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0

【台北】幸田咖啡



許久未來,上午十一點半還未到正午,隔壁兩家咖啡館都是空的,永康街的咖啡館也還沒有開,進入幸田咖啡,居然滿座。

兩位中國文青坐在窗前,討論要去那裡去哪裡?要去誠品看書一個下午,然後討論要去哪家誠品,另一位要去小書店,聽他們兩位,可能還是大學生的年紀,知道的小店恐怕比我們居住在台北市的人還要多。

看著兩位使用的電子產品都很高檔,還討論到了去北歐,世界各地旅行的趣聞,真是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概念。

後來,了解了一下午前來咖啡館的習慣,其實都是周邊店家鄰居,開店前來一杯咖啡,與東京的築地魚市場的類似相同的概念,而且,來的都是美女喔!— 在幸田咖啡。

《銀翼殺手2049》



我們從哪裡來?從大航海時代歐洲強國開始殖民開始,奴隸被解放,各種族的人互相的學習,階級制度,進而到了複製人擁有了人的身體,每一個族群都在思考,我們從哪裡來的。

(以下有劇透)

該劇中的複製人警察,原本沒有情緒,後來發現自己是複製人生下的小孩,所以其實是真正的人類,突然間他擁有了「情緒」,但是後來真正的複製人小孩告訴他的記憶是被植入之後,那種心情的轉折、失落,是一位真真實實的人才會有的心情,所以複製人與人,其實是沒有甚麼差異的,都擁有靈魂,就跟殖民時代一樣,無論是奴隸還是主人,其實都是人無異。

耶穌與聖母、約瑟,把銀翼殺手兩集做了一個連貫,複製人只是一個軀殼,懷下了下一代的人類,具有心靈感應的能力,準備要做解放複製人的革命運動。

此外,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梗,就是投影人,會不會三十年後拍續集的時候,會轉變成為主角呢?

2018/01/29

《大災難家》



一部賣座的大爛片《房間》如何形成?這部片是背後的故事,看到一半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到底是怎樣的勵志片,後半段完全模仿斜典電影的拍攝法,開始無厘頭了起來,看到了片尾的比對才恍然大悟。

希望我們的人生不要跟這部片一樣無厘頭。

2018/01/28

【台北】四小時連續不間斷的馬拉松導覽,從青田七六走到北門



以前,覺得導覽兩個小時,對客人來說是剛剛好的時間,走的不會太累,聽得內容剛好可以吸收,可是好像我們的路線不夠推陳出新,或許是標題下的不好,還是規劃少了甚麼?參加的人越來越少。

於是,就測試一下便宜又大碗的導覽馬拉松,把兩條路線變成一條,測試一下客人的接受度。沒想到,大爆滿!

而且,還是又冷又濕的下雨天!

很擔心大家會受不了,所以儘量在室內、騎樓講,果然沿途不少友善環境,可以讓我們再不淋到雨的情況聽講,而且還可以讓我們上廁所。這一區塊從兒玉源太郎來台灣擔任總督所居住的南菜園,還是一片農田,一直到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成立後,不少現代化的設施:水道水、排水溝、電力、瓦斯、市場、學校、官舍等公共建築,從清代的台北府衙門到中山堂的過程,日本時代短短五十年,卻有這麼多的變化,這條路都可以觀察到。

以下是關鍵字:青田七六、昭和町、足立仁、磯永吉、下條久馬一、總督府山林課、台灣油杉、台電核火、大甲溪水力發電所、古亭變電所、南菜園、北白川宮、井手薰、陸聯廳、孫立人、水道課、圖書館、小劇場、南海學園、建功神社、商品陳列館、武德殿、欽差行臺、台博南門園區、久須乃木神社、公賣局、南門、文武廟、台北新公園、台博館、華南銀行的圓頂、菊元百貨、建築的塔樓、中山堂、黃土水、蒲添生、撫台街洋樓、北門、鐵道部、台北工場的歷史意義......

有遺漏會隨時補上。

2018/01/27

【台北】旅人書店,《美感京都》與窗內外的世界



在京都,可以看到一千兩百多年的歷史,眾多的石碑、寺廟、神社、道路、河川、郊山與老屋等,都不斷的說著這樣的故事。

李清志老師的新書《美感京都》封面上不斷的出現京都、美、李清志三組字。如同京都這座城市,你講再多的傳統、職人、歷史,都沒有人會覺得囉說,京都之美要從那些角度來看,都市偵探李清志老師提供了許多的線索,我可能是古墓派,喜歡看寺廟庭園,對於神社傳奇,或是京料理都沒甚麼興趣,這本書不但是京都的入門書,也是一本幫京都控找到許多出口(藉口)的書,原來京都的多元,從任何一個角度的有美感。

旅人書店的這條巷子是青田街十二巷,有一層兩層樓木造的市定古蹟,也有1960年代的老公寓,當然也有深不可測的豪宅,開出來的名車一呼嘯就消失在巷口,也有日本時代所種植的大樹,原本有塊空地,蓋上了台灣銀行的員工宿舍,後面就是昭和町郵局。

陽光照射在一樓的門樑上的青苔,冷氣掛在各式各樣建築的外面,這家書店往外望,至少看了這個巷道八十幾年的變化。

希望有一天,有人會覺得台北是一座有美感的城市!

妄想嗎?— 在旅人書房 Zeelandia Travel & Books 。

【台北】和合青田,台灣現代化的設施



這一間在日本時代是三尾良次郎的家屋,在戰前賣給了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所以在洋式的客廳上面,還有日本時代台電的圖案。

今天來此分享台灣現代化設施的位置與建築,從水利、電力、鐵道、機場等角度去分享,顯然兩個小時又是不夠的,不過,我好像講的太快了,所以大家對台北市東西南北搞不太清楚,好像我講的是某一個日本的城市的景況。

我也是這幾年在台北市晃來晃去,才對台北市的前世今生有所了解,日本時代五十年,政策當然也會變來變去,只要留下文化資產,背後的故事就有被挖掘的可能,一拆掉,甚麼就都沒有了,一座沒有故事的城市,何其悲慘。

我現在都抱持感恩的心情,來到這棟重新修復的老房子,陳建築師還打造出了小型觀摩式的茶屋,雖然庭院很小,可是中午看到了陽光在多幅窗旁的毛玻璃玩耍,有了樹影搖曳,光影仍然映照著老房子,端看我們用甚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牠。— 在和合青田。

2018/01/26

【台北】國中師生參訪青田七六



這是很多國中的學生來青田七六參訪,分成兩組,所以,我跟另一個導覽老師講的內容是完全不同時代的,我很怕老師回去問同學,然後得到不同的結論。

我主要說明日本明治維新後的對於統治台灣的想像,到後來的具體成果,然後多說了一些日式建築文化,我覺得這部分對中學生來說,或許未來有興趣可以從生活中引發學習的動機,果真我講完後,有小朋友問我鬼瓦的事情,可能有看結界師的動畫吧?

這群中學生很乖,跟一班一班以班級為單位來參訪的學生大不相同,即使沒有興趣,也不會吵鬧,還好有讓幾個同學動動腦,想想水池的用途,想想多福窗的位置,想想榻榻米所代表的特性與意義,想想玻璃的使用等等,這種就連大人都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背後都有其演變的過程。

希望小朋友學習過程,能夠多了解我們這塊土地的歷史。

2018/01/25

【台北】Boven 雜誌圖書館,逛書店翻雜誌雜想



大概幾個月會去一次,不是寫稿看雜誌找靈感,就是翻翻日本雜誌,耗上一整天都不覺得疲倦,閱讀編排舒適,適當的充填輕知識,是沒有甚麼壓力的。

雖然每次有資訊恐慌症的時候,到這裡就可以透過大量翻閱,在心裡上舒緩這個恐慌症,實際上也了解了一下各地的潮流。

今天寫了一篇京都相關的稿件,編輯跟我說書寫京都的人太多了,很難寫得出特色,果然京都書寫是一大紅海,多數的作者出版相關的書籍,就直接累癱在海灘上,出版後到底有多少人翻閱,還真的是一大問號,就連日本自家的雜誌,每年都會重新做京都主題,就連我書架上一堆京都的書,每年還是繼續出版京都的書,是否真的書名冠上"京都"兩個字,就會大賣呢?個人是有點懷疑的。

許久未逛誠品書店,這回一逛發現到了日本的錯覺,好多日本的雜誌,甚至是日本雜誌流行送小禮物、包包、環保袋、筆記本等,也都運送到台灣來了,只是價格還蠻貴的。轉頭看看台灣的雜誌不但很薄內容少的可憐,有些甚至在美編上刻意的重複照片或做切割,硬塞版面,這種好像後製藝術創作的美編,其實多少扭曲了原作者的想法,我每翻一頁就一直搖頭。

原以為台灣媒體的墮落只在新聞上,沒想到雜誌內容也全面棄守,廣告內容也不注重各階層各族群觀感,那麼閱聽人只好全面轉到日文雜誌,那也是理所當然的,或許日文雜誌也可以來個翻譯成中文的版本,那市場是不是又擴大了呢?

台灣是多元文化之處,出版自由,若不能靠出版來累積文化,歷史不夠久,做事情不夠細膩,出版從作者書寫到編輯校對的流程越來越不重視,那麼生產出那麼多內容也是枉然。

PS. 地球上第一隻眼是甚麼時代出生的呢?我用全景相機是前後兩個鏡頭,人也有兩隻眼睛,但總看不清楚事情的全貌。

【台北】國中校長、老師、家長來訪,很久沒有紀錄上午在青田七六的導覽



今天是某國中校長、老師、家長共同組成的團體來訪,本來覺得這種團體應該是被校長強迫舉辦,對我這種只會講古沒甚麼興趣,沒想到從頭到尾大家都很專心啊!

或許是校長有來,所以老師們也不敢造次,不過我發現這位非常年輕的校長,不時的要幫大家拍照。

而我就一直不斷的講我老師與我老師的老師馬廷英教授的事情,還有我大學時代修習最爛的課程經驗,果然校園故事還是老師校長最喜歡聽的事情。

今天也提到了一些日本傳統建築的風格與變化過程,希望這些有讓大家知道一些冷知識,看日劇的時候,或是去日本遊玩的時候,能夠多一點的樂趣。

【台北】延吉街散步與東京代官山



剛剛在延吉街巷弄散步,延吉街因為鐵路縱貫線與兵工廠支線、水圳道,終戰前工廠林立,所以積零地很多,許多巷弄的道路有上下斜坡。

看到了東京的代官山的一些建築師作品,有時候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也學得不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