,他父親是火車站站長,在席勒15歲就死於淋病,而他畫作情色內容之直接,直接觸到人性最根本的慾望,一直讓我覺得他應該也死於性病吧?並不是,1918年,來自於西班牙的流行性感冒,奪走了他的生命。

在此展出席勒的畫作,多是人像畫,大部分是瘦如材骨的人,會露出生殖器官,非常不和諧的姿勢,扭曲的痛苦的表情,席勒或許受到分離派畫家克林姆的影響,有些畫作的主題是性與愛,但是畫風卻有大大的不同,有梵谷內心的痛苦,也有同時期巴黎畫家的許多影子在裡面。


2009.3.29 在李奧波特美術館拿的DM(點圖放大)

官方網站:李奧波特美術館
維基百科:埃貢·席勒

在美術館待了兩個小時,這個博物館還有少許克林姆的作品,還有一些瓷器與非歐洲的藝術品,喜歡席勒的人,是一定非去不可的博物館。

2009/06/03

【台北】夢幻瀑布與夢幻寺@三貂嶺車站

從瑞芳過來猴硐、三貂嶺這一帶的山區,有很多古道,這些古道與步道不長,是假日登山健行的好去處,這樣的煙雨朦朧氣候下,夢幻的命名更讓人嚮往。


2008.11

走這條步道其實從三貂嶺車站走上來最有成就感,可是我偷懶,直接開車從侯牡公路切下來,沒走幾步路就到夢幻寺。接近夢幻寺的時候有一隻狗一直叫,害我不敢靠近,後來有個女尼出來安撫狗,問了一下到達夢幻瀑布的路,她說就在不遠處。

大中午的星期六,整個步道潮濕,太陽曬不到的地方終年濕氣很重,蕨類雜草叢生,不小心就會滑倒。或許旁邊有個夢幻寺,所以附近有種菜與芋頭,還有筍子。附近的牌子大抵是要人保持安靜,給人參佛悟道的閉關之處。我去的時候是晴天,我想若是下雨一定不好走,住在這裡寧靜詩意,與大自然蟲鳴鳥獸為舞,但一定很潮濕,雖然羨慕,但也是過得辛苦。

到了夢幻瀑布,這樣的瀑布打在石頭上,有時幾聲鳥鳴,這樣的節奏很適合放空,當下很想直接躺在石椅上睡覺,這讓我想到了我哥哥最喜歡的一首詩--陋室銘。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37):侯三公路.夢幻瀑布.三瓜子隧道遺址



陋室銘/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009/06/01

【維也納】街頭藝人

到歐陸的大城市總會看到街頭藝人表演,也整個很國際化,所以到覺得不是那麼新鮮了,街頭藝人的集中地就在大教堂廣場,而藝術史博物館與博物館區天氣好的時候也有一些。


2009.3 這是我覺得表演最敬業的藝人,雖然聽眾只有一個小朋友,可是他還是很賣力的演唱,歌聲也不錯。


這個扯鈴的也很驚人,可以同時扯兩三個鈴,又可以把東西丟到四五層樓高,然後再接起來。


這個珀耳修斯實在就整個遜掉了,看看左邊在佛羅倫斯領主廣場前的雕像,他的寶物有飛行帽飛行鞋還有短刀,這個街頭藝人只有短刀與飛行帽,沒有飛行鞋,若是不敢秀出美杜莎可怕的頭,也可以藏在寶物袋裡面,而且身材差真多。


這位小丑臭著臉,可能都沒有小朋友上門買氣球


藝術史博物館前面要與觀光客拍照的古人,沒生意。


最後,我覺得騎腳踏車的快遞最敬業,在大街小巷穿梭,明明在維也納,可是覺得制服怎麼跟布拉格的快遞一樣啊?

我其實很不敢正面去拍街頭藝人,因為沒給錢,這樣的裝扮在大太陽下實在很辛苦,這些不經意的亂拍,難免在他們放鬆的時刻,要說聲抱歉!

2009/05/31

【台中】魚麗共同廚房與書店

端午節連續假期來一天台中特色書店的遊覽,打算扛一些書回來,到達時已經快中午了,所以第一站到魚麗人文書店,順便用餐。



老實講,我是抱著去逛書店的心情進去的,所以,一進去被問到有沒有訂位,有點詫異,不過既然來了就用餐吧!四菜一湯實在很豐盛,而且每日的菜單都由廚師精選,省去了點餐的麻煩,而且端出來的一定是最好最新鮮的材料。我不太會描述飯菜的豐盛與口感,反正就是好吃又吃得飽就是了。

這邊的書大部分是與吃有關,還有小朋友與大人都可以看的繪本,以及我以前有在收藏的漢聲雜誌或特刊,這樣的藏書與來此地的客人有明顯地相關性,大部分人來此是做家庭式的聚餐,一家老小三代一起來,小朋友可以讀繪本,大人長輩可以聊聊天,至於架上的書,我覺得應該算是陪襯品吧!也或許當天用餐客人太多,服務人員太忙,忽略了書店的這個角色也說不定。

這裡的服務人員各個對這邊的書籍可以做詳細的介紹,是我最訝異的,我一直認為書店的主力就是賣書介紹書,若是餐廳就是應該做出適合的餐點,魚麗這樣的結合,憑我短短地兩個小時的接觸,實在無法評斷甚麼,不過喜歡美食,又有相關圖書,這點在國外的一些主題書店的經營不是沒有先例,我在倫敦就逛到一家書店,中間的吧台就只開放少數預定的客人用餐,而諾大的書店就是食譜與食物相關書籍。

黃小黛:「新台風」│【魚麗人文主題書店與共同廚房】

共同廚房概念很好,看起來是很熱絡。門口的二手書櫃的概念也很好,不過目前只有小小的一櫃,希望可以做得更大些。

PS. 後來有去東海書苑,書已經撤走,可能經營不下去吧?!

2009/7/25 更新:
【台中】國美館附近的東海書苑3

2009/05/29

【台北】老巷弄中的日星鑄字行

這是台灣最後一家僅存的鑄字行,只要下游的印刷行仍需要鉛字印刷,張老闆就要持續經營下去。


張老闆的名片,刻意用比較重的印刷方式,來突顯是用鉛字印刷

記得小時候去印刷廠,都有很多油墨的味道,來到日星鑄字行卻沒有這樣的氣味,原來鑄字行是提供這些印刷行的上游工作,鑄造鉛字,然後再郵寄給印刷廠,一般印刷檢字都會重複利用,而目前電腦印刷設備的大量使用,這個行業也慢慢地逼迫轉型或關閉,最上游的鉛字需求也慢慢地不需要了,而這個產業鏈也即將消失。

數位相機出現讓膠卷軟片急速的減少,而電腦印刷曬版後,這些檢字也不再需要了,目前的使用大部分在燙金與喜帖、白帖等。

我們去參觀張老闆的鑄字機,當年也要一百多萬才買的到,這些機器也經過了不少的改良,鑄字機是用瓦斯融化鉛液,鉛液透過字模壓印成正方體大小的鉛字,出來是長條狀,整個鉛液加熱是200-300度。鑄字過程溫度很高,若要換一個字又要再換模板,中文常用二、三千字,要一個一個做出鉛字還真的很辛苦。

兩年前去參觀迪化街的老中藥店,看到裡面的一些蒸藥製藥的器材,都堆在倉庫沒在使用,而鑄字行這些器材目前還在使用,若能藉由導覽轉型成博物館,讓大家了解印刷的過程,應該也是不錯的。

日星鑄字行活版字體復刻計畫

2009/05/28

【台北】蔡家古厝@嶺腳寮

白頭翁不老童一直來寫嶺腳寮的景,古道西風瘦馬之類的,端午節的午後時光我想開車只要40分鐘就可到,於是再度驅車前往,看看可否堵到下棋的老翁。


2009.5.28 蔡家古厝

這次到了嶺腳車站,有些不同了,房舍依舊,但整個社區的地上都鋪上了紅磚道,對觀光客來講是比較好走了,於是我就到處散步,過節時嶺腳來的不是觀光客,而是回來陪伴阿公阿嬤的小孩,火車站邊學步走的嬰孩,籃球場上打球的小孩,雜貨店旁出來聊天的鄉親,往上走,聽到雞的叫聲,還有麻將的聲音,應該是一家團圓所做的活動吧!

蔡家古厝是二次戰後才建,卻有一種文藝復興拱門的樣式,還保有一點日式風,屋前有一些人在整理菜園,大叔還起身跟我微笑。再度往上走,有一間很有特色的房舍,一樓是舊式磚瓦古厝,屋頂拆除後加蓋木頭屋頂,很有歐風感,同樣也是住在當地的大叔微笑的問我是否來散散步,可以感受台灣人對人噓寒問暖的熱情。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33)嶺腳漫步
拍婚紗照→【台北】嶺腳瀑布
去年寫的→【台北】嶺腳寮

本來以為靈巖寺的滴水觀音應該在附近,走了一陣子沒看到,於是回去開車前往,這裡的馬路也重新鋪過,看到指標走路需要45分鐘,開車也要15分鐘。到了山頂有棟石頭蓋的公廁,旁邊的涼亭內還有許多神像,應該是人們丟棄聚集在此,沒想到棄嬰會丟到托兒所,丟棄的神像就丟到寺廟旁邊。



到了靈巖寺有黑狗在守候,其實不太敢進入,駐廟大叔出來指引我們到屋頂看到山壁的觀音象,他披著一條紅布。這幾年來此往往是下著毛毛細雨只有老人的蒼涼景象,端午節來此,天氣涼爽,不少人在屋外烤肉,全家和樂融融的氣氛感染了旅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