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4

【台北】青田七六雙周年慶,有關何良正醫師的導覽

我去參加高傳棋老師在艋舺的導覽活動,剛好認識了何醫師,他是台北文獻會的導覽志工老師,在保安宮、剝皮寮(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等地都有參與導覽的工作。可以用日語、英語、台語、國語導覽,實在很厲害。(文/水瓶子)


何良正醫師在青田七六的導覽

何醫師是牙醫退休,他說當年很想早點退休,然後就到處去玩,可是因為病人一直來不讓他退休,於是他持續服務完這些老病人後,晚了幾年才退休,當時工作量比較少,就多參與導覽活動,沒事的時候就去考了日語、英語的導遊證照,並參加文獻會的導覽志工老師服務。何醫師說的一派輕鬆,不知道是不是醫師都特別謙虛,或者醫師本身就很聰明很會念書,不只是會讀書,何醫師還寫過一本台灣古蹟介紹的書,各式各樣的事情都做過了,不只是每天看著病人的牙齒,這樣精彩的人生應該讓很多人羨慕的。

何醫師在青田七六的導覽場次很多,導覽內容我想除了談談台北帝國大學的農業研究、足立仁教授、馬廷英教授外。或許,有機會也可以參加他在保安宮、剝皮寮的導覽,談談台灣民俗活動與台北盆地先民的發展歷史。

我永遠會記得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一群幼稚園的小朋友來看這棟老房子,何醫師要所有小朋友坐在緣側看看天空,享受很難得的與天地室內戶外一體的空間,我相信這也是小朋友一生中難得的體會,以下是何醫師這兩年來在青田七六導覽的心得:

禪定青田

兩年前的春天吧,在參加艋舺老街導覽中,初次遇見了水瓶子,人斯斯文文的,說話溫柔,緩慢卻有內容......感覺彼此蠻投緣的;見面後不久的某一天,電話的那一頭傳來水瓶子的聲音,他告訴我說青田七六這棟「和洋折衷」建築式樣的古宅即將開業並邀我參與解說,為喜愛日式房舍及台北歷史的巿民朋友們介紹這棟古蹟的建築與歷史;從此每個月總有幾天會在青田七六渡過。

青田七六這間老房子,建於日治昭和6年(1931),現列入巿定古蹟,它與其他一些古蹟不同;如果大龍峒保安宮,艋舺龍山寺,監察院,台北賓館是一道精緻的「懷石料理」,則青田七六可說是簡單而可口的「禪之定食」,它可以讓你在短短時光中,充份靜下來,定下心並重新思考再出發。

在建築上呈現「極簡」的美感,它不像一些西方文藝復興後期建築或巴洛克建築放射出幾何比例的華麗對稱感,而有著日式房子不規擇,不對稱的「和顏」。

整個房舍我最喜歡的部份是後面鄰接後院之木板長廊「緣側」及緣側盡頭的榻榻米房間「座敷」;緣側為所有房間與後院接壤的重要空間,地板全為上好的檜木打造,而且房子的起造人台北帝大足立仁教授的大手筆,本來一般寬約120公分的緣側,將之加寬至180公分的大尺寸,故稱它為「廣緣」。相對於台北夏日炎炎的高溫,它是一個可以保持通風並且非常涼爽的空間;在廣緣面向後院坐下來可以沉思,可以閱讀,也可以和家人好友閒聊,甚至觀賞著四季大自然的變化,想像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上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境界。

廣緣走至盡頭穿過極簡橫隔子的木門,就是純日式榻榻米房間的「座敷」,它是最重要的生活起居空間。在大正年間(即民國初年),日本人常會在這邊接待客人;但進入昭和年代,由於受西方「重視隱私權」的影響,會客就移到最前面的「應接室」(西式客廳)了。

一間房子要蓋得堅固而且有功能性不難,但如果要一棟房子具有美感及人文內涵就不容易了;青田七六正是一棟少見的充滿「禪之美學」的房子;不只在建築外觀有相當的可看性,更是日治及民國兩個時代足立仁及馬廷英教授的故居,「名人故居」展現的魅力無限。每次來故居做導覽前,我總會提早個半小時到,端坐在房舍內的一角,靜靜地體會房子的美與精彩的故事,然後再分享給參訪的賓客。做為這裏的導覽志工,我不覺得是付出,相對地,我覺得學習到很多,是一種享受,更是自我的提昇。

感恩你!青田七六。

前些日子,又凹了何醫師在七月底幫我們導覽台北孔廟、保安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這裡報名
http://ok.writers.idv.tw/2013/07/blog-post.html

2013/07/03

【台北】青田七六雙周年慶,有關百合老師的導覽

認識百合老師應該是很幸運的一件事情,有次她很熱心的拿了原住民的手工愛玉來,一方面是能夠幫助部落原住民生計,一方面也希望青田七六的生意能夠很快上軌道,也希望大家吃得樸實健康,沒想到隔年那個手工愛玉就熱門的買不到了。


這是導覽老師們在大安森林公園的私導覽,每一位都很認真,只有我在划手機

那時還不知道百合老師對岩石大有研究,只認為他在植物生態上非常有研究,青田七六旁邊的岩石牆,他也能夠一顆顆娓娓道來背後的故事。而且百合老師經常來重新複習不同導覽老師的內容,她說除了溫故知新,還可以學習別的導覽老師怎樣導覽。

後來在不同的場合又遇到了百合老師,從老師的教職退休下來,其實,她並沒有停止服務,在各類協會擔任導覽志工,也在社區大學任教過,甚至一直參加各類學習的課程。在我看來,百合老師充滿了熱情,永無止境的學習態度,光這兩點我想就讓我一輩子受用良多了。

以下是百合老師擔任青田七六導覽老師這兩年來的心得,看完了也真的很感動,希望能多有時間再去聽百合老師的導覽

我住在大安森林公園瑞安街這頭,散步經過大安森林公園到青田街,剛好青田街七巷,是台北市老樹密度最高的一條巷子,兩年前偶然發現這棟老房子已經開放,於是抱持著好奇心想多了解這棟老房子的歷史。

參加過地球科學基金會的課程,對地球科學就有濃厚的興趣,恰巧馬廷英教授又是台大地質系的第一任系主任,有這個機緣走入這棟老房子,看到一排排的岩石牆,又遇到台大畢業的地質系校友所經營的青田七六,一方面是好奇,另一方面想說若能為這邊做些甚麼?由於在自然步道協會、社區大學、動物園都有擔任過導覽志工的經驗,於是自告奮勇加入了導覽工作。聽了多場亮軒老師的導覽,也讀過他寫的書,這裡發生恩怨情仇的故事,可以告訴來參加的朋友,沒想到這兩年的收穫比付出的多。

這兩年來,參與青田七六帶小朋友認識地球科學,也帶過植物生態的導覽,更多時候是一群陌生朋友來參加導覽,有次有位朋友指著隔壁的雀榕樹上出現了七種鳥,若時間拉長,可能可以聽到十幾種不同的鳥類的聲音。還經常看到一隻黑冠麻鷺展翅在庭院中曬太陽。在都市中我們仍有這個機緣觀察這些真是幸運,更應該珍惜這樣的空間。

每次導覽結束前,我總是指著那塊毛玻璃,寫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好像一個橋樑,在此發生的故事告訴別人,而來參加導覽的朋友也會告訴我們在老房子內的兒時記憶,這就好像徐志摩的《偶然》: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2013/07/02

【台北】青田七六雙周年慶,有關高傳棋老師的導覽

與高老師認識是多年前,我成立的圓環文化工作室要辦一場台北城中的文化導覽,先去參觀台灣博物館,然後在導覽二二八公園周邊的古蹟,他那時還在北一女中任教,打電話去他很快就答應導覽,並且不收取任何報酬,完全義務性質。


在師大健康中心外,談美援時代

當時,走完這條路程,我心裡想我應該永遠不會變成這樣博學多聞,尤其對『地圖』那樣的著迷,聽說他剛畢業賺來存的錢,都去買了古地圖。這幾年跟他一起走過艋舺、西門町各區的導覽,對於當地古蹟的演變,還有公部門對都市計畫的做法態度,高老師如數家珍,各種角度都十分了解。跟著他的導覽,聽到的不只是走地圖上的點那麼簡單,綜合歷史的變遷,政治情勢的演變,也是很重要的知識。

每次走到台大周邊,他就會提到大學時成立一家清潔公司,專門幫老師家裡做清潔工作,真的很有生意頭腦,把老師當成客戶,只要打掃的乾淨應該可以順利畢業,不像我還要暑修才能畢業。另外由於對於古文物的喜愛,當年還順利介紹一批二二八事件的重要文物成交,有一次導覽經過那家骨董店,他說了這個過往,沒想到到了青田七六繼續導覽,剛好又遇到買了這批文物的買家進來參觀,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

不需要大聲公聲音非常宏量就可以帶導覽,手上永遠拿著LV塑膠袋,成為他的正記標誌,目前大家所認為的導覽老師,大部分是退休人士博學多聞,一輩子投入文史工作,像我們這種中壯年,既非學院派,也非田野派,能夠這樣在街頭慢步暢談,也算是某種社會運動吧?

台大校友雙月刊:我的青春紀事,冷門科系與專精工作(高傳棋)
http://www.alum.ntu.edu.tw/wordpress/?p=343

2013/07/01

【台北】青田七六雙周年慶,有關淑嫻老師的導覽

在魏世芬老師成立的紅吱吱走唱團的表演中認識了淑嫻,那時我參加各類活動,到處拍照寫尋找寫部落格的方向,但卻在青田七六的導覽老師訓練中又遇到了淑嫻,果然人生何處不相逢,只要志趣相投,就會不斷地相遇。



淑嫻老師並非是退休人士,是個很時尚很會穿衣服的上班族,本來我以為參加走唱團的人就只有喜歡表演藝術,但後來發現團裡面的人臥虎藏龍,參加走唱團只是興趣之一,每個人也都藏有不同的興趣與專長。

淑嫻對於史實追根究底的態度,讓我從各方面去找答案,例如青田七六後方的大浴室原來是甚麼樣子?還有防火磚的材料,甚至各類岩石的成因,玻璃的應用等等。一個導覽老師,並非樣樣精通,這種導覽牽涉的層面很廣,有太多需要學習的知識。

聽過幾回淑嫻老師的導覽,她對於一棟房子如何能夠讓來參加的人產生感情,就好像是一場表演要讓所有人感動的認真態度,這我永遠學不會。淑嫻老師學做一件事情,就完全的投入,這是我在紅吱吱後台觀察的心得,多方的興趣與不斷地努力學習,我觀察所有的導覽老師,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認真。

感謝從這些導覽老師的付出中,讓我學習到更多人生的態度。

2013/06/30

【台北】烘焙者咖啡,多年來一直有進來這家咖啡館




不知道為何都沒有書寫在這裡的感覺,不是匆匆的吃了點三明治填飽肚子,或者點了杯單品咖啡,在這裡等待朋友,等待時間,不然就是一翻開書架上的書,度過一個下午。

來這裡能夠做的事情太多,反而沒有一個焦點,很像西洋棋的棋盤的桌子,一樓窗邊有幾塊區域變成書架,很早就開門,有早午餐,咖啡也不錯,附近的鄰居會全家大小,或是親朋好友前來,永康街唯一不缺少的就是咖啡館,要怎樣做出特色,其實也沒人可以說得準確。

烘焙者在內湖、信義區都有分店,看著名片上有專業講師輔導開業,也有咖啡器具批發零售,咖啡豆烘焙,應是存在的技術核心吧!?— 在烘焙者咖啡。

【台北】書與書之間@烘焙者咖啡永康店

來烘焙者咖啡好多次,都是來看書,很多時刻的客人清一色是女人獨自來,有看著電腦工作的人,也有專心吃鬆餅的客人,但也都是看著書,我看著門外來來往往的人,聽著磨咖啡豆機的聲音,配著輕鬆的音樂,應該可以速讀完一本書。



這本《城市的勝利》很早就想買,可是我買了一定就不會讀完,上次在這邊讀了一半的《氣候創造歷史》,因為好看就買了,沒想到堆在書架上也沒有讀,反而是在這家咖啡館讀的時間比較長。

許靖華老師的《氣候創造歷史》,我很快速的翻閱著,人類史與地質史結合的作品不多,也只有這類的地質學者可以寫的出來。後來才想起原來我大學時代讀的古海荒漠、大滅絕,都是許靖華的作品,難怪有那麼一點的熟悉感!

這不正是我導覽的方式嗎?把台灣島的形成、末代冰河時期,與整個台北市的開發合併起來講。台灣移民來的漢人史雖然只有四百年,但是南島語系的原住民史可就很多可以講了,龜山島最後一次噴發,跟台灣原住民的歷史是否可以牽連?這是不是很值得研究的呢?

我想我可能永遠寫不出這樣的書,但,有很多事情,是不是需要加上一些問號,細心的求證。這樣的視野,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有時候咖啡館裡的一樓坐滿的客人,可是到地下室一個人都沒有,有時旁邊有個外國人,在旁邊又有個金髮美女,店內也有不少氣質美女在聊天。但是,有時候都是男性的客人占滿整個空間,有時候是貴婦,有時是媽媽經,有時會有老夫婦來喝咖啡,細數悠閒人生,有時是媽媽帶小學生進來寫功課。真的無法講清楚這樣的一間咖啡館,有怎樣的固定的客人呢!

我點了新幾內亞的豆,好陣子沒有喝亞洲的豆,分辨不出這樣的味覺,也只能假想去巴布亞新幾內亞原住民部落繞了一圈。翻開了雜誌內有頁桂綸鎂的照片,小美說:突然覺得原來我擁有了他的味道,那是香氣的記憶,是一種舒服的肥皂味。這不就表示,洗澡沖不乾淨,才會留下肥皂味嗎?我這樣解讀著她應該會喜歡上不喜歡洗澡,又喜歡逛書店的我吧?

因為一杯咖啡的價錢,還有一杯咖啡的咖啡館時光,迫使我用心的讀完一本書,還有看到這城市的百態,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讀。

【台北】2013年過了一半,想要多認識些不同的人們


2013年過了一半,想要多認識些不同的人們。

來到小丸子的店『?甚麼』藝文空間值班,很高興來了一對情侶(或是夫婦),原來男的是設計師,女的是出版業,整個很愉快的聊了一下。

在台灣島的茶桌上沖咖啡,已經不知道是幾回,用茶杯喝咖啡,一般人大概不容易接受,那用馬克杯喝茶呢? 應該又是不同味道吧!

有興趣來喝杯免費的咖啡,歡迎來找我。
*********************************
今天很高興一些朋友來找我,尤其是阿德來講他這輩子的藝術創作,我一定要把他記錄下來。

然後來了三個日本朋友,說要來這家店,於是在附近的一位會講日文的大叔就帶他們來,原本以為那位大叔是導遊,沒想到只是好心帶他們來。

在店裡面晃來晃去,一個日本人選了一個台灣造型的木板,打電話去給小丸子,原來是非賣品。還好小貓會點日文,指引他們去"河邊生活"買台灣的工藝品。— 與Liv'in Riverside 、 Trip Ai、Yvonne Kao K 、Polly Lin 、秦政德和王元 子在 ?什麼


這是今天三個日本朋友來小丸子的『?甚麼』的合照,一個很熱心會講日語的大叔帶他們進來後聽到我們有一個會講日語的人,就很快的閃了。

於是就剩下小貓幫我翻譯,我們介紹了幾家咖啡館,也介紹河邊生活,打了電話去確認開店時間,然後在他們的地圖上標示了河邊生活的位置,希望他們能買到喜歡的東西。— 與詹馨怡、王元 子、 Polly Lin和秦政德在 ?什麼

2013/06/29

【台北】日本靜岡伊豆的文創產品



這是日本靜岡伊豆的文創產品,岩石餅乾禮盒。是靜岡縣的駐台負責人親自來訪送來的。一個很有禮貌的大哥,跟一個年輕貌美的翻譯。

一個駐外人員,可以那麼了解當地的火山地形,還跟我說伊豆半島的形成原因,20萬年前火山運動隆起,是菲律賓板塊往北擠壓造成的。然後還跟我講伊豆半島周邊有很多地質公園的設置,釋放出可以辦許多地質相關的交流活動。

最後,他們拿出這個餅乾,看了好像真的是岩石標本,還附有解說的小紙條,製作非常精美。他說在伊豆半島的南端,兩個女生所製作的產品,可以讓到當地旅遊的人們,把這個餅乾帶回家。這概念不正是我們岩石冰淇淋的概念,可惜冰溶化就沒有了。

我把餅乾陳列在青田七六的客廳,聽說巧克力口味非常好吃,但我想教育意義大於好吃的意義,就放在那邊,等我把那些讀懂,在放解說牌了。

靜岡縣境內有剛剛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富士山,還有十分特殊的伊豆半島的地質景觀。還有川端康成所寫伊豆的舞孃,一個學生與舞孃短暫的遇見,兩個年輕人都是情竇初開,幾天的相處,由羞澀到大方的表白,在輪船分離時達到最高潮,但也要分離而結束。

不知道何時能去拜訪伊豆半島呢?

2013/06/27

【台北】小破爛咖啡館內的貝克街,福爾摩斯的住處


又來到了小破爛咖啡館內的貝克街,福爾摩斯的住處,最裏頭的位置,雖然店裡店外所有的客人一目瞭然,但是聲音也是最吵雜的匯集處。

前面有三個正妹在聊天,右邊有對男女朋友下班在此工作話家常,忙了一天繁忙的工作,上班族區域的晚上似乎完全沒有工作的氣氛,我在想是不是此刻我的心情影響了我對這家店的看法。

太多時刻是平日前來,總是遇上上班族在此談業務、討論工作,完全是辦公室的延伸空間,我想體會平日的晚上,音樂有點厚重的像是酒吧,搖滾味引來了穿著時尚的辣妹,隔條馬路是體育館、小巨蛋,我在想假日演唱會後,這裡是怎樣的景況?

而我,想起了我第一次看棒球的過往,是國小時表哥帶我去看,一顆飛到球場外的全壘打,不知道有沒有打破大樓的窗戶,還是砸到路上的車子,哪個球隊,或是跟那個國家比賽,我則完全沒有印象,只覺得是個很大的球場,等公車擠公車很辛苦。還有第一次看球賽沒有傅達仁的聲音,很奇怪。

更小的時候,迪士尼唐老鴨來表演,有台金龜車一邊跑還可以一邊跳出很多卡通人物,也是我至今難忘,現在看起來很普通的驚奇,在我的腦中佔有一塊特別快樂的記憶,在咖啡館喵到正妹或辣妹,是不是也是一樣呢?— 在小破爛咖啡館cafe Junkies 。

2013/06/26

【花蓮】流水帳、老房子再生、社區營造

這是這幾年來去花蓮的紀錄,有自己一個人去,也有跟家人前往,還有是跟一群部落客好友,體會體驗大不相同,相同的是沿途的浪花海岸,相同的是拔地而起的花東縱谷,相同的是雲海山光水色,但最大的不同是人,當中的滋味酸甜苦辣,有時又很平淡。


蘇花公路一景

幾年前,社區營造正熱,都去參訪各鄉鎮的特色,花蓮豐田的移民村,花蓮羅山的有機村,台東富豐社區,台東卑南鄉美農社區,台東池上萬安社區,這些地方要一個人或是一家人去很隨興的去參觀,到目前應該都是很困難的,應該都要事先安排好導覽導遊相關事宜,但是都要這些人準備好等在那邊讓觀光客來,也不符合經濟效益。

我每回回去找每一社區的展示中心,有時看的介紹看板有這背後的故事,有時甚至沒有開,有時是個很大的展示中心,賣的是全台一致過度包裝的農產品,到了羅山社區外的展售中心,很期待可以看到當地產的農產品,可惜並沒有看到。是因為這些農產品太貴被市場淘汰,還是因為這些產品都需要『人』來介紹?我心中其實很感慨,這麼多年來的地方社區特色營造,就這樣完全毀於一旦,就只是經濟效益或是沒有觀光客,就沒有經營下去了,還是背後還有其他原因?

這原因我想每個鄉鎮社區所面臨到的問題大不相同,我很不願意下結論就是政府經費預算的問題,或只是一句話,這是全球化經濟的必然趨勢!或許,我這幾年看到的社區營造都是一個假象?

當然,我也看到了美麗的果實,有些人把老房子自力救濟修復,開了餐廳、圖書館、書店、咖啡館,從這些舊建築中,花東人似乎找到一個心靈的寄託,還有未來的方向?



庭院的松樹好高,松樹似乎是花蓮日式住宅前常種的樹 — 在時光1939


星期一沒開,要下次才能來訪 — 在秋朝咖啡館(花蓮花崗街5號)


很台式的日本料理,玻璃上的貼紙很雅致 — 在本壽司料理亭


星期一的晚上,街上人不多,走進生活旅人商店,是熟悉的話語,二樓是個展覽。上次來也偶然相遇,一種輕輕悄悄慢慢的旅行足跡。門口有台咖啡三輪車,年輕人討論著手沖的方法,我買了春一枝的釋迦冰棒,想在這個街道找些甚麼味道,那是一種時光的痕跡。 - O'rip 生活旅人工作室


豐田火車站今昔,似乎花東的火車站都在拉皮重建,有人覺得很可惜以前的建築那麼漂亮,有人覺得空間明亮動線變好了,但我的疑問是為什麼經常要拉皮的跟以前的樣子差很大?火車站,是我覺得地方特色很棒的展示點,但,好像都沒有使用到。旁邊那個五味屋,好像蠻多故事,下回再去探訪。


豐田文史館,今天與客家生活館合體了


豐田可以看的東西很多啊!


鳳林火車站,拉皮中。



六十石山,金針花還沒開。


羅山泥火山,想到現做豆腐的滋味。但沒有去找到羅山的泥火山豆腐,來看泥火山冒泡泡也不錯,只是冒泡的規模有點小。到展售中心買了一包ㄚ雲姊咖啡。


吃臭豆腐,配老電影海報、老鐵牌廣告、老鐘擺、老大同寶寶等等等,很多老東西 — 在花蓮荳蘭橋臭豆腐



可能太早來了,還是因為非假日,踏入園區有認真的保全人員,一個年輕人,加上一群年輕人,大家好像不知所措,不知道從何逛起。那個年輕人很積極的問我,請問主要入口在哪裡? 我很抱歉地跟他說:我也是第一次來逛。那個年輕人問了經過的每個人,從他眼神中好像看不到滿意的答案。

大門口那棟建築在整修,旁邊有 A Zone 咖啡,很早就大門敞開歡迎大家進去。後面有個當代生活選品概念館、原創概念藝廊,因為太早來了,等到11點開門進入,發現員工比遊客多。可能台灣參觀的小朋友太多,而且大家喜歡用手機拍照,在原創概念藝廊到處貼滿了"請勿"的告示與圖案,我想應該蔚為奇觀,突然在外面看到一個交通標誌『小心文化』,整個空間整修的很棒很漂亮,可是看到這些標示,感覺好像不太歡迎人們進來的錯覺。 - 花蓮文化創意園區(請勿文化創意園區)

http://www.a-zone.com.tw/


好像一艘船的教會,花蓮新城教會蓋在日本神社原址內,更像一艘諾亞方舟 — 在花蓮港基督長老教會


看起來很棒,阿貝說這裡的貝果不錯。這條街每家店進去坐半天,可以泡一個星期,在 O'rip 生活旅店遇到開店的服務人員(我想應該不是老闆?!),居然認得我,說我在花蓮好幾天了。 — 在 Pomme


一樓的雜貨、二樓用餐、三樓民宿,尋常的日日生活用品。 - 花蓮日日


來這裡買了黑木耳、豆干,還有小盆摘植物、手作小包,在架上還看到花蓮的花生果醬、春一枝的冰棒,獨特的產品的確也都有特殊不計成本的通路。店長陳小姐還是一樣的熱心,中午經過,生意還不錯。

https://www.facebook.com/madehand — 在小一點洋行



這家店的收費方式,是計算在這個空間的使用時間,一個人一小時25元,消費只能抵第一個小時,個人是覺得很划算。若大家觀念可以接受,小時候去打撞球、桌球、網咖、K書中心、租書店,其實都是這樣的模式。

很舒服的環境,看了書架一堆楊牧的書,我問了一個白癡問題:以前楊牧住在這裡嗎? 後來想說以前有搜尋過他是住在舊書舖子老店那邊,而舊書舖子也搬了。花蓮的每個店家老闆或服務人員,似乎都知道所有店家的動態呢!要是在台北,隔條巷子有甚麼店,一問都不知!

中午的熱門時段,大家來用完餐,聊聊天,又回去上班 — 在 Alice Caf'e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