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9

【新北】海豚的書法課在一起 One&Together



在一起,海豚的書法課— 與江巧文在在一起One&Together

【台北】味道 DIY


十幾年前曾經瘋狂的去購買精油,只要感冒、頭痛、疲勞,或者是痠痛等徵兆,只要聞精油的味道,就好了大半。

這幾年反而沒有用這些方法,今天在青田七六"家的味道"聚樂部活動中,非常愉悅輕鬆的度過這樣的午後,還做了擴香石與可以面帶桃花防老的乳液,不知道是真的有作用,還是心理作用佔了大部分,抹上了還真的很有自信呢?皺紋也好像減少了不少。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青田七六粉絲頁找找相關的活動喔!— 與 Monika Shen 在青田七六

【台北】文學之路導覽,《老派約會之必要》


圖文不符

從同安街走到雲和街,轉溫州街到青田街

這是一個共學團體參加的導覽,來的客人從四歲到十二歲的小朋友,當然也有大人,起先有點擔心路途很長,這些文謅謅的文學散文大家吸收能力會有差異,沒想到最投入的是那個十二歲的小朋友,很多我講一半的故事,都是他提醒我把故事講完。

飄著雨的開始,剛好朗誦了余光中的散文,今天講了很多悲傷的故事,突然想到電影:比悲傷還要悲傷的故事,我心有所感,所以講了很多老房子拆掉悲傷的故事,包含老教授因為台大蓋宿舍,被趕到另一個老房子,還有廖繼春與梁實秋的平行時空等等。

1. 聽聽那冷雨,余光中
2. 劉墉的畫作
3. 家變,王文興
4. 雅舍小品,梁實秋,與廖繼春
5. 雲和,楊佳嫻
6. 欒樹下,牆邊的文學作品介紹
7. 逃亡,彭明敏
8. 溫州街的故事,李渝
9. 從溫州街到溫州街,林文月
10. 青田七六

小朋友很穩定的走完,一起參與了大人的活動,這是共學團體的一大特色,很羨慕這樣的小朋友,從小就進入了大人們的世界。

這是悲傷的開場白,取自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溼溼,即連在夢裡,也似乎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裡風裡,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臺北淒淒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

希比兒 謝謝水瓶子老師帶領的文學導覽,整路的陰雨綿綿,好符合老師比悲傷更悲傷的這些故事,兩個小時的時間真的好短,未來有機會一定會再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臺北各角落💪💪

2018/12/08

【台北】書街導覽



今日是板橋的某中學老師帶一群同學來青田七六參訪,然後下午再安排溫羅汀書街導覽,要帶一大群從七年級到十二年級的中學生,在永康街到汀州路,可不是容易的工作。

不知道學生在這次的導覽是否有學習到甚麼?不過,若其中有一個同學願意在其他的日子花時間逛逛這些書店,我就感到非常欣慰了。

實體書店,一個即將消失的行業,未來會以甚麼方式來呈現,知識的傳遞,永遠有辦法吧!

我樂觀的認為。

【台北】好直接的加蚋仔藝術散策(散步)



5. 環華書局

我們會做文具店是原來店家老公欠錢,我們只好這樣頂過來坐,我跟我妹做了三年,後來我妹說她不想做了,於是我就留下來。
龍年的時候小孩最多了,屬虎的時候最少,現在小孩變少而店家沒有甚麼人氣。補習班缺少小孩而沒前景,以前在這邊,結婚生小孩還會回來買文具,客人都說我們沒有變,但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留在這裡。現在小學生會來這邊偷東西,我抓到小朋友,都不太建議送警察局,因為我覺得你要糾正他們行為。被我逮過的小孩再來,現在都乖乖的。

來源:龍山文創B2

2018/12/07

【台北】西門Y字路的石碑



西門Y字路的石碑,希望未來台北市文獻會都比照這個模式,製作模型立石碑。

石碑壞掉也將近兩年了,要不是一直有文史工作者盯著,我想大家也忘了台北城的西門了。

2018/12/06

《不塑過日子》



又跟同一天生日的朋友見面,很高興拿到了一本書,還沒有翻開書之前,很想知道為何她可以同時選地方議員,又同時可以寫書呢?

不過,由於太久沒有見面了,而她女兒也長大了,跟她女兒聊天聊的太愉快,也沒有時間多聊這個,就等下次吧!

翻到書的下半部,我想我們都自以為能夠做得到斷捨離,也做得到減少塑膠用品這件事情,但是重新檢視這些檢核表,好像能夠做到的非常少非常少,非常值得推薦的一本書,我們一起來"不塑"吧!

不約而同的,我今天拿了一個很環保的老袋子,拿了一堆還沒使用過的毛巾給 涂月華 ,然後換到一條可以去角質的菜瓜。

PS. 今天博客來有折價

2018/12/04

《看見李火增》



今天鄭麗玲老師帶了學生來青田七六參訪,大一的學生很乖,都能專心聽講,而且也多能思考,應該是老師很厲害吧?

以前郭雪湖念過的工業技術學校,我想想若是當年他沒有休學去學畫,台灣會不會有一些公共建築畫掛上郭金火的名字呢?

很高興今天見到了研究台灣在日本時代的偶像,居然忘了合照,希望下次有機會

《老街誌》與里斯本的地磚



比起中規中矩寫了老街的歷史與由來,串連名勝古蹟的書,我只能說那樣的書是工具書,而我更喜歡這本書書寫的模式。

現代人對於閱讀很長的文字可能已經有恐懼感,要在一小段文字中帶入老街歷史的確很難,我想作者張倫已經有這樣的功力,雖然沒有辦法交代完來龍去脈,但是已經把重點交代清楚,配合照片、地圖的說明,引發了讀著想要一探究竟。

每一條老街都有"訪職人"的單元,台灣每一條老街應該是不同的歷史,但是我們的老街再造變成了雷同,看到了這個單元,至少每一個人都是大不相同的個體,很成功的描述了老街的表情。

若要說甚麼挑剔的話,我覺得書的開本太小了,許多照片顯得太小,或者是內容太多了,應該在減少一點。不過台灣的出版社與讀者就是要很多吧?

我期待有"老街誌"這樣的雜誌出現!

2018/12/01

《台北慢步》焙思書房



今天去書店分享新書《台北慢步》,老闆的老公在書店內外忙來忙去,開書店的夢想,還真的需要夫婦兩人都支持才能持久啊!

目前焙思書房可以用悠遊卡、信用卡結帳,而且書籍還打折,的確讓第一次踏書書店的客人可以很輕鬆的買到書,非常佩服這樣的作法,不過如何賺錢維生呢?麵包烘焙教學為輔,是蠻好的做法。

離開時收到老闆的高粱酒,讓在金門度過當兵歲月的我十分懷舊,冬天晚上站崗前小喝一杯,可以維持兩個小時身體的暖和,等等就來小喝一杯。— 在焙思書房。